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构建方法论怎么学

构建方法论怎么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21:19:16

① 方法论是什么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说明“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着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② 构建逻辑学的基本框架

逻辑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他就像是打磨钻石的工具。而其他的学科,例如,数学,心理学,经济学,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打磨的钻石。只有把逻辑学学的透彻了,才能打磨出璀璨夺目的钻石。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介绍怎样来培养自己的逻辑学框架。用于复习《五分钟商学院》本周内容。

下面从逻辑思维的三大定律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还有两大方法论,三段论 (推演法)和归纳法 来进行复习。

  案例,人存在了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我们一听就知道,这句话肯定有问题。可是问题在哪里那,可能我们又不知道了。上面句子中提到了两个人。可是这是两个截然不同和的概念。人存在了几百万年,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这个种群。而你不是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你做为人这个个体。这显然是不对的。

逻辑学家针对这种情况,给逻辑学定下了逻辑学的三大定律。第一条,同一律,就是一句话中出现的两个相同的文字,提到的必须是同一个概念。不然就是逻辑不严谨。

请听下面的话。本商品搞活动,买一送一。我想静静,静静是谁。上面两个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的语句。买一送一,指的是你要买的商品,和送的小礼物。而两个静静,第一个是安静的静。而第二个就是人的名字,静静。  善意的用偷换概念,就是幽默。而恶意的用偷换概念,就是诡辩。那样双方就只能是鸡同鸭讲,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矛盾律,也就是不矛盾律。两个相互否定的观点,不可能都对。案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你都不收礼了,还收什么脑白金那。这明显就是矛盾的。

什么是两个相互否定的观点。她是女人,的否定式是她不是女人。而不是男人,有可能还是太监那。成功的否定是不成功。而不是失败。有可能是暂时不成功,以后会成功那。

运用,如何识别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识别自相矛盾的概念. ,例如,一个黄昏的早晨。一个年轻的老人。 二,自相矛盾的判断 。如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过的人也从来没出来过。

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可以理解,进去过的人从来没有出来过,那不是和没有人进去过矛盾了吗。 三,悖论 。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悖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就是假的。

如过这句话是假的,假假就变成了真的了 。小结,遵守矛盾律,要训练识别自相矛盾的概念,自相矛盾的判断,和还有悖论的能力。

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一定有一个是对的。不存在一个中间状态。生存,和毁灭。没有中间状态。例如,在这件事情上,我做的既是成功了,也没有成功。这些都违背了排中律。

排中律很重要,但是他的儿子反证法更是名震四海。反证法,根据排中律,既然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一定有一个是对的,没有都不对这种中间状态。那么,只要我证明了两个观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另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经典案例,刘墉以为直言进谏,触怒龙颜,干隆皇帝写了生死两个纸团让刘墉抓纸阄。刘墉明知道两个都是死,怎么办啊。他急中生智,抓了一个纸阄就吃了下去。既然是生死阄,那么,看剩下的那个 纸阄,就知道吃的那个了。果然,剩下的那个是死的纸阄。就这样,刘墉捡了一条命。这就是充分利用的反证法的例子。生死,一个生,一个死,没有中间状态。

怎样在生活中更好的应用反证法那。有三个步骤, 反设,归谬,存真。

论题,算命先生不能预知未来。反设,算命先生能预知未来。归谬,算命先生既然能预知未来,那么提前买彩票,肯定会中。可现实是,他们买了大概率还是不中。存真,算命先生不能预知未来。

下面我们来说说逻辑推理的两个方法。

。概念,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推理。基本逻辑是:如果一类东西的全部都是什么,那么,它的部分也必然是什么;如过一类东西的全部都不是什么,那么,它的部分也必然不是什么。比如苏格拉底着名的三段论,大前提: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都是要死的。这个很简单把。那么接下来请听题。

我是爱国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车;既然我是爱国的,而你阻止我砸,所以你是卖国的;卖国是不对的,而你是卖国的,所以你的观点是不对的;你的观点是不对的,而我的观点与你的不同,所以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听完后,是不是感觉,这是什么神逻辑啊。逻辑严谨的三段论要遵守五项基本原则。 第一,四项错误。 一个三段论中,只能存在三个基本的概念。有四个,就一定错了。上面举得那个例子,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这个三段论中,看上去有三个基本概念:人,几百万年,你。但是因为前后两个《人》,违反了“同一律“,是不同的,所以一共出现四个概念:人类,几百万年,你,人体。这明显是错误的。

