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小说的表达方法是哪些特点

小说的表达方法是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2022-11-18 17:23:39

‘壹’ 小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小说的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小说表现手法之悬念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艺术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编剧技巧。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设计悬念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在中国戏曲理论着作中,虽无悬念一词,单所谓的“结扣子”、“卖关子”,以及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暂摄情形,略收锣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其内涵就是与悬念基本相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表现手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描写手法

‘贰’ 小说语言特点是什么

小说的语言特点:

1、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

2、小说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影视剧本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用,但短句为主。

3、小说语言简洁、朴素;语言表述能转换成动作、画面或场景。



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描写:

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叁’ 小说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小说的语言特点:
1,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
2,小说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 影视剧本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用,但短句为主。
3,小说语言简洁、朴素;语言表述能转换成动作、画面或场景。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肆’ 小说有几种表达方式 常见方式有哪些

小说有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小说的语言风格

1、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的一种手段;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

3、淡化情节,形散神聚: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 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

小说的常考知识点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伍’ 小说的表现手法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表现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5.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陆’ 最常用的小说表达技巧有那些

‘柒’ 小说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免费小说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好看的小说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
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阐发事物的意义(二)表达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题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网络文学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用语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用语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象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恐怖小说要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捌’ 小说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
表现手法的作用: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5、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6、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7、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玖’ 小说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哪些

