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的谋篇布局技巧
一、几种常用的结构方法
1、一线串珠法 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那么众多的材料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叫“一线串珠法”。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述写人。 如何选择这条线索呢?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三要选择能贯一拯乱的线索,贯一为拯乱之药,线索贯一是指有始有终。
2、镜头组合法 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组合法”。 运用镜头组合法构思文章时,主要有两种组合法:一是横向排列组合,横向组合一般以空间的`变化为主,例如以“屋子”为题,可以写家乡的老屋,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农村里的低矮木屋等等;二是纵向排列组合。一般以时间的变化为主。仍然以“屋子”为题,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远古时期的洞穴,奴隶社会的木屋,封建社会的宫廷,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大会堂等等。 这是一种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构思法,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象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镜头组合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式,或者用“一”“二”“三”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或者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3、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悬念使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悬念解疑法的基本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因此,这类悬念从设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长度。就一篇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这种手法在时下的一些小小说中最常用。
二、高考作文布局谋篇几点技巧
要义解读
布局谋篇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言之有序。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技巧点拨 考场作文布局谋篇的三个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比如下面一道以“关注家园”为话题的作文题: [例文] 永远的家园 家是我们能找到舒适、安全、记忆、友谊、亲切以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幸福的地方,它是我们付出责任和忠诚的地方。 --约翰·霍华德·佩恩 家园,是人类依恋的地方,是人类用爱编织的幸福,它是人类用心铸造的辉煌,它伴随着历史的河流流淌,演奏着无奈与激情的旋律……“我”是一只在时代隧道里穿梭的蜜蜂,跟我到历史中遨游吧! (一) 飞到那个奸臣当道贤人哭泣的南宋王朝,“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炽热悲壮的豪迈,壮怀激烈的渴盼,登高望远--山河破碎,仰天长啸,抗金英雄在演奏着一曲“精忠报国”的壮烈之歌。金人的长驱直下,铮铮铁蹄,踏遍万千山河,风雨飘摇中的大宋王朝,成为他心中誓死坚定保卫的对象,纵然生命已远远逝去,但高昂的号角依然在风中回荡,“士可杀不可辱”心系国家的忠臣形象永驻人间;风波亭边,伫立着这位刚正不阿的英雄,千百年来,他似乎目眦尽裂,怒斥敌人,还我河山! “家园”--万岁!
B. 写小说怎么谋篇布局啊
关于如何写文章上面的,希望大家一起交流,毕竟,这是我们都喜欢的一个事情,要不,也不会在这里见面是吗?呵呵!
首先还是老话,声明我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可见得下面就要有太多偏颇之处了。
言归正传,最困惑我的是——到底是把内容,或者说情节放在第一?还是首先注意文体本身?两个说法都说的通,但似乎又都相悖。当然每个写法都不乏大师和精品,弄得我更加困惑了。
我曾经想把情节放在第一,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情节相当通顺了,好看了),我再去注意语言本身。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不适用于我,其结果就是——写出一个庸俗煽情的故事。
后来,我又尝试先注意文体本身,努力在文章的织体与结构上下功夫,这个方法我目前还比较喜欢,但也有它的后果,我写的难以为继。当然这个是我个人比较驽钝,要不也没有这样多问题了。
其次,就说说文章的结构吧(我个人比较注重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正常的去如何写一个故事,犹如一个老人在诉说陈年旧事,这也可能是大多数小说用的方法,并非不好。但我知道,还有那样多的结构可以去琢磨,探讨,有可能使本来平淡无奇的故事变的扑朔迷离。
老卡说过一个事情,对我触动比较大。他说,他可以无穷无尽的描写一堆木柴燃烧的过程,这个是一个永远不重复的变化,并且会写的兴趣盎然。我延续这个思路考虑,老卡的功底深厚自不待言,可是也说明小说原来也可以这样写,所以,才有了《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这样古怪的小说。
说来说去,我真忘了我具体要说什么了?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我们大家共同就小说的无限可能探讨下去,或者说说自己心里的完美小说的结构或者流程吧!
