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泰森玩命训练,每天2000仰卧起坐500俯卧撑
11月28日泰森VS罗伊·琼斯两位年龄加起来在105岁的老拳王将进行一场八个回合的表演赛,泰森对这场复出的比赛力充满信心,表示“如果失败,自己就死去。”泰森表示:为了比赛自己每天做2000次仰卧起坐和500次俯卧撑,获得了18岁以来最完美的身材。
泰森20岁便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重量级拳王,他的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泰森取得了50胜6负44次击倒的傲人战绩,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好拳手之一。
2005年6月11日,泰森迎来最后一战,在输给凯文·麦克布莱德后,他宣布退役。现在已经准备复出的他看起来状态非常不错,他最近发布的一系列训练视频显示,他的拳头依然犀利,在最新录制的一段训练视频中,泰森用组合拳猛击沙包,视频中泰森说自己重返赛场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泰森说:“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全身心投入。如果我失败了,我会死的。我会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你们都知道,我是自上帝诞生以来最伟大的战士。我怎么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我正在与小罗伊·琼斯战斗,不要错过。我回来了。”
泰森最近透露,现在自己是18岁以来体重最轻,身材最有型的一次,这种身材来自于艰苦的训练,锻炼方式包括每天2000次仰卧起坐和500次俯卧撑。
泰森的教练拉斐尔·科迪罗坚称,泰森即使在54岁时也可以“杀死任何人”
而泰森的对手琼斯曾经是四个级别(中量级、超中量级、轻重量级和重量级)的世界拳王,他尤其擅长以小打大。2003年琼斯跨级别挑战当时的WBA拳王约翰·鲁伊兹,当年他的体重只有87公斤,整整比鲁伊兹小了15公斤。
在面对比自己大2号的鲁伊兹时,琼斯打的十分沉稳冷静、速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将体重身高臂展和力量都强于他的鲁伊兹打得血流满面。成为106年来首位中量级起家打到重量级并且夺得冠军头衔的人,一战成名。
这场表演赛泰森是绝对的主角,他用夸张的数据彰显他的状态,外界评论几乎都认为泰森占据绝对优势,但是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被称为“拳击之神”的小罗伊琼斯并不好对付。虽然他在赛前频繁示弱,也比较低调,但千万不要轻视这位昔日的顶尖拳王。
㈡ 泰森是怎么训练的
不论从事哪种运动,决定参与者是否出类拔萃的因素首先是天赋,然后是名师指导,再次是个人努力。
《肌肉奇迹》记者跟踪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泰森巅峰时期一天的训练和饮食计划。
泰森一日训练时间表:
凌晨5点:起床,简单洗漱后进行3英里(4.8公里)晨跑。 在晨跑之前泰森会认真完成热身训练,泰森的热身区别于一般选手的缓慢拉伸,而是采用了爆发式的训练动作:包括10组木箱跳跃,以及10次短距离冲刺跑。通过大幅度的爆发动作可以快速提升神经系统兴奋性,并提高肌肉的伸展度,仅需极短的时间就可以令其进入最佳训练状态。
早上6点:回到房间,淋浴后上床继续休息。
早上10点:早餐,当日是以燕麦粥为主。
中午12点:去拳馆进行10回合拳击实战训练。
在实战之前,泰森会先进行跳绳、空击和移动靶来进行热身,此后泰森会和不同的陪练进行至少10回合、每回合3分钟的实战练习。
下午2点:午餐:牛排、意大利面、果汁饮料。
下午3点:拳击训练,然后是60分钟固定自行车训练。
下午的拳击训练更注重基本功和各项素质提升,包括速度球训练和强化重拳力量的重沙袋击打训练。
泰森会带上较薄的手套来击打沙袋,他先用左手将沉甸甸的沙袋向前一推,当沙袋弹回来之时,泰森配合摇闪技术挥拳打向沙袋。
泰森表示:“没有任何训练能比打重沙袋更提升重击能力。大腿蹬地,通过臀部和胯部的扭转将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标,这就是重击的秘诀。”达马托深知重击的重要性,从泰森13岁起就让他训练打击重沙袋,并且不断加大沙袋重量,当泰森19岁时已经能将其他人无法推动的沙袋打得如爆炸般震动。
