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mis规划方法有哪些

mis规划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18 02:46:56

㈠ 简述MIS推行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软件定义即系统规划 (2)系统分析
(3)总体设计 (4)详细设计
(5)系统实施、调试运行和测试

㈡ 制定MIS战略是使用BSP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总的来说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能使信息系统具有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㈢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有哪些方法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等三种。 还有几种用于特殊情况,或者作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使用,如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 )、产出/方法分析 (E/MA )、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Chargeout)、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1970年哈佛大学William Zani 教授在MIS模型中用了关键成功变量,这些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素。 过了10年,麻省理工学院John Rockart教授把CSF提高成为MIS的战略。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们是组织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不同组织、不同的业务活动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组织同一类型的业务活动中,在不同的时期,其关键成功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个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 应当根据本组织的判断, 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企业的竞争策略、 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 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变动等。

CSF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其步骤如下:

(1)了解企业和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2)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识别性能指标识别和标准。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所用的工具是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企业有一个目标,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可以用树枝图画出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见图4.2.1所示。

图4.2.1 树枝图

如何评价这些因素中 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 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习惯于高层人员个人决策的企业,主要由高层人员个人在此图中选择。对于习惯于群体决策的企业,可以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在高层中应用关键成功因素法,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人员日常总在考虑什么是关键因素。一般不大适合在中层领导中应用,因为中层领导所面临的决策大多数是结构化的,其自由度较小,对他们最好应用其他方法。

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1978年William King把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略变量等组成。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略目标的过程。如图4.2.2所示。

图4.2.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或 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

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系统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MIS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MIS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送总经理。

三、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e, 简称BSP)是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结构化的方法论。它与CSF法相似,首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 识别业务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如图4.2.3所示。

图4.2.3 BSP方法

1.主要步骤

BSP法从企业目标入手, 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它摆脱了管理信息系统对原组织结构的依从性,从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出发,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决策所需数据,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BSP主要步骤如图4.2.4所示。

图4.2.4 BSP主要步骤

(1)研究开始阶段。成立规划组,进行系统初步调查,分析企业的现状、了解企业有关决策过程、组织职能和部门的主要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类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看法。 要在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中取得一致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

(2)定义业务过程(又称企业过程或管理功能组)。定义业务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 所谓业务过程就是逻辑相关的一组决策或活动的集合,如订货服务、库存控制等业务处理活动或决策活动。业务过程构成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识别业务过程可对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有较深的了解,可以作为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按照业务过程的所建造的信息系统,其功能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因此,组织结构的变动不会引起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变动。

(3)业务过程重组。在业务过程定义的基础上,分析哪些过程是正确的;哪些过程是低效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优化处理;哪些过程不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应当取消。检查过程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后,对过程按功能分组,如经营计划、财务规划、成本会计等。

(4)确定数据类。 定义数据类是BSP方法的另一个核心。所谓数据类就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须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数据。例如,记账凭证数据包括了凭证号、借方科目、贷方科目、金额等。一个系统中存在着许多数据类,如顾客、 产品、 合同、库存等。数据类是根据业务过程来划分的,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它有关的输入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

(5)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功能和数据类都定义好之后,可以得到一张功能/数据类表格, 该表格又可称为功能/数据类矩阵或U/C矩阵。 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主要工作就是可以利用U/C矩阵来划分子系统,刻画出新的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

(6)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由于资源的限制,信息的总体结构一般不能同时开发和实施,总有个先后次序。划分子系统之后,根据企业目标和技术约束确定子系统实现的优先顺序。一般来讲,对企业贡献大的、需求迫切的、容易开发的优先开发。

(7)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2.子系统的划分

BSP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 它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划分子系统的步骤如下:

(1)作U/C矩阵。 利用定义好的功能和数据类作一张功能/数据类表格,即U/C矩阵,如表4.2.1所示。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功能,并用字母U(use)和 C(create)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交叉点上标C的表示这个数据类由相应的功能产生,标U的表示这个功能使用这个数据类。例如,销售功能需要使用有关产品、客户和订货方面的数据,则在这些数据下面的销售一行对应交点标上U; 而销售区域数据产生于销售功能,则在对应交叉点上标C。

