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倒须头的制作方法
061活钓虾钓鲤鱼活虾是钓鲤鱼的好钓饵,用于手竿和海竿,使用手竿应用长线(如用与竿相同长度的线),装饵时,钩尖应从头部穿入,从虾的尾部表皮穿出。062诱捕清虱鱼用臭鸡蛋、桂枝粉、羊油、阿魏全部冲烂放入田螺里面,再将田螺放入鱼笼,放到塘里,塘虱鱼闻后就会入笼。063药功捕鱼绝招一、配方:麻雀7只、木兰、丁香、肉桂各16克。二、制法:将麻雀去毛去内脏,用小磨香油(芝麻油)炸酥,与三味中药共研成细末混匀,装入瓶内备用。三、用法:用口中唾液拌成泥状,然后擦在双脚上,再到0.5-1米深水塘里走一圈,鱼闻味后既随在身后游来,你再走到水深浸你腰处,这时鱼即围在脚部相撞,直至搅不动了即浮在水面,这时鱼已麻醉了便可捕捞。064钓鱼小经验三则细雨阴天,夏天清晨、傍晚和雨过天晴时下钓,鱼最易上钩。在塘堰、湖泊、河岸边的草丛中,树阴、岩石等阴处和人稀僻静处鱼最易上钩。在浪花、水泡冒出和水略混浊的地方,几天后隐现出岩石、水草的地方下钩鱼也容易上钩。065捕无鳞鱼法用羊骨2两磨成粉,炒香兰素0.2克,开水溶化生粉5钱煮成糊,三种混合,用纹帐包好成珠形,放进有倒须的笼里,放在池塘岸边中等深的地方,鱼闻到香味便会入笼。附注:香兰素化工门市部有售。066聚捕泥鳅绝招聚捕泥鳅巧方是经过多年实践的可靠技术,不知道感到奇怪,明白其原理就很清楚,所以我首先将其原理告诉你:农村常用茶枯毒泥鳅,泥鳅都毒死了,所以聚捕的方法是将茶枯减少三分之一,这样泥鳅就不会死。由于茶枯的药性对泥鳅有刺激,泥鳅便会在田里乱窜,迫使它进入你预先准备好的泥堆里,即可围而捕之,下面介绍具体作法。1、药的用量及制法:关于药(即茶枯)用水的多少、泥田的深浅、药的新陈都有关系。水深比水浅的田里药量要多些,泥深比泥浅要多些,新的茶枯比陈年的茶枯用量要多些,所以在用量上很难说个准数。一般每亩十至十五斤,还会有多有少,你在施药时注意一下,药多了,泥鳅就死也不会进你的泥堆,药少泥鳅不出来,都是只要能刺激它出来乱窜,这就是最好的效果,稍有多有少关系不大,捕回的泥鳅条条活鲜,可养殖。药的制法将茶枯置于柴火上烧,反复翻动,烧到两面冒烟即可,这样就有香味,也烧去包草,便于粉碎,放在桶里,用沸水泡一小时即可。2、田里的准备工作。田里的泥面要求平整,即将水再灌入后不允许有泥堆露出水面,更不能浅滩,然后在泥田边每隔两丈远作一小泥堆,露出水面三寸左右,不如脸盆,这样田里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3、施药。施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撒播,沸水浸泡的茶枯已将水基本吸干,只要傍晚把药撒播到田里即行。第二种洒播,将药水拔洒在田里,前者操作简单,后者效果更好,也少要药。4、捕捉。药入田后,泥鳅因不安到处乱窜,只有露出水面的泥堆才是它们避难处,进入泥堆即不出来,而且一定会进泥堆,次日早晨将田里的水排干,逐个泥堆翻捕即得大量活鲜泥鳅,带回多换几次水还可养殖。