第二,中项两部周延 。什么叫中项,所有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人",连接大前提和小前提,就是中项。什么是周延?所有中国人,指的是全部,是周延的概念,也就是固定的,没有歧义。一部分中过人,就是不周延的概念,因为同样是一部分,可以指的不同的概念。事例,一部分中国人爱吃辣椒,河南人是一部分中国人,所以河南人爱吃辣椒。河南人可能是那一部分不爱吃辣椒的人。

第三大项扩大,小项扩大 。事例,天鹅是会飞的,天鹅是鸟类,所以鸟类都是会飞的。一听就不对,鸵鸟就不会飞。上面事例中的小前提是天鹅是一种鸟类,结论确实,所有鸟类都是会飞的。结论是所有,就是小项扩大。第四,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

第五,前提有一否,结论必为否 。事例,人非草木,哲学家是人,哲学家非草木。鸟类都是生蛋的,此动物不是生蛋的,所以此动物不是鸟类。

小结,三段论简单来说,是一种"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推理。想要一眼识别诡辩,需要注意三段论的五项基本原则。四项错误,中项两不周延。大项扩大,小项扩大。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前提有一否,结论必然为否。



概念,从现象中提炼出猜想。

事例,农场里有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喂食。火鸡中有位科学家观察了近一年无例外后宣布发现了宇宙一个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会有食物降临。”感恩节早晨,它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将它们捉去杀掉,把它们变成了食物。

从现象中提炼出猜想,可能是不对的。那么就需要用推演法来证明其正确。使它成为定律。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从归纳法归纳出猜想,然后从推演法证明成定律的。

比如,牛顿三大定律。等等物理学中的定律都是。如何训练归纳法那,下面介绍着名的穆勒五法。

第一,求同法。第二求异法。第三,公用法。第四,共变法。第五,剩余法。

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方法。归纳法,是从现象提出猜想,演绎法,将猜想证明为定律。一切我们知道的知识,都始于归纳法 。但是知识是有边界的,我们必须对猜想之外的可能性,也就是黑天鹅。永远心存敬畏。

最后总结要想构建逻辑学基本框架,要知道逻辑学三大定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而有两个方法论也必须熟知, 三段论和归纳法。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逻辑学很烧脑,但是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很有必要学习。

③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 知识的四个层次

        知识,是以“概念”和“联系”的方式,储存在我们大脑当中的。概念和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知识体系。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要学会从“相同”的事物中寻找“不同”,并且去探求“不同”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和原因。不断地增加新节点,扩大整张网络的范围。

2 什么时有效知识

有效知识是指可以引发进一步思考,还能通过与其它知识的联结,改变其它知识或者孕育出新的知识。

3 系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

系统阅读是成体系的阅读,你每一次系统阅读的开始就先要在脑中整理相关知识,才能接着往自己的体系里面加东西。我们需要先建立起自己关于判断知识的知识体系,分辨出需要哪部分知识,哪些不需要,还需要补齐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将碎片化阅读变成我们建立每一个知识体系的入口,从而将碎片化阅读起步,过度到系统阅读。

什么时体系呢,书籍的目录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体系,一门课程的大纲是课程的体系,刚接触一门学科的时候,可以先借用现成的体系,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添加与删除,建立自己的体系。

4 阅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FCR阅读法

1 完善你的元知识

         元知识是组成知识本身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要得出A知识,首先要掌握哪些B知识,以及B知识到A知识的算法是什么?元知识就是更底层的基础和算法,要打造知识体系就要从元知识开始武装。

         库伯学习圈:具体经验 → 反思 → 抽象性概括 → 应用于实践

a:具体经验——问题导向

一切从问题出发,横向拓展,不断的尝试新鲜的事物,纵向拓展,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

b:反思——知识的复盘与拓展

复盘是从材料中提炼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内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展出新的关联,把有价值的知识提炼出来,再与心的知识建立连接,就构成了一个更高层次,更系统化的一个整体。

拓展:

上一层拓展:知识的源头,背景,原理是什么?