小说的表现手法一般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白描和细描,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比如容貌、服饰、姿态、气派的描写。生动的肖像描写可以做到“以形传神”。因为人物的外表体现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着人物的内在思想活动。肖像描写在记叙文和小说里运用较多。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段文字描写了小女孩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赤着脚”,其次是身上带着许多火柴。这段肖像描写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点,也形象地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惨境遇。
行动描写:
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的一段:“宝玉拿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到底,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拿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蔷薇花的‘蔷’字。……”这段文字描写了宝玉偷看椿龄画“蔷”的经过,文笔之细腻,令人感叹。用宝玉的一系列模仿画字的动作,表现了宝玉对于女孩儿的关心与怜爱,更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描写:
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语言描写也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孙犁的《荷花淀》有一段精彩的人物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是很着名的一段对话,出自于《荷花淀》里几位妇女之口。他们的丈夫离开了家,准备去前线,她们的内心都想见自己的丈夫,但是,迫于社会环境和当时人们的思想局限,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每个人都不直接说是自己想见丈夫,而是找出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为自己遮掩。这五句话真切地反映了五位妇女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也从侧面反映了她们的聪明可爱,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这段语言描写对表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描写:
指对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心理描写也要注意描写角度,在第一人称及全知叙事的情况下才可以有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都不能有心理描写。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心理描写:“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白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这是一种幻觉,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幻觉正是小女孩的心愿。这是一篇小说,用的是全知叙事。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碰到是第一人称,但是文中又有第二个人物时,就不能以“我”的口气去写第二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写“我”的心理活动。
环境景物描写:
环境景物描写又分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等作用。比如老舍写的《林海》中有一段:“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是一段自然景物描写,主要展示了林海之绿。这段描写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运用环境景物描写时,要注意它与文中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不要为描写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所谓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风貌、民俗风情、城乡建筑、住所陈设等。比如《少年闰土》(鲁讯小说《故乡》的节选)中有这样一段:“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这一段就属于民风民俗的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描写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只有在准备这种盛大的祭祀活动时,人手不够,才会叫闰土来帮忙。这段民俗的描写成了少年闰土出场的缘由。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社会环境的描写,目的非常明确。
人物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的关系。从文章总体上说,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是写人的文章,环境景物描写当然应该服从于人物描写的需要,环境景物描写应该是为人物描写起一种烘托的作用,像前面提到的《少年闰土》中的民风民俗的描写;如果文章本身就是以写环境景物为主,当然环境景物是主角,像前面提到的《林海》。当两种描写同时存在的时候,人物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就都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映衬的。
全景式和特定式场面描写,都属于场面描写。所谓全景式场面描写就是把有关场景的各个方面都做出清楚的交代,对于人物的活动则采取略写的方法,做总的描写。这种全景式场面描写,一般在描写重大事件时运用的频率比较高。比如《开国大典》中的一段描写:“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相交点南面的场中,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这是一段典型的全景式场面描写,对开国大典的会场做出了宏观的描述,就像是电影中的全景镜头。
所谓特定式场面描写就是在总体的场面描写中,着重写一个人物或一个物件,其他人或物都是陪衬。比如《开国大典》中倒数第二段: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举手向群众招呼,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段文字的前三行仍然是场面描写,但它只是一个铺垫,这段主要要写的是游行。这个场面描写的主体场面是天上是礼花,地上是灯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有一个具体的着重表现的场面,即游行。这种特定式场面描写要注意详略的区别,一定要主次分明。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刻划与描绘。既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又可以用来写景、状物。所以它在记叙文中应用比较频繁。
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以小见大。细节描写所关照的对象很小,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儿,但是却能表现大的主题。它是用最微小的事情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细节描写的目的性很强,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叫细节描写,所谓的细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儒林外史》中第五回写到一个严监生。他在临死前三天已经不能讲话,但是他总是向人伸出两个手指。许多人都猜不出其中的意思。最后还是他的妾猜到了他的想法。对他说:“……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果不其然,灯草刚被挑掉,他就合上眼了。这个细节把这个土财主的守财奴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强化人物的性格特点,虽然寥寥数笔,但是事半功倍,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是成功的细节描写。
二是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选择那些有较强表现力的细节,而不是那种一般化的、琐碎的、平庸的内容。为什么要强调典型呢?因为如果细节描写不够典型的话,这样的内容就只能起相反的作用,会给人一种冗赘的感觉。像上面提到的《儒林外史》的例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有两茎灯草同时点着,严监生甚至都不能闭眼,苦苦熬了三天。这把守财奴的本性刻划得入木三分。
三是要真实。细节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写景状物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如果所写的细节不真实的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与其有这样的细节还不如没有。
白描和细描
白描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借用来的。它原意指中国国画的画法之一,是指用墨线勾描的,素淡的,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的略施淡墨。写作理论借用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鲜明、生动地勾勒出来的一种写法。白描的特点是风格质朴,不事渲染。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里对白描有专门的解释:“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第一段: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这段描写没有任何的修饰,描写了小女孩的悲惨境遇。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把小女孩的无助与无奈、贫寒交迫的现状真切而形象地勾勒出来了。这是典型的白描。
白描的写法运用得好,文章会呈现淡雅的风格。相反,如果运用不好,文章会给人平淡无味的感觉。总之,白描的运用要十分精练才好。
细描,也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引进来的概念。原指绘画中的工笔。细描也叫工笔描写。细描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全面。
如巴金《日出》的一段:“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可谓精雕细琢。细描的效果是,常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运用细描要注意,凡做细描的对象一定是文章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核心的内容。如果作者将文章中次要的材料做细描了,文章就会出现混乱,就会冲淡主题。
侧面描写:
也叫烘托或衬托,指对描写对象采取一种间接的表现手法,是从对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写中来形容、渲染,以突出描写对象的艺术手法。简单说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描写客观事物,而是在描绘其它事物的过程中去衬托这个客观事物,以次要衬主要。就像宋代一位画家说的那样:“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段话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烘托的概念。
侧面描写有多种方法,可以引用他人的语言(包括对话);可以从旁观者的反映来侧面描写;还可以运用拟人手法来侧面描写。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最后,写了一段伯父家的女佣阿三的事情,并且引用了阿三的话:“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这段内容没有直接写伯父,而是通过伯父家的女佣来侧面描写伯父。侧面描写虽然是以次要衬托主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十分真切的。
侧面描写一方面可以使文章内容富于变化,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小说创作和记叙文写作常用的方法。

‘拾’ 小说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小说的表达方法是哪些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奶奶教裁剪方法简单好用 浏览:446
老人机短信中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2
化肥中氮的含量检测方法视频 浏览:74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浏览:534
有点打呼噜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404
如何赏析诗句方法公式 浏览:723
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浏览:129
手臂痛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83
days360函数的使用方法 浏览:631
治疗湿尤有效方法 浏览:911
小米的快捷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71
用底线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浏览:279
检测方法elisa法 浏览:194
远离口臭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685
中药及其制剂常用的纯化方法 浏览:153
充电机使用方法步骤12V 浏览:1001
正确怀孕的方法 浏览:52
iphone6跳屏解决方法 浏览:897
怎么鉴定玉的真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2
椰子鞋带交叉方法视频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