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什么
DNA复制(DNAreplication)是指以亲代DNA链为模板,以dATP、dGTP、dCTP和dT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概念:DNA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4、条件:能量(ATP)、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模板、原料
5、模板:DNA的两条母链
6、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G、C、T)
7、复制过程:解旋→合成互补子链→形成子代DNA
8、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9、准确复制原因:DNA双链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0、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dna复制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DNA复制的终止发生在特定的基因位点,即复制终止位点。该位点的终止位点序列被与该序列结合的阻止DNA复制的蛋白质识别并结合,阻止了复制叉前进,复制终止。细菌物的DNA复制末端位点结合蛋白又称Ter蛋白。
因为细菌具有环状染色体,所以当两个复制叉在亲本染色体的另一端彼此相遇时复制终止发生。大肠杆菌通过使用终止序列来调节该过程,当该序列被Tus蛋白结合时,终止序列仅允许复制叉一个方向的通行。结果,复制叉总是在染色体的终止区域内相遇,导致复制终止.
B. dna的复制方式是什么
dna的复制方式是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
DNA复制发生在所有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的分裂间期S期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通过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机制得以顺利完成。
C. DNA是怎么复制的
所谓复制就是新合成的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结构一致。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到底是DNA能够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应该指出,研究工作表明,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母链并不是完全解开以后才合成新的子链,而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开边合成的,并且这种复制需要RNA作为引物,待DNA复制合成后,由核酸酶切掉引物,经DNA聚合酶的修补和连结酶的“焊接把它们连结成完整的DNA链。
1.DNA的解旋
亲代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
2.RNA引物的生成
以单股DNA为模板,在引物酶作用下,合成小段(由几十个核苷酸组成)RNA引物。
3.DNA的生成
以单股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在RNA引物末端合成DNA。
4.切掉引物生成冈崎片段
在核酸酶作用下切掉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将引物部位换上DNA,此时的DNA片段(由1
000~2
000个核苷酸组成)称为冈崎片段(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等人首先提出的)。
5.DNA片段的连结
在连结酶作用下,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新的DNA链,新链与旧链构成DNA双链。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功能,现已在人工合成DNA分子的实验中获得完全的证实。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A.
Kornberg,1918—)以天然的大肠杆菌噬菌体Ф×174的DNA为引子(即按照它的分子结构),用4种核苷酸作为原料,加入适当的能源ATP,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已经能在试管中成功地把游离的核苷酸合成为Ф×174的DNA。这个半人工合成的DNA具有生物活性,用它来侵染大肠杆菌,能够在寄主体内繁殖。
DNA分子能够人工复制是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的。但是,必须指出,DNA分子的人工复制不能脱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和条件,如需要原料(4种核苷酸)、能量(ATP)、酶的作用等等。因此,它必然要受整个生活细胞的制约。严格地说,那种认为DNA能够脱离其他物质和条件进行“自我复制的看法是不确切的。
D.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什么
什么呀?
所谓复制就是新合成的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结构一致。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到底是dna能够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应该指出,研究工作表明,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母链并不是完全解开以后才合成新的子链,而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开边合成的,并且这种复制需要rna作为引物,待dna复制合成后,由核酸酶切掉引物,经dna聚合酶的修补和连结酶的“焊接把它们连结成完整的dna链。
1.dna的解旋亲代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
2.rna引物的生成以单股dna为模板,在引物酶作用下,合成小段(由几十个核苷酸组成)rna引物。
3.dna的生成以单股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在rna引物末端合成dna。
4.切掉引物生成冈崎片段在核酸酶作用下切掉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将引物部位换上dna,此时的dna片段(由1000~2000个核苷酸组成)称为冈崎片段(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等人首先提出的)。
5.dna片段的连结在连结酶作用下,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新的dna链,新链与旧链构成dna双链。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功能,现已在人工合成dna分子的实验中获得完全的证实。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a.kornberg,1918—)以天然的大肠杆菌噬菌体ф×174的dna为引子(即按照它的分子结构),用4种核苷酸作为原料,加入适当的能源atp,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已经能在试管中成功地把游离的核苷酸合成为ф×174的dna。这个半人工合成的dna具有生物活性,用它来侵染大肠杆菌,能够在寄主体内繁殖。
dna分子能够人工复制是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的。但是,必须指出,dna分子的人工复制不能脱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和条件,如需要原料(4种核苷酸)、能量(atp)、酶的作用等等。因此,它必然要受整个生活细胞的制约。严格地说,那种认为dna能够脱离其他物质和条件进行“自我复制的看法是不确切的。
E. dna以何种方式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
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发生在所有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
(5)dna复制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由于逆转录酶的反应,也可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半保留复制;酶学依据:DNA-pol I复制出错时有即时的校对功能;DNA-pol III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F. DNA分子复制有几种方式
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在复制时,其双链首先解开,形成复制叉,而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 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的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原核生物ssbDNA蛋白与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若第1个ssbDNA蛋白结合到DNA上去能力为1,第2个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3;真核生物细胞中的ssbDN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时则不表现上述效应。ssbDNA蛋白的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它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所以,ssbDNA蛋白只保持单链的存在,不起解旋作用。 (2)DNA解链酶(DNA helicase) 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这种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如果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可以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方向移动。复制时,大部分DNA解旋酶可沿滞后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只有个别解旋酶(Rep蛋白)是沿着3’—〉5’方向移动的。故推测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链酶是分别在DNA的两条母链上协同作用以解开双链DNA。 (3)DNA解链过程 DNA在复制前不仅是双螺旋而且处于超螺旋状态,而超螺旋状态的存在是解链前的必须结构状态,参与解链的除解链酶外还有一些特定蛋白质,如大肠杆菌中的Dna蛋白等。一旦DNA局部双链解开,就必须有ssbDNA蛋白以稳定解开的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两条单链DNA复制的引发过程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的合成。因此前导链与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 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因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故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是5’—〉3’方向,另一条是3’—〉5’方向,两个模板极性不同。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是5’—〉3’方向,不是3’—〉5’方向,因而无法解释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的问题。为解释DNA两条链各自模板合成子链等速复制现象,日本学者冈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模型。1968年冈崎用3H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后用超离心方法得到了许多3H标记的,被后人称作冈崎片段的DNA。延长标记时间后,冈崎片段可转变为成熟DNA链,因此这些片段必然是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另一个实验也证明DNA复制过程中首先合成较小的片段,即用DNA连接酶温度敏感突变株进行试验,在连接酶不起作用的温度下,便有大量小DNA片段积累,表明DNA复制过程中至少有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链成大分子DNA。一般说,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比真核生物的长。深入研究还证明,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故称为DNA双螺旋的半不连续复制。
G. DNA是如何复制
DNA复制主要包括引发、延伸、终止三个阶段。
因为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为5’—〉3’方向,另一条为3’—〉5’方向,两个模板极性是不同。
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为5’—〉3’方向,不为3’—〉5’方向,所以无法解释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的问题。解释DNA两条链各自模板合成子链等速复制现象,日本的学者冈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模型。
DNA复制从起始序列开始单向或双向进行。合成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其中一条链的起始端与另一条链的末尾端平行排列在一起,每一个复制叉只有一条链是按照从尾到头的正确方向指导新链从头到尾方向合成。根据这条指导链,DNA复制持续向前合成复制叉。
DNA复制的特点:
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
H. DNA主要复制模式有那几个
θ复制,D环复制,滚环复制(共价延伸),还有就是线性复制。当然不同的复制方式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中,或不同的亚细胞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