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羊肺虫 用什么区虫药呀
分2种
羊肺丝虫:阿维菌素皮下注射0.2毫克/公斤或0.6毫克/公斤混饲
羊肺线虫: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羊每千克体重0.2mg,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㈡ 羊得干丝虫诊麽治
1、病原此病的病原体是肺丝虫,肺丝虫又分为大型肺丝虫(丝状网胃线虫)和小型肺丝虫(原圆科线虫)两类。大型肺丝虫成虫寄生在羊气管和支气管内,含有幼虫的虫卵或已孵出的幼虫,随咯痰咯出,或咽下后经粪便排出。幼虫能在水、粪中自由生活,在,6-7天达侵袭性幼虫,由消化道进入血液,再由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本病在低湿牧场和多雨季节最易感染。小型肺丝虫的雌虫在肺内产卵,幼虫由卵孵出后由气管上行至口腔,随痰咯出或吞咽后进入消化道,再随粪便排出,幼虫钻入旱地螺蛳或淡水螺蛳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后,再由螺蛳体内钻出来,随羊吃草或饮水进入羊消化道,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 2、症状病初频发干性强烈咳嗽,后渐渐变为弱性咳嗽,有时咳出黏稠含有虫卵及幼虫的痰液。以后呼吸渐转困难,逐渐消瘦,最后常常并发肺炎,体温升高,黏膜苍白,皮肤失去弹性,被毛干燥,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3、防治 (1)不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不饮死水。对粪便进行处理,杀死幼虫。并做到定期驱虫。 (2)用碘溶液气管注射法治疗大型肺丝虫。用碘片1克、碘化钾1.5克、蒸馏水1500毫升,煮沸消毒后凉至20-30C进行气管注射。剂量:羔羊8毫升,幼羊10毫升,成年羊13毫升,一次注射。 (3)水杨酸钠溶液气管注射法治疗小型肺丝虫。用水杨酸钠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经消毒后注入气管。成年羊20毫升,幼羊10-15毫升,一次注射。(4)用四咪唑治疗。按每千克体重7-25毫克内服,或配成水剂,肌肉注射。 (5)苯硫丙咪唑治疗。按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次性内服或配置成针剂,肌肉注射。
㈢ 羊肺线虫病的病因及其危害有哪些
1、丝状网尾线虫:虫体呈细线状,乳白色。雄虫长约30毫米。交合伞发达,交合刺呈靴形,黄褐色,为多孔结构。雌虫长约35~44.5毫米,阴门位于虫体的中部。
2、胎生网尾线虫:虫体呈线状,黄白色。雄虫长40~55毫米,交合刺黄褐色,也为多孔结构。雌虫长'60~80毫米,阴门位于虫体中央部分。丝状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现以羊丝状网尾线虫为例介绍。雌虫在羊气管和支气管内产卵,卵产出时已含幼虫,当羊咳嗽时,卵随痰液进入.口腔,大部分被咽入消化道,少部分随痰或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卵在通过消化道的过程中。幼虫从卵内逸出随粪便一起排到体外。体外的幼虫在适宜的条件下经两次蜕皮变成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落入水中或附着在草上,当羊在吃草、饮水时吞食幼虫而感染。幼虫进入肠壁,随淋巴管和血管移到心脏,再沿小循环到肺脏,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进入小支气管和支气管内发育为成虫。本病呈全国性分布,据对辽宁省部分县区绒山羊的调查,丝状网尾线虫的感染率为33. 4%。本病的感染季节主要在春、夏、秋较温暖的季节。网尾线虫的幼虫耐低温,在4~5℃时就可发育,感染性幼虫在零下20~40℃仍然不死亡。幼虫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差。感染初期,幼虫移行引起肠粘膜血管壁和淋巴管的损伤。成虫寄生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引起发炎,炎症可扩散到支气管周围组织,并引起肺组织萎缩。大量的虫体及其炎性产物可阻塞细支气管,从而引起肺膨胀不全。患病牛羊表现咳嗽,尤其是清晨和夜间明显,多为阵发性,常咳出粘液性团快。患畜常以鼻孔中排出脓性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羔羊和犊牛症状明显,严重者死亡。成年牛羊症状轻微。尸体消瘦、贫血。支气管中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团块中有成虫、幼虫和虫卵。支气管粘膜混浊、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支气管周围发炎,有不同程度的肺膨胀不全和肺气肿。在有虫体寄生的部位,肺表面稍有隆起,并呈灰白色,触诊时有坚硬感,切开时可见到虫体。
