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竹荪的种植方法
竹 荪 栽 培 技 术
江苏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竹荪学名 Dictyophora insiata (Vent.ex Pers) Fisch,俗名有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
竹荪隶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药两用菌,由于它的鲜品色泽雪白、菌裙漂亮、清香袭人,被誉为“真菌皇后”。
竹荪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着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1. 田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种,就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12月下旬-1月初,选择田头一角,整理一个堆料育种畦床。用杂木屑80%,麦麸20%,作为竹荪菌种的培养料,加水110%,然后装入编织袋内,经过常压灭菌10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进袋内,让其排泄,然后拌入1%石膏粉,堆入育种畦床上,采取2层料,一层菌种播种法,最后一层料面再撒些菌种,每㎡畦床用干料20千克、竹荪原种3-4瓶。栽培100㎡面积,只需田头制种4㎡,等于25:1。播种后用编织袋盖面,稻草遮阳,最后用竹条弓罩薄膜。播种后每隔3-5天揭膜通风1次。培育40-50天菌丝布满料堆后,即成田头竹荪菌种。 2.栽培原料选择现行栽培竹荪的原料分四大类。一是竹类:各种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二是树木类: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三是秸秆类:豆秆、黄麻秆、谷壳、油菜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高粱秆、葵花子秆、壳等;四是野草类:芦苇、菅、芒萁、斑茅等,上述原料晒干备用。 3.生产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分春、秋两季。以春播为宜。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应把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南方诸省竹荪套种农作物,通常春播,“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播种后60-70天养菌,进入夏季5-9月间出菇,10月结束,生产周期7个月左右。 4.场地畦床整理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树木空间地套种竹荪。要求平地或缓坡地,近水源,含有腐植质的沙壤土。播种前7-10天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晒白。果树上可喷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一般果树间距3米×3米,其中间空地作为栽培竹荪畦床。畦宽60-80厘米,人行道间距30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40-50厘米为作业道。
5.播种覆土养菌播种前将培养料浸水,控制含水量60%-65%备用。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或撒播均可。每㎡畦床铺放培养料10千克,菌种4-5瓶,一边辅料。一边播种,然后在畦床上覆盖地膜。播种后15-20天,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后期增加通风次数。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沟,沟要比畦深30厘米;菌丝适宜生长温度23-26℃。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植土,腐植土的含水量以18%为宜。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若采用农作物套种方式的,套种品种有黄豆、脾豆、高梁、玉米、辣椒、黄瓜、向日葵等高秆或藤蔓作物。当竹荪播种覆土后15-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处套种一棵。 6.出菇科学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下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畦床上盖膜去掉。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很快出现菇蕾,并破球独柄形成子实体。此时正值林果树和套种的农作物枝叶茂盛时期,起到遮阳作用。出菇期培养料内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菇蕾生长期,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80%。菇蕾胀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球,尽快抽柄撒裙形成子实体。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要多喷,阴雨天不喷。这样才能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 7.采收加工包装竹荪播种后可长菇4-5潮。子实体成熟都在每天上午12时前,当菌裙撒至离菌柄下端4-5厘米就要采摘。
‘贰’ 竹荪怎么种植
1、竹荪种植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由于现在竹荪的种植有好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种植的条件也就会存在稍微的区别,首先我们就选择好种植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并且背风有一定坡度的地方进行种植,温度和湿度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竹荪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种植方法。分别是压块种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内箱栽。压块种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将竹荪菌压成块状,然后放进土中进行栽种,这样栽种的竹荪就比较集中,生长的周期也比较短。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养料进行栽种,这样出菌的面积比价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长的周期偏长,最后就是室内箱栽,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后倒入养料,再进行接种,这样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荪的质量。
