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一生物调查表答案
扬州城市河流水生生物调查报告
扬州城市河流水生生物调查报告
(扬州 225009)
1 前言
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的水生生物学知识,增强对显微镜等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掌握水环境检测、标本的制备等方面的科学方法,我们在2006年8月24日~2006年9月6日对扬州城市河流中的人工湖、古运河、扬大校园、荷花池、二道河、宝带河、瘦西湖、保障湖等水体进行了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的调查,并提出必要建议与设想。
2 材料和方法
2.1仪器与工具
主要仪器:透明度板(黑白四扇区,直径R=20cm),水温计(具金属外壳,精度为1/10℃), 浮游生物网(网格为0.112mm的13号浮游动物网,网格为0.064mm的25号浮游植物网),万用ph试纸,显微镜
其他:手抄网,浅水网,胶头滴管,镊子,广口瓶,瓷盆,檫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纸,培养皿,量筒。
2.2主要试剂
福尔马林溶液(4%),酒精溶液(70%)
2.3采样点的确定
图1 采样点示意图
本组样点确定几条原则:①样点分布均匀②河道交汇点③河流排污口附近④水色发生局部变化的区域。依据以上几条原则我们组共设采样点20个(其中合并多个),古运河6点为:古运河农药厂点G,古运河和二道河之交汇点H,渡江桥点I,跃进桥点J,东观古渡点K,五台山点L。国展人工湖共设3个点,人工湖北部国展一点R,人工湖西部廊亭外一点T和南部一点S。保障湖共设2个点,保障湖东部垂钓处一点Q和保障湖西部唐城遗址一点P。瘦西湖1点O;荷花池共设3个点,荷花池北部入口处一点B,荷花池南部往中心校区出口一点C以及东部高桥一点D。二道河2个点,来鹤桥一点E,骑鹤桥一点F。宝带河设2个点,玉人桥一点N,念四桥一点M。学校校园内共计一点A。具体的设点及周边环境见图1。
2.4水环境因子的测定
2.4.1水温的测定
测量水温时需要用到的是水温计。水温计的构造是在一个金属筒里面装有一个长温度计。金属筒的的外壳是一个底直径为5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形。有长绳与金属外壳相连。测量水体时将水温计放到水体中静止在预测的深度。等待3至5分钟后再提出水面进行读数并记录。
2.4.2PH值的测定
测试水体PH所使用的万用PH试纸。测水体酸碱度时我们只需要从试纸盒中撕下一小块试纸,就地蘸取少量的待测水样等待2至3分钟后与标准比色试纸板进行比较,就可以大体得出待测水样的PH值了。它是一种很方便快捷的方法,但是也有它的缺点,其准确程度并不高,只能进行粗略化的测量。
2.5标本的采集
2.5.1浮游生物的采集
浮游生物网主要是用来捞取浮游生物的,是调查浮游生物的主要工具,它包括浮游动物网和浮游植物网。普通应用的浮游生物网为圆锥形,口径约为20厘米,网长约60~90厘米。制作时将直径为4厘米的铜圈系在生物网的广口处,并在生物网的下端系上一个阀门,然后打洞用绳子将嵌合在网圈里的铜圈和网缝合在一起,并把制好了的生物网系在结实的竹竿上(最好在竹竿的顶端穿一个洞)。根据网隙的大小又可以将其区分为浮游动物网(网格为0.112mm的13号浮游动物网)和浮游植物网(网格为0.064mm的25号浮游植物网)。使用时将浮游生物网的阀门关闭上,将网放到水中半公尺深的地方来回循环做“∽”形的划动,约3到5分钟将网徐徐拖出水面,待网中的水滤去后,将阀门与水样瓶接触好打开阀门使水流进水样瓶中,贴上标签并记录下当时的地理环境并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
2.5.2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采集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采集,对于个体比较小的如浮萍、紫萍、无根萍类则利用小抄网进行采集并把采集的样品装进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对于个体比较大的维管束植物如菖蒲、芦苇之类的则需直接将手伸入到水体将其拔起即可,并记录当时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的数量。
