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鳊鱼苗种植方法

鳊鱼苗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26 01:58:04

❶ 鳊鱼的养殖技术

鳊鱼的养殖技术

鳊鱼又名鳊,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下面,我为大家提供鳊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苗种培育

鳊鱼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

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方法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

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鱼苗繁殖

鳊鱼2—3龄可达性成熟,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池塘培育的鳊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3月左右,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

人工繁殖鱼苗,可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方法。用于繁殖的亲鱼最好在池塘中经过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从天然水体中捕起选择。鳊鱼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从鱼种阶段开始,雌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的厚则呈“波浪”形弯曲。

性成熟后,雄鱼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尾柄的背、腹侧缘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流出;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软。

繁殖时可选择成熟好的亲鱼,按计划配组并入产卵池,或先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让其自然产卵授精。由于鳊鱼鱼卵为粘性,可使卵附着在人工设置的'等鱼巢上,然后在静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脱粘,再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成鱼饲养

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或混养,有在水草较丰茂的湖库水面粗养,有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式养殖。主养鳊鱼,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鳊鱼个体可达500克左右。生长速度在三龄以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鳊鱼的食性和草鱼相似,所以能经济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同时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促进成鱼的生长。武汉市试验池塘主养鳊鱼,效果很好,其方法为:亩放尾重40克的鳊鱼越冬鱼种1220尾,配养尾重5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尾重60克花鲢鱼种30尾,还适当放些高背鲫鱼种,使用“正大”083号饲料,饵料素数为1.8,投喂时用手撒均匀。

平时注意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坏和泛塘,昼夜池水中溶氧不低于2毫克/升。

网箱养殖

水域选择

1、选择在靠近村庄、房屋的深水库湾设置渔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

2、选择向阳背风,库底原为农田或平坦开阔山地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质肥,天然饵料相对丰富。

3、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流在0.1米/秒以内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群的应激反应。

4、上游及周边有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选择。

网箱制作

1、网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结节网。

2、网箱规格:为带箱盖的六面体封闭式网箱。箱长4米,宽3米,深3米;网目3厘米。

3、渔排结构: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构建成桥伐式渔排。一般一个渔排安装20—50个网箱。

网箱安装

1、网箱的固定:将网箱上纲4个角的角绳结扎于松木板框架的4个内角上,另用4×6聚乙烯线将网箱上纲周边绕扎固定于框架边上;在网箱4个底角上吊挂2—3公斤重的鹅卵石或沙袋,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成形。

2、饲料台制作:用40目筛绢和直径6毫米元钢筋,制成2米×2米,边高0.2米的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内一角,以贴箱底为准。

3、网箱下水时间: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7天安装下水,使网片附生藻类后变得光滑,以避免鱼种表皮、鳞片磨擦损伤。

鱼种放养

1、放养的规格与密度:为了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生产上一般提倡放养个体尾重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100—120尾,尾重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80—100尾。

2、鱼种的锻炼与吊养:鱼种从出塘前10天开始,在投喂饲料时,每公斤饲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鱼种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鱼种出塘前应经2—3次的拉网锻炼;在鱼种起运前一天,用鱼种网箱吊养24小时,这样可减少鱼种在运输环节中的损耗,提高入箱后的成活率。

3、鱼种的消毒:采用食盐浸浴法,既有效又安全。食盐浓度3%—5%,浸浴时间5—10分钟,具体视当时的水温和鱼体忍耐度而灵活掌握。浸浴可在帆布桶内或在铺垫薄膜的船舱中进行。

日常管理

1、洗刷网箱:一般每隔7—10天洗刷网箱一次,以防止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流通交换。

2、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质。同时根据头天剩饵情况决定当天的投饵量。

3、防止逃鱼:每天都要认真观察、检查网箱有否破损、滑节,如有应随时修补。

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选用专用颗粒料。颗粒料以鱼粉、菜籽饼、麸皮等为主要原料,经小型硬颗粒饲料机制成不同粒径的鱼种料(粒径1—1.5毫米)和成鱼料(粒径2.5—3.5毫米)。颗粒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达26%左右即可。

2、投喂方法:养殖初期,投喂鱼种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养殖中、后期,投喂成鱼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饵次数为3次。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每次投饵量掌握在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