其它事宜:1、要选择好有泥鳅的田。早晚经过田边时,用脚踏田埂,如有动静则泥鳅好多,如无动静则泥鳅太少。2、用过的一次药水,排出后对下一丘仍有用,只要增加少量药就行。3、此法对黄鳝无作用,田里面有作物也不宜进行。4、多试几次经验就丰富了。067诱捕泥鳅之一用具:取一件大口器皿(如脸盆、大钵子甚至罐头瓶多用几个都可以),再为每件器皿找两块面积比器皿直径宽3-4寸的干净布,在中央开直径一寸口子。另外用布缝两寸长小布筒,布筒大小吻合中央开的口子,三块一起缝合在中央使泥鳅能从中央开口进入并穿过布筒,关闭在器皿里。还找个很小的扁形猪肝,滴入十滴花露水或香精加清水装满。三层纱布封好口子,香气慢慢散出,还要用一些骨头,油菜籽炒香,和蚯蚓动物内脏煮熟作成混合诱饵将诱饵放在两层布的中间,中央开的口子周围、布筒向内将布蒙在器皿口上,用绳子扎紧即完成了准备工作。在有泥鳅黄鳝的田里和塘里,挖个器皿大小的泥坑,将器皿埋入泥坑,在塘里,上口布要高于原来泥面,浅水田要低于泥面,周围泥面抹平即可。施放时间宜晚上进行,次晨取回。此方法对泥鳅、黄鳝及小杂鱼都有聚捕作用,但冬天不宜采用,效果也不如迫聚可靠。068诱捕泥鳅之二辣椒粉、米糠混合炒香后泥浆拌和装进脸盆里,晚上将脸盆埋在塘泥里,次日泥鳅钻满盆。069诱捕泥鳅之三用带节巴的竹筒一根(粗点、楠竹最好),在每个节巴上头挖个大手指头粗的小孔,竹筒长1.5米,放入厕所内浸八天左右取出置在田间顺风头上,孔的下端一定要与泥巴平行。070诱捕泥鳅之四在盆里放一些煮熟的猪、羊骨头用布盖严盆后,将绳子沿盆边扎紧系牢,再在盖布的中间部位开一个泥鳅粗细的小孔,傍晚时把盆子安放在池塘的泥中,使盆口与塘底面一样平,泥鳅闻到香味后,就顺孔钻入盆内。071诱捕泥鳅之五把米糠麦麸或其它饵料炒香,用塑料袋装着(袋上要些孔)放在网具或笼里,然后放在池塘中,每隔一段时间捕捞一次,饵料的香味散失后,重新装上。072水中法捕泥鳅将鱼具辅在靠近水口的地方,然后就从进水放水进池,泥鳅受到微流水刺激后,逆水上游,自动群聚到进口处附近,此时将预先埋伏踩鱼具提起,便可将它捕获。073干捕捉泥鳅入秋后,水温渐渐降低,泥鳅钻入池塘底之中,只能排干水捕捉。若将池塘泥土划分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就容易捕捉了。074闹洞捕黄鳝法该技术适用于稻田埂、沟渠、海边等地方,这样捕黄鳝既不需要钩具,也不需要诱饵,完全凭捕者手脚上的功夫。黄鳝喜欢在稻田埂、小沟渠、河湖等处打洞做穴,捕捉者沿着这些地方仔细寻找,发现洞穴之后,找到前洞和后洞(两洞口相距1米左右)捕者对着洞口将清水弄得浑浊,黄鳝洞穴经受不住水刺激而慢慢从另一洞溜出来,溜出二分之一时,迅速用手捕住,然后装篓中,熟练者一天可捕捉到十多斤。075引鳝吞钩法钩上挂蚯蚓伸到田坎边鳝洞口处,以指弹水引鳝冲出猛吞钩而捕之。076放针钩鳝鱼法运用放针钩法捕鳝鱼,适于湖泊、河汊、沟渠、塘堰等有黄鳝鱼的水域,其优点是一次放针可大量捕捉,并且比较轻松。选择3号或4号缝针十枚,用1.5-20.5米尼龙线或索线一端系在中间部分,一端系在竹制或木制的插桩上,这就是放针钩。