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细菌鉴定方法有哪些及优缺点

细菌鉴定方法有哪些及优缺点

发布时间:2022-11-13 06:55:15

‘壹’ 细菌鉴定办法有哪些,常见细菌的鉴定办法就可以

细菌的鉴定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必须达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纯培养程度,才能进行系统鉴定。系统鉴定就是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抗原性和病原性等检测,并用已知标准免疫血清确定分离细菌的属、种和型。微生物鉴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据其形态,生长、生化特性等定种,最后根据抗原的免疫血清学检查定型。(一)形态学检查各种细菌的形态,在适宜的环境下是相对稳定的。但环境的改变,如培养基条件的改变,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作用等,均可使细菌产生不规则的形态,并可出现细胞壁的缺陷和多样性。为此,在作细菌形态鉴定时,必须按被检菌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和检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确的形态学鉴定。形态学检查一般包括二方面: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1.肉眼观察肉眼观察主要观察细菌在固体、液体、半固体,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在固体培养基上要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是否均匀一致,表面是光滑湿润,还是干燥无光或呈皱纹状,边缘是整齐还是不规则,菌落是隆起、扁平,还是乳头样,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要观察培养基是否呈均匀浑浊,管底有无沉淀,液面有无菌膜,是否产气等。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应观察细菌是否沿着接种线生长,是呈毛刷样生长还是均匀生长,上下生长是否一致。在鉴别培养基上,应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与预期的相一致,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还要观察是否溶血及溶血圈的特点,在某些培养基上还要注意是否有臭味等。2.显微镜观察在作细菌个体形态学检查时,要根据被检菌的种类和检查项目,选用相应的染色方法,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以及细菌培养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以18-24小时(生长时间长的细菌除外)的幼嫩培养菌为宜。例如,作革兰氏染色检查时,培养时间长的陈旧细菌,可能由阳性变为阴性。作细菌运动性检查时,液体培养基的幼嫩培养物(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最为适宜。作炭疽荚膜染色时,因炭疽杆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而在动物体内形成明显的荚膜,因此,应先接种小鼠,取死亡动物的病料作涂片标本镜检。作鞭毛染色时,以液体培养基为宜。芽胞的形成,因细菌种类不同,往往对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空气和培养时间等而异,但一般均要求较长时间。镜检时除注意其基本形态结构和大小(要用测微计测量)外,还应注意其排列状态、菌端形状、有无两极染色、有无形成芽胞和荚胞等。必要时可用电镜观察其微细结构。3.常用的几种染色方法涂片用的载玻片需用清洁液洗净、擦干、不留油质,否则培养物不能均匀地推开。被检材料如果是肉汤培养物,用铂金耳环取一滴,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涂抹的范围约有手指甲大即可。随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之固定(即火焰固定);被检材料如果是固体培养物,先滴一滴水(常用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用铂金耳环取少许培养物,在水滴中混匀,培养物不宜太多,菌体看不清楚。脓汁、淋巴液、乳汁也按同样方法制备抹片。血液和病变组织,直接涂抹在载玻片上,组织抹片也不能太厚,否则看不见细菌,细菌培养物抹片用火焰固定,组织抹片常用甲醇或甲醛固定。