❷ 鳊鱼吃什么食物长大,附养殖方法

4、日常管理

(1)每天都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技术制度,坚持进行巡查,每天至少要早晚两次,观察鱼群的生长情况与摄食情况。

(2)发现异常现象必须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适时为池塘增氧,而且还要注意天气、水质和它们的活动情况。

(3)避免鱼群出现浮头的现象,保证鱼塘水的深度与清澈,适时进行换水,营造一个鳊鱼的良好生长环境。

❸ 鳊鱼的养殖技术

鳊鱼2—3龄可达性成熟,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池塘培育的鳊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3月左右,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
人工繁殖鱼苗,可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方法。用于繁殖的亲鱼最好在池塘中经过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从天然水体中捕起选择。鳊鱼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从鱼种阶段开始,雌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的厚则呈“波浪”形弯曲。性成熟后,雄鱼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尾柄的背、腹侧缘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软。繁殖时可选择成熟好的亲鱼,按计划配组并入产卵池,或先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让其自然产卵授精。由于鳊鱼鱼卵为粘性,可使卵附着在人工设置的等鱼巢上,然后在静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脱粘,再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鳊鱼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方法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水域选择
1、选择在靠近村庄、房屋的深水库湾设置渔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
2、选择向阳背风,库底原为农田或平坦开阔山地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质肥,天然饵料相对丰富。
3、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流在0.1米/秒以内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群的应激反应。
4、上游及周边有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选择。
网箱制作
1、网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结节网。
2、网箱规格:为带箱盖的六面体封闭式网箱。箱长4米,宽3米,深3米;网目3厘米。
3、渔排结构: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构建成桥伐式渔排。一般一个渔排安装20—50个网箱。
网箱安装
1、网箱的固定:将网箱上纲4个角的角绳结扎于松木板框架的4个内角上,另用4×6聚乙烯线将网箱上纲周边绕扎固定于框架边上;在网箱4个底角上吊挂2—3公斤重的鹅卵石或沙袋,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成形。
2、饲料台制作:用40目筛绢和直径6毫米元钢筋,制成2米×2米,边高0.2米的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内一角,以贴箱底为准。
3、网箱下水时间: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7天安装下水,使网片附生藻类后变得光滑,以避免鱼种表皮、鳞片磨擦损伤。
鱼种放养
1、放养的规格与密度:为了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生产上一般提倡放养个体尾重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100—120尾,尾重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80—100尾。
2、鱼种的锻炼与吊养:鱼种从出塘前10天开始,在投喂饲料时,每公斤饲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鱼种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鱼种出塘前应经2—3次的拉网锻炼;在鱼种起运前一天,用鱼种网箱吊养24小时,这样可减少鱼种在运输环节中的损耗,提高入箱后的成活率。
3、鱼种的消毒:采用食盐浸浴法,既有效又安全。食盐浓度3%—5%,浸浴时间5—10分钟,具体视当时的水温和鱼体忍耐度而灵活掌握。浸浴可在帆布桶内或在铺垫薄膜的船舱中进行。
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选用专用颗粒料。颗粒料以鱼粉、菜籽饼、麸皮等为主要原料,经小型硬颗粒饲料机制成不同粒径的鱼种料(粒径1—1.5毫米)和成鱼料(粒径2.5—3.5毫米)。颗粒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达26%左右即可。
2、投喂方法:养殖初期,投喂鱼种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养殖中、后期,投喂成鱼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饵次数为3次。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每次投饵量掌握在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日常管理
1、洗刷网箱:一般每隔7—10天洗刷网箱一次,以防止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流通交换。
2、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质。同时根据头天剩饵情况决定当天的投饵量。
3、防止逃鱼:每天都要认真观察、检查网箱有否破损、滑节,如有应随时修补。

❹ 鳊鱼养殖技术

1、鱼塘:养殖鳊鱼,需要建设水源充足且水质干净的独立池塘。2、投苗:每亩放入1000条鳊鱼,再投放白鲢、草鱼等进行混养。3、水质:每隔1-2个月更换一次清水,并在池塘里安装增氧机。4、投喂:鳊鱼可以饲喂豆饼、玉米粉、豆浆等饲料。