同级拓展:这个知识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在什么情境下使用,有没有相似的模型?

下一层次拓展:这个知识点是如何操作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c:抽象性概括——理论化和迁移

对上一步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组装和整合,编织成一张网,就是所谓的知识体系。

经验,进行向上抽象,概念化,让它适应解决一整类有共性的问题,指导实践,把框架抽象出来,再把框架放到别的问题中去,看能不能解决别的问题,这一步叫做迁移。不断这样思考,不断把你所抽象、归纳、整理出来的方法论,进行理论化和迁移,再在实践中去检验。

d:实践:

整理出来的方法论,去指导实践。

2 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对元知识这种底层算法的测试和修正的过程,发现错误,发现矛盾,及时修正元知识,而非完全顺着脑子里原有的条条框框深化固有知识的过程。

       要保持开放性思维,不断拓展自己的触角,每次输入一个知识点,阅读一篇材料,要不断的发现这个材料中,有哪些对我来说是新的,哪些是不变的,尝试着自己去发明和创造新的模型。垂直方向上,深耕一两个领域,水平方向上,尽量涉及更多的概念,模型和原理,不断的建立新的链接。

3 构建知识体系的流程

        知识体系有两部分组成,大量的知识点,有序的结构,深度思考完善自己的元知识——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有效知识——将需要的有效知识挑出来——提升有效知识的层析——将信息变成加工知识——进一步打造成体系知识甚至智慧。

1 学习的动力

自我管理能力超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懂得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联。

2 收益可见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目标分解,分解成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3 不断的阅读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的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

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点时,不断的问自己三个问题:

a:它是什么?——不断的在脑海中找到相似的概念,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

b:它从哪里来?——向上溯源,找到知识的源头。谁提出的,解决什么问题的?

c:它往哪里去?——向下拓展,找到这个知识的应用点。

4 输出——费曼技巧

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a:案例:自己实际解决一个问题的经历;

b:框架:总结针对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c:新知:对重要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和复述。

④ 如何学好方法论

还是老话,理论的与实践的两方面紧密结合。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经常加以哲学的思考,这是特别重要的。不进行经常的哲学科学劳动,思想就不会有提高和深化。但它的内涵不应仅指教材之内,而应是在教材之外,特别是深入研读一些大哲学家的原着。不读他们的原着,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哲学入门,特别是现在条目式的哲学教材,它甚至不是用于启迪思维,反而好象是要窒息人的思维。

⑤ 韦伯怎样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

韦伯社会学的方法论

基础成分:解释性理解、主观意义、价值中立(这个字面理解)、理想类型(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社会学的目的

方法核心:试图“解释性地理解”人们看待自己“社会行动”的方式。

行动是否是“社会”的取决于它的主观意义是否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因此在其过程中受到指导。

包含的意思:

1) 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

2) 行动者的行动指向他人,因而与他人的行为发生意义关联。

解释性理解:社会学家根据行动者自己的意图来理解社会行动。包括在智力上把握行动者由他们的行动创造的意义,或者通过“直观的”或“移情作用”的理解。

韦伯主张一个单一的“外在形式”内部蕴藏着千姿百态的动机。

要使社会行动成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需要建构起关于社会行动的类型学体系(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并不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行动类型,而是借着理想类型的构建,拉开了社会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理想类型是通过比较某个实际行动过程和一个(或多个)社会学概念(即理想类型)之间的近似度如何,再据此分析这一现象,展示这一行动过程的意义脉络。

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

工具—目的理性的行动:目的、手段及其间接的成果都得到合乎理性的考虑和权衡,其中包括对同一目的的不同手段的选择、对目的与间接成果的关系以及最后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的相关重要性的理性思考。

价值理性行动:通过有意识的某些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其他形式的固有价值信仰,不管最后能否获得成功的行动。该行动始终包括在行动者看来对其有约束力的‘命令’和‘要求’。