表4.2.1 U/C矩阵(一)

(2)调整功能/数据类矩阵。开始时数据类和过程是随机排列的,U、C在矩阵中排列也是分散的,必须加以调整。

首先,功能这一列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中按资源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排列。功能组指同类型的功能,如“经营计划”、“财务计划”属计划类型,归入“经营计划”功能组。

其次,排列“数据类”这一行,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主对角线。因为功能的分组并不绝对, 在不破坏功能成组的逻辑性基础上,可以适当调配功能分组,使U也尽可能靠近主对角线。表7.3.1的功能/数据类矩阵经上述调整后,得到表4.2.2表示的功能/数据类矩阵。

(3)画出功能组对应的方框,并起个名字,这就是子系统,见表4.2.2所示。

(4)用箭头把落在框外的U与子系统联系起来, 表示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例如,数据类“计划”,由经营子计划系统产生,而技术准备子系统要用到这一数据类,见表4.2.2。

四、三种系统规划方法的比较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问题, 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 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 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业务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由于数据类也是在业务过程基础上归纳出的,所以我们说识别企业过程是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规划的中心,而不能把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G矩阵。

以上三种规划方法各有优缺点, 可以把它们综合成CSB方法来使用,即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 再用BSP方法校核企业目标和信息系统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单个方法的不足,较好地完成规划,但过于复杂而削弱单个方法的灵活性。

㈣ MIS系统开发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MIS系统开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这种方法将系统开发看做工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虽然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处理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所有系统开发都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2、快速原型法

这种方法表示一种基于离散和堆积原理的崭新制造技术,将零件的CAD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的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而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段和点堆积而成零件形状。

3、应用软件包法

这种方法用于开发预先编制好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供出售或出租的成套软件系统,可以小到只有一项功能,如打印邮签,也可以作为具有复杂功能、运行在主机上的大系统。

4、最终用户法

这种方法表示在通信系统中系统所服务的最终受益者(包括信息的最初提供者和最终享用者),其中作为很大一部分的最终享用者主要从系统中接受并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生产、教学等各类任务。

5、信息系统外包法

这种方法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主要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全部外包包括整个信息技术部门;部分外包包括局部应用(计算机编程,维护和数据恢复)。

㈤ 比较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作用的不同: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

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较快地取得收益。应用关键成功因素法需要注意的是,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就必须再重新开发系统。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它较早运用面向过程的管理思想,是现阶段影响最广的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㈥ 制定战略规划的方式有哪几种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企业系统规划法等三种。 还有几种用于特殊情况,或者作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使用,如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 )、产出/方法分析 (E/MA )、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1970年哈佛大学William Zani 教授在MIS模型中用了关键成功变量,这些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素。 过了10年,麻省理工学院John Rockart教授把CSF提高成为MIS的战略。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们是组织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不同组织、不同的业务活动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组织同一类型的业务活动中,在不同的时期,其关键成功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个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 应当根据本组织的判断, 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企业的竞争策略、 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 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变动等。

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或 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

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系统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MIS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MIS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送总经理。

三、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e, 简称BSP)是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结构化的方法论。它与CSF法相似,首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 识别业务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四、三种系统规划方法的比较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问题, 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 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㈦ 常用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有哪些方法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企业系统规划法等三种。 还有几种用于特殊情况,或者作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使用,如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 )、产出/方法分析 (E/MA )、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1970年哈佛大学William Zani 教授在MIS模型中用了关键成功变量,这些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素。 过了10年,麻省理工学院John Rockart教授把CSF提高成为MIS的战略。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们是组织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不同组织、不同的业务活动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组织同一类型的业务活动中,在不同的时期,其关键成功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个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 应当根据本组织的判断, 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企业的竞争策略、 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 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变动等。

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或 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

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系统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MIS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MIS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送总经理。

三、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e, 简称BSP)是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结构化的方法论。它与CSF法相似,首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 识别业务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四、三种系统规划方法的比较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问题, 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 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阅读全文

与mis规划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