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笛膜
中国笛子的突出特点是贴上笛膜,使发音更加清脆、明亮,所以笛膜对笛子的音色、音量、灵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吹好笛子首先就要贴好笛膜。
笛膜有芦苇膜、竹子膜、肠衣膜等等,其中竹膜太脆,吹时易破,肠衣膜伸缩性太大,吹时共鸣小。芦苇膜最好,不易破且伸缩性适中。芦苇膜是粘附在芦苇杆中的一层薄膜,较嫩的苇膜质薄、光亮有透明感,并有一定的伸缩力,笛子贴上后,发音明亮结实。太厚和大薄的膜都不适用,过厚发音沉闷,太薄则发音松散、发沙、易破裂。贴笛膜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笛膜好但粘贴不好,同样不能发出最好的音色来。正确的方法是:将笛膜剪成比膜孔大的方形小块,用白芨(中药)、树胶、桃胶或大蒜头沾水,在膜孔四周抹擦,待产生胶质之后就将笛膜用双手拇、食两指捏住,轻轻向两边拉一拉,使之出现又密又整齐的皱纹(和苇膜本身的纹路相垂直),使其与笛身垂直,整齐地贴在膜孔上,使笛膜本身的纹路和竹笛的纹路一致,再用两手大拇指按住膜孔两侧的笛膜,向两边轻轻抹一下,使笛膜松紧适度,吹奏时低音圆润、高音明亮即可。贴膜时要注意手指和膜孔内侧四周的清洁,不可把笛膜弄脏、弄湿,使笛膜变质,影响吹奏和音色。
笛膜质薄娇嫩,很容易受气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而变松或变紧,需要经常细致地进行调整。笛膜松了可用一种民间称之为“醒膜法”的方法,将笛子靠近嘴边,向笛膜呵热气,然后再远离笛膜吹冷气或将笛膜靠在脸上、或放在腋下,使其受热将水气蒸发,如此多次反复进行,笛膜逐渐变紧。“醒膜法”比较费时,要急速调好还得用另一种方法:将笛膜粘贴处浸湿,如膜松就向两侧抹紧,如膜紧则在膜上轻轻按一下使其变松,这种方法快速省时。
冬天笛膜易上水,是由于口中吹出的热气在笛管内遇冷变成气水,浸上笛膜的缘故,这时可将膜孔风干,在内壁涂上一层蜡或凡士林,便可阻止气水浸湿笛膜。单支笛子不装笛盒时要用稍硬的纸卷在笛膜上,缠上橡筋,用以保护笛膜,防止笛膜老化和破裂。
Ⅱ 怎么贴笛膜
选取笛膜和粘贴笛膜是否适当,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笛膜是芦苇(有的称为芦竹)杆中的一层薄膜,有嫩有老,嫩的通明发亮,老的厚而发黄。一般以嫩的为好,但是市场上很难买到,因此最好是吹奏者自已动手采制。来制笛膜要在端阳节前后几天,选生长在水边,少见日光的芦苇为最好。
采制方法是,先把芦苇分节割断,然后用利刀轻轻削去苇度(如刀于不锋利,则易将苇皮和白膜一起削掉)持露出一圈白膜后,就用手把它捻在一起,然后用筷子翻捅出去,实在带色的纸夹里或用有色纸包住待用。在保存中不可受热,忌见阳光,最好放在阴湿的地方。不要过久地放在衣袋中随身携带,以防变质。
笛膜粘贴得好坏,直接影响笛子的音色,音量。在贴膜之前,先将笛膜割成方形小块,然后把它卷起,用大拇指轻轻地捻揉,使它变软。(如果笛膜很嫩,也可以不捻揉) 然后在笛子的膜孔周围抹一些清水,再用“白芨”(中药店有售)抹擦,待产生了胶质之后,就把笛膜轻轻地贴上去。先贴左手一边的苗膜,贴好后,用左手大拇指肚按住,再用右手大拇指肚把膜平正地(要有些皱较)贴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用两手大拇指轻按住膜孔两旁的笛膜,顺着膜纹的方向,同时向笛身两侧抹一下。这一“抹”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要起“一锤定音”的作用:
第一,使笛膜贴得平伏;
第二,笛膜的振动部分要“抹” 出一些皱纹(与膜纹同方向) 来,这些皱纹越均匀越好;
第三,使笛模的紧度合适。因为如果贴的过紧就不能很好振动,音色呆滞难听;过松了就会使笛音不准、不纯,甚至会闭塞不响。
因此,每次贴好笛膜后,要试吹一下,一般说,低音不发沙、高音不发刺即为适当。
在粘贴的过程中应注意:
第一,注意膜上原有的条纹和揉成的条纹方向相同,在贴膜时,膜上的条纹要与笛身竹纹交叉成十字形。也就是说笛膜应横着粘贴(特别老的笛膜例外)。这样一则是为了音色好听,二则一可增强笛膜振动力,不易破裂。
第二,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清洁,不可把笛膜弄脏或弄湿,因为这样会使笛膜很快变质。
新贴的笛膜,第二天变松了、吹不响了怎么办?