2.5.3底栖动物的采集
对于底栖动物的采集,我组一般通过手直接采集;对于一些生活在浅水底泥中的软体动物通过小抄网或胶头滴管进行采集。所有的采集水样和标本都在当天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固定。
2.6标本的处理
2.6. 1浮游生物类样本的固定
这次实习本组采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浮游生物。方法如下:去除水样表层杂质,轻轻摇匀,取适量于量筒中记下读数V1到入广口瓶中,再加入(1/24)V1的福尔马林原液,摇匀并进行固定,最后贴上标签。(本次实验是量取24毫升样本液和1毫升福尔马林原液与广口瓶中直接进行固定)
2.6.2底栖动物的固定
对于湖底动物如蚂蝗、蚌类等最好用70~80%的酒精进行保存。这些种类不适合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保存是因为福尔马林溶液是一种酸性物质,能腐蚀软体动物的贝壳从而影响标本的质量。对于水生昆虫类的幼体和甲壳类动物也应该用该酒精固定液来固定。由于本次实验未要求,所以采集的蚂蝗也未做处理。
2.6.3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处理
将水生维管束植物清洗干净,待用鉴定,未做固定,采集回来的标本进行观察后做垃圾处理。
2.7标本的鉴定
2.7.1浮游生物的鉴定
鉴定浮游生物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我组使用的是双孔(motic)显微镜,使用前须将光学显微镜的光线的强度调节到适中;然后用吸管吸取各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水样,吸取1~2滴置于载玻片上,并且盖上盖玻片,移至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应先从低倍镜开始观察,然后再转向高倍镜。对于代谢产物是淀粉的藻类还可以滴加一滴碘液后再观察。仔细从视眼里寻找并观察浮游生物。然后将所观察的浮游生物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来并参考资料进行分类鉴别。
2.7.2维管束植物的鉴定
将所得的维管束植物的标本清洗干净并对其根、茎、叶分别做相应的描述。根具其叶子的形状、着生方式以及叶脉的形状、根茎的特征等来进行区分鉴别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2.7.3水生昆虫、底栖动物的鉴定
在鉴定时,应先将所需观察的种类置放于玻璃皿中,观察其形态特征包括体形、触角、单复眼、口器、足以及胸部的构造等并作详细的记录。得到比较具体的数据后再参考教科书等确定其所属的种类。而对于底栖动物的观察方法也一样,类似于水生昆虫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各采样点水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
本次采样中,我组一共对扬州市城市河流进调查共得采样点20个。分别对各个水区的水环境因子如水色、水温、PH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采样点
水色
水温(℃)
PH值
运河农药厂
淡绿色
30.5
7.5
二道河汇点
草绿色
30.5
7.3
渡江桥点
淡茶色
30.4
7.0
跃进桥点
淡茶色
30.4
6.6
东关古渡点
淡茶色
30.4
6.5
五台山点
淡茶色
30.5
6.7
人工湖北点
黄绿色
29.3
7.0
人工湖南点
草绿色
29.3
7.2
人工湖西点
淡绿色
29.4
7.1
保障湖东点
蓝绿色
29.6
6.8
保障湖西点
淡茶色
29.6
7.3
瘦西湖点
淡绿色
29.6
7.3
荷花池西出口点
绿褐色
29.7
7.5
荷花池北入口点
淡绿色
29.8
7.7
荷花池高桥点
灰黑色
30.2
8.0
二道河来鹤桥点
深绿色
29.4
7.2
二道河骑鹤桥点
淡绿色
29.5
7.0
宝带河念四桥点
黑绿色
29.6
7.5
宝带河玉人桥点
深绿色
29.6
7.5
校园(荷花池)
茶褐色
29.7
6.8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主要水区的PH值呈中偏碱性;水色多呈不同绿色说明水体中的蓝藻门,绿藻门生物较多。
