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
1.加法思维。加法思维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或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方法。正如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所说:“新的发明几乎都是通过对老发明的组合或改进产生的。”
2.减法思维。减法思维就是将事物的要素进行缩减或分割,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我国对计算机简化中得到的VCD和学习机的问世就是减法思维的运用。将计算机中的光驱与解码部分取出来变成了VCD;将计算机的文字录入编辑和游戏功能取出来就成了学习机,造就了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
3.变换思维。变换思维是指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改变和转化,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某西方国家有两个教徒在教堂祈祷时想抽烟,其中一个问牧师:“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牧师断然拒绝。另一教徒换了一种问法:“我在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牧师说可以。两个教徒所说事实是一回事,但效果却大不一样。
4.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不采用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完全相反的、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司马光砸缸。
5.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从而推出其中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例如:鸡蛋固化技术。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乡榆树村一位农民,他从鸡蛋想到了奶粉,嘀咕着要把鸡蛋“晒干”,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晒干后的鸡蛋”不但能制成蛋黄粉、蛋黄饮料和罐头等食品,还能提取黄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6.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通过一个或一类事物联想到相连、相关或可能相连、相关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从而达到创新目的的方法。例如:茅以升的“射水打桩法”。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因江中泥沙层很厚,打桩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来他看到邻家的孩子用铁罐浇花,细细的水流居然把花坛泥土冲出了一个深深的窟窿,他茅塞顿开,立刻想到了射水打桩的好办法,解决了工程进展中的难题。
7.迂回思维。迂回思维法是指回避使用常规的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采取拐弯抹角的见解、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有一个领导书房里的大沙发要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因沙发大门小,勤务员们试过几次都搬不出去。领导问:“怎么没搬出去?”勤务员说:“门太小出不去。”领导在沙发左右踱步,时而望望沙发,时而瞥一眼门,思索片刻,慢条斯理地问:“是先摆好沙发后盖房子呢?还是先盖好房子后再搬来沙发呢?”勤务员们听后低下了头。领导便出去散步了。后来勤务员们不时变换方式,终于将沙发搬出了门。
8.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思考和联想,以探求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齐白石会客。一天有三个学生上门求教,只见门上写了个“心”字。其中一位学生转身就走。另两位学生却上前敲门,被齐家人劝回。次日他们三人又来求教,发现门上换了个“木”字,头一天先走的学生立刻上前叩门,白石老人笑盈盈的开门迎客。这是什么道理呢?第一次门上写的实际是个“闷”字,说明齐老情绪不好,不会客;第二次门上实际上写的是个“闲”字,说明齐老清闲无事,可以见客。
㈡ 奥斯本的美创之父
亚历克斯·奥斯本是美国创新技法和创新过程之父。 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个创新发明技法“智力激励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创新学专着《创造性想象》,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此书的销量4亿册超过《圣经》。
㈢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实例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实例:
1、 能否他用-其他用途:信号灯、装饰灯;
2 、能否借用-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灯泡亮度;
3 、能否改变-改一改:改灯罩、改小电珠和用彩色电珠等;
4、 能否扩大-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节电、降压开关;
5、 能否缩小-缩小体积: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8号电池→钮扣电池;
6、 能否替代-代用:用发光两极管代小电珠;
7、 能否调整-换型号:两节电池直排、横排、改变式样;
8、 能否颠倒-反过来想:不用干电池的手电筒,用磁电机发电;
9、 能否组合-与其他组合:带手电收音机、带手电的钟等。
(3)奥斯本发明了哪些创新方法扩展阅读:
亚历克斯·奥斯本是美国创新技法和创新过程之父。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个创新发明技法“智力激励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创新学专着《创造性想象》,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此书的销量4亿册已超过《圣经》。
检核表法的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1、不遗漏:要联系实际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2、多检核: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地选择出所需创新、发明的方面。
3、多创想:在检核每项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索思考时,可以将每大类问题作为一种单独的创新方法来运用。核检方式可根据需要,一人核检也可以,三至八人共同核检也可以。集体核检可以互相激励,产生头脑风暴,更有希望创新。
㈣ 亚历克斯·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发明人
头脑风暴法
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最负盛名的促进创造力技法——头脑风暴法,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头脑风暴法之父”。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找到新的和异想天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名言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㈤ 奥斯本于50年代最早提出什么法
根据题面只能选B头脑振荡法,brain storm直译过来是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此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等。
㈥ 头脑风暴属于什么类型的创新方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或自由思考法。
头脑风暴:
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
㈦ 创造学之父是谁,他的成就。
1941年,奥斯本完成并出版了《思维的方法》一书,第一次面对世界阐述了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从此诞生了新的学科——创造学。
㈧ 人们常把什么称为创新技法之母
设问检核创造方法。
设问检核创造方法是以提问的方式使问题具体化,以缩小需要探索和创新的范围,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创新途径。自检核表法诞生以来,在实际应用中深受欢迎,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因此,设问检查法被誉为“创造方法之母”。
主要特点:
1、以提问的方式寻找发明的途径。设问检查的首要特点是抓住事物带普遍意义的方面进行提问,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仪可以用于技术上的产品开发,还可以用于改善管理等范畴。因而有普遍的适用性。
2、是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设问检查,思维变换灵活,利于突破框框,以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8)奥斯本发明了哪些创新方法扩展阅读
设问检核创造方法的提问问题:
1、现有的发明有无其他的用途?
2、现有的发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创造性设想?
3、现有的发明可否改变形状、制作方法、颜色、音响、味道?
4、现有的发明能否扩大使用范围,延长它的寿命?
5、现有的发明可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或者分割化小?
6、现有的发明有无替代用品?
7、现有的发明能否更换一下型号,或更换一下顺序?
8、现有的发明是否可以颠倒过来使用?
9、现有的几种发明是否可以组合在一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设问检核创造方法
㈨ 奥斯本检核表法被称为创新方法之母
所谓的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研究的对象之特点列出有关问题,形成检核表。然后一个一个的来核对讨论。
从而发掘出解决问题的大量设想。它引导人们根据检核项目的一条条思路来求解问题,以利求比较周密的思考。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是针对某种特定要求制定的检核表,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对9个大问题: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