一张笛膜贴好后,可以用很久时间,但是常常因为气候的不同和早晚气温变化,影响笛膜的松紧,使笛子元音或者发音不正,或者是笛音发木而失去共鸣。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分别对待并加以解决。
新贴的苗膜吹了一天之后,放了一夜由于笛内的热气受凉,产生水湿气,使笛膜变松了,发不出音来,成者发出沙音。我们可用民问称之为“醒膜法”来处理,方法是先用口中的热气去呵笛膜,(也可同时从吹孔处用口向笛筒内呵热气)使笛膜湿润,然后再用口中的冷气把膜吹干。(必要时也可轻軽地将膜孔贴在脸蛋上或手臂上烘暖) ,一次没有呵醒,照此方法多做几次,就会使笛膜恢复正常。
笛子吹完之后,由于天气热,笛内水分蒸发变干,笛膜变紧了,,可在膜孔周围(贴在笛子身上的那一部分)抹些清水或者附上一块用清水浸湿了的纸,这样让它湿润一下即可。决不可任意往膜上抹口水或给膜中间点水,更不能往笛筒内灌水或用水浸泡笛身。
这样易促使笛膜変质,发音更加迟钝,影响自音色音准,同时会大大减短笛子的使用寿命。甚至会使笛身破裂。
1365阅读
搜索
吹笛子的十大忌讳
长期吹笛子的危害
笛子万能指法
正品笛子价格
吹笛子口诀
笛子吐音舌头示意图
Ⅲ 笛子如何贴笛膜
先把笛膜剪成长方形的小块,然后在笛子上涂上笛膜胶,最后把笛膜贴到笛子上即可。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准备材料:笛子、笛膜、剪刀、笛膜胶。
1、取出笛膜,然后用剪刀剪长方形的小块,大概1.5-2厘米即可。
注意事项
1、贴笛膜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拉紧,这样贴好后才不会松。
2、贴笛膜不能用胶水,一定要用笛膜胶或白芨。
Ⅳ 笛膜要蒸吗
笛膜不要蒸。
采集方法
第一步,取出采回的芦苇,按芦苇节断开(美工刀压切芦苇节一圈,用手即可掰断)
笛膜制作
第二步,用美工刀切削芦苇一端成为空心管状;再切削芦苇的另一端——注意这里是关键所在:顺着芦苇端头的外围斜着切削,以露出芦苇里的内膜而且不破损为成功,要是破了就继续围着向下斜削,要四周挨着进行,直至出现管状的笛膜约0.8公分左右,(其实,采集笛膜就是这点比较难)
第三步,取膜;将留出的0.8笛膜用手轻轻捻成封头,注意要严实,不透气;再用粗毛衣针或竹签对准封头慢慢往芦苇筒里通进去,直至笛膜从芦苇的另一端露出来1公分左右,这时候停止向里通进。先用手轻轻抓住露出的笛膜,再轻轻地试着是否可以将竹签或毛衣针抽出来,能够一次抽出来最好,如果笛膜较嫩,水分多,沾住竹签使之抽不出来,可以用嘴在竹签上口向芦苇筒里吹气,那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将之抽出了。
第四步:去除膜衣;这时候取出的笛膜是湿湿的,且为筒子状态(就象市场卖的筒状笛膜原形)注意,切不可一下子就把笛膜都拖出来,要留1公分左右在芦苇筒里不要拖出来,这时用嘴含住空心的一端向里面吹气(我都是边拖膜子边吹气边用刀刮膜衣)这样筒状的笛膜就成为一个圆柱体,你尽管用美工刀四面修刮,去除膜衣。修刮完毕,最后用手捻封筒状笛膜的另一端,并将之脱出芦苇。注意,这时得到的笛膜还是呈含气体的筒子状态的。
第五步、整理与保存;采集的管状笛膜很怕风,切忌放在通风处被风吹。应该及时放进密封的器皿中(小盒子也可以)待一段时间(约个把小时或更短)再拿出来整理。也就是用小剪刀或细刀片将笛膜由筒状整理成片状,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步、保存;将整理好的笛膜整齐地夹在有色彩的书籍中备用,注意一定要有色彩的书,一般的书会大大缩短笛膜保存的时间哦!
