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楼板开洞如何恢复
一般根据开洞大小决定的
当开洞大小小于300mmX300mm时,切断钢筋数量≤5%时,可不作处理;
当开洞大小小于1000mmX1000mm时,切断钢筋数量≤20%时,当板受影响小,可按照构造进行加固,采用粘钢和粘接碳布方式来进行加固处理;
当超出以上情况时,则需要通过设计计算采用合适的型钢边梁或现浇混凝土边梁进行加固方法。
现浇连续板开洞,当开洞位置位于板的负弯矩区时,采用粘钢作为补偿加固时,应双面加固。对于粘贴钢板加固法,受力较大方向宜粘贴在最外层(其含义就是最后粘贴),受力较小方向钢板钢板粘贴于里层(最先进行粘贴)。此时,先粘钢板应于混凝土贴面处开槽,开槽厚度≥钢板厚度+3mm,以保证先粘钢板面与楼板地面齐平。亦可双向齐平粘贴,但需将受力较小方向钢板切成三段,现场焊接,局部后灌胶粘剂。
B. 常见的房屋加固方法有哪些
一、—般的房屋加固有哪些方法呢
1、我们可以使用混凝土来加固,我国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这种房屋加固时最好使用混凝土加固,施工的时候可利用喷射混凝土,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够进行施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还可以利用碳纤维布进行加固,这种方法也非常的常见,我们要先到市场上选购碳纤维布材料,优先选择品牌材料,这种材料比较有保障。
3、连杆加固也是一个传统的方法,它与现在的加固方法不一样,存在一些弊端比较落后,我们要优先选择质量优良的钢板和结构胶,施工的材料非常重要,施工的工艺也很严格,必须要有一定条件才能够确保加固有效果。
二、碳纤维布的加固步骤是什么呢
1、做好加固前的准备工作,查看设计图纸,在需要进行加固的地方做放线定位。2、将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好,确保混凝土干燥,再涂上树脂进行找平处理。
3、把准备好的碳纤维布剪成合适的形状,再把调好的连接剂涂到纤维布上进行粘贴,贴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不能够出现褶皱的情况,之后再做一些表面的养护,这样能够让混凝土更加坚固。
C. 楼板加固知多少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经常会需要在楼板上做一些操作,比如,开楼板洞,开洞后板的受力条件就发生了变化,板的刚度和承载力都要降低,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加固补强处理,那么楼板加固方法有哪些呢?首先了解下需要采取板加固的一般有哪种情况,中青建筑加固总结了几点:
1.楼板承载力不足(通常是楼板上增加荷载,例如增加设备;)
2.楼板混凝土强度不合格;
3.楼板开洞改造。
对楼板加固通常采用以下加固方法进行:
1.增大板截面加固法。增大板截面加固法是于板面或者板底增做不小于4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后浇层,为了方便施工多采用板面浇筑以形成刚性楼盖和屋盖。如若必须采用板底浇筑叠合层,需对板底进行凿毛处理采用喷射法进行施工。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少于8mm。
2.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是通过结构胶将碳纤维布顺着板跨方向粘贴于板底受拉部位,并在其端部须有可靠锚固。其优点是碳纤维布具有质轻高强,可多层粘贴,加固后基本不增加原构件重量,且不影响结构外形,不仅仅能提高结构承载力还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
3.板粘贴钢板法。板粘贴钢板法加固受弯构件板,除应符合正截面承载力的基本假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应按构件加固的受力初始情况,确定钢板的滞后应变。
2)在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前,外粘钢板均不能与混凝土之间出现粘结剥离破坏。
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被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并应验算其受剪承载力,避免受弯承载力提高后而导致构件受剪破坏先于受弯破坏。
D. 老楼房空心楼板如何加固
1、对楼盖和屋盖的加固。
预制板被拉开,破损,可用水泥沙浆重新填实;屋顶移动,可用铁管支顶或加砌砖垛;砖木结构的房屋,可用“扒钉”加强木屋架与檩条的连结;用垫板加强山墙与檩条的连结,木柱之间要加斜撑加固;屋顶倾斜要扶直;
2、对建筑物突出部分的加固。
对烟囱、女儿墙、高门脸、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部位要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拆除不必要的附属物等方法进行加固。
3、对墙体的加固。
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墙体破坏较多的是开裂和歪闪,加固的方法有拆砖补缝、钢筋拉固、设置“墙缆”、扶壁垛等方法,视不同情况可灵活采用。
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
预制板在建筑上的用处很多,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住的水泥板;房顶上做隔热层的水泥板都是预制板。
预制板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
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 。
E. 想在楼板上开个洞安装一部楼梯,请问怎么开洞,怎么加固
如果你是在楼板上开洞的话,那么最好用切割机切一个四方形,开完洞以后,在底下加四个小柱子,能够有效地把楼板顶起来,而且也不会让他塌陷的。
F. 商业楼板板上加固有几种方法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1
G. 现浇楼板加固
悍马加固材料为您解答,关于现浇楼板加固:
现浇楼板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一旦出现病害将会引起严重后果,造成楼板病害及其产生原因都有哪些呢?