鳊鱼怎么养殖

1、建设鱼池

想要养殖鳊鱼的话,就要从鱼池的建设开始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比较干净澄澈,没有过多的淤泥的干净池塘,最主要是不能有生活污水排入,准备使用的时候要用生石灰泼洒池塘进行清理,暴晒一周后再注水。

2、挑选鱼苗

鱼苗的挑选也是在养殖鳊鱼的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鱼苗首先要健康完整,没有伤口或者残缺,且体型最好大一些饱满一些,每亩水体内倒入大约1000-1200条鳊鱼的鱼苗,再加入一些鳙鱼和鲫鱼等帮助鳊鱼活跃起来。

3、调节水质

鳊鱼对于水体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这种鱼不同于一般的鲫鱼或是草鱼,一旦水体变得浑浊它就会出现很明显的不适甚至是大面积的死亡,因此要定期为鱼池更换水体并使用增氧机向水体中增加氧气,保持水体的适宜度。

4、配置饵料

鳊鱼是一种以草食性为主的鱼类,最好是使用花生麸、麦麸和玉米粉等制成颗粒饲料投喂,并加入适当的青饲料为其改善伙食,投喂要定时定点定期定量,而且在每年的5-10月份期间还需要适当的加大饵料的量,让鱼群能够吃饱。

❺ 鳊鱼如何养殖

1、苗种培育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

2、成鱼饲养

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或混养,有在水草较丰茂的湖库水面粗养,有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式养殖。主养鳊鱼,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鳊鱼个体可达500克左右。

3、网箱养殖

选择在靠近村庄、房屋的深水库湾设置渔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选择向阳背风,库底原为农田或平坦开阔山地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质肥,天然饵料相对丰富。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流在0.1米/秒以内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群的应激反应。

4、饲料投喂

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选用专用颗粒料。颗粒料以鱼粉、菜籽饼、麸皮等为主要原料,经小型硬颗粒饲料机制成不同粒径的鱼种料(粒径1—1.5毫米)和成鱼料(粒径2.5—3.5毫米)。颗粒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达26%左右即可。

(5)鳊鱼苗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鳊鱼的形态特征:

鳊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

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鳊鱼

❻ 鳊鱼草鱼好养吗

鳊鱼草鱼适合混养的。鳊鱼属于淡水中草食性鱼类,它的体型最大能长至七八斤,没有草鱼体型那么大,相对摄食力量少于草鱼。成鱼后主要摄食苦草、浮萍、嫩叶蔬菜、人工饲料、水中浮游动物、眼子菜等为主要食。鳊鱼根四大家鱼养殖方法一样,从清明前后开始放养,直投喂至冬至,它的摄食量最大在6-9月份,这种鱼养殖简单,生长速度年可达1.5-2斤重,在农村都有很多鱼塘养殖有鳊鱼。
1、池塘规格要求:
要想养殖出优良鳊鱼,就要从选择鱼塘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入手,养殖鳊鱼一般建议活水塘养殖,能进水能排水,要求水源干净充足。鱼塘大小最好在二亩以上,水深度1.5米至3米,塘底要求在冬季时候暴晒干裂,不可有过多的淤泥在池塘。最主要是不可有污水排入,在放水进塘前十天,要用生石灰泼洒池塘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斤,暴晒十天后再排水进塘。
2、鳊鱼放养时间和密度:
鳊鱼放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投放,天气较冷的地方最好是过了清明后再投放鱼苗。鱼苗的挑选中要求无伤口、残弱,尽量选择健康强壮的鱼苗,且体型最好在两个手指大以上的鱼种。养殖鳊鱼一般都是混养形式为主,比如和鲢、鳙鱼、草鱼、青鱼、鲫鱼、罗非等,一起混养有助于鳊鱼活跃起来,每亩大约放鳊鱼200尾,要是主供养鳊鱼的话,每亩放养500-800尾。
3、水质要求:
养殖鳊鱼水质要求一般和四大家鱼一样,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质pH值在7.6-8.5之间。鳊鱼生长旺季在6月到9月之间,平时要注意换水,要观察天气变化,要正确装有增氧机设备。如果遇上阴雨、无风、闷热的天气,每天早上要开增氧,早上起床要多看看鱼的动情,发现鱼浮头缺氧应及时灌水和开增氧。
4、投喂方法:
鳊鱼和草鱼食性一样,都是以草为主或人工配制饲料,每天投喂两次,草喂的话一般建议浮萍,浮萍细小嫩,鳊鱼十分喜欢摄食。也可投喂花生麸、麦麸和玉米粉等人工制成的颗粒饲料,投喂要定时、定点,让鱼群吃饱为主。
5、平时水质消毒预防:
在农村散户养殖中,都是不用水质消毒,因为他们养殖密度小,没什么病害发生,都是放鱼进去,就投喂到长大了,基本上不用什么药物消毒。要是传业养殖的话,最好平时有空的时候消毒鱼塘水质,大约一个多月消毒一次,每亩使用生石灰20斤,发成石灰水泼撒全鱼塘。生石灰有杀菌治病预防的功效,又能净化水质,预防鱼生病,降低水质咸酸度,对鱼体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❼ 鳊鱼肉质鲜美需求旺盛,鳊鱼养殖技巧有什么