泰森的攻击姿势压得非常低,屈膝爆发出拳加上反作用力的冲击,对大腿肌肉刺激很大,而此后1小时的固定单车在强化心肺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大腿肌群。
下午5点:力量素质训练。 在2小时之内,泰森会总共完成2000个仰卧起坐、500~800个双杠(平板)臂屈伸、500个俯卧撑、500个30公斤杠铃耸肩以及10分钟反向背拱头顶地的桥式颈部肌肉训练。早在上世纪80年代泰森就采用了当今非常流行的高次数的循环训练计划,他将力量训练分为10个循环组,每组包括:200个仰卧起坐、25~40次双杠(平板)臂屈伸、50次俯卧撑、25~40次双杠(平板)臂屈伸以及50次杠铃耸肩。当完成10个循环组之后,他会在地板上做10分钟的反向桥式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和臂屈伸强化了泰森的核心肌肉和上肢力量。
㈢ 泰森的重炮拳是怎样练出来的
泰森的重炮拳是这样练出来的:
一、凌晨5点起床,洗漱完毕后进行热身训练。拳王的热身可不是简单的拉伸,而是爆发式的10组木箱跳跃,10次短距离冲刺跑。这种强度一般人还没完成一半就累趴下了。这种爆发式的动作可以快速提升神经系统兴奋度,提高肌肉伸展度,可以再极短时间内进行最佳状态。
热身完毕再进行5公里晨跑,大概到6点钟跑完,回到房间,洗澡继续睡觉。
休息四个小时到早上10点,吃早餐,多以燕麦粥为主。
二、中午12点去拳馆练拳。先进行热身运动,跳绳、空击和移动靶等。然后找不同的陪练实战训练,每个至少进行10回合,每回合3分钟。在最好的状态下进行实战,就跟健身先做无氧再做有氧一样,都是为了在最精力充沛,精神最集中的时候保证动作的正确性和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跟泰森陪练要做被打残的心理准备,因为泰森很认真,即使知道是训练也不会手下留情。经常有陪练被打伤而放弃工作。
下午2点吃午饭,牛排具有高蛋白,意大利面具有高碳水高蛋白,水果汁有各种维生素
下午3点继续拳击训练,这次的拳击训练并非实战训练,而是通过打沙袋来巩固基本功和提升各项素质。泰森的重拳就是由此训练来的,泰森表示:没有任何训练能比打重沙袋更能提升重击能力,大腿蹬地通过臀部和跨部的扭转将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标,这就是重击的秘诀。
泰森从13岁开始就训练打重沙袋,此后不断加大沙袋重量,到了19岁拳王出炉!
沙袋训练之后再进行1小时的固定单车训练,可以强化心肺功能以及进一步巩固大腿肌群。
前方高能预警!
三、下午5点进行力量训练,他采用高次数的循环训练计划,分为10个循环组,每组200个仰卧起坐、25-40双杠臂屈伸、50个俯卧撑、50个30公斤杠铃耸肩。完成循环组后,在地板上做10分钟反向背拱头顶地的桥式颈部性感线条曲线训练。
全部这些都在2小时之内完成,总计2000个硬卧起坐、500-800个双杠臂屈伸、500个俯卧撑、500个杠铃耸肩以及10分钟反向桥式训练。
晚上7点吃晚餐。
晚上8点依旧安排固定单车训练来提升心肺功能,虽说跑步也能锻炼心肺,但跑多了容易损害膝盖,不管是哪项竞技运动,腿部的状态依然会影响比赛时候的发挥。
拳王之所以成为拳王,锻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先天的身体素质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要通过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就好。
㈣ 泰森的脖子比头还要粗到底是怎么练的
我们都熟悉的前世界拳王泰森,他的脖子和正常人不一样,要粗很多,但这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期训练练成的,为了达到这种程度,泰森做了大量的针对脖子的训练,并且这种训练也不是一时能练成的,需要一日复一日的专业练习。现在泰森的脖子比他的脑袋还要粗一圈,为了达成这种成果,需要付出什么?网友们们认真地思考一下吧。想想这种训练的难度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想想当年那些有机会赞助泰森却没有赞助的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糟糕!