黄鳝昼伏夜出,晚上觅食活跃,根据其特点,傍晚时开始放针效果最佳,运用放针法钩捕黄鳝所用的饵料是比较大的蚯蚓(颜色不限)为宜,也可用螺蛳肉、蚌肉,小鱼是针尖不能外露,以免黄鳝吃饵时负伤吐针。黄鳝吃饵料时竖着将针全部吞下,吞下后,一旦黄鳝活动时马上被拉横,这样黄鳝就不能跑多远了。放针时要让针缓缓沉入水底,千万不可挂在水中,这时将木桩牢牢地插入岸边并做好记号,放针的距离间隔5-8米,针放完后约2小时巡察一次,此时就可以捕捉一些黄鳝了,因为黄鳝吞针后是不易逃脱的。应用放针法捕鳝的最大缺点是黄鳝吞针取针较困难,而将针取出黄鳝负伤重不能存放过长,更不能饲养。077诱捕黄鳝入笼法黄鳝笼又称鳝鱼笼子,是竹蔑或铁丝编织而成的捕捉鳝鱼的园形装置。鳝鱼笼集贸易市场有售,也可自制。黄鳝笼长2尺左右,直径8-9寸不等,笼的两端有口,一端为进口,一端为盖口,进口处一定要象喇叭形状,易进难出,同时黄鳝笼也可两端进口,中间为连接处根据鳝鱼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选择有黄鳝活动的湖泊、塘堰、河汊等水域放笼,笼中装一些家禽内脏、蛋壳、蚌肉、蚯蚓等诱捕,有充裕的时间,还可捕捉一些萤火虫装在其中放入鳝鱼笼里,这样捕黄鳝的效果好。黄鳝笼装好诱饵后晚上5-6点钟沿着有黄鳝出入的水域放,放时要将整个黄鳝笼横放在离岸边一米以外的水中,靠近临水的树根旁石缝边,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方。笼放入水中后有一部分露出水面,约占黄鳝笼的四分之一,然后在露出水面的黄鳝笼上盖些水草,这样,鳝鱼晚间四处觅食就会进入笼内,第二天早晨4-6小时收笼,就可捕捉到很多的黄鳝,一般一只黄鳝笼一夜可捕捉数十余条。078钩钓黄鳝法钓鳝的主要钓具是钢丝钩,软钩,引钩,这些钩具都可以自己制作。钢丝钩:用一根1.5-2毫米粗细,2尺来长的细钢丝,一头磨尖再用尖嘴钳弯成一般鱼钩大小即可。软钩:钩头同钢丝钩一样,但钩柄较短以4厘米为宜,并在尾部系上棉纶细绳,在接头处套细橡皮管(自行车气门用的橡皮管也可)使用时用一根细竹梢插于皮管尾部上,钩一拖竹梢就脱落,然后可用细绳将鳝拖出,软钩的最大特点是不易脱钩。引钩:用一根长细竹,竹头缚上铜丝穿上蚯蚓即可,此钩一般用于草茂密,钢丝钩钓不到的地方。用它引鳝出洞,再用钢丝钩钓要为方便,使用得法者可以直接引用钩将鳝鱼钓上来。用钢丝钩钓鳝的时候,必须注意钩头朝下,轻轻晃动深入鳝洞,碰到大黄鳝咬钩时,须将钩子稳住待鳝鱼耗尽力气再往外拉一半时,可用手捏住鳝身,连同钩子一起扔到岸上即可。如果碰到砸沫黄鳝时,用一般的方法是不会上钩的,此时须动作大些使黄鳝感到威胁才会上钩。砸沫黄鳝多在白泡沫堆下,产期一般很少进食。钩鳝最头痛的是算黄梅期的黄鳝。这一时期,鳝的食欲骤减。如果鳝还能吮食,可先将其引头出洞,取小一些但比较锐利的钢丝钩在鳝吮食时迅速塞入鳝口,必须注意钩头“竖进横出”可将鳝钩出。