㈣ 如何正确给山羊驱虫
山羊驱虫技术相关如下:
1、母羊在配种前25天驱虫一次,间隔7天再驱虫一次。已怀孕的母羊暂不可驱虫,待分娩后20天左右再驱虫。
2、种公羊驱虫:一般1年驱虫两次(春秋二季),每次驱虫10天后再补驱一次。
3、羔羊的驱虫:羔羊驱虫一般在50日龄驱第1次,90日龄驱第2次,以后每隔3个月再驱一次。
4、育成群羊驱虫:群山羊驱虫一般一年两次。第1次时间在3月~4月进行,10天后再驱一次,因为3月~4月气候温和,是寄生虫较为活跃的时期,很多寄生虫都会随着春季的到来而萌发,容易造成感染。第2次时间可选在秋季的9月~10月驱虫,10天后再驱一次。根据情况,某些寄生虫虫害严重地区,在6月~7月可增加一次驱虫。
5、养羊户一年应给羊驱虫两次,分别在2-4月和9-11月。对短期育肥的羊应在育肥开始时进行驱虫。
6、药物选择:用于驱虫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搭配使用丙硫咪唑片和阿维菌素片效果不错。方法是每隔15天轮换一次。驱虫一般应在早晨6:00-7:00羊空腹时进行,剂量为每10公斤体重用药1片(两种药物药量相同),喂药6小时内禁食。
一、山羊放牧管理:
(1) 夏秋季因日长夜短,气温高,羊的饮水量增加,需食量增加,此时应一天放牧两次,中午让羊回到圈舍中休息、饮水并适当补盐,具体的时间是早晨7~11点,下午4~8点。
(2) 冬春季昼短夜长,气温低,牧草老化,此时必须延长放牧时间,让羊只多摄入营养,应全天放羊,早9~10点上山,下午5~6点收羊。
(3) 适当轮牧, 缓解草场压力, 减少寄生虫病发生。
二、山羊的越冬管理
(1)山羊越冬管理时间是指每年农历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上旬。历时3个半月时间,在此期间气温低,牧草枯,所以越冬管理实际就是人为地在越冬期内造就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和补给充分的草料或精料。
(2) 山羊性温怕寒,适宜的温度15~25℃。当温度低于10℃时, 山羊采食量、 采食时间减少, 好动性不明显。当气温低于5℃时,多数羊只停止采食,出现群体取暖或往低洼处避寒。如果哺乳母羊在5℃以下,连续受寒两天, 多数母羊停止泌乳,这是造成冬羔大量死亡的致命因素,也是多数养羊户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长时间的阴雨和下雪结冰时,应停止放牧,转为圈养。
(3) 越冬期气温低、草质差,放牧时山羊摄食量减少,摄入的牧草营养差,而抵御风寒,又要消耗过多体能, 如不人工补料,羊的代谢就会失去平衡而紊乱,膘力下降,体质变差,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升高,造成大批死亡,所以冬季必须补料和调整营养。
㈤ 羊身上的寄生虫非常多,用哪种药驱虫最好
如果是圈养的羊,晚上最好同时注射这三种药。放牧的羊灌溉早晨的空腹。同时使用三种药物时,最好稍微降低使用量。最好先用少数量做实验。5天后杨没有不好的反应,最好再吃一群药驱虫。第一次驱虫后每隔6 ~ 7天再开一次。对分散的羊来说,一年追赶两次虫子。第一个是开张后的2 ~ 3月,有助于赶走前一年剩下的寄生虫,使它们变胖。11 ~ 12月是第二个驱虫,赶走当年感染的寄生虫,保障牲畜安全越冬。羊怀孕后最好不要驱虫。怀孕前要驱虫。由于孕期球虫,容易发生羊流产。
羊消化道螨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肠内。症状主要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粪便变软,甚至腹泻死亡。羊消化道螨虫的驱虫法可以口服睾酮、阿苯达唑、氯胺酮或甲酰胺。羊头寄生虫是羊脑包虫,主要寄生在羊的大脑和脊髓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发育不良和神经症状。羊脑包虫的驱虫方法是用睾酮、阿苯达唑、左旋咪唑口服或注射治疗。严重的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㈥ 黑山羊怎么驱虫
黑山羊和其它羊品种驱虫方法一样,每年春秋季节各一次。
㈦ 怀孕母羊肺线虫病怎么治