㈤ 拳击手的力量训练方法
对于爱好拳击的朋友来说,仅仅每周几次的正规健身房力量训练是不够的,拳击运动有其独特的力量需求,需要特殊的训练方法。那么,拳击手的力量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拳击手的力量训练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颈部训练
为了增强抗击打能力,让脆弱的颈部能够抵抗头部遭受的重击,拳击爱好者应该把颈部训练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桥练习:仰卧在垫子上,头顶和双脚接触地面,臀部z起,身体反弓形成桥。初学者练习时,双手可以支撑地面,幅度要小。经常练习的拳手可以将双手合十放于胸前,进行前后移动,幅度要大,使颈部肌肉收缩或伸展。一组20次,做4组,每周练习2~3次。
腰腹部训练
腰部是力量的桥梁,它把大腿的力量传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产生很大的力量,其产生的力量虽比大腿小,但使用率更高。职业拳手的每一拳都应该充分借助腰部的力量。
掷沙包训练:使用20-30公斤的沙包,离墙面3-5米远,双手握住沙包放于身体右侧,左脚向前迈一大步,形成弓箭步,后脚掌发力,双手抡起沙包向前扔出,捡回沙包,放于身体左侧,右脚向前迈一大步,用相同方法扔出沙包。每组左右各做10次,做2?4组,初学者可以适当减少。注意体会腰背部发力的感觉。
速度训练
单纯的力量练习是不够的,尤其对竞技运动来说——需要更大的爆发力,更有速度的力量。
站立平推:杠铃放在锁骨上,双手手掌向上握住杠铃杆,双脚发力的同时迅速平推出杠铃,直到手臂伸直,然后手心向下,快速收回到原处。此方法主要练习爆发力。初学者用杠铃杆练习,次数和重量因人而异。
大腿训练
腿部训练是拳手力量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迈克·泰森每周有6天练习深蹲,每天20组,他说:“深蹲能大幅度提高重拳力度,增强连续出拳的能力,对进攻方面的一切能力都有帮助。它就像罗马武士的剑,虽然你在拳台上看不到它,但每次进攻中都有它的影子。”乔·路易斯每天练习深蹲15组。乔治·福尔曼给自己确定的深蹲训练标准是“直到站不起来”。
深蹲练习:要坚持重量大次数少,对于一般运动员,每组使用1~6RM的重量,一周训练3~4,每次4~6组。
拳击手的周训练计划
星期一:跑步3公里,准备活动,空击练习4回合、沙包练习6回合、流星球练习4回合、速度球练习4回合、跳绳4组,腰腹部练习各20次以上,做4组,放松伸展。
星期二:准备活动,跳绳4组、空击练习10回合、流星球练习4回合、速度球练习4回合,腰腹部练习各20次以上,做4组,放松伸展。
星期三:变速跑3公里,准备活动,空击练习2回合、沙包练习12回合,腰腹部练习各20次以上,做4组,放松伸展。
星期四:准备活动,空击练习4回合、手靶练习10回合、流星球练习2回合、速度球练习2回合,放松伸展。
星期五:跑步2公里,准备活动,空击练习4回合、沙包练习4回合、手靶练习6回合、流星球练习2回合、速度练习2回合、跳绳2组,腰腹部练习各20次以上,做4组,放松伸展。
星期六:跑步5公里,准备活动,空击练习2回合、对打练习8回合、速度球练习2回合,腰腹部练习各20次以上,做4组,放松伸展。
星期日:全天休息。
1、深蹲
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动作。由于练习时整个上身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能练习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这对于拳击手也是极为重要的。练习时从深蹲架上扛起杠铃,把杠铃压在颈后斜方肌上,然后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后侧接触小腿后伸膝站起。整个过程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成30度,上体保持直立。
2、半蹲
模拟拳击发力最有效的.动作。拳击发力时都是适度屈膝,与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将深蹲练习的核心力量转化为重拳专项力量。半蹲动作与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与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3、腿举
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因为不受上肢负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极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还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练习时坐在腿举机上,将座位调整到坐好后大腿紧贴胸部,然后伸膝将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双腿伸直后屈膝还原。
4、前蹲
训练时对上身的压力更大,因此对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较差。练习时双臂交叉,将杠铃固定在胸前肩上,其余动作与深蹲相似。
5、坐蹲
动作与半蹲相似,但强度较小。练习时身后放一把坚固的圆凳,下蹲时蹲至坐到圆凳上,然后伸膝站起。
6、箭步蹲
扛起杠铃后,一侧腿向前伸出,然后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7、腿屈伸
坐在腿屈伸器上,用双脚构住支撑板,用力将小腿向上抬起,直到双腿伸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8、仰卧起坐
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双臂在胸前抱住杠铃片,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9、仰卧举腿
头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手勾住支撑板。将杠铃片绑在双腿上,用力向上抬起双腿,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上体保持静止,大小腿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1、拳击的力量训练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更应该突出重点。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集中在价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项目上,尽量减少训练项目。