3、养料配制。养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麸皮,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总共占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二的原则进行加水,然后搅拌均匀,要注意的就是每隔三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搅拌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进行装料,等养料配置好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将装好的养料进行高温或高压消毒杀菌,即可等待接种。
4、接种管理。首先我们就是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八厘米、株间距六厘米左右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5、出菌管理。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较为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较好,以及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6、种植的温度不能低于十五度同时也不能高于三十五度,然后就是空气中的湿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七十,养料中的湿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还有就是竹荪的生长的光照最好是发散性的光,但是光照也不能太弱,最后就是要注意清理种植地的杂菌以及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 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叁’ 竹荪的种植技术
菌种本质上必须是原产于黔西北山区织金县的“织金竹荪”,属鬼笔科竹荪属红托竹DictyophrarubrovolvataZang,JietLion,菌种级数是严格按照一级母种——二级原种——三级栽培种的制种工艺生产出来的最后一代栽培种。采用传统的玻璃盐水瓶作容器制作菌种的方法,或以其他方法制种。
用于栽培的菌种菌龄为3—4个月,刚长满瓶或接近长满瓶,无老化、淌黄水等现象,菌丝洁白浓密,移到强光下变为紫红色,破瓶后具有特殊的清香气息。要求在栽培的时候才将菌种运到场地破瓶取种。
‘肆’ 竹林套种竹荪的种植方法
1培养料(菌草)的收集
利用菌草技术栽培竹荪,主要是利用野外丰富的野草资源来栽培竹荪[6]。因此,在竹荪栽培之前,要准备充足的栽培料(主要是菌草),较为普遍的菌草有五节芒、芒萁、类芦等。将收集的菌草,自然晾晒后用破碎机破碎,即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原材料。
2栽培料配方
食用菌废料(或农家下脚料)15~30t/hm2,经过压碾破碎的菌草60t/hm2,尿素750~900kg/hm2,磷酸钙375kg/hm2,石膏300kg/hm2,麸皮600kg/hm2,土壤和培养料pH值约为6。
3林地选择
栽培竹荪的竹林要求地势平缓,阴凉潮湿,郁闭度在0.7以上;土壤质地疏松不易板结,团粒结构好,pH值呈酸性。另外,由于竹荪栽培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因而选取的地块最少3年以上未栽培过竹荪。
4堆料发酵
将备好的原料拉到已经选好的竹林旁,先让其充分日晒雨淋后,再建堆发酵。建堆时,若栽培料的含水量达不到65%,需喷洒适量清水或0.3%石灰水,调节含水量。然后按照铺1层菌草,1层食用菌废料(或农家下脚料),再撒上一些尿素和石膏粉的原则,依次堆制,建成长方形堆。栽培料制堆完成后,露天发酵。如果要加快发酵的速度,提升发酵的效果,也可在制堆完成后,用薄膜将其遮好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5℃时第1次翻堆,共翻3~4次;当料发酵至暗褐色,并无刺激性气味时,即可下地接种[7-9]。
5整畦接种
5.1旧竹穴播法
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竹,在其旁边上坡方向挖1个穴位,深20~25cm,穴位用层播法。也可在竹林里从高到低,每隔25~30cm挖一条小沟,深7~10cm,沟底垫上少许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种后覆土。
5.2建畦层播法
在竹林地中挖开宽40~50cm、高15~25cm的畦。最好沿坡地走向建畦,防止雨季林中积水冲毁畦床。畦建好后,铺上1层10~12cm发酵好的料,接种1层(栽培种以块状播下为好),再铺1层发酵料,接1层种,重复3次。用脚踏实,覆2~3cm的碎土层,再盖1层竹叶或稻草、松针。接种后,如果气温较低,最好覆膜保温。15d左右抽样检查1次,若发现块状种边缘发黑应立即补种。如果发现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应对栽培料作相应的处理(如喷洒适量的2%石灰水),然后立即补种。
6水分管理
竹林栽培水分管理极为重要,竹荪不耐旱也不耐渍,穴位排水沟要疏通,干旱时要浇水保湿,以不低于60%为好。冬季15~20d、夏季3~5d浇水1次,浇水不宜过急,防止冲散表面盖的竹叶层。土壤含水量要经常保持在15%~18%(检查方法:抓一把土壤,捏之能成团,放之即松散)发现覆土被水冲变薄,料露面时,要及时补盖覆土。
7采收加工
为确保竹荪的等级品质,要适时进行采收。利用菌草生态栽培技术种植的竹荪,菌柄粗壮高大,菌裙鲜亮脆嫩。在竹荪烘烤之前,先将竹荪在烤垫上摆放整齐,用小刀将竹荪菌柄底部长有白皮的地方轻轻划开,然后按照低温—高温—低温的原则烘烤。竹荪烘烤至七八成干,即可捆扎,而后再放回至烘干为止。最后,将烘干的竹荪放置在空气中5~10min,适当回潮,以防在装袋时损坏竹荪,降低其等级
‘伍’ 竹荪人工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竹荪人工种植技术是成熟的。