3.2各水体总体特征
3.2.1荷花池—二道河水体
二道河北联瘦西湖,南通荷花池,水质较浑浊,有气味,ph平均7.2,水生生物种类以蓝藻门,裸藻,溞类居多;荷花池下游通往古运河,池区分布有莲,菖蒲等大型维管束植物,水表有大量浮萍,共采集到水生生物21种,其中优势种群为:螺旋藻属、颤藻属、裸藻属。
3.2.2校园水体
主要是校园荷花池和农田灌溉池。小荷花池水质清澈,池内长有莲藕还有大量金鱼,水样检测水生生物19种其中浮游动物4种水体优势种群为:龟甲轮虫、晶囊轮虫;灌溉池靠近农田,水生生物种类比较繁杂,浮游生物中以硅藻门的羽纹硅藻纲为主,维管束植物中优势种有:浮萍、水花生,并出现田字频、菱角、鸭舌草等植物;另外还观察到蝽类。
3.2.3宝带河--瘦西湖--保障湖水体
扬州市区主要排污河流,水体呈深绿色有恶臭,共采集生物5种,主要生物类群有:微囊藻属、颤藻属等;宝带河的上游为瘦西湖,本组在瘦西湖北部设一采样点,该点水体淡黄色,水中生长有金鱼藻,水样中有:小球藻,空球藻,颤藻,微囊藻等,无显优势藻;保障湖为瘦西湖上游水体,西段靠唐城遗址,水体浑浊,透明度低,呈蓝绿色,水体中小球藻,裸藻占优势;东段水面宽广,水质清澈,共采集到水生生物种类20种,水面无明显藻类分布,水样检测无优势浮游生物种群,有黄丝藻,鼓藻,小球藻,钟虫,累枝虫等分布。
3.2.4古运河水体
古运河整体水面较宽广,水体浑浊,大型维管束植物少。五台山大桥--跃进桥段采到水生生物23种,优势种不明显,以微囊藻,裸藻,枝角目教多;下游水段,水面常漂有杂物,共采到16种水生生物,种类趋于单一,优势种群有:微囊藻,颤藻,轮虫,剑水蚤。
3.2.5人工湖水体
人工湖为静止水体,水面出现绿色水华,蓝藻门植物非常丰富,共采集到水生生物20种,其中浮游动物5种为:钟虫,累枝虫,栉毛虫,多肢轮虫,三肢轮虫,底栖生物3种:负子蝽,中国田螺,圆扁螺。
3.3各大水体生物类群汇表
表2 实习5大水区底栖生物生态类群分布
种类
学校
二—荷
宝—瘦—保
古运河
人工湖
摇蚊幼虫
+
珠蚌属
++
负子蝽属
+
++
蛭属
+
+
中国田螺
++
++
+
++
+
萝卜螺
+
+
圆扁螺
++
+++
+
注:“+”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较多;“+++”表示极丰富,“++++”表示特丰富
表3 实习5大水体浮游植物生态类群分布
种类
学校
二—荷
宝—瘦—保
古运河
人工湖
蓝藻门
微囊藻属
++
++
+++
+++
++++
色球藻属
++
螺旋藻属
+++
++
++
颤藻属
++
++++
++++
+++
胶鞘藻属
++
+++
隐球藻属
+
束丝藻
++
腔球藻
+
平裂藻
++
束球藻
+
黄藻门
黄丝藻
+++
+
硅藻门
羽纹藻属
+++
++
舟形藻属
+
+
++
桥弯藻属
+
裸藻门
裸藻属
+++
++
++
++
扁裸藻属
+
囊裸藻属
+
绿藻门
空球藻属
++
四星藻属
+++
绿球藻属
++
小球藻属
++
纤维藻属
+
盘星藻属
+
+
栅藻属
+
++
鼓藻属
+
++
++
新月藻属
+
+
注:“+”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较多;“+++”表示极丰富,“++++”表示特丰富
表4 实习5大水区浮游动物的数量及生态分布
种类
学校
二—荷
宝—瘦—保
古运河
人工湖
原生动物门
钟虫属
+
+
栉毛虫
+
轮虫动物门
裂足轮虫
+
++
臂尾轮虫
++
龟甲轮虫
+
+
晶囊轮虫
+
多肢轮虫
+
三肢轮虫
+
节肢动物门
秀体溞属
+
+
溞属
+
象鼻溞属
+
+
剑水蚤
+
+++
++
++
剑水蚤幼体
++
+
+
哲水蚤
+
莱沙溞
++
注:“+”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较多;“+++”表示极丰富,“++++”表示特丰富
表5 实习5大水域维管束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布
注:“+”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较多;“+++”表示极丰富
种类
学校
二—荷
宝—瘦—保
古运河
人工湖
蕨类植物门
田字频
++
单子叶植物
浮萍
+
+
++
无根萍
+
鸭舌草
+
慈姑
+
菖蒲
+
+
芦苇
+
+
+
双子叶植物
金鱼藻
+
+
喜旱莲子草
+
+
+
+
菱属
+
睡莲
+
莲
++
+
+
4 讨论
4.1水生生物种类与环境的关系