2、力量训练的“每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组最多只能做8~12次的重量,称为8~12RM。这个重量是发达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围。但作为增大绝对力量,应该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3、拳击的技术通过上肢运动表现出来,但这和发力是两回事。通过各种拳法的发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击发力的关键。重拳击打时主要依靠伸膝蹬地发力,经过转髋传递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会破坏重拳的“发力链条”。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以核心力量项目,如深蹲、腿举为主。
4、力量训练要求逐渐增大强度。也就是说,训练的组数、重量都要不断提高。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组数不应太多,以免过度疲劳,影响其他训练。例如每次训练安排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做4~5组。随着力量的增长,组数应该逐渐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训练要完成深蹲、腿举各20组。
5、每次力量训练开始后要先用轻重量热身,使肌肉逐渐适应。热身组可以采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组时,由于重量较大,要集中精力,并安排助手保护。每组间的休息时间,以肌肉能够消除短期疲劳为标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间。每次训练至少要安排一组冲击极限重量。冲击极限重量前的各组不需要完成极限次数,以便为冲击极限重量保持体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冲击极限重量后的各组要完成极限次数,以提高训练强度。
6、我们既不能逃避力量训练,也不能盲目的进行力量训练。
7、提高重拳力度有两个步骤,首先要通过力量训练增大基础力量,然后还要通过重沙袋训练将基础力量转化为在重拳力量。大多数拳手只重视了第2个环节,但是没有强大的基础力量,即使把基础力量100%转化成重拳力量,也成不了拳王。
8、大腿和臀部是全集的主要发力部位,力量是这个部位的唯一要求。有力的大腿意味着有力的重拳。肩部和小腿小腿是全集使用最频繁的部位,因为总要保持拳架,不断出拳和移动。这两个部位的训练标准是耐力。而腹部和前臂,前者要经常承受击打,后者要不断承受出拳的反作用力,因此要求有发达的肌肉。其他部位对拳击的贡献比较小,按照前面的第四条原则,在训练中可以忽略。值得注意的是腰部。它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主动发力的部位,而是个传力的部位。因此不应该对它进行过多的训练,以免混淆发力时的顺序。另外力量训练腰部垂直发力方式和拳击要求的水平发力方式也不相符。
一、上肢肌肉里力量的练习方法
上肢肌肉群在拳击运动中的力量发挥占最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上臂肌、肩带肌、前臂肌和手肌,主要练习爆发力和支撑力,运动员在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时要重视各部位的力量练习,特别是小肌肉群力量的练习。
练习1:颈后弯举。最大重量为40%-70%负荷强度,每组8-15次,练习3-6组,间歇1-2分钟,练习速度要按照训练目标决定。
练习2:连续挺举。以25-50kg的杠铃为负荷重量,每组15-20次练习3-6组,间歇1-2分钟,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
练习3:抓举。以50%-80%负荷强度,每组8-12次,练习3-6组,间歇1-3分钟,要求动作连贯、迅速、干脆。
练习4:提拉杠铃至肩高。以30%-50%额负荷强度,每组做10-30次,练习4-6组,间歇1-2 分钟,以中等速度完成。
练习5:站立、坐,双手头后执杠铃推举。以30%-60%的最大负荷强度,每组做10-30次,练习3-6组,间歇2-3分钟,要求中等速度完成。
㈥ 拳王泰森的训练细节分析
泰森身矮臂短,必须在较近距离才能攻击对方,所以对距离的要求比一般拳手更高.比如,一般拳击手的攻击范围如果是0.5-1.5M,那泰森的攻击范围可能只是0.4-1.2M,如果双方距离总保持在1.0-1.5M之间,这对泰森是非常不利的.怎么能尽可能长时间地把距离控制在0.5-1.0M附近,这是泰森首先要解决的.而对方的刺拳就是阻止他逼近的最有效武器,近距离的上勾平勾对矮个拳手的威胁也很大,这也是要考虑的.
针对这种身体特点,业余时代的泰森就在达马托鲁尼的教导下磨练了一套逼近对方的方法.达马托以前的弟子帕特森在五十年代的重量级拳坛也是属于相对矮小的,而且他没有泰森粗壮,但他照样能成为世界拳王,看来达马托的训练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而要做到这点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要格外加强,泰森和他的大师兄帕特森在这几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
1)双手对头部的防护.
似乎是老生常谈,拳击手都知道应该随时举起双手保护头部(罗宾逊阿里伦纳德哈梅德等另类风格的除外),但是同样是'防护'还有严谨和疏松的区别.可以这么说,近20年的职业重量级拳坛,泰森可能是对头部尤其下颌防护最严密的拳手,咱们回想一下泰森的经典动作,双拳几乎是顶在自己下巴上(甚至有些做作了),其他人包括以技术好着称的老霍风格保守的老刘甚至跟泰森体型风格有些类似的莫里森都没有这么严谨的防护动作,谁看见过老霍拳头紧贴着自己下颌稳步前进:)这样严谨的防护动作是多年被教练疯狂鞭笞才形成的,这也让泰森可以用他习惯的姿态冒着对手的炮火前进而不用担心被冷拳突击下颌导致被动.还记得霍亚对马约加时小马突袭得手的那记上勾拳吗?颠峰时期的泰森是很少被这样击中的,因为他的双拳就挡在那个位置.