‘贰’ 细菌学有哪些检验方法

直接涂片检查:取混匀新鲜尿涂片,健康人的尿涂片无细菌。若每个油镜视野下可见1条或以上的细菌,提示为菌尿。并可行革兰氏染色,初步确定尿路感染细菌是阳性球菌或阴性杆菌。细菌培养:目前多采用定量接种环法,培养24h,计数菌落。阴性杆菌分裂快,菌落数>l〇5cfo/ml,提示菌尿,菌落数104〜105cfo/ml为可疑。阳性球菌分裂慢,菌落数>103cfU/ml为菌尿。结核菌检查:尿结核菌检查是确定有无泌尿系结核的重要方法,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较简单,阳性率为50%〜70%;清晨第1次尿送检则阳性率高。尿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可达90%,但结核菌生长缓慢。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基,一般需4〜8周始能报告结果。近年常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使含微量结核菌DNA扩增,40条结核菌即可有阳性结果,此法特异性强,2d可有结果,但时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菌尿的辅助检查亚硝酸盐试验: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副大肠杆菌能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球菌和结核菌无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因此亚硝酸盐试验阳性,提示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TTC试验);大部分革兰阴性活杆菌能将无色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替,而球菌及变形杆菌则呈阴性。故可用以初步判定是哪一类细菌感染。尿抗体包裹细菌(ACB):肾盂肾炎为肾实质感染,在细菌抗原作用下,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将致病菌包裹,在荧光镜下观察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体蛋白抗体处理的尿细菌,若表面有荧光抗体包裹则大多属肾盂肾炎,膀胱炎为黏膜浅表感染,故细菌表面无荧光抗体包裹。用ACB法有助于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但在前列腺炎患者,其ACB试验亦呈阳性,应注意鉴别。其他:另外还有过氧化物酶试验、葡萄糖氧化酶试验、鲎试验及尿氧压测定均可帮助诊断尿路感染,但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

‘叁’ 菌种鉴定的方法

传统方法细菌做革兰氏染色 运动性试验 各种代谢 然后查伯杰氏细菌手册;用分子做的话提总DNA,pcr扩增16srDNA全长片段,上NCBI数据库比对,选择近缘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
真菌的话主要根据形态,特别是有性型生殖形态鉴定;分子的话一般扩增ITS区域,比对,建树鉴定。

‘肆’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传统检测有三种方法1、直接显微镜观察,正常情况,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判断。
2、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或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选择培养基,其作用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3、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与选择培养相比,鉴别培养基的鉴别所得结果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可直接测定某微生物的种类。
现代定义
微生物: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征
1、体小面大2、吸多转快3、生长繁殖快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伍’ 细菌的鉴定有哪些

细菌的鉴定有哪些:

实验室使用常用的培养方法通常可以识别常见细菌的典型菌株。然而,当数据库中没有非典型菌株或稀有或新出现的细菌时的确会出现问题。

细菌培养往往是通过形态特征以及生长特征分辨细菌,进一步的鉴定还包括:

‘陆’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1、快速测试片技术法

快速测试片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纸片的研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优点是简便、实用、经济、操作性强。近年来以滤纸和美国某公司的 Petrifilm 为载体的测试片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2、生物电化学方法

生物电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电极测定微生物产生或消耗的电荷,从而提供分析信号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谢过程中,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分析这些电化学参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测定。

常见的有:阻抗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生物电化学方法具有测量快速、直观、操作简单、测量设备成本低和信号的可控性等特点。

3、微菌落技术

微菌落是指细菌生长繁殖早期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只能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50年代,定量测定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已有报道将该法应用于水、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

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应用到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柒’ 细菌鉴定办法有哪些, 常见细菌的鉴定办法就可以~