鳎目鱼就是我们常说的武昌鱼,是一种河鱼,因其头小、体扁宽而得名。鳎目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营养价值很高。"《本草纲目》记载。"副食,美味如牛羊,能调脾胃,补五藏。消化不良者食之,以助其消化。鳎目鱼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的鳎目鱼分布广泛,是草食性动物,也吃水生植物和湖底的浮游生物。吃独角鳊可以减少低血糖和贫血的概率。

在喂食的时候,水体容易富营养化,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抽出一部分水,注入新水,保持池塘水体相对清澈。投喂时可放入一些花生麸或麦皮和青饲料等,至于投喂量要看当时的天气情况,一般在5-10月份,可适当增加投喂量。

❽ 特别小的鱼苗怎么养

特别小的鱼苗养殖方法:

一、池塘清整

清整池塘,为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苗种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池塘清整首先要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只保留5~10cm的底泥。底泥好能经过冻结、干燥和曝晒过程,这样不仅能杀死病菌和部分敌害生物,还使底泥更容易分解,提高池塘肥力。其次要清塘消毒,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的方法杀灭池塘里的*杂鱼、敌害生物和有害病原。

二、选择优质的鱼苗

投放的鱼苗一定要到具有资质的生产厂家选择体质健壮的优质苗种,优质苗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鱼苗群体颜色相同、无死苗、鱼体光洁无拖泥;二是将鱼苗盛在容器内轻轻搅动,鱼苗能够逆水游泳;三是单个鱼苗离开水后剧烈挣扎,头尾能弯曲成圈状。

三、及时放苗

及时放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投放的鱼苗要适合下塘养殖,投放的苗种太嫩或太老,都会影响苗种的成活率。一般鱼苗能够平游即可下塘进行养殖。二是放苗的时间要合适,要保证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下塘,这样鱼苗生长速度快。如果鱼苗下塘时,池塘大型浮游动物较多,可以用0.2~0.3mg/L的敌百虫,杀灭大型浮游动物,隔1~2天再放苗。

四、合理的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鲢鱼、鳙鱼、草鱼等品种鱼苗的水花放养密度为10~20万尾/亩,鲫鱼、鳊鱼等品种的水花放养密度为20~30万尾/亩。同时,在生产中考虑拿苗时间因素的影响,如果拿苗时间比较早,那么苗种相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苗种供应比较紧张,生产厂家在供苗的时候,所给的苗种数量会相对不足,这样就要适当的增加采购量,保证投放的足额的苗种投放量。

五、适量投饵

水花鱼苗下塘后就要及时的投饵,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投饵一般投喂豆浆,初期每天用3~4kg/亩的黄豆,充分浸泡后打浆,按照“三边两满塘”的方法泼洒投喂,而后根据水质肥瘦,适当的调节投饵量。20天左右可以适当增加菜籽饼、菜籽粕和黄豆一起打浆投喂。30天左右可以逐渐驯化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❾ 鳊鱼养殖注意哪些事项 鳊鱼怎么养殖