2)头部的躲闪.
受人体骨骼的限制,头部的动作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在拳击场上,配合腰位的高低起伏双手的遮掩拦挡,拳手的头部躲闪的范围还是够用了.前面已经说过了,一般拳手面对泰森这样随时想逼近的矮个运动员,最有效的阻止武器是刺拳.但是,所谓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直线前进的刺拳因为攻击点狭小,反而容易躲避,头部只要移动一点距离就能躲开刺拳的锋芒(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中因为刺拳运用频率最高且速度最快,所以还是比赛中击中次数最多的拳法).泰森头部躲闪动作的敏捷灵活,纵然不能说是20年来重量级第一,起码也是一流水准,这就使他能用最小的代价挨最少的刺拳完成对敌方的逼近.
3)躯干的防护.
拳击圈有句俗话,'杀死身子,头也就死了',意思大致就是对躯干的攻击可以导致头部防护的松懈,最终让头部变成一个无防护的理想目标(呵呵个人理解).泰森的标准防护姿势就是拳贴下颌肘夹两肋,一双手臂就像披挂在上身的铠甲一样.高大拳手打泰森的头部很容易但打泰森两肋就难了,必须压低重心侧身用勾摆拳才可能奏效.问题是这种动作的幅度太大,在泰森这种相对矮小迅速的对手面前用这种动作很容易吃到反击拳.因此身材矮小的特点在对躯干防护上反倒成了优势.
以上三点都是关于防护的,有了这样严密的防护,泰森自然能冒着对方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4)简单有效的步法.
不怕对方的出拳是前提,但是想逼近到自己预期的理想距离这就要靠步法了.泰森的步法和前辈阿里伦纳德以及同辈的霍利是两种类型.阿里型步法特点是:步距不定,方向多变,总是处在频繁移动中(对那些小碎步我管它叫微调)是个妖气十足不好捕捉的目标.而泰森的
步法和利斯顿哈格勒巴雷拉有类似的地方,特点是步伐稳健,相对步距比较大,优点是重心稳定,能随时扛重拳更能随时打出重拳.随时扛重拳的经典反例就是
王子在展现灵活步法时挨了巴雷拉一拳后差点表演体操动作,
还有就是同样步法灵活的朱达被茨尤一拳打成'抽了'的赵本山:)而泰森巴雷拉这样步法稳健的拳手永远不会被一记突发重拳打的如此狼狈.随时打出重拳就更好理解了,步伐稳健有利于随时蹬地发力,免去了从虚步到实步那片刻的转换时间.
但是泰森和其他步伐稳健型拳手还有个小区别,他最后一步幅度比较大,突袭性非常强.别的步伐稳健型拳手可能是发现机会后才大步突进,而泰森主动性更强,经常是进入对方攻击范围(此时还不是泰森的理想攻击范围),在躲过对方一记刺拳阻击(或者虚发一记刺拳干扰对方视线)后突然跨一大步就进入近距离,然后'马上'展开组合拳,这往往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值得注意的是'马上',泰森有时候并不详细观察对方的防护姿态而是直接打出组合拳,这种2-4拳的组合我猜是泰森在训练中重复过无数次的,以至于下意识就能挥出若干套(有点类似传统武术的套路,不过更简洁).也许这套拳法会被对方同样无意识的标准防护姿势挡住,但作为突击方的泰森已经在此刻占据了先手,他可以利用对方的慌乱相对从容地观察对方的站位防护等,再有的放矢地打出后续重拳.这种技巧最经典的场景就是泰森两度击败布鲁诺的时候,泰森都是靠前期命中率不高但凶狠快速的出拳把布鲁诺逼到死角,并迫使布鲁诺放弃常规姿态采取双手护头的纯防御姿势,然后'相当从容'地观察了一下再打出更凶猛的组合拳结束比赛.