毕竟,我不想看见整个论坛充斥着无聊的你情我爱(这并非不好,但确实没有看见用一个好的手法去表现),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写出真正的小说来,而不是仅仅赚点无聊的点击率!![/size]
C. 谋篇布局技巧9种
有正反比照法,博引作论法,一字立骨法,从一到多法,移步换景法,欲擒故纵法,欲扬先抑法,喻托寄意法,往复叠进法。
构思布局全文,把正反双方相对立的人,事,物,景等作对举表述,通过材料本身历含藏的正反意义的对照来显示文旨。当有许多材料可以阐明某个观点或道理,就用用博引的方法来布局全文,使中外古今的材料四方开花,把文旨发挥得更加透彻。构思文章少不了命意,如果文意集中,可以用一字或一词概括全文要旨,用它作为纵贯整个布局的中心。
除此之外还有举纲张目法,逻辑归类法,分条切割法。
D. 初中作文布局谋篇的技巧
布局谋篇的技术还是要从几个基本方法来说起:
第一,以时间为线索
练习布局谋篇可以以时间为序,选取几个不同时间段,营造几个代表性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刻画。
如《难忘的一件事》《小镇的一天》这样的题目,主体部分可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展现事情的经过和生活的场景,抓住关键点,该细的时候细些,该略的略些。如写小镇一天生活:
晨光中,初夏小镇的老房子,白墙青瓦透露出岁月的韵味……太阳当空的中午,饭菜飘香,大街上车来车往……黄昏时分,市场人潮涌动,下班的人们在买东西晚饭后,中心广场的广场舞拉开帷幕,人们翩翩起舞……夜色渐深,小镇又恢复了宁静,睡梦中迎接明天,……
像这样的写法,其实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以小见大。
记叙文的写作过程,务必重视篇章结构、思路线索。在大家写作文的时候,布局谋篇的过程,就是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培养起我们的关联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E. 谋篇布局技巧是什么
一、加小标题,简明醒目
在行文中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既可以自行拟定,也可以借用歌词、诗句等,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这样文章就会条理清晰,外在结构匀称醒目,同时也能提纲挈领,减少文字的铺排,使中心更加突出。
二、日记连缀,感情真挚
日记有利于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尤其是日记体写作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内容,用于考场作文的布局,具有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等优点。其形式是:开头点题——日记一(时间、天气、心情等)——日记二(时间、天气、心情等)——日记三(时间、天气、心情等)——结尾扣题。
三、镜头剪辑,布局清晰
镜头剪辑是考场作文中常用的布局方法。镜头剪辑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观感”强烈。其结构形式是:开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结尾;开头——近镜头——远镜头——特写镜头——结尾。
四、巧设题记,开宗明旨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不失为展露才情、使文章生色的妙招。题记的拟定,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有感而发,自行雕琢。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暗合文旨,意味深长,富有文采。
五、“豹头”“凤尾”,首尾出彩。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
六、谋篇布局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记叙文往往根据时间、空间、事物的逻辑分类或感情的变化来安排顺序;议论文往往按照引论、本论、结论或以总分、并列、对照或层进的方式安排顺序;说明文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来安排顺序;散文、小小说等虽没有严格的程式,但也要遵守起承转合的行文规律。无论写哪种文体,层次安排都要合理,做到有条不紊地表达。
F. “写作园地”一篇小小说,是如何做到巧妙布局、情节波折起伏的
下面是去年某杂志评选出的最佳小小说,我们来赏读一下。
《暗恋》
毕业后多年,她收到了他的结婚请柬。犹豫再三,她还是决定去赴约。
他变得风度翩翩,十分健谈。他的新娘也很美丽,让她心里一阵伤感。
如果当年自己没有离开,那么站在他身旁的是不是就是自己?
