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复杂电路的等效化简的方法
把所有的等电势区圈出来,相同电势的画成一个点,不同的分开(导线无点势降落)通过电流流向找出不同电势点,由高到低画成一排,然后把所有的用电器电源连入,比如说原来电阻在1,2两电势区之间,新电路图就把电阻画在1,2两点间,所有原件都一样
㈡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化简电路
解:1A电流源串联3Ω电阻,等效为1A电流源;
1A电流源并联5V电压源,等效为5V电压源;
5V电压源、15V电压源、3A电流源串联,等效为3A电流源。
因此,对外等效电路等效为3A的电流源。
㈢ 利用等效电源法简化下列电路图并计算图中的电流I
所以:I=7/(3+7+4)=0.5(A)。
㈣ 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将图所示电路化成最简形式
化简过程如图所示。
㈤ 将电路简化为一个等效电压源电路。 要过程
分三部分来看。
1.10V和5欧电阻并联,等效为一个10V电源,电阻拿掉(相当于开路)。如果不计算电源的功率,只分析对外部电路的作用,与电压源并联的电阻没有作用。
2,右边部分。与电流源串联的1欧电阻不起作用,电流总是1A,所以将电阻短路就行了。6V电源与3欧电阻串联,等效为一个2A电流(方向向下)与一个3欧电阻并联,加上原来的一个1A电源(方向向上),于是变为了一个3欧与1A(向下)并联,它又等效为一个3V电压源(正在下)与一个3欧电阻串联。
3.下部分,可等效为一个4V电源(正在左)和2欧电阻串联。
4. 三部分串联形成总等效电路,电压源为10-3-4=3V(A点为正,B为负),串联电阻=3+2=5欧
㈥ 电源的等效交换法化简等效电源,谢谢
电源有两端,这两个端点可以告诉外界的电学值有:
1. 两端的电势差U。
2. 从一个端点流入从另一个端点流出的电流大小I(流入电流必须等于流出电流,这是研究电路问题的基本前提,否则电路局部会累积电荷)。
对外界而言,电源就是个黑盒子,我们只关心电源两端电势差与通过电源的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就描述了电源的所有性质。如果两个电源有相同的U、I函数关系,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两个电源相同。
电压源可以视为一个提供固定电压差的东西与一个电阻串联,电阻上分掉一部分电压。U和I的关系是:
[公式]
其中[公式]是开路电压,[公式]是那个串联的电阻。
电流源可以视为一个提供固定电流的东西与一个电阻并联,电阻上分掉一部分电流。U和I的关系是:
[公式]
其中[公式]是短路电流,[公式]是那个并联的电阻。
然后我们发现这两个函数都是只有两个参数的线性函数,只要按照以下的关系选择参数就可以让电流源和电压源有相同的U、I函数关系:
[公式]
所以电压源和电流源等价。
㈦ 简化电路图的方法
一、支路电流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二、等电势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㈧ 这个等效电路化简怎么做
在最上面的图中,右半部分(有方框的部分)电路是这样等效的:
1、先将右侧10V(向上)电压源和所串联的10欧电阻等效为:一个1A(向上)电流源和一个10欧电阻并联。
2、将上面那个与1A电流源并联的10欧电阻与图中另一个10欧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算出为5欧。
3、再将这个1A(向上)电流源和这个5欧电阻等效为:一个5V(向上)的电压源和一个5欧电阻串联。
4、把图中最上面2A(向右)电流源和所并联的5欧电阻等效为:一个10V(向右)电压源和一个5欧电阻串联。
通过以上各步骤,方框内的电路就成了一个10V(向右)电压源、一个5欧电阻、一个5V电压源、一个5欧电阻串联。
最后,把这两个电压源等效为一个5V(向右)电压源(因这两个电压源的电压方向相反),这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0欧。(即向右的5V电压源与10欧电阻串联)
注:你给的下方左图中,右侧电压源的方向画反了吧。
㈨ 用电源的等效变化,化简各个电路
先对上面的电路图进行等效简化。
1、根据电流源、电压源的特点,可先把原图中与左边电流源串联的20欧电阻去掉,把右边与电压源并联的6欧电阻去掉。
㈩ 应用等效电源变换,化简图示电路,如图所示
第一题,两个电源并联,应转为电流源化简,该电路化简后为一个电流向下的2A电流源和1欧姆的电阻并联(或下正,上负的2V电压源串联1欧姆的电阻)。
第二题,多个电源串联,应采用电压源化简,该电路化简成3个实际电压源,然后用KVL计算U电压。
U电压为-3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