㈦ 拳击整体浇铸的身体泰森谈力量训练方法
拳击 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称奥运拳击,也有职业的商业比赛。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拳击整体浇铸的身体泰森谈力量训练。
拳击整体浇铸的身体泰森谈力量训练一
拳击手应该进行力量训练
以前的拳击教练总是告诉拳击手,不要进行力量训练,那会让你四肢粗大,关节僵硬,在拳台上变成活动的靶子。幸好库斯(库斯·达马托,泰森的启蒙教练和养父)不这样认为。力量和灵活性并非不可兼得,索尼·利斯顿(前重量级拳王,以力量着称)能纵劈叉,尽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1英寸=2.54厘米)。
用拳击的眼光重新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首先是大腿,在拳击的每一个动作里,大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击时发力,绝对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样启动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劲打,那么大腿的耐力对拳击手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大腿该如何训练就十分清楚了。以重击能力着称的重量级拳王的深蹲成绩都在1000磅以上,我的最好成绩是1017磅。训练时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增加重量,提高绝对力量,我从不做每组次数超过6次的练习。
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传递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产生很大的力量。腰部产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频率更高,职业拳手的每一拳都应该充分借助腰部力量。对腰部绝对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视。我通常用400~500磅(1磅=0 .45公斤)的重量,每组做6~10次。
脖子对于拳击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样的脖子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细又长,头部被击中时就会像梨型球一样摆来摆去。脖子不主动发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他练粗。我用头倒立、俯卧颈屈伸来达到这一目的,完全采用肌肉训练法。这里我不关心重量和次数,只要能长块就行。
哪个部位是拳击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确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动,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紧张。发力时小腿要有良好的弹性,才能流畅地发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训练关键是次数、时间。我用500磅做每组300次的提踵练习。据说阿里的训练每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击手的力量训练中非常重要的4个部位,它们组成了人体坚实的躯干。你可能会对我把腿部归入躯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躯干是完全一样,它是躯干的延伸,而且比躯干更重要。我喜欢研究动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龙、老虎、熊和袋鼠,它们都是非常强壮的动物,后者虽然没有锋利的牙齿,却是自然界最好的拳击手。结果非常一致,强壮的下肢、腰部和颈部是生存的最好资本。而且上述4个部位体现了4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个部位,都能归入其中的某一类。接下来,我们就要关注身体其他部位。
拳击整体浇铸的身体泰森谈力量训练二肩部是拳击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动作都需要肩部。但这决不意味着你要把肩部练得像保龄球一样。肩部并不是发力的部位,它的灵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应该像小腿一样练习。最好的动作是侧平举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哑铃和20磅的杠铃,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组不少于200次。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规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
拳击手有一个部位可能是所有运动员中最发达的,那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强壮,才能耐住重击。这个部位的惟一要求就是肌肉发达,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钢铁一般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带。
背部是发力部位,但只是辅助的。对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这个要求实际上和肌肉训练的要求很相似。所以,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阔肌。杠铃划船是最好的练习动作。
胸部的要求比较简单,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发达些可能有好处,但也很少有人被击中胸部倒地的。总之,这个部位要求更低。过分练它反而会给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碍。卧推作为发达上身的基本练习还是应该练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发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动让胳膊紧张,就越现得笨拙。胳膊应该像钩子,而不是起重机,那是腿部该干的事。对二头肌和三头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哑铃,然后就开始数数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触部位,很容易受伤。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较留意。哑铃腕屈伸、握力器都是可以发达前臂的。很多家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的多,这些家伙肯定不是拳击手。拳击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细都行,但前臂一定要发达。
现在你看到了,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要求练习,你才能成为优秀的拳击手,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人。如果你在拳台上看到胸肌、胳膊、肩膀涨得像面包的家伙,尽管跳上去揍他们好了。但是如果你的对手大腿和腰部粗壮,腹肌像罗马的铠甲,脖子粗得像犀牛,那你就得当心了。了解对手的训练,那更能说明问题。如果他能像千斤顶那样做深蹲,像上了发条一样做仰卧起坐,那他一定是个难对付的家伙。如果他只是猛练卧推,或者经常照镜子看二头肌,那如果不是作秀,就肯定是门外汉。
拳击的主要运动特点拳击是运动员双方通过两只拳头的对抗,进行体能、技术和心理的较量。拳击竞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两人在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地中,戴着特制的柔软手套,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攻防对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两只拳头,攻防的目标只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拳击被人们称作是“艺术化的搏斗”。
拳击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业余拳击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拳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对拳击运动的不同看法。拳击是人对人的竞技项目,因而比赛时表现出来的打和被打,以及产生 的伤害后果,特别是职业拳击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场面,在许多人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异议。使得许多人呼吁取消拳击比赛。