有时还会碰到大黄鳝,只隔几分钟将头伸出水面换口气,继而又钻进水里,碰到这种情况,可取一不锐的在钩,看准黄鳝头部方向,待其伸出水面时猛地向喉部扎去,连同钩子一起甩向岸上,动作须迅速且准,笔者曾试过几次颇为有效。079单钩钓黄鳝法这种法适用于稻田埂、小沟渠、湖塘岸边钩捕潜藏在洞穴中的黄鳝。单钩制法:选用铅笔芯粗细的钢丝(可用自行车钢丝)一端磨尖钩,钩的弯度要适宜,钩不要求锋利,钢丝的另一端用细竹子穿入(象铅笔芯的外包木,便于拿握),单钩长一般1.2-2尺为宜,在有竹套的一端用2尺左右的索线穿一小方木做浮子(以便观察黄鳝是否触钩)这样黄鳝鱼钩就做好了。黄鳝单钩的使用方法:因为黄鳝喜欢在稻田埂、小沟、渠道旁河崦边等水域的岸边钻洞做穴,而且白天黄鳝大都潜藏在洞穴中栖息,根据黄鳝这一生活习性,白天用单钩就很容易钩捕黄鳝鱼。黄鳝鱼单钩所用诱饵:一般都用粗蚯蚓,红黑或其它颜色的均可,其次可用蚌肉、小青蛙、螺丝肉、小鱼、小虾等。钩黄鳝时沿着黄鳝出入的水域岸边或稻田埂、沟渠旁仔细巡查,发现洞穴便将穿好诱饵的鳝鱼单钩徐徐放入洞穴中,放到一定深度稍停片刻,如果洞穴中潜藏着黄鳝,那么,黄鳝便马上咬钩吞食,这时黄鳝鱼就会将钩往里拉,此刻钩者就要轻轻向外拉,当黄鳝被拉出一段后,趁势用另一只手将黄鳝捉住,放入盛鳝鱼的篓子里,篓中要放一些水草,防止黄鳝鱼缺少水份而死亡,如果黄鳝鱼咬钩后向外拖时脱钩,照样可钩到,但是,如果再三脱钩,黄鳝鱼咬钩受伤重大,那么它就不会吃钩了。080挖洞捕黄鳝法适用稻田埂、小渠沟、湖塘岸边浅水或窄小的水域。为了捕到活鲜大又无外伤的黄鳝,不少人采用挖洞法。采用挖洞法所用的工具变是一把铁锹,一把抄网就够了:捕捉沿着稻田埂,小沟导找洞穴,发现洞穴,找出前洞和后洞,将抄网任拦一个洞口,然后用铁锹挖另一个洞口,挖洞的方位不要太大,只要对着洞口象淘洞一样数锹后黄鳝就会从另一头逃出来,即进抄网中,有时也会从挖的洞口中逃出,这时就应迅速用手捕住,因为黄鳝群居,有时也许会同一洞里出现好几条甚至的黄鳝。应用闹洞法和挖洞法捕捉的黄鳝,一般可作人工饲养的黄鳝种,由于捕捉的数量不会太大,所以捕鳝为业的人不采用此法,最好用几种方法相结合而进行捕捉黄鳝。
1、网具
小拉网——据说很早就使用这种工具。早年没有网线和线麻,而是用野生植物螫麻的纤维,纺成细线织网,网苗子约有一丈左右高。网纲和网线是用椴树皮纤维或柳树皮纤维拧成的绳。距今一百年前已经无人用这种网了,完全使用棉线网和线麻织的网。线麻的一部分是赫哲人自己耕种生产的,绝大部分线麻和全部棉网线均由伯力街(苏联境内的哈巴罗夫斯克)的俄国人和现在的依兰县汉族那里买来的。
拉网的网眼直径约有2市寸左右,网苗子高约15——30市尺,每块网片长约有50市尺。网的上部和网底,都用8股或6股合一的线麻织成网纲。早年用黄菠萝树皮或松木板做漂子。每个漂子长约5市寸、宽3市寸、厚六七公分。在网的上纲每隔一市尺左右拴一个漂子。网坠是用黄粘土掺白浆土烧制而成的陶网坠。它每块呈长方形约有2市两重。在网底纲上,每隔1市尺左右拴一块陶网坠,使网底部下沉,在水里形成一堵墙。捕鱼时,将10——30片拉网连结成一起进行捕捞。