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还是要走过去给他送去祝福。
“这么多年没见,你变了好多,记得那时你没有这么健谈,跟喜欢的人说话总是结巴,好腼腆。”
她顿了顿,继续说:“没想到现在跟新娘说话这么流利,爱情的力量真厉害!”
他听后,马上脸红到脖子根,说:“真……真……真的吗?”
她突然就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小说,全文不足三百字,描写了一对恋人分手多年之后,在婚礼上重逢的场景。
从整体看,这篇小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人物也非常简单,只有男女主角两个人。然而通篇读来含义隽永,韵味无穷,一波三折;而且在阅读之后,还引发人的无限深思。显然,这是一篇极为成功的小小说,堪称精品之作,那么作品的成功秘诀在什么地方呢?
显然,巧妙的谋篇布局和不露痕迹的行文转折,使得文章如被尘埃遮蔽许久的珍珠一样,在几遍擦拭之后,慢慢地大放毫光,光彩夺目起来。
作品一开头,女方收到一位新郎的邀请,邀请她参加自己的婚礼,从女方的心理活动来看,新郎曾是她的恋人,却未能成为眷属,此时再见到眼前这个已成为新郎的男人,岁月将他雕刻成了一位帅气稳重的小伙子,姑娘的心里不由顿起波澜,后悔?不甘?伤感?各种情绪纷至沓来。这是作品第一层巧妙布局,给读者以悬念,接下来姑娘该如何做呢?
紧接着,姑娘祝福新郎,或许是内心的失落,她将新郎曾经的“短处”给揭露了出来:看见心爱的人会结巴,现在在爱情的滋润下却风度翩翩,侃侃而谈,爱情的力量真的如此伟大吗?作者行文自然,将第二层转折不露痕迹地埋伏于此。
面对昔日女友的夸奖,新郎的表现是什么呢?顿时又面红耳赤,说话结巴起来。读者阅读到这里,最初一定会认为是新郎被女友揭短,一时窘迫的缘故。其实很快我们就会明白,这里才是整篇作品构思最为巧妙的地方,原来这位新郎的内心深处,还依然深爱着昔日的女友,只有在心爱的人面前,他才会“旧病复发”。
全文到此戛(jiá)然而止,大量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中的万般滋味,由此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点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陆游的诗歌,恰好可以用来借鉴文章的写作。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在写作时,要注重谋篇布局的技巧,善于制造悬念和波折,好似走到了“路”的尽头,却又突然峰回路转,令读者眼前为之一亮,如此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得以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抓住了读者的“胃口”,这就是一篇佳作诞生的关键点。
世纪恒通在线总结: 文章要写得跌宕起伏,行文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知识!
G. 以小见大是布局谋篇手法吗“以小见大”是小说的布局谋篇手法吗小说的布局谋篇手法有哪些
摘要 三、追问
H. 如何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
例文 议论文 《我害怕阅读的人》
记叙文 张超《纽约只能在梦中》
1.好的主题一定是观点明确,并非模糊不清楚。
2.好的主题一定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贯穿整篇文章。
3.好的主题一定是值得写,新颖有价值的。(尤其是对议论文而言)
如果你的文章主题老生常谈,没有新意的话,很难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主题要挖掘新意,好的主题应该会吸引读者读下去。
4.好的主题要和文章材料十分吻合。
主题和文章材料搭配合适,不要过于大或空泛。
“大题”要小作。
选择的写作切入点越小越好,大的切入点太空泛不容易把握。
比如张超的文章每次都是很小的切入点来写,例如<起风了》只是描写“北京的清晨”;《城市的噪音不死》只是描写城市里各种各样的声音。
“琵琶”要反弹。
当我们看到一个很平常的写作题目或材料时,立意构思可从其逆向的角度去思考,这种写作思维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
例文《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般的人会从正面去描写阅读的好处,此文从害怕的角度去写阅读的好处。
思维导图是一个构思和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谋篇布局的好方法,帮助你建立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可从 板块结构、内容整合 两个方面入手。
1. 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线型结构是写作通病。事无巨细,平铺直叙,不厌其烦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这就是所谓的文章线型结构方式。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这里所说的“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
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场面、材料好比一个板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多个材料、场面的转换、组接和推进,便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是写作文章的板块结构的实质意义。
由此可见,变线型为板块,就要学会描写、安排,就要变换一种行文笔调。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又如何把线型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呢?