由于拳击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拳击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不仅对拳击 爱好 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猜你喜欢:
1. 拳击技术-腹式呼吸的方法
2. 拳击手力量训练
3. 打拳击怎样进行力量训练
4. 拳击发力技巧以及力量训练方法
5. 说说拳击如何快速长力量
㈧ 拳击发力技巧和力量训练方法
拳击发力技巧及力量的训练方法
要提高重拳力度,必须首先掌握各种拳法的发力过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力量训练。下面就分别介绍各种拳法的发力特点。
左直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左臂用弹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时,右脚用力蹬地。左脚向前滑出,右脚蹬地后脚跟提起,重心转移到左脚上。左直拳的力量80%来自右腿,10%来自左侧背部,10%来自左侧肩臂。
右直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右脚蹬地,带动腰部逆时针转动,同时右侧肩臂向前击出。右直拳的力量80%来自右腿,10%来自腰部,10%来自右侧肩臂。
摆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从体侧将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线击出,腿、腰依次发力,重心移到左(右)脚上。摆拳的力量60%来自腿部,3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上钩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适度屈膝后突然蹬地,同时将腰部向身体中轴旋转,带动手臂向上短促地击出。上钩拳的力量70%来自腿部,2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平钩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由左(右)脚蹬地启动,腰、肩随之转动,手臂由放松突然紧张向右(左)侧击出,重心移到左(右)脚上。平钩拳的力量60%来自腿部,3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刺拳:刺拳速度较快,力量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转幅度也较小。刺拳的力量50%来自腿部,10%来自腰部,40%来自肩臂。
振拳:双方近距离缠斗时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转腰部,力量较小。振拳的力量50%来自腿部,4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总体来说,各种拳法的发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转髋力量(旋转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辅助作用。发力过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暂的时间差,腿部力量用来初始启动,腰部、上肢力量用于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种拳法的发力中都占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发力中高达80%,是拳击发力的关键的核心力量。
要正确地进行力量训练,还必须理解力量训练的基本理论。核心力量理论是全部力量训练理论的基础。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关节从弯曲到伸直时发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点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对全身力量的贡献最大。
它的发展潜力最大。平均来说,核心力量约占全身力量的70%。而对于受过严格的力量训练的人来说,核心力量占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极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约是屈膝力量的3倍,转髋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种力量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活动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击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发力中只占50%,但在直拳发力中就占到了80%。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借力源。人体的每个部位都倾向于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体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终的借力源。很多动作看起来是纯粹的上肢运动,但由于借力作用,当用力较大时,担任主要发力任务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综上所述,力量训练应该以发展核心力量为重点,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种拳法发力中所占的比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力量训练的误区
误区1:拳击主要是一种上肢运动。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训练,或以上肢力量训练为主。
说明1:这是拳击力量训练最容易犯的错误。拳击的技术通过上肢运动表现出来,但这和发力是两回事。通过各种拳法的发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击发力的关键。重拳击打时主要依靠伸膝蹬地发力,经过转髋传递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会破坏重拳的“发力链条”。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以核心力量项目,如深蹲、腿举为主。
误区2: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尽量全面,项目越多越好。
说明2:各种力量训练项目价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很多项目,并不是好的选择。拳击的力量训练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更应该突出重点。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集中在价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项目上,尽量减少训练项目。
误区3: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用中等重量练习,每组做8~12次。
说明3:力量训练的“每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组最多只能做8~12次的重量,称为8~12RM。这个重量是发达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围。但作为增大绝对力量,应该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力量训练项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确了拳击力量训练应该集中提高核心力量,选择价值最高的项目。此外,适当安排一些必要的非核心力量项目。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这些训练项目。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动作。由于练习时整个上身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能练习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这对于拳击手也是极为重要的。练习时从深蹲架上扛起杠铃,把杠铃压在颈后斜方肌上,然后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后侧接触小腿后伸膝站起。整个过程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成30度,上体保持直立。