水生生物种群的组成与环境密切相关。由实验结果可见,保障湖水体中所含的生物种类组成比较多,为24种。保障湖是瘦西湖的的上游,一方面扬州市定期从高邮湖方向调水对其换水;另外,它是扬州冬泳协会训练基地,受人为保护,因此它的水质比较好,生物种群丰富,无优势种。
宝带河,二道河等水区位于市中心,周边都是居民区,排污口分布密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丰富,蓝藻类,裸藻类生物分布极丰富,水体表面已经呈黑绿,黑褐色,有腥臭味,说明水中严重缺氧,水中需氧生物大量死亡,因而水生生物种类单一。
古运河水体教长,上下游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上游(五台山--跃进桥段)采得水生生物种类23种,下游采得水生生物种类16种,尤其是在农药厂附近水样中基本为微囊藻,颤藻,轮虫,剑水蚤,生物种类的组成相对很少。这样的情况可能与附近的化工厂向水体中大量的有毒废水排放有关。
人工湖位于西郊区,虽然位置不在市中心,但因水体不流通,没有其他水源的注入,目前蓝藻门的藻类已开始表现出优势性。
4.2城市水体总体评价
扬州城市水体ph总体偏碱,水生生物中以蓝藻门分布最多,最丰富,种类有10种,市中心的河流已出现蓝藻,裸藻水华,物种单一;市郊的河流生物种群比较多,优势种不明显;整个扬州城市水体污染比较严重。
4.3建议与设想
①河水流通,水体中的氧气才充足,生物饵料才能得到补充,生物多样性才能得到保护,水的自净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建议政府加强水环境建设,疏浚河道,沟通城市水系。
②据调查,目前扬州汤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为16万吨(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达23万吨),而扬州市生活污水日产量为24万吨,其处理量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政府可再建2—3个污水处理厂,并对已经污染的城市水体进行综合治理。
③环保机构应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只有全体市民节水、保水的环保观念提高,才能有效治理水污染。
‘贰’ 想请问一种蛙是叫什么名字
负子蛙:
负子蛙总是把产下的卵藏在背部的一个个小窝里,小窝还配有盖子。繁殖时,雌蛙产下卵,雄蛙就帮助着将卵“房”进雌蛙的袋中。卵就在小窝里孵化。负子蛙背着孩子游来游去,湍急的水流冲不散母子。在爱的摇篮里,小生命茁壮成长。当蛙卵发育成为蝌蚪时,雌蛙会爬山到水源处,屈曲和挤擦身体,让儿女们离开育儿袋,走向新的世界。
‘叁’ 水里的一种虫子
你的描述很难回答:有可能是:
负子蝽,
http://ke..com/view/247118.htm
或者是龙虱
http://ke..com/view/84233.htm
看看对不对
‘肆’ 有种产卵在后背的蛙叫什么
负子蟾。
负子蟾是多种分布于南美洲和非洲的原始蛙类。完全水栖性。背、腹部平坦、身体流线形。后足蹼发达。皮光滑。有侧线系统。头小、无舌。眼睑无法自由移动。产卵期间雌蟾背面皮肤软化似海绵状,泄殖腔壁伸到外面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达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压着产卵带,把卵挤出,压入海绵状皮肤的小窝中,覆以胶质。卵在雌蟾背面的皮肤窝中发育,经蝌蚪期,变成幼小的成体后才离雌体。负子蟾因有这种“负子”的习性而得名。
‘伍’ 动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雪兔等换羽
一些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冬眠
候鸟迁徙
一些昆虫生蛋后自己死去,卵过冬
一些高等动物刨洞
一些鱼类洄游
一些动物生扛着
热带动物和大多数鱼类照样过。
植物呢,落叶树落叶减少蒸发及消耗,常绿树也会减慢新陈代谢速率,草本植物常常就留下种子撒手草寰啦。水生植物多半也是如此。在人类的作用下,有些盆栽被移到室内,树木也被包裹上保温的东西。
-----------------------------------------