圈网——距今九十多年前还使用这种网。早年也是用野生植物纤维织网,网口大、尾尖呈圆锥形,没有漂子和网坠。网中间有三至五道用柳条或铁丝制成的圆圈,将网撑起来,并在网的口门和中部设两道“卡陷”。第一道“卡陷”的入口处要大一些,以便鱼游入口内无防备。如果入口小了,鱼游至口门不愿意前进或退出来。第二道“卡陷”的入口是扁而小的,鱼能挤进去即可。这种网长约一丈有余,口部直径4市尺左右。撒网时,网口还有迎网。迎网的宽度和圈网的口部是一样大的网片子,捕鱼时将迎网顺着下在圈网的口门上。鱼触到迎网后,便沿着迎网进入圈网内。
制作圈网的成本很低,用1市斤棉线即可织成一块圈网。但它捕鱼效果很低,如果鱼多时,还可以使用这种网捕鱼。这种网主要用它堵小河沟里的鱼。现在鱼少了,先进的捕鱼工具日益增多,所以这种网使用的人少了。
扒网——在一百多年前赫哲人均使用这种网,制网原料有铅、网线等,均由伯力街和依兰县买来的。这种网是用麻绳织的。顶尖底阔,呈圆锥体。没有网漂,只是底部每隔6寸左右拴一个用铅铸成的网坠,网坠下边有网兜,以便兜鱼用。网的最顶端有一根提索绳长约3——4丈。现在还普遍使用此网,主要用它打涡子。
待河网——据说这种网很早即在赫哲族中流传使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用细麻线织成的,呈袋形,口部和尾部都是一样大,约有一丈五尺至二丈左右长,七八尺宽。没有网漂和网坠。网眼约有2市寸大,尾部的一角上有个小口,并用小绳抽绑着,以便捕到鱼时,从小口往外取鱼。在网的尾部约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拴上一根长约3丈左右的小细绳,捕鱼时将网下在水里后,将绳子的一头拉到水面上,握在捕鱼人的手中,如果有鱼入网内触到网底时,就扯动这根小绳,便把网口拖到船上来,然后再将网尾拉到船上取出鱼。
挂网——使用这种网的年代很久了,是用麻绳织的,没有网坠,用黄菠萝树皮做漂子。每块网长约10丈左右,约6市尺高。网眼大小不等,在3——6市寸之间,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以便捕大鱼时把有大眼网的下在河里边,将小眼网的下在河外口。这样能使较小的鱼通过大眼网,到小眼网方能挂住,大鱼就挂在大眼网上。现在已无人使用了。
鼓咚网——在50年前即使用这种网。这种网呈口袋形,长约二三丈,有网漂和网坠,适用于冬季和流量较大的水域,捕获量不大,现已无人使用。
丝挂网——这种网是由松花江上游的汉族人传入的,丝挂网有两种:一种是浮挂子,另一种是底挂子。浮挂子每块高约6市尺,长约10几丈,网眼约有4市寸左右,在网的上纲每隔1.2市尺拴一个秫秸漂子,在底纲上每隔1.4市尺左右拴一个铅制网坠。但网坠子的压力要比网漂的漂浮力小一些为宜。所以这种网下到水里是在水的上层浮着,可以下在有流的大江上。底挂网的网苗高约3市尺,网眼的大小和网片的长短与浮挂网相同,只是漂子的浮力没有网坠的压力大,所以将网下在水里就沉到水底。因此,这种网适合于无流的小河或泡子里捕鱼。
这种网的上下网纲都是棉线的,均用猪血染好。“网衣子”(即网片)是用八股蚕丝合在一起织起的。将网片全部织成后,再用苏油或桐油抹在网片上,晒干后即可使用。