感情行动:由行动者特定的情绪和情感状况决定的,包含有一种情感依恋,必须与上述两种理性行动明确区分开来。

传统行动:是由根深蒂固的习惯和古老的风俗决定的,经常只是对普通刺激的一种常规反应。

有意义的行动的每种类型在各个时代和各个文明阶段都会出现。现代人并没有与生俱来就拥有一种比祖先更优越的驾驭某种行动类型的能力。然而,作为一种社会势力的结果,某些时代可能会对某一种特定的行动类型倍加青睐。韦伯确信通过运用社会行动类型学的类型,社会学家甚至能够理解生活在全然不同的文化中的人们其社会行动具有的主观意义,并且因此作出因果性的解释。

韦伯社会学的目的:韦伯研究重点放在对特定实例及其发展因果分析上。他认为对“历史个体”的因果解释应该作为社会学的基本目的“我们希望一方面理解它的背景和特有的表现形式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要理解它在历史上之所以成为如此而非其他的原因”。

因此韦伯反对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主张遵循自然科学方法,确定一套历史和社会变革的普遍规律,然后凭演绎程序解释所有特定实例及其发展)。他反对社会科学以“建构一套封闭的概念体系,能够以某种确定的方式包容事实并对其分类,并且由此可以对其再次推论”为目标的观点。“我们不能抽象地理解两个历史偶然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现象,而只是在承认在它具体形成的方式上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这样的基础上来把握”。

从根本上对动机多元论的强调把韦伯的社会学与行为主义所有流派、“把社会结构置于最重要位置”的所有观点(如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或者马克思的“阶级”),以及所有赋予规范、作用和规则以一种对人有明确控制权的实证主义观点区分开来。

⑥ 方法论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着名哲学论着,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着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1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还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儿坐标系。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理论有很大的作用。

⑦ 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论 ,亦称方法学 ,是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说。


通俗地讲,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关于如何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做专门研究。


方法论按不同层次的划分,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某一领域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论。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科学观为前提。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底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

⑧ 大道至简的数据体系构建方法论

大道至简的数据体系构建方法论
由上至下地梳理数据指标体系

1.确定目标
这是第一个应该问自己的问题。花大力气做数据分析,最终为了什么呢?如果这都没想清楚,那数据体系肯定无从下手。
是想提高用户活跃度、增加用户、增加销量,还是别的什么目标?这么一想,好像我都想要。都想要没有问题,但是会让工作的边界无限蔓延,导致事情无法推进。所以,应该从最关心的那个目标/KPI入手。
那么,什么问题才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目标呢?
对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公司和不同角色的用户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一样:对于很多公司老板来说,利润就是他们最关心的目标;对于非售卖产品/服务的公司或政府而言,也许客户满意度是最关心的目标;对于交易平台类公司或早期电商公司而言,利润不是重点,交易量是最关心的目标。
最关心的目标搞定了,下面是不是可以解决都想要的问题了呢?并不是这样。大数据带来的最大一个误区就是数据量和字段数越多越好。但是,在真正解决具体业务问题时,我们一定是从大数据的全集中切出相关的一个子集来使用的。
对于单人而言,无论是老板还是执行层,同时关注的目标/KPI都不宜过多。同时看几十个KPI,想象一下也知道会很晕,且耗费时间。但是,对企业而言确实有很多KPI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该怎么办?可以分解到多人,即不同角色一起协作,每个角色关注自己的目标,所有角色合在一起是公司所有目标/KPI的全集。
假设老板最关注的目标是利润,利润=收入-成本,可以将这个目标分解为由销售总监来关注收入,运营总监来关注成本。当然,并不是说老板不能看收入,而是把常规性的关注目标锁定在一个可行的范围之内。
2.分解指标
目标确定了,下一步是分解出相关的指标。
针对目标,需要哪些指标来监控或分析能达成目标呢?比如利润,相关指标就是收入和成本,当然这太粗了,收入有哪几类,成本有哪几类,都应该考虑进去。比如对于零售行业的销售额,可以分解为客流量、进店率、购买率、客单价和复购率等。
所以,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需要遵循MECE原则(完全穷举,相互独立)。
3.细化字段
针对指标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哪些字段,分别在哪些库的哪些表里,是否需要数据清洗,清洗规则是什么等。
比如购买率,是通过公式“购买人数/进店人数”算出来的,购买人数又是对“客户ID”进行计数计算得出来的,这些指标涉及到的字段对应到数据库里哪张表的哪个字段,需要梳理清楚,这部分就需要IT人员或数据库管理员的介入和配合了。
4.非功能需求
上述第3步完成之后,我们其实已经算是梳理完了指标体系,可以落地了,但为了让最终形成的数据系统更加完备、友好、可用,还需要一些非功能需求的梳理。
UI:偏好什么样的展示风格,这点看着无关紧要,但实际上用户每天都会与数据系统打交道,美观、体验好的系统UI会让用户更加喜欢。
页面流:哪些相关指标摆放到同一个报告页面上,页面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用户可以在页面之间如何跳转。
权限:谁能看哪些数据范围,谁能看哪些字段和指标,需要有统一的权限控制,避免出现数据安全问题。
ETL:数据从数据源同步到分析系统的频率如何,规则如何。
集成:是否需要在界面、预警消息等层面与其它系统进行集成。
性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直接决定系统可用性。如果数据量大时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看到结果,相信这个系统就不会有人愿意用了。
5.系统实施
上述4项完成之后,我们就形成了《数据运营系统需求文档/实施方案》,即可落地到数据运营系统里,然后,再根据报告页面数量、数据准备复杂度等确定工作量和时间计划。
二.由下至上地实施落地到BI系统