松鼠在快入冬时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来,然后到了冬天,在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起来把埋好的吃的挖出来吃。
另外它们的腮里可以放进十八颗瓜子呢,先塞满了再去睡。
但它们的食物常常会被别的偷看的松鼠挖走另埋,而且有时它们自己埋好的也会忘记。可爱吧。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怎样过冬呢?原来它们各有一套诀窍。
螳螂能做成很大的卵块,一块就有三百至四百粒卵,连同分泌物一起形成卵囊。外面是一层很厚的保护层,粘附在向阳的树干上,不怕冰雪和寒风。
负子虫将卵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潜伏在水下的泥土中过冬。
切叶蜂把成叠的椭圆形叶子运到地下或空心木头里面,筑成一排排蜂房,形成椭圆形的“住宅”。住宅内备有花蜜或花粉,产卵过冬。每只切叶蜂可以建造30个蜂房,所需要的椭圆形叶子至少一千张,工程之大,让人叫绝。
金龟子的幼虫,身体很肥胖,贮藏着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躲藏在泥土的深处,呈休眠状态过冬。
天牛,有一只天生的极其锋利的嘴巴,在树干上挖一条“隧道”,幼虫在这条“隧道”里过冬。
灯蛾的蛹,外面具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外壳,能忍受严寒的侵袭,蛹体内又贮藏了较多脂肪,可防冻伤。
避债蛾从幼虫时期起,就用树皮和树枝做成一个“口袋”,背在身上或挂在树枝上,休息时,就躲进“口袋”里。深秋时节,它就钻进“口袋”里,变成蛹,安全过冬。
蜜蜂到了深冬季节,除了取食贮存的蜂蜜获得热量外,还围着蜂王“抱成一团”,组成一个蜂巢团,使蜂巢里的温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层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们就来个里外“换防”。对那些幼虫,工蜂会像称职的保姆那样,每天给幼虫喂食1300多次。同时,工蜂们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保温层,使幼虫免受严寒的侵袭。如果幼虫仍感到寒冷,工蜂们便张翅舞足,使蜂房内温度升高。
小茧蜂有惊人的耐寒能力,在-47℃时,照样安然无恙。
科学家研究,耐寒昆虫的“皮肤”里,有一种特殊的色素细胞。这种色素细胞的大小能随时变化。当细胞膜张大时,皮肤的颜色就变浅,使昆虫的身体能很好地反射光线;当细胞膜缩小时,皮肤的颜色就会变深,身体就能吸收更多的光和热。如果身体被晒得太热了,昆虫体内的色素细胞就会膨胀,以防体温过度升高。
蝗虫妈妈在朝阳背风的斜坡上,用坚硬的“尾巴”(产卵瓣)掘地打洞,然后把身体腹部拉长伸进洞里,把卵一粒一粒地产在一起,产完卵再分泌胶液把卵块包起来,就像个胶袋,又保暖又不怕水泡,真是万无一失。
大青叶蝉的产卵管像一把锯子,用它锯开树皮,把卵产在里面,让卵在树皮里过冬。
盲蝽象的嘴巴和针一样。它先用嘴在植物上刺个小洞,然后调过头来把产卵管伸到小洞里产一粒卵。卵露在外面的一头有个小盖子,又能挡风又能透气,一举两得。
冬天到来之前,蛾子的幼虫便钻进地下,做一座坚固的土房子,再从嘴里吐出黏液涂刷内壁,使“小土房”变得光滑,既保暖又安全。
小麦叶蜂不会造房子,但它知道在土壤浅层里睡觉太危险,于是拼命往深处钻,那里不但暖和,而且来年农民耕地时也碰不着它。
刺蛾幼虫更有一招,它吐出丝和黏液,把身上的毛,编织成一个很硬的圆茧,活像一个小鸟蛋,粘在树杈上,硬得像个小石头子,谁想吃也吃不动。
黎星毛虫最喜欢吃早春的嫩芽。它们爬到老树干的向阳面,钻到树缝和老树洞里,然后脱下身上的长毛,再吐丝织成个“毛毯”,紧紧裹在身体外面,这样就不会受冻了。
甲虫那坚硬的翅鞘和厚厚的皮肤,像穿了一身防寒服。冬天快到时,它们就大吃大喝,在体内贮存足够的营养。因此,它们最不怕冷,在落叶下、碎石里、树洞中,随便找个隐蔽的角落,都可以安全过冬。
家蝇将蛹埋在土里过冬,但多数蝇类和蚊子是以成虫过冬的。它们溜进人们的住房,躲在阴暗的角落,都可以安全过冬。
豆天蛾和菜白蝶是以蛹过冬的。蛹皮又厚又硬,比幼虫更耐寒。等天气一回暖,过冬蛹就变成蝶,在田间飞舞了。
昆虫为了安全过冬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你若细心观察,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害虫和保护益虫哩!