1、现浇楼板施工养护不规范导致楼板出现不规则裂缝,并具有不断不断发展趋势。
2、装修施工过程中,管线开槽将板内钢筋打断,导致楼板承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3、相关规范进行更新,原楼板配筋要求不满足现行抗震要求。
4、现浇板开洞并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固补强。
一般对于楼板加固方法多采用加大截面加固、粘钢加固、粘贴碳布等措施。
H. 楼板后期(已浇注完毕)开洞怎么处理
补强加固。
首先,如果是正规工程,须由设计院出图,然后施工,私人是付不了这个责任的。
补强加固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选择什么方法,要看你的现场实际情况,而且还须根据你原楼板的配筋,及设计承载力,以及开洞部位,才能决定需要加固到什么程度,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开洞的,结构上的东西,也许是很小的变动,就会造成很大的后果。
如果是私人住宅,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在开的洞周围的板底(或板面,主要看开洞部位的受力情况)延钢筋的方向粘钢,粘钢就是把钢板用结构胶粘上去,具体的施工方法网络一下就可以找到。钢板厚度4-8mm都行,主要看你开洞部位的受力大小。
其实就算是正规工程,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采取这个办法,主要是判断该部位的受力大小,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当然,受力非常大的话,可以采用在板底加型钢做钢梁,如果是普通住宅楼,还可以采用粘贴碳纤维,方法是非常多的,但是你提供的信息太少,所以都给你写上来了。
I. 粘钢加固的施工方案有哪些要点
(1)粘钢加固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它配制和使用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拌合应搅拌均匀。拌好的结构胶应色泽均匀、无气泡,并对水、油、灰尘等杂质的混入采取措施防止。配置完毕后的结构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 拌好的结构胶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结面上,胶层厚度1-3mm。俯贴时,胶层宜中间厚、边缘薄;竖贴时,胶层宜上厚下薄;仰贴时,结构胶的下垂度不应大于3mm。经检查无漏抹后即可将钢板与混凝土粘贴。 (3)粘钢加固时表面应平整,段差过渡应平滑,不得有折角。钢板粘贴时应均匀布点加压固定。其加压顺序应从钢板的一端向另外一端逐点加压,或由钢板的中间向两端逐步加压。注意:不得由钢板两端向中间加压。 (4)加压固定可选用:夹具加压法、锚栓(或螺杆)加压法、支顶加压法等(现在一般设置化学锚栓加压效果更佳)。加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5)在粘钢加固施工同时,应将钢标准块粘贴在本节第1条界面处理中指定的位置上,以同样条件进行加压和养护,以备检验使用。 (6)钢板粘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设计要求的位置相比,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长度负偏差不应大于10mm. (7)混凝土与钢板粘结的养护温度不低于15℃时,固化24h后即可卸除加压夹具及支撑;72h后可进人下一工序。若养护温度低于15 ℃,应按产品使用书的要求延长养护时间。若养护温度低于5 ℃,应采取人工升温措施。
J. 楼板开洞后如何加固,楼板开洞后如何加固知识
一般来说当垂直于板受力方向的洞口宽度小于300mm或洞直径小于300mm,并且切断钢筋数不足5%此时可以不做加固处理;当所开洞口宽度或者直径不大于1000mm的时候,且开洞后对板受力影响较小,仅按构造加固是,可以采用补偿配筋法在洞口周围采用粘钢或者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对于所开洞口较大或者切断钢筋数20%且洞口周围存在较大集中荷载时,以及预制板切断主肋时,均应在洞口边另设边梁支撑传力。一般所设边梁为刚梁或现浇混凝土梁,且新增构件均需与原有构件有可靠锚固。
对开洞后板进行内力分析和承载力验算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进行洞口加固,楼板开洞后中青建筑加固建议可采用以下几种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1.增大板截面加固法。增大板截面加固法是于板面或者板底增做不小于4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后浇层,为了方便施工多采用板面浇筑以形成刚性楼盖和屋盖。如若必须采用板底浇筑叠合层,需对板底进行凿毛处理采用喷射法进行施工。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少于8mm。
2.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是通过结构胶将碳纤维布顺着板跨方向粘贴于板底受拉部位,并在其端部须有可靠锚固。其优点是碳纤维布具有质轻高强,可多层粘贴,加固后基本不增加原构件重量,且不影响结构外形,不仅仅能提高结构承载力还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
3.板粘贴钢板法。板粘贴钢板法加固受弯构件板,除应符合正截面承载力的基本假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应按构件加固的受力初始情况,确定钢板的滞后应变。
②.在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前,外粘钢板均不能与混凝土之间出现粘结剥离破坏。
③.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被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并应验算其受剪承载力,避免受弯承载力提高后而导致构件受剪破坏先于受弯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