2、鱼叉
鱼叉是赫哲人使用最早的一种捕鱼工具。制作鱼叉比较简单,使用也较便利,一个人就可以操作。
鱼叉有两种:一种是连柄叉,另一种是活柄叉。叉头是铁制成并有倒钩的。连柄鱼叉是将叉头固定在长约六七尺,直径一寸的木杆上。这种鱼叉只能叉小鱼(如鲫鱼、狗鱼、鲤鱼等),由岸上、船中或冰上叉鱼。活柄鱼叉,叉头有库,使用时将叉头安在叉柄上。叉柄长约一丈七八,用一根绳拴在叉库上,另一头拴在叉柄的最末端。叉到鱼后,叉头脱离叉柄,由绳子系着,鱼不易逃跑。如果鱼拼力挣脱远游,还有叉柄浮在水面,有追寻的目标。鱼叉一直沿用至1950年左右。
鱼叉多是赫哲人自制的,制鱼叉的废铁原料,是由苏联境内的伯力街和我国的依兰县城买来的。以后虽然有了汉族铁匠不断进入赫哲族地区,但赫哲人仍是自己动手制作鱼叉。他们认为自己制的鱼叉坚固耐用,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成本也低。
3、鱼钩
快钩——这种钩亦称“滚钩”,是由汉族地区传入的,赫哲人用快钩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制作这种钩的技术比较复杂,成本也高。制钩的原料有铁丝、棉线、白铁皮等物。使用时还用钢锉锉成锐利钩尖,使用数日后,用“糊皮”与钩纲放在锅中煮,以防钩纲朽烂。
制钩的原料是用10——12号铁丝截成约5寸长的小节,然后用炭火烧红,捻成四棱尖,用做好的模子弯成钩形,再用适当数量的火硝、木炭屑和豆油拌在一起,装在坛子里或较厚的半截铁桶内,架在特制的火炉上。用火烧一昼夜左右时间后,将钩子或将坛子倒在水中淬火,使钩子成钢性,然后再与小米掺一起在锅内翻转不停地烘炒,并经常用钢锉锉着试验其硬度,既能锉动,又不脆断,不弯钩尖为正合适。这样,使钩有韧性,钩到鱼后不易拉直。用棉线捻成6寸长的钩爪绳,一头拴在钩把上,另一头拴在钩纲上。每隔5寸左右距离拴一把钩,每隔24——28把钩子,拴上一个小白铁合漂子,但也根据漂子的浮力决定拴钩子若干,主要标志是钩子将漂子压至水里,似露不露即可。
钩纲长10——11丈、直径粗70毫米的绳,是用线麻或棉线拧成的。将新钩纲放在猪血中浸泡,待猪血浸透钩纲后,再放在锅内,将钩纲煮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干,以防腐烂而耐用。一根钩纲拴200——260把钩子,是为一杆子钩,卷起来后,用小杆子串上,放置木架中,以备下钩之用。
快钩在使用前,必须用“糊皮”放锅内糊好,“糊皮”是从外地买来的。但有的人自己用柞树皮或柞树上结的橡子用锅煮后,呈咖啡色,并稍有粘性而代替“糊皮”的。将钩子放在锅里,用小勺往钩纲、钩爪绳上浇“糊皮”的汤,使白色的钩线变成“古铜”色,这样,钩纲即抗腐烂。再将钩尖锉锐利些,放入江中捕鱼。这种钩子使用起来很便利,二人即可下20多杆子快钩,什么鱼都能捕到,生产效能很高。