新疆新闻在线网1月3日消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预示着北方严冬的到来。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乌鲁木齐动物园,一改往日的冷清,变得异常热闹起来。
12月20日,记者刚踏进乌市动物园大门,就看见两只棕熊挺着硕大无比的"将军肚",骄傲地在雪地里走来走去。工作人员说,再有一个月,这两只棕熊就要当妈妈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其中一只叫"欢欢"的棕熊连续产下八只小熊,真是一位"英雄母亲"。
还未走进蛇馆,就听饲养员说,一条长3.5米、重达80公斤的大蟒蛇,本该在零下5摄氏度就进入冬眠状态,可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了,大蟒蛇仍不休眠不说,每个星期还要吃三只活鸡和许多老鼠,力气大得三个成年人都按不住它。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两栖馆的一只四爪陆龟,居然在严冬里产了一枚白皮蛋。工作人员说,四爪陆龟产蛋期应在7至8月,这次特别反常。
更新鲜的还在后面。
一群孩子特别着迷两只年初才到新疆的小熊猫。小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不胜心疼。
工作人员朱女士告诉记者,初次来疆过冬的两只小熊猫,由于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以及游客的偏爱,吃东西挑肥拣瘦、嘴特别刁。吃完后便躲进暖房里睡大觉,结果因运动少,体重剧增,现在胖得不得了,得让它们减肥了。
最逍遥的莫过于猕猴岛上的100多只猕猴,5000多平方米的猴岛,正在进行一场新猴王争霸战。岛主武光明说,老猴王老矣,新猴王上阵,物竞天择,这是自然规律。不过他会极力人为保护猕猴中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弱势群体"。
城市车水马龙,动物园更是热闹非凡。东北虎、美洲豹、雪狐……寒带动物们尽情地在雪地上撒着欢。而长颈鹿、大象、斑马等热带动物则躲进带有暖气、空调的房子里偷着乐。
‘陆’ 问一种在水中常见的虫子学名
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学名叫‘水趸’,‘吃鱼虎’是对它的俗称
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时间长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蜻蜓的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月到八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它在昆虫中还要算是长寿的了。
蜻蜓幼虫称水虿(水乞丐)蜻蜓的卵在刚孵时有一特殊的型态,六只脚、头部都跟身体缩在一起,像只没脚小虾米一样,不怎么活动,称这阶段为“前稚虫期”。
这一阶段非常的短少则三、五秒,多则两、三分钟,前稚虫的背部就会裂开,第一龄稚虫就蜕皮而出不久它会慢慢的将头及六只脚伸展开来自由活动,蜻蜓稚虫随着种类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龄期,从8~16个龄期都有,整个稚虫其所需时间依照不同种类及季节而有所不同,从一个月到三、四年都有,至目前为止所知台湾的蜻蜓稚虫都是水栖昆虫,尚无发现陆栖性种类。水虿在水中如何活动呢?水虿靠腹部内直肠鳃呼吸水中容氧,因此会借着从尾端缓慢吸水、排水来呼吸,平常除六只脚可供爬行之外在紧急时刻则会则会将腹部所吸的水向后喷出,所产生的作用力会带动它们向前快速移动以达避敌或捕食的作用,通常水虿为了避天敌以及捕食猎物,体色跟环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种保护色。栖息于溪流蜻蜓幼虫主要以蜉蝣稚虫、石蝇稚虫、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以及一些小鱼为食,栖息于静水域的种类则主要以蝌蚪、小型虾类、小鱼、水蚤、体型较小的蜻蛉稚虫、仰泳桩、孑孓、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为主食。稚虫天敌则是鸟类、大型杂食性鱼类、红华娘、负子虫、龙虱等。
三、成虫期(羽化):
水虿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到终龄稚虫,可以看到期胸部会有明显的翅芽,这是与其他龄期稚虫的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通常蜻蜓的终龄稚虫会在羽化前几个小时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枯枝、植物叶子、石块、围墙、桥墩等物体都可供蜻蜓稳定攀爬以进行羽化,据目前所知大多数蜻蜓于夜晚羽 化,少部分蜻蜓成员在清晨羽化。刚羽化的成虫通常体色很淡,翅膀很薄且有强烈金属反光,等过一天之后,成虫体色就会加深,翅膀也会变硬且没有明显反光,未成熟的成虫要经一些日子才会变成
刚羽化的蜻蜓