1、要想养殖出优良鳊鱼,就要从选择鱼塘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入手,养殖鳊鱼一般建议活水塘养殖,能进水能排水,要求水源干净充足。鱼塘大小最好在二亩以上,水深度1.5米至3米,塘底要求在冬季时候暴晒干裂,不可有过多的淤泥在池塘。最主要是不可有污水排入,在放水进塘前十天,要用生石灰泼洒池塘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斤,暴晒十天后再排水进塘。

2、鳊鱼放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投放,天气较冷的地方最好是过了清明后再投放鱼苗。鱼苗的挑选中要求无伤口、残弱,尽量选择健康强壮的鱼苗,且体型最好在两个手指大以上的鱼种。养殖鳊鱼一般都是混养形式为主,比如和鲢、鳙鱼、草鱼、青鱼、鲫鱼、罗非等,一起混养有助于鳊鱼活跃起来,每亩大约放鳊鱼200尾,要是主供养鳊鱼的话,每亩放养500-800尾。

3、养殖鳊鱼水质要求一般和四大家鱼一样,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质pH值在7.6-8.5之间。鳊鱼生长旺季在6月到9月之间,平时要注意换水,要观察天气变化,要正确装有增氧机设备。如果遇上阴雨、无风、闷热的天气,每天早上要开增氧,早上起床要多看看鱼的动情,发现鱼浮头缺氧应及时灌水和开增氧。

4、鳊鱼和草鱼食性一样,都是以草为主或人工配制饲料,每天投喂两次,草喂的话一般建议浮萍,浮萍细小嫩,鳊鱼十分喜欢摄食。也可投喂花生麸、麦麸和玉米粉等人工制成的颗粒饲料,投喂要定时、定点,让鱼群吃饱为主。

5、在农村散户养殖中,都是不用水质消毒,因为他们养殖密度小,没什么病害发生,都是放鱼进去,就投喂到长大了,基本上不用什么药物消毒。要是传业养殖的话,最好平时有空的时候消毒鱼塘水质,大约一个多月消毒一次,每亩使用生石灰20斤,发成石灰水泼撒全鱼塘。生石灰有杀菌治病预防的功效,又能净化水质,预防鱼生病,降低水质咸酸度,对鱼体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❿ 鳊鱼分布于我国各大水域,鳊鱼的养殖技术有什么技巧吗

鳊鱼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淡水鱼类,其是草实行鱼类,胃口大,生长速度也快,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养殖鳊鱼时掌握正确的养殖管理方法对于养殖的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养殖鳊鱼时重点要做好哪些事项呢?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介绍。

定期下肥调水:下肥主要在于培肥培藻,肥度好藻相好的水体,鱼摄食旺盛,长势快,且高温季节发病率低;一般优良养殖水体透明度在20-30cm左右,水质清爽,呈现肥活嫩爽;高温投食量大,水体中氮含量充足,氨氮亚盐等易超标,诱发出血病,建议下肥使用“活肥+黄金液/乌金膏”,有效培育硅藻、小型绿藻,控制水质指标,对青鳊摄食和长势有明显效果。

定期使用菌种调水:所谓低产养水,高产养菌,菌种在养殖水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年青鳊养殖,疾病爆发严重,治愈率普遍不高,而且极易反弹;定期下菌种调水,在控制疾病反弹方面,有明显效果;另外及时下菌种,可调水控制氨氮亚盐,对花鲢长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建议每10天左右使用“优加益生菌/活力益水素”一次,调水控制指标,控制疾病。

阅读全文

与鳊鱼苗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齿痕舌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浏览:757
高里程数计算方法 浏览:869
15x120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
成武白酥鸡的食用方法 浏览:864
农村打灶方法视频 浏览:114
让皮肤快速变白的方法 浏览:177
卡罗拉车钥匙锁车里的解决方法妙招 浏览:402
工艺气体检测方法 浏览:734
心脏室上速治疗方法 浏览:584
无腿锻炼方法 浏览:529
睡眠枕使用方法 浏览:635
数字显示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1008
用纸做回旋镖的简单方法 浏览:550
风挟热邪有什么调理方法 浏览:178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09
isdg爽快酵素胶囊的食用方法 浏览:108
如何学好阅读理解方法 浏览:127
奥迪水壶的安装方法 浏览:973
红米四设置自动开关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62
手指扭伤如何消肿快速方法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