Ⅳ 笛子上用的笛膜怎么弄
贴笛膜前,首先要将剖开的笛膜拉出皱纹,方法是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分别拉住笛膜两端,均匀施力,同时用嘴向笛膜呼出热气。这样就不用担心笛膜被拉坏(其实笛膜非常结实,我试过的)而且皱纹还很容易出现。(注意:笛膜皱纹的方向与原有纹理方向垂直)。将笛膜贴到竹笛上时,友人推荐用大蒜汁或去药店买一块阿胶。不过大蒜味道难闻,多数人还是为了方便,直接用口水吧!其实用什么并不重要,只是麻烦一些而已。口水涂在笛管上,很快就干了,而且笛膜一旦沾上,不易调整。这就需要细心。(如果嫌恶心,可以用刷子沾水,但我没试过)注意笛膜在膜孔中的部分也就是共振发音的部分不能沾水,否则影响音色(这里也需要注意方向:笛膜原有纹理与竹笛纹理平行)。
温度和湿度时刻都在影响笛膜,进而影响音质。所以当笛膜贴好以后,下次再吹就不响了。这是因为竹子与笛膜材质不同,收缩比率也不同。于是就会发现隔一段时间后,音色有异。一般情况下,外界温度较低,需要醒膜,方法是向笛膜呼出热气,再吹冷气,如此反复几次即可。但这种方法时效较短。也可以堵住全部六个音孔,向吹孔吹气,但需要较长时间
Ⅵ 笛子的笛膜怎么贴有什么技巧
笛子和笛膜是一个整体,没有笛膜笛子是吹不响的。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笛子贴笛膜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选择嫩膜
2:用小刀把长条笛膜破开,如果上面有奶白色粘质,需要轻轻刮掉
3:笛膜剪成方块备用
4:先在“膜孔”四周涂上适量笛膜胶或沾水的阿胶块{切记不要涂到膜孔里}
5:开始贴膜,首先先贴左边,用左手拇指按牢,再贴右边,用右手拇指按牢,然后两手拇指同时轻轻抹动,使笛膜平伏的贴在膜孔上,并带有一些皱纹{注意:笛膜不要绷的太紧或太松,否则影响音准,音色也不好听,甚至吹不响}
6:贴好后试吹一下,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笛膜松紧。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
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来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笛子。由于每个民族和每个地区人民的各方面条件和自然环境挂一漏万同,所以都具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广大的笛子爱好者也就由于自己所处的地区环境不同,加上各人的文化程度、生硬条件以及个性爱好等方面的某些差异,因而,就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吹奏特点。比如有些人善于吹奏北方风味的乐曲,有些人却善于表现江南的风格;有些人爱用和善用吐奏、历音等,而有些人却善于运气和运用各种装饰手法,。这些不同的特点,进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演奏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又多体现在各种具体的技巧运用上。
所以说各个不同的独有风格,一般多是以对某些技巧的擅长为基础的。比如江南风格,多强调气息运用、强弱控制和手指的各种装饰技巧,笛膜也较松软,多用曲笛吹奏。而北方风格,则多用梆笛吹奏,善用花舌、历音、剁音及滑奏。各种吐奏、南北风格均要运用,但北方用的更广泛。
我国的笛子技巧较丰富,一个人一下子要把所有技巧都掌握好运用好,是有些困难的,所以要有重点地去练。去发挥自己的特点或特长。但却不能忽视,任何一技之长都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要与其它技巧,特虽是基本功相呼相应。如果不练基本功,基本功还很差,就想搞出一个独具一格的特点来,那是不可能的。如有的人对花舌、双吐根本不会吹,甚至连音符都吹不出来,就一心想要发挥自己的特点,他的特点又在哪里呢?还有一些人,就只善用历音、滑音来吹一些曲子,不论山南海北都一个味道,不但观众不喜欢听,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无味不想再吹了。这样他就把自己死死地限制在一个角落里,难于前进,难于提高,就更谈不上特点了。 当然,我们应该在演奏上尽力发挥和施展自己的特点,但是其它方面也要能顾及到。如:他善于吹奏江南竹江,但也能吹奏北京风味的乐曲,只不过在程度上、分量上有所差异和侧重而已。那种只顾及一方,而否认和不顾及其它方面的作法,是不恰当的。
在掌握各种不同风格的练习中,重要的是防止混杂并打破习惯。每个人的演奏,或者每种风格的乐曲,都会有一些习惯的指、气方法,如象颤音、剁音、叠打音等。这些习惯指法,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起着很好的效果,但是混杂了,就会四不象(特殊的借鉴、发挥例外)。混杂的原因,是个人原有的演奏习惯手法,服从于新风格的要求。
Ⅶ 怎样自制笛膜
1、首先把要用到的工具都准备好,用到的工具有:笛子、剪刀、笛膜、阿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