‘陆’ 竹荪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保温保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高于33℃或低于12℃,就停止生长。
当天气干旱时,要适当喷水,喷水时避免直喷土壤,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当塑料棚内温度超过26℃时,应揭开薄膜降温,中午要揭开塑料棚四角,使其通风换气。
成蕾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避免阳光直射,保温和防虫、防病。子实体发育阶段较适温度为17~25℃,低于8℃或高于30℃时就会出现死菇。
出菇期每天上午8时,必须进行换气和及时收菇;湿度低时,应在早上或傍晚及时喷水,喷头要远离菇床,避免伤害小蕾。
(6)竹荪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竹荪的药用价值:
1、竹荪多糖,有【防癌治癌】之效。并且有【防止肿瘤疾病】之效果
2、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血酸及脂肪酸,对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人常见病有显着疗效。
3、竹荪富含胶质纤维,能刮油,而减少腹壁脂肪的积累,起到减肥作用。同时,有通肠防便秘之功,对细菌性肠道炎、老年人结肠病有特殊功效。
4、竹荪具有补肾壮阳、益胃清肠、抗老防衰、消炎止痛、等多种功能。 竹荪乃食、药兼用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风味之鲜美,冠于诸菌。
‘柒’ 竹荪如何种植
一、栽培原材料准备
1.栽培料种类:栽培竹荪用原料主要有腐干竹、废竹块、竹圆下处于腐解或半腐解状态下的竹叶、莱圆土;木屑、蔗渣、麦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玉米秆、麦秆、泊莱秆等农副秸秆与竹料混合使用。撵树、青树可作为段木栽培之用。
2.栽培料处理:栽培前将原料在阳光下摊晒3-4天,劈成长ll一22cm(室外林间栽培可砍成lm以下的竹块均可)宽1-2cm竹块。然后用1-3%的石灰水浸泡5-6天,捞起用清水冲洗,稍凉干待用。竹叶和土壤翻晒3-4天后,用l-1.5%的福尔马林、0.3-0.5%的敌敌畏混合液消毒。每立方米的竹叶或土壤用混合消毒液27-30升,边喷药边搅拌。使药料充分混合均匀,盖上薄膜,土壤4-5天,竹叶1-3天后揭膜,摊张,让药物挥发l一2天,使可使用。林间栽培的覆盖土壤可不作消毒处理。
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
菇房可采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铁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还可采用塑料箱、木箱、花钵等进行箱栽和钵栽。
栽培前,将菇房彻底清扫干净,用0.5%敌百虫液加O.1%多菌灵或0.5%漂白粉液喷洒室。内处,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尔马林熏蒸闭窗门一昼夜,然后打张菇房一周后即可使用。栽培箱、钵用清水洗净后,再用0.5他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其内外表面,备用。
三、栽培方法
1.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制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1)挖瓶压块:在成都地区挖瓶压块时间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规格40×40×12cm,即与香菇压块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过。)做成四周较中部稍薄点的栽培块,每块用种约12瓶。注意不要压得太紧,以免过于损伤菌丝体。
(2)菌丝体愈合: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先盖l张消毒干报纸,将菌块放在经消毒后的薄膜上,并包裹好,茵块之间相距4-5cm,置于床架上,保湿培养约15-20天,菌丝体重新愈合。
(3)覆土:待菌丝愈合后,在菌块上面盖l一2cm厚叶的竹叶,继续培养5一10天,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及时覆盖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过调节基物、覆土层含水量、菇房内的温度、空气温度、通风和光照条件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一般地,在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80%,气温16-20℃,光照3-105Lux条件下,约1-2个月(最早的24天左右),后张始现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过大,则菌丝会因徒长大量地爬于土层表面,面在土层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数目少,达不到产高的目的。菇房内空气相对略湿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提高到85-90%否则,空气量度太低,土层水分易散失;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杂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浇水时喷头应向上,以避免冲伤上蕾。
②温度控制:遇高温时,通过张起门窗而降低温度,以免热列菇蕾;低温时,要紧闭门窗,有条件的可装上加温装置,提高菇房温度,以防冻死菇蕾。
③通风换气:每天张起门窗2-3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分钟,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供荪苏生长发育需要。
④杂菌和虫鼠害的防治:这项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现菇床上有粘菌(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伞类(Coprinaceae)杂菌出现,则应及时地除去,并在其发生外周围撒上一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发现有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害时,则应喷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伤害菇蕾。菇房要安装纱窗、纱门,以防老鼠进入菇房,危害竹荪。