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的类型,一般有实物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等四种。当你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时,就要同时考虑怎样安排一条贯穿材料的线索,并以之连缀各个场面,将情景与材料组合成有机的文章意境。
例如张超文章《饥饿是最深沉的爱》全文以”食物“为线索
<城市的噪音不死》以“声音”为线索
点面要结合。
点面要结合,就是要把概括叙说与具体叙说结合起来写。概括叙说可以简笔勾勒出人和事物的全貌或简明地提出论说的观点,具体叙说可以重点突出地叙述典型事实和阐述多种论据。粗与细相间,点与面照应,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既有全面的深刻认识,又有具体的细致感受。
例文张超文章《只因纽约在梦中》每一段有一个中心句表达主要思想来贯穿全文的主题,同时每段中心句下面有详细的场面描写来阐述中心。
2. 变思维无序为内容整合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有的人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生气,即使是主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那么,究竟该怎样进行个性布局呢?从总体上说,首先选定主题,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个性化的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两个方面:涉及整体文章的结构安排与段落的结构
记叙文 以《纽约只能在梦中》具体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介绍议论文的三种结构模式,以递进式为例子。
并列式 <我害怕阅读的人》
递进式 以周国平文章《读书不仅能养心还能养颜》 正反对比
I. 【说文解惑】 小说的布局和谋篇
首先,这其实是一个好大的题目啊!
很多人写了一辈子文章,也不一定能够做好谋篇布局。很多成名的作家,之所以没人诟病他布局的不合理,一方面是他能把自己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在后面自圆其说,另一方就是大家跟着他的情节节奏走,往往忽略了前面出现的不合理,这种现象就是俗称的“灯下黑”。
言归正传, 先来说一下小说的谋篇!
话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多么博大精深,一个 谋 字就能涵盖很多寓意,谋者,谋划,计划也。
所以众位未来文学大咖们,恳请你在写小说落笔之前,能否明确一下你小说的基本属性,言情文or历险记,长篇or短篇,诙谐搞笑or历史正剧……
写小说不是吃大锅饭,不可能所有方面都写到,所以尽量挑一两个属性选择。类似玩游戏,第一步就是建立人物和调整属性。你必须给自己的小说有个谋划,才能让别人知道以何种心态来阅读。不然读者抱着要看种马称霸大杀四方文的心态,看了一出温暖治愈系忠犬文,是不是如鲠在喉的心塞感。
所以谋篇是在小说创作前最重要的环节,你只有谋划好自己小说属性,才能一路顺畅的写下去,不会中途改道,甚至挖坑不埋,成为了一个坑神,太监。
我接触的作者中,很多人开始随心所欲的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往往如此开始写的挺顺溜,但最后此类人群中基本80%沦落为坑文,弃文率之高的最大原因就是写作途中,突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也不知道文章该如何进行下去,俗称情节瓶颈。
先是几天不更新,最后几个月不更新,再后来,有良心的发一篇道歉信,没良心的换个马甲另起炉灶,至于这边坑里埋了多少人都不考虑了。
再说另一群作者。他们写作之前,会先列出全文概述,分卷概述,章节概述,最后写出一篇行文大纲来。再此后,跟着大纲撰写,根本不再需要太多精力考虑情节发展。
此种作者,就我认识范围内几十人,基本都出书成功,甚至不少人从此靠写作为生,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领域。
说到这里,如果你对自己的小说已经做好规划了,知道自己要写的风格,节奏等等了,那么恭喜你,离出版小说又进一步。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小说的布局, 看看一篇小说应该如何布局?