1.连接数据
根据需求文档/实施方案,一步步进行系统搭建工作。这个系统有的企业称之为大数据平台,有的企业称之为BI系统。大数据平台的范畴会更广一些,但对企业数据化运营而言,BI一定是核心构成。
那么,无论是开发还是基于像永洪科技一样的第三方工具快速实施,系统搭建的第一步都是连接各个数据源,打通和各个数据源之间的通路。
在企业里,数据环境往往是异构的,数据源可能包括数据库、Hadoop系列平台、Excel文件、日志文件、NoSQL数据库、第三方接口等,需要对每种数据源都有快速友好的对接方式。
最终,我们在系统里能看到所需要的各个数据源中所有的表格和字段。
2.数据处理
数据源里的数据往往是有或多或少的不规范性存在的,比如有重复记录,比如有遗漏的空值,比如有明显不合理的异常值(比如有2020年的成交订单),还可能有同一个事物在系统中存在多个名称的情况。
这些数据如果不做一些处理或称之为清洗的工作,是会对分析的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的,所以需要做些预处理。这个过程往往是最耗时、最枯燥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提醒:这个环节的问题将在下一篇《大道至简的数据治理方法_论》文章中再深入探讨。
3.数据建模
数据处理好了,下一步就该做数据建模了。
一提到建模,非技术背景的用户就生畏,觉得高深不可理解。其实建出的模是个什么东西呢?简单来讲,把多张表关联到一起,就是一个数据模型。
比如,公司要做绩效分析,需要员工的工龄、学历、项目数、项目金额、项目利润率等指标,其中工龄、学历在个人信息表里,项目数、项目金额在项目表里,项目利润率在财务表里,这三张表有个共同字段“员工编号”,通过这个字段把这三张表关联起来,这就是一个数据模型,一个绩效分析主题的数据模型。

4.制作数据报告

⑨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概念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9)构建方法论怎么学扩展阅读:

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所创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⑩ 如何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个人认为这个还是应该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样才能够真正学好

阅读全文

与构建方法论怎么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睡眠枕使用方法 浏览:631
数字显示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1002
用纸做回旋镖的简单方法 浏览:544
风挟热邪有什么调理方法 浏览:176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05
isdg爽快酵素胶囊的食用方法 浏览:108
如何学好阅读理解方法 浏览:127
奥迪水壶的安装方法 浏览:965
红米四设置自动开关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6
手指扭伤如何消肿快速方法 浏览:205
快速治疗烂嘴的方法 浏览:808
电路阻值的计算方法 浏览:969
测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803
禽腺病毒检测方法 浏览:478
皮制手机壳清洗方法 浏览:158
学习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80
橘子的使用方法 浏览:981
四年级检测电路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浏览:937
安阻法的测量方法 浏览:147
儿童低烧怎么办简单的退烧方法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