蛲虫病在分布上具有儿童集体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应同时集体服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1.内服恩波维铵
2.哌嗪
3.苯咪唑或氟苯咪唑及噻乙啶
4.中药治疗
5.蛲虫膏、白降汞软膏等局部用药
㈧ 肺线虫病如何防治
本病的虫体寄生于羊的气管,引起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炎。呈地方性流行。
(1)病原
分大型肺线虫(丝状网尾线虫)和小型肺线虫(原圆科线虫)两类。
大型肺线虫虫体寄生于气管中。雌虫在呼吸道产卵,虫卵随痰咳至口腔、被咽下入肠道,在消化道内孵化出幼虫。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后随草进入消化道被感染。幼虫先进入肠壁淋巴管、血液入心、肺到肺毛细血管,最后突破毛细血管入肺泡,到达支气管,寄生。
小型肺线虫虫体寄生在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内。雌虫在肺内产卵,孵出幼虫后由气管上逆行至口腔,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钻入螺蛳体内发育,再由螺蛳体内钻出来,随羊吃草饮水入消化道,最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
(2)症状
幼虫进入羊肠道,钻入肠壁淋巴管刺激肠黏膜可引起腹泻。以后主要症状在肺部和气管系统。病初精神不振,咳嗽频繁,运动气喘,咳嗽严重,呼吸困难,清晨和夜间咳嗽特别厉害。鼻常流出黏液。听诊有啰音及支气管呼吸音,并发肺炎时体温升高,体况下降,被毛干燥粗乱,食欲不振,消瘦,黏膜苍白,四肢、腹下、胸前及下颈部发生血性浮肿。有时因气管分泌物过多,堵塞支气管,病羊突然发生窒息而死。
(3)治疗
①碘溶液:碘片1克,碘化钾1.5克,蒸馏水1500毫升混合装入玻璃瓶内,煮沸消毒后待用。气管注射,成年羊12~15毫升,幼羊(1岁半)10毫升,羔羊8毫升,每日1次,连用2日,或间隔1~2日,连用2次。
②驱虫净:按每千克体重7.5~25毫克配成1%水溶液内服,对大小型肺线虫都有效。
③磺苯咪唑:每千克体重用5~10毫升。或丙噻咪唑,每千克体重用20毫克,内服。
(4)预防
每年应在春、秋两季预防性驱虫,粪便及时处理,并不要在低洼潮湿处停留。
㈨ 如何正确的给山羊驱虫
因寄生虫种类不同,驱虫方法也不同。虫卵病菌生存传播性强,大多由粪便或饮水传入;因此,给羊驱虫体内和体外都可进行。一般建议一年驱虫两次,选在春季、秋末冬初季节为宜。
驱虫方法:体内寄生虫驱除:羊常见的胃肠道寄生虫病以线虫、绦虫、吸虫和螨虫为主,可采用的驱虫药物有伊维菌素注射液、肝满净、丙硫咪唑、阿维菌素等。使用剂量50斤羊1毫升注射一次,10-15天后再注射一次。使用驱虫药时,注意剂量应准确,最好是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针对驱肝片吸虫,可选择肝满净,用于防治牛、羊肝片吸虫和多数胃肠道线虫病皆有效。使用按50斤羊1毫升注射一次,10-15天后再注射一次。如选择拌料喂羊的方式可添加伊维菌素粉,拌100斤全料均匀混合搅拌再饲喂。每公斤体重20毫克,喂服3天。针对虫病不同,如果是绦虫用20毫克和吡喹酮效果一样,连用三天。驱体外寄生虫:可选用局部涂抹法或药浴法。具体实施方法应根据羊只数量和场内设施条件。一般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可采用局部涂抹法。当羊体普遍发生疥癣病或预防疥螨病时,可采用药浴法。药浴液配制可选用1%敌百虫溶液,加水100千克,放置1-2分钟后使用,一般可洗羊15只左右。
㈩ 夏秋之交牛羊驱虫好时机,夏秋之交牛羊怎么驱虫
寄生虫对牛羊的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散养的牛羊,更容易感染寄生虫,驱虫对于养牛羊户就至关重要,那么怎么给牛羊驱虫?
给牛羊驱虫不是一种药就可以消灭牛羊身体的所有的寄生虫,是要对症下药,按牛羊身体感染寄生虫不同驱虫药也不相同,而且牛羊身上的寄生虫又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
要注意的是:生病的牛羊不能驱虫,要等病牛羊治好后,再进行,驱虫时要先做一小部分的试验,没有不良反应时再大面积实施,怀孕母牛羊等生产前、后一个月各进行一次驱虫,牛羊驱虫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中毒反应,如果有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