上次说到小说节奏的时候,我提到过小说要快速开篇,这就是小说布局的一部分。一部好小说,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读者带入到情节中去,并让读者跟着你的文字描述,开始进入一段虚拟却真实的情感体验。
每一本小说都可以看做是一次梦幻之旅,作者是造梦人,读者是做梦人,互相之间通过文字,达成一次催眠般的情感体验。
首先, 布局的第一步,所有出现在读者眼中的文字,都是必须的。
反例1,你在上一章写了主角推开门,在门后放了一把刀,刀身细长无尖,是用上好钨钢打造。然后你继续写,主角进屋整理衣物,然后出门离开了,从此再没回来过。
看到这,你是不是要问,如果从此不回来了,详细写这把刀做何用?
看,其实读者很聪明,他能在阅读中找到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写文章,不要把读者当傻瓜对待,最好让自己的每一个描述,主角的每一次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动作,对话,心里白描等,最好通通都删除。
布局第二步,描述物品不要延期使用。
还是那把刀的例子。
门后一把刀,故事发展了三章,如果还没有使用,这个桥段就等于废了,以后再提那把刀,就显得消息滞后,甚至读者会觉着突兀,莫名出现一个不该有的桥段。
所以一个优秀的作者,从来都有东西写,因为他前面已经铺垫了很多东西,他在后面只需要自圆其说就行。
布局第三步,像唱歌一样抑扬顿挫。
好的小说给人强烈节奏感,见字如听歌,充满高低起伏。
你为你笔下的人物规划了一个怎样的未来,是一帆风顺还是波折不断?你又是怎么安排他去面对这些的。这就是情节上的布局。
优秀小说的布局是有规律的,基本都遵循“三抑六扬”的规则,如此这般一步步发展到最后。
布局第四步,人物和环境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没有无原无辜的爱,也没有无言无辜的恨,所以刻画人物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从心出来,心之所受,周身外物所染。一个好的小说,是个充满矛盾和不理性思维的世界,里面人物性格鲜明尖锐偏执,这正是艺术渲染的结果。
你的文章是不是太平淡了,是不是没有任何波折,是不是对话苍白无力,因为你没有给他们形成血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里性格鲜明不是说人物脸谱化,而是差异化,他们只有差异越明显,才能冲突越激烈,才能对撕的越厉害。
形成差异的方法很多,比如文化水平,地域风俗,兴趣爱好,等等,最快速的刻画就是给你的人物安装上一两个缺点,有缺点的人才更有感觉,怕疼,好吃,懒散,傲娇……套路太多,自己研习吧,嘿嘿!
以出版为目的的小说,在主要人物架构上的基本行为规范!
第一点 ,全篇主角最好不超过4人,全篇重要人物最好不超过8人,全篇相关人物最好不超过20人,在此之外的,都是路人甲乙丙丁。
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记住你的主角和主要故事情节,像韩剧那种谁的事都能撕十集的事情,仅限于韩国。
第二点 ,不要用堆砌出来的对话,推进人物和故事的发展。小说更接近白描或旁白,有时候什么都不说,但是人物做了很多事,有时候说了,但只说了一点点,更多的需要读者体悟,这才是有深度的小说。
J. 文章的布局谋篇的特点从什么方面回答
文章的布局谋篇的特点从结构形式方面回答,包括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1、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2、前后照应,使得文章首尾勾连,结构圆合,浑然一体;
3、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结构从本质上说就是“起承转合”,就是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和层次。文章结构有纵式、横式、网状三种形式。
议论文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展开;记叙文则有“情节发展型”“方位转换型”“情感变化型”“表达方式变换型”“总分总型”“对比对照型”等多种类型。
(10)小说布局谋篇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文章的布局谋篇的一些小技巧:
开门见山法,如:朱自清的《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欲扬先抑法: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等;
衔接过渡法,用设问的形式过渡,用词语衔接过渡,用句子衔接过渡,用段落衔接过渡。
曲终奏雅法:总结全文,揭示中心;饱含哲理,发人深思;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拓展意境,丰富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