一 淀粉水解试验
(一)实验原理
细菌对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胞外酶能分泌扩散到细胞外,将物质分解成小单位如糖、氨基酸、甘油与脂肪酸.这些小单位的物质能被细菌吸收和利用.水解过程可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如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水解明胶可观察到明胶被液化;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改变培养基的pH,其中的中性红指示剂使培养基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
(二)实验方法
将淀粉培养基溶化后,冷至45℃左右,以无菌操作制成平板.
取18-24h的纯培养物点于平板上,每皿可点种3-5个菌株,适温培养2-4d,形成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卢戈氏碘液,以铺满菌落周围为度,平板成蓝色.如果菌落周围有无色透明圈出现,说明淀粉已经被水解,实验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透明圈的大小一般说明水解淀粉的能力.
(三)实验试剂的配制
肉汤蛋白胨琼脂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7g,蒸馏水1000mL,pH7.2.
淀粉培养基制法:在肉汤蛋白胨琼脂中添加0.2%的可溶性淀粉,校正pH值至7.6,分装三角瓶,121℃ 20min灭菌备用.
卢戈氏(Lugol)碘液:碘片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混匀,定容.
二 糖发酵试验
(一)实验原理
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示剂由红变黄,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气体形成,小倒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
(三)实验方法
1.将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内.
2.置37℃孵箱培养18-24小时.
3.观察结果:由于一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类产酸,所以培养基中pH下降到7.0以下,在酚红指示剂的显示下,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产酸者以“+”表示,如果同时产生气体,则培养基中小倒管内有气泡出现,此乃产酸又产气,以“♁”表示,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用“-”表示.
(四)实验结果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葡萄糖 + ♁
乳 糖 - ♁
(五)实验试剂的配制
1.单糖发酵管的制备: 成分:蛋白胨水培养基 100ml ,0.2%酚红 1ml ,所需糖(葡萄糖或乳糖)0.75-1g
制法:
(1)将上述成分溶化,混匀分装于内含有倒置小玻璃管的小试管中,每管约2ml,加塞.
(2)小倒管排气,灭菌(8-10磅,20-30分钟),贮存备用.
用途:供单糖发酵试验用.
2.0.2%酚红配制法
酚红(phenol red)0.2g ,0.lmol/LNaOH 8ml ,蒸馏水 92ml
将酚红入研钵徐徐加入0.lmol/LNaOH研磨,再补足蒸馏水即成.若需长时间保存,可高压灭菌后贮存备用.
三 甲基红(M.R)试验
(一)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继而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pH值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此为阳性反应;若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醇、醛、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碱度仍在pH 6.2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现黄色,为阴性反应.
(二)实验材料
1. 菌种:大肠杆菌,产气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3. 试剂:甲基红试剂.
(三)实验方法
1. 分别将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接种于两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2. 置37℃培养2-3天取出,分别滴加甲基红试剂2-3滴,混匀,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五)实验试剂的配制
1.甲基红试剂的配制
甲基红 0.04g, 95%酒精 60ml , 蒸馏水 40ml .
先使甲基红溶解于酒精中,再加入蒸馏水,混合,摇匀即成.
2.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物
成分:蛋白胨5g 葡萄糖5g
制法:
(1)将上述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
(2)调节pH至7.6,用滤纸过滤除渣.
(3)分装中试管,每管约3-4ml,灭菌后备用.
用途:供甲基红及V-P试验用.
四 产吲哚(indole)试验
(一)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无色吲哚),再与欧立希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玫瑰吲哚,即为阳性反应.
(二)实验材料
1. 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3. 试剂,欧立希(Ehrlich)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三)实验方法
1. 分别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接种于两支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2. 置37℃培养2-3天后,每管沿管壁各加欧立希试剂0.5-1ml于培养液面上,待1-2分钟后观察结果:在交界面出现玫瑰红色环即为吲哚试验阳性,无红色环即为阴性.
(四)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
(五)实验试剂的配制
1.蛋白胨水培养基的制备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
(1)先用少量蒸馏水将蛋白胨和氯化钠相混合溶解,再加足蒸馏水量.
(2)调节pH至7.6、用滤纸过滤.
(3)分装中试管,每管约3-4ml,加塞灭菌后备用.
2. 欧立希(Ehrlich)试剂的配制
对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4g
95%酒精 380ml
浓硫酸或浓盐酸80ml
三种成分混合即成,瓶口要严密,以免挥发.
五 硝酸盐还原试验
(一)硝酸盐还原试验原理:
硝酸盐还原反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在合成过程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和氨,再由氨转化为氨基酸和细胞内其他含氮化合物;二是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代替氧作为呼吸酶系统中的终末受氢体.能使硝酸盐还原的细菌从硝酸盐中获得氧而形成亚硝酸盐和其他还原性产物.但硝酸盐还原的过程因细菌不同而异,有的细菌仅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如大肠埃希菌;有的细菌则可使其还原为亚硝酸盐和离子态的铵;有的细菌能使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氮,如假单胞菌等.硝酸盐还原试验系测定还原过程中所产生的亚硝酸盐.
(二)培养基:
硝酸盐培养基.
(三)试剂:
甲液(对氨基苯磺酸0.8g+5mol/L醋酸100ml);乙液(α-奈胺0.5g + 5mol/L醋酸100ml).
(四)方法:
被检菌接种于硝酸盐培养基中,于35℃培养1~4d.将甲、乙液等量混合后(约0.1ml)加入培养基内,立即观察结果.
(五)结果:
出现红色为阳性.若加入试剂后无颜色反应,可能是:①硝酸盐没有被还原,试验阴性;②硝酸盐被还原为氨和氮等其他产物而导致假阴性结果,这时应在试管内加入少许锌粉,如出现红色则表明试验确实为阴性.若仍不产生红色,表示试验为假阴性.
若要检查是否有氮气产生,可在培养基管内加一小倒管,如有气泡产生,表示有氮气生成.
(六)应用:
本试验在细菌鉴定中广泛应用.肠杆菌科细菌均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可产生氮气;有些厌氧菌如韦荣球菌等试验也为阳性.
(七)实验试剂的配制
硝酸盐液体培养基
蛋白胨5.0g,KNO3 0.2g, 蒸馏水1000 mL,pH7.4,每管分装4-5mL,121℃灭菌15-20min.
六 产氨实验(尿素分解实验)
(一)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而产生氨,氨溶于水变成氢氧化铵,使培养基变碱而呈红色即为阳性.
(二) 实验材料
1. 菌种:变形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尿素培养基.
(三) 实验方法
1. 分别以斜面接种法将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接种于两支尿素斜面培养基上.
2. 置37℃培养18-24小时.
3. 取出观察结果,培养基变为红色,即尿素分解试验阳性,若不变色,即为尿素分解试验阴性.
(四) 实验结果
变形杆菌:+ ;伤寒杆菌:- .
(五) 实验试剂的配制
1.尿素培养基的制备
成分: 蛋白胨1g 、氯化钠5g、葡萄糖1g、蒸馏水900ml、琼脂15-20g 、0.1%酚红 12ml 、20%尿素水溶液(无菌)100ml .
制法:(1)除尿素、琼脂和酚红外,其余成分溶于水中,加热溶化,矫正pH至6.8-6.9.
(2)加入琼脂和酚红,115℃磅灭菌10min.
(3)冷却至60℃后加入无菌尿素溶液,摇匀.
(4)分装中试管(无菌),每管3-4ml,置成斜面备用.
说明:(1)尿素不耐热,也不能久存,只能用滤器除菌.
2.无菌尿素溶液制备:称取尿素20g,混合于100ml蒸馏水中,充分摇匀,用G6滤菌器过滤除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
七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一)实验原理
本试验用于检测细菌利用柠檬酸的能力.细菌利用柠檬酸盐的能力不同,如各种肠细菌可利用柠檬酸为碳源,而大肠埃希氏菌则不利用柠檬酸盐.因此,能否利用柠檬酸盐是一项鉴别性特征.培养基中含有柠檬酸钠时,如将柠檬酸分解为CO2,则培养基中由于有游离钠离子呈碱性,使培养基中酚红指示剂(pH6.8-8.4,黄→红)由淡粉红色变为玫瑰红色以识别之.
(二)材料
柠檬酸钠 2g、K2HPO4 1g、NH3H2PO4 1g、NaCl 5g、MgSO4 0.2g、琼脂 1.5 2g、1%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或0.04%苯酚红 10ml、水 1000ml
将上述各成分加热溶解后,调PH6.8,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摇匀,用脱脂棉过滤.制成后为黄绿色,分装试管.121℃灭菌20min后制成斜面.
(三) 实验内容
1.将试验菌在斜面上划线接种,适温培养3-5天.
2.若该菌能利用柠檬酸盐,则可在此斜面上生长并将培养基由原来的淡粉红色变为玫瑰红色,此为阳性;颜色不变者为阴性.
八 油脂水解试验
(一)原理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脂肪酶(胞外酶),能将培养基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产生的脂肪酸,可通过预先加入油脂培养基中的中性红加以指示[指示范围pH6.8(红)~pH8.0(黄)].当细菌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时,培养基中出现红色斑点.
(二)实验内容
1.将装有油脂培养基的锥形瓶置于沸水浴中融化,取出并充分振荡(使油脂均匀分布),再倾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制成平板.
2.翻转平板使底皿背面向上,用记号笔在其背面玻璃上划成两半.一半用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菌,另一半用于接种实验菌大肠杆菌或产气肠杆菌.接种时用接种环取少量菌在平板两边各划线接种.
3.将接种完的平板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4.观察结果时,注意观察平板上长菌的地方,如出现红色斑点,即说明脂肪已被水解,此为阳性反应.
(三)培养基配制
油脂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5g,氯化钠5g,香油或花生油10g,中性红(1.6%水溶液)约0.1ml,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7.2,121℃灭菌20min.
九 接触酶试验
(一)实验原理
本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具有接触酶活性.接触酶又称为过氧化氢酶,是一种以正铁血红素作为辅基的酶,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一般好氧细菌与兼性厌氧细菌(除某些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外)都能产生接触酶,而厌氧细菌不产生接触酶,这是用以区别好氧和厌氧菌的方法之一.
(二)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3%过氧化氢.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 0.3g、蛋白胨 1g、氯化钠 0.5g、琼脂 2g、自来水 100mL、pH 7.0~7.2 、灭菌.
(三)实验内容
1.接种试验菌,适温下培养18-24小时.
2.将3%的过氧化氢滴于斜面菌苔上(或涂有菌苔的载玻片上),静置1-3分钟后,如有气泡产生即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四) 应用
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十 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二)实验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三)应用
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1.鉴别细菌 2.选择药物 3.与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内毒素,两者的致病作用不同.