2.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1)下料与播种:床架上先铺一张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张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种,填铺一层料播一层种,共播三层菌种。尽量使菌种块夹在竹块之间,种料紧密相贴,最上层盖上一薄层竹叶。每平方米以于重计用料20公斤,用种3-4瓶。播种完毕后,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养。
(2)覆盖:待菌种块复活生长,茵丝基本长满料面时,及时覆盖土壤,覆土层厚度2-4cm。
(3)管理:与压块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钵)栽:利用塑料周围转箱、木箱、花钵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种进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时,箱底先铺塑料膜,并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层铺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铺2cm厚的菜园土,土层上铺菌种,填料播种方法与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规格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铺料以干重计4公斤确,用种2瓶/箱。钵栽时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措施与压块栽培法相同。
4.林间代料栽培:在树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后的废竹、木屑,农副产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秆,等进行竹荪栽培。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在广大农村的竹区、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场地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湿润、无白蚁活动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阔叶树林、针阔叶树混交林、果园等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
(2)播种时间:一般地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播种效果最好。
(3)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①地表栽培:在地势较低、潮湿的场地采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场地上划好厢线,并插竹块标出界限、然后在厢界内铺料、播种、播后用土把厢围封起来。
②坑栽:当场地蔽荫度不够或地势较高,土壤较干燥时,宜采用此形弯。先在划好的厢内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后坑内及周围撤石灰粉消毒,然后采用层播法播种。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种竹林里,按每亩180-200个窝计算打窝,在空地上最好在腐竹头边,挖15-20cm深,长×宽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计1-1.5公斤,每亩投干料200-300公斤,挖好后就地取一些腐竹叶垫底,然后铺料撒种,如此播2-3层,再盖竹叶,稍踩紧,最上面用挖坑出来的土覆盖;若晴天土壤干燥时,应浇透水(雨后栽培不用浇水)。
一般雨后播种菌丝复活较好,在竹林里栽培时,将菌种夹在蔫泡竹内,则菌丝生长效果好。另外,在竹叶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较好。在竹林内同样可采用床栽法。
由于林间,无论是竹林或树林,特别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错盘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种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这些腐根是竹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林间播种,菌丝不仅在投料的地方生长,而且同时也蔓延到其他有养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间空地培竹荪是最经济、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荫。土壤湿润也不必浇水。春秋季节若越遇干旱、则需在菇床及竹头、坑边附近适当浇水补充水分。越冬后的菌丝待气温回升后,张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约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则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张不了裙;若浇水过多,则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机,从而是导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是竹苏大量出现撤裙的时候,要注意及时采收。
四、采收
竹荪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颜色的洁白程度直接地影响到竹荪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采收时期:适应采收期应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型期进行。因为张型期的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张达到最大粗度,产抱体(菌盖上黑褐色抱子液组织)尚未自容,所以这时采收的竹荪子实体具有很好的形态完整性,菌体洁白。否则,过早地采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长展张,干制后个体小,商品价值低;过迟采收,菌裙、菌柄萎缩、倒伏;而且产孢体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色泽。