熟,少则十日内,多则一、两个月以上,从未成熟到成熟过程外部型态上都会有差异,而且绝大都数蜻蜓的雌、雄虫在外观上也不一样,所以同一种蜻蜓成虫不论雌、雄或不同的生长时期会有很多不同外帽,这就是所谓的“多态型”。蜻蜓体温根据生物学 成虫
家多年研究发现蜻蜓王国中有些是恒温动物‘内温动物’,而有些是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因为他们温度 蜻蜓捕食
会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大部分的蜻蜓科及春蜓科多属于外温动物。蜻蜓属肉食性昆虫,由于它的复眼硕大发达,视力超凡,再加上身手敏捷,因此小自蚊、蝇等飞虫,大自蝴蝶、蜜蜂、蜻蜓都可以在空中顺利追击拦截。
蜻蜓的产卵方式
蜻蜓的产卵方式是很有趣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蜻蜓点水:蜻蜓将腹部末端贴近水面,直接产卵于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第二种是将腹部插入水中,产卵于水草茎杆中;第三种是雌雄蜻蜓潜水进入水下,将卵产于水草茎杆中;第四种是蜻蜓一面飞翔交配,一面将卵空投至水中,最后一种是蜻蜓将卵产于水面上的树干或树枝上,待卵孵化后稚虫掉入水中展开幼虫阶段。
会发展出这麼多的产卵方式无非是因各个品种为了让卵于不同水域环境均有更佳成活机会而演化出来的,不论那一种产卵方式,稚虫均需生活于水中。蜻蜓及豆娘的生态为不完全变态,两者的稚虫均称为水虿(虿是蝎子的意思),在水中以下唇捕食小鱼或蝌蚪,也会有自相残杀的行为。
蜻蜓是在空中直接交配的,而蜻蜓的幼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因此当母蜻蜓与公蜻蜓鱼水之欢后,常见的蜻蜒点水(母蜻蜓尾部接触水面),就是雌蜒将卵产在水中的生殖行为。
等到幼虫成熟,他们会爬出水面,攀附岩石或植物上羽化变为成虫,其生活史跨越水陆两域,可说是良好的环境指标。
‘柒’ 负子蝽的杀灭方法
用火烧,你想啊蟑螂那么顽强,只有用火的死,那负子蝽也一样啦,
异翅目(Heteroptera)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水生昆虫。体宽扁。约100种,包括本目中最大的种,如南美的大负子蝽(Lethocerus grandis)超过10公分(4吋)长。常悬浮在池塘或湖泊的静水中,腹部末端穿出水面,卵圆形的褐色虫体悬挂在水里。前足适于捕食,后足扁,桨状,能划水。捕食昆虫、蝾螈、蝌蚪、螺、小鱼。有趋光性,也称为电光蝽。受惊时有假死习性,有的从肛门射出臭液。某些属(如Belostoma属、Abes属)的雌虫把卵牢牢地黏在雄虫背上,由雄虫背着孵化。有的属(如Bena正在捕食的负子蝽(Benacus griseus)cus属、Lethocerus属)在水生植物上产卵。亚洲的桂花蝉(Lethocerus indicus)常供食用
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及四川;国外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大洋洲均有分布。
成虫体长15-17毫米,宽9-10毫米。身体卵圆形,褐色。体背面平坦,腹面稍突起,形如船底形头尖,钝三角形。前胸背板显着宽于头部。小盾片三角形而较大。前足特化为捕捉足,且中、后足较细,具有排状游泳毛,其末端有2爪。腹部末端有较短的呼吸管。
年发生2代。成虫在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内的底层泥土中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为捕食性昆虫,它们又是鱼类的饵料。除能捕食蚊虫幼虫外,也捕食半翅日水生若虫、豆娘及蜻蜓稚虫;还捕食节肢动物的丰年虫以及椎实螺、扁卷螺等软体动物;有时也捕食小鱼苗。
最好用火把,用火还不会用味道,用火试试吧!
‘捌’ 常见的虫子有哪些蚂蚁、蜂不需要说了,最好能说一下种类和特性
常见的虫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广翅目、蜻蜓目等。
1、双翅目特征:
双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是比较低等的类群。
2、膜翅目特征:
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估计至少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3、鞘翅目特征:
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等。
4、半翅目特征:
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
5、直翅目特征:
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
6、广翅目的特征: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
7、蜻蜓目特征: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