半蹲:模拟拳击发力最有效的动作。拳击发力时都是适度屈膝,与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将深蹲练习的核心力量转化为重拳专项力量。半蹲动作与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与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腿举: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因为不受上肢负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极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还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练习时坐在腿举机上,将座位调整到坐好后大腿紧贴胸部,然后伸膝将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双腿伸直后屈膝还原。
前蹲:训练时对上身的压力更大,因此对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较差。练习时双臂交叉,将杠铃固定在胸前肩上,其余动作与深蹲相似。
坐蹲:动作与半蹲相似,但强度较小。练习时身后放一把坚固的圆凳,下蹲时蹲至坐到圆凳上,然后伸膝站起。
箭步蹲:扛起杠铃后,一侧腿向前伸出,然后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双脚构住支撑板,用力将小腿向上抬起,直到双腿伸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仰卧起坐: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双臂在胸前抱住杠铃片,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仰卧举腿:头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手勾住支撑板。将杠铃片绑在双腿上,用力向上抬起双腿,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上体保持静止,大小腿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力量训练安排
拳击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为主的基础力量,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计划中应设立明确的力量增长目标,一般用典型训练项目的成绩来表示,如深蹲、腿举和前蹲的极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认的基础力量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也被作为拳击力量训练水平的检验标志。
拳击力量训练虽然重要,但也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由于它消耗体力较大,因此一般作为每天训练的最后一项。如果安排在每天训练的前半部分,就会影响专项训练。
拳击力量训练有简单重复法和分化训练法两种。简单重复法就是每次力量训练都安排相同的内容。这种方法只练习最有价值的项目,效率高。但由于训练项目少,每次重复,对肌肉恢复能力要求较高。拳王登普西就采用这种方法,他的力量训练只有深蹲一个项目。分化训练法将训练项目分成几组完成,每次训练完成一组,各组全部完成为一个周期。一般每组都有一个重点项目。如拳王福尔曼以两天为一个训练周期,分别以深蹲和腿举为重点。小罗伊"琼斯以三天为一个训练周期,分别以深蹲、腿举和前蹲为重点。
力量训练要求逐渐增大强度。也就是说,训练的组数、重量都要不断提高。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组数不应太多,以免过度疲劳,影响其他训练。例如每次训练安排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做4~5组。随着力量的增长,组数应该逐渐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训练要完成深蹲、腿举各20组。
每次力量训练开始后要先用轻重量热身,使肌肉逐渐适应。热身组可以采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组时,由于重量较大,要集中精力,并安排助手保护。每组间的休息时间,以肌肉能够消除短期疲劳为标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间。
每次训练至少要安排一组冲击极限重量。冲击极限重量前的各组不需要完成极限次数,以便为冲击极限重量保持体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冲击极限重量后的各组要完成极限次数,以提高训练强度。
力量训练过程中,在主动发力时要尽量提高速度,在被动发力时要尽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训练强度。例如深蹲时下蹲要用较慢的速度,站起时要用较快的速度。在动作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位置,可以静力坚持1~2秒,以加强刺激。例如在深蹲时大腿水平的位置,腿举时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这样做。
拓展阅读
一、拳击沙袋选购方法。
1、样式的选择。 沙袋分为两种,一种是吊式的沙袋,一种是立式的沙袋(俗称不倒翁沙袋)。如果你只是想练练拳,锻炼锻炼身体,可以考虑选择立式的沙袋,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的,那么建议可以选择吊式,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来选择。吊式的沙袋非常结实耐用,但安装起来较为麻烦,需要用螺丝固定绳索,立式的比较方便,可随意移动安放,但价格相对贵些。
2、大小的选择。 如若只是想练练拳,练习些防身的技巧,锻炼一下身体啊,那么80cm——120cm都是可以的,如果你是想成为专业的,或是重点在练习拳击、泰拳、散打、什么的,可以选择160cm或以上大型的沙袋。 3、强硬的选择。 如果你还是个新手,强硬度可以选择相对软一点的,避免出拳太用力了伤到的骨头,那就不太好了,待熟练之后,承受能力强了之后,可以选择硬度较硬的,可以锻炼锻炼你拳头的硬度。 4、拳击沙袋种类。 有些是注水拳击沙袋是为了方便不用找地方挂起来。另一种是挂式的拳击沙包它分为:帆布,牛津布,仿皮三种材质。拳击沙袋适用的人群比较广泛不管是老还是少都可以使用。
二、拳击沙包练习。
1、许多健身中心都有适合初学者的填充较软的沙包,但如果你是认真的拳手,并且有合适的手绷带和拳套,在拳击训练中就应该击打填充得硬实些的沙包。
2、拳击训练最好的沙包通常填充得很硬实,由皮革制成,沙包填充得东西越多,稳定性较好,就可以连续出拳击打。
3、沙包训练时,要站稳出拳,在沙包周围移动。在每一组组合拳之后,出刺拳向左或向右移动,从一侧向另一侧闪躲,然后反击。从第四回合开始,出右直拳和左勾拳来击打沙包,就像击打对手一样。当铃响时,出重拳来结束这一回合。沙包练习应该在空击练习之后。从基本拳开始,逐渐增加力量。
4、就像空击练习,通过刺拳练习来找到你与沙包间合适的距离。然后加上右直拳,练习1-2组合拳。在第二或第三回合,加上左勾拳,练习1-2-3组合拳。击打时,要加上身体的力量。 沙包练习共6个回合,3分钟1回合,2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或者连续练习18分钟。
三、拳击怎样耐力训练?
1、击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之后,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连续做5组以上击打。每组为3分钟。
2、变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离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匀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负荷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时,要经常变换步幅和节奏(不停地改变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纤维受到锻炼)。
5、跳绳跳绳3分钟,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每次训练做3组即可。当受训者觉得适应此运动量时,可去掉中间的休息时间,连续跳30分钟。
6、空击3分钟为一组,做3至5组。
7、实战与不同对手进行车轮战练习。
四、练拳注意事项。
1、要安排好练习的数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
2、要针对实战对抗的特点和受训者的身体素质,尽可能进行专项耐力训练。
3、要注意锻炼和培养受训者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