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和蓝子内。决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捌’ 竹荪种植:竹荪怎么标准化种植
竹荪种植步骤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值5.5~6。料拌好后装瓶,要求下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5小时,待培养基冷却至25℃时可接种,接完种置于22~24℃通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70~80后可用做扩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红托竹荪要求在偏阴湿环境下生长,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时间以2~5月、9~11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20~26℃。
室内栽培采用地下或搭架两种方式,栽培架搭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室外则选背阴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植土加沙质土壤。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阴闭或全阴闭高2米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 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死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为长10~12厘米规格。杂竹、毛竹片可砍为长50厘米压裂后使用。培养料中的竹料比例应在30%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原料下种前先用5%石灰澄清水浸6~7天,再用清水浸2天后清洗干净,使pH值降至6~6.5后捞起备用。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覆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65℃时翻堆,一般每7天翻土次,待原料腐熟呈褐色、无氨臭味时便可使用。
4栽培方法 播种前10多天喷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30%甲醛对栽培场地进行灭虫灭菌。播种前2~3天把田园土壤整松做成高50厘米,宽1.3米的畦床。播种时把未干的混合培养料铺4~6厘米厚,然后播菌种,再铺8~10厘米培养料,再播菌种,第三层铺2~4厘米厚,即覆以腐植土4~6厘米,腐植土需先灭虫灭菌,土质含水量保持不干不湿。之后,再盖上2厘米厚微湿的竹叶、茅草或松针叶,最后盖膜保温保湿发菌。每平方米计用干料20~25千克,菌种3~4千克,要求播种过程中菌种不碎并严格避光。
5科学管理 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5%~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前15天不必喷水,7天后每3天揭膜通风30分钟,温度超过30℃时也应揭膜,夜间盖上。
‘玖’ 《如何种植竹荪技术,竹荪的种植方法》
竹荪种植步骤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值5.5~6。料拌好后装瓶,要求下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5小时,待培养基冷却至25℃时可接种,接完种置于22~24℃通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70~80后可用做扩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红托竹荪要求在偏阴湿环境下生长,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时间以2~5月、9~11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20~26℃。
室内栽培采用地下或搭架两种方式,栽培架搭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室外则选背阴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植土加沙质土壤。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阴闭或全阴闭高2米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 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死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为长10~12厘米规格。杂竹、毛竹片可砍为长50厘米压裂后使用。培养料中的竹料比例应在30%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原料下种前先用5%石灰澄清水浸6~7天,再用清水浸2天后清洗干净,使pH值降至6~6.5后捞起备用。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覆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65℃时翻堆,一般每7天翻土次,待原料腐熟呈褐色、无氨臭味时便可使用。
4栽培方法 播种前10多天喷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30%甲醛对栽培场地进行灭虫灭菌。播种前2~3天把田园土壤整松做成高50厘米,宽1.3米的畦床。播种时把未干的混合培养料铺4~6厘米厚,然后播菌种,再铺8~10厘米培养料,再播菌种,第三层铺2~4厘米厚,即覆以腐植土4~6厘米,腐植土需先灭虫灭菌,土质含水量保持不干不湿。之后,再盖上2厘米厚微湿的竹叶、茅草或松针叶,最后盖膜保温保湿发菌。每平方米计用干料20~25千克,菌种3~4千克,要求播种过程中菌种不碎并严格避光。
5科学管理 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5%~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