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规律题有哪些方法

规律题有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3 07:44:29

⑴ 一年级找规律方法窍门是什么

如下:

1、同一行数字遵循单一排列的规律:

有的按单数排列,有的按双数排列,有的单数、双数同时出现,通过计算数与数之间的差找出规律,一年级常见是的差是1、2、3、5以及差是10的数字排列。这种单一规律的数字排列题相对简单一些,只要算出前后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是多少,找出共同的规律就可以了。

2、多种图形排列找规律:

把相互不相同不重复的几个实物或图形分为一组,观察分析每一组实物或图形之间和谁相邻。引导孩子根据上一个实物或图形(或下一个实物或图形)找到与它相邻的实物或图形填充进去即可。

一年级怎么做找规律的题目?

给题目分类,之所以要分类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分类是有选择性地运用策略的前提。就习题中常见的找规律题型而言,可以把这种题型分成两类。 一是由数字组成的题型,一是由图形组成的题型。

数字型找规律题的题目通常有三种组合方式,单数组合型、双数组合型、单数双数混合组合型。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是相同的。

观察相邻两数的关系,利用加法或减法,求得数,尽量让小孩自己发现得数的规律,进而解决问题。图形型找规律题的题目,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单一图形组成型,多种图形组成型,教会小孩发现图像数量的变化趋势,引导小孩发现图像数量变化的规律。

⑵ 数学中找规律题的技巧

我为大家整理了找规律题的一些做法,大家跟随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标出序列号法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看增幅法

1.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

2.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3.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

4.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找规律题目的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以上是我整理的有关找规律题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⑶ 数学找规律题技巧是什么

数学找规律题技巧是:

1、先观察。做找规律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着急做题,首先应该先去观察。主要是观察题目和题型,通过观察,揣摩下出题者的用意,有些简单的题,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的。所以拿到题目时,先以观察为主,观察题目,观察数字,观察图画。

2、列条件。做找规律题,在观察完题目后,假如还是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那就建议你要去学会列条件了。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列出来,变着方式和方法去列,通过动手动笔,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3、去比较。做找规律题,要学会去比较。比较就是比较题目的差异。特别是图画型找规律题,多花点心思去比较图画的异同点,从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比一比,说不定就把答案比出来了。

4、大胆猜。做找规律题,要敢于大胆猜。有些题目,你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或者是方法,也没有发现具体的规律,这个时候,建议你尝试去猜规律,猜了后再来一题一题的试,能够把题目试出来最好,假如试不出来,又再去猜一种规律,又再来试。

5、用公式。做找规律题,要善于用公式。特别是在做一些数列题或者数字题的时候,有可能你观察半天都找不到规律,但是你去用相关的数学公式一套,多半就把规律套出来了。所以去记住一些数学公式也很重要。

6、巧假设。做找规律题,要敢于去假设。有些题,要想找到规律,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去假设,假设条件,假设规律,假设结果,通过假设,说不定你就能找到题目的规律了。

⑷ 小学数学算规律的题方法

1、图形的变化类: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简单图形入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2、数字找规律类型:相邻数之间通

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⑸ 找规律的数学题有哪些

找规律的数学题如下:

问题:1、3、6、10、15、21的规律是什么。

解答:

列入数列1,3,6,10,,,an。

a2-a1=2。

a3-a2=3。

a4-a3=4。

an-a(n-1)=n。

可以得出:上面所有相加化简得an-a1=2+3+4+……+an=1+2+3+4+……+n=n(n+1)/2。

找规律题型的小技巧:

1、先观察,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次排查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差值,相邻的三项有什么运算关系,如果数变化剧烈,可以考虑平方、立方,还要熟悉常用的一些平方值和立方值。

2、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

3、求通项的数列时,能够通过前几项快速准确地猜测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或其它方法加以证明。

⑹ 一年级找规律技巧 有哪些呢

1、给题目分类,之所以要分类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分类是有选择性的运用策略的前提。

2、就习题中常见的找规律题型而言,可以把这种题型分成两类。 一是由数字组成的题型,一是由图形组成的题型。

3、数字型找规律题的题目通常有三种组合方式,单数组合型、双数组合型、单数双数混合组合型。

4、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是相同的。主要是教会小孩观察相邻两数的关系,利用加法或减法,求得数,尽量让小孩自己发现得数的规律,进而解决问题。

5、图形型找规律题的题目,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单一图形组成型,多种图形组成型,教会小孩发现图像数量的变化趋势,引导小孩发现图像数量变化的规律。

⑺ 找规律万能公式有哪些

找规律的万能公式为:Y=1/2(N(N+1)),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客观性规律:它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找规律方法: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⑻ 找规律题的技巧一年级

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找规律题技巧

找规律填数字型

对于这个类型的题型,我们应该先细心观察,然后在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100,80, 60, 40,问最后两位填写多少?我们细心观察后就会发现,这组数字是递减的,并且每个依次递减了20,所以最后两位数字就很明显了,他们分别应该是20,0,这样做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了。

隔项题型

隔项题型的特点主要是隔项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加数相等或具有一定的规律,请看下面的例题:

3、2、5、2、7、2()()

从这一题我们能够看出隔项数字之间的加数为2,即3+2=5 、5+2=7、7+2=9 ,这里要注意以下第二个括号内要填2而不是11。

累加题型

累加题型的特点主要是一般情况下第一个数字加第二个数字即可得到第三个数字,呈依次累加的状态,请看下面的例题:

1、2、3、5、8、13()

1+2=3、3+5=8、8+13=21,因此括号内的答案为21。

答题办法

先观察

做找规律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着急做题,首先应该先去观察。主要是观察题目和题型,通过观察,揣摩下出题者的用意,有些简单的题,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的。所以拿到题目时,先以观察为主,观察题目,观察数字,观察图画,能够从观察中找到答案那最好不过了。

列条件

做找规律题,在观察完题目后,假如还是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那就建议你要去学会列条件了。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列出来,变着方式和方法去列,通过动手动笔,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去比较

做找规律题,要学会去比较。比较就是比较题目的差异。特别是图画型找规律题,多花点心思去比较图画的异同点,从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比一比,说不定就把答案比出来了。

⑼ 七年级的规律题怎么做

找规律的方法:

1、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2、斐波那契数列法: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3、等差数列法:每两个数之间的差都相等。

4、跳格子法:可以间隔着看,看隔着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14,1,12,3,10,5,第奇数项成等差数列,第偶数项也成等差数列,于是接下来应该填8。

注意

代数中的规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⑽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的技巧有哪些

很多同学都做过找规律的题,我整理了一些做题技巧,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标出序列号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看增幅

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1+(n-1)b。

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即二级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总体思路

从具体实际的问题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或相同点;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善于变化思维方式,做到事半功倍,探索规律是一种思维活动及思维从特殊到一半的跳跃,需要有一定的归纳与综合能力,当已知的数据有很多组时,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准确找出规律。

以上就是一些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阅读全文

与规律题有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