‘捌’ 细菌分子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从DNA、RNA和蛋白质这三个方面鉴定。将三种物质分别提取出来,各自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可以用你提到的这些。
1.核酸杂交:简单的说,就是将需检测的核酸与标记的分子结合使得未知核酸可以被检测到。
2.脉冲场凝胶电泳:利用电场让不同大小的带电DNA分子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将不同大小的分子分开。可分离10kb--10mb的DNA分子。
3.16S rRNA :16S rRNA所对应的 16S rDNA基因在微生物基因组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对16S rDNA而言,如果出现3个碱基以上的差异就可以断定细菌不属于同一种属。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而且不需要培养,检测指标也很单一。可以快速检测未知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
4.RAPD:对整个未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多态性分析的分子技术。先进行PCR扩增,然后电泳分离染色,在紫外透视仪上检测多态性。
5.质粒质谱分析法:我只了解过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质粒的没有了解过。
蛋白质:将蛋白质酶解成小肽段并混合基质,用激光将呈离子化气体状态的待测物喷射,经电场到达检测器,根据到达的时间分析肽段的分子质量。

‘玖’ 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
1)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
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
缺点:无法区别死菌和活菌.
2)比浊法.
原理:由于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时,原生质的增加导致混浊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优点:比较准确.
3)测含氮量,
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占干重的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
4)血球计数板法.
优点:简便、快速、直观.
缺点: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
5)液体稀释法.
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其中的活菌含量.
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
缺点:比较繁琐.
6)平板菌落计数法.
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
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
缺点:操作繁琐,需要培养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拾’ 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
1)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
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
缺点:无法区别死菌和活菌.
2)比浊法.
原理:由于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时,原生质的增加导致混浊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优点:比较准确.
3)测含氮量,
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占干重的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
4)血球计数板法.
优点:简便、快速、直观.
缺点: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
5)液体稀释法.
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其中的活菌含量.
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
缺点:比较繁琐.
6)平板菌落计数法.
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
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
缺点:操作繁琐,需要培养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细菌鉴定方法有哪些及优缺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阴部按摩器使用方法 浏览:875
迷迭香的使用方法 浏览:80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浏览:616
如何除湿疹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525
自制池塘简单方法 浏览:705
电泳检测的方法 浏览:787
工业cod检测方法 浏览:295
星辰变的种植方法 浏览:602
商品组合需求预测有哪些方法 浏览:962
卷发精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573
快速识字方法 浏览:185
华为大疆手机云台使用方法 浏览:499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之探析 浏览:560
和田玉白玉项链的鉴别方法 浏览:681
露娜洁面仪mini2使用方法 浏览:916
阉鸡快速止血的方法 浏览:879
苹果微信清理缓存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49
金钢窗安装方法 浏览:125
测排卵什么方法最准确 浏览:852
抒情方法有哪些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