快钩捕鱼对鱼类繁殖、保护是不利的,因为有时鱼挂在钩上不牢固,脱钩后死的较多,即是不死,也不能繁殖。国家为了繁殖鱼类,颁发了对钩具的发展和管理的规定。在全省范围内不再发展钩具,并逐渐减少,在1958年内消灭25%,1960年基本根除,另以网具代替。
鳇鱼钩——这种钩出现约有一百五十多年,起初由俄国传入,所以称这种钩为“毛子钩”。此钩大小不等,一般可分为3个型号:一号是最大的钩,钩茎约有6——7市寸长;二号钩较一号钩小一些;三号钩是最小的,与现在用的快钩相类似。这种钩子是机械制作的,钩是圆细而长尖。但个别的钩茎也有三棱或四棱的。用1——1.5市寸长,约70厘米粗细的绳子,做“钩爪绳”拴在钩把上。每个钩弯处拴一个黄菠萝树皮做成的漂子。漂子大小要根据钩的型号大小确定。鳇鱼钩不是先将钩子固定在钩纲上,而是另外有一根约10余丈长、用椴树皮和柳树皮的纤维拧成的粗绳子,下钩时先将这根大绳子下到江里,然后再将钩子每隔1市尺拴在已下好的钩纲上。
架子钩——这种钩主要是秋季用它捕鲑鱼,不太适合用于捕杂鱼。架子钩和鳇鱼钩相似,但它没有漂子,下钩方法也不相同。
毛毛钩——它是一种很简单的捕鱼工具,也是赫哲人使用较早的捕鱼钩具之一,这种钩是用普通的“鲤鱼钩”或用较厚的铁片、铁丝等赫哲人自己制作的。此钩有几种不同类型:有的用“鲤鱼钩”在钩柄上用铅铸成一个约半两重的疙瘩;但铸铅时留一个小孔,以备穿绳用。绳子长约2丈左右,将绳的一头拴于钩上,另一头拴在约5尺多长的木杆或竹杆上。钓鱼时在钩柄上拴上兔子毛或狍子毛,将钩盖住。另一种方法是用铅片或铁片制成小勺形状,拴在钩柄上,将其扔入水中拉着鱼线走动,使小勺闪闪发光,用以引诱吃活食的大鱼前来,使其误认为是小鱼在游动,在大鱼吞食小勺时将它钩住。制作毛毛钩的成本很低,生产效能也不高。
底钩——它是一种最早、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捕鱼钩具,捕鱼效能也是最低的。尤长友老人说:“过去没有机器制作钩子时,渔人自己拣到一块铁丝,锉成尖,弯成钩即可钓鱼”。现在是用机器制作的小鱼钩钓鱼。此钩拴在长约7-10市尺长的木杆上或木板上,钓鱼时甩入水中,不用时将钩线缠在木杆或木板上,便于携带。老年人、儿童在闲暇时用这种钩钓一些小杂鱼做菜吃,无人用它专门捕鱼生产。
蹶达钩——用三四个快钩,也可以用鳇鱼钩拴在一起,成为三角锚形或四方形,然后再用铅铸成头大、尾尖、锥形的钩柄。全钩约有半斤重,尾部有个小铁圈,由一根长约1丈的细绳拴在小铁圈上,绳子的另一头拴在长约5市尺的木棍上,以便放入水中上下蹶达着钓鱼。
甩钩——此钩的制作方法和形状与蹶达钩完全相同,只是钩杆长约8市尺。钓鱼时在钩柄上甩上红布,引诱鱼来吞钩。
㈢ 我国古代有哪些捕鱼方法
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据考古工作者证实,旧石器时期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能够捕捞到青鱼、草鱼、鲤鱼和螺蚌等;旧石器晚期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知道采捕鱼、蚌,这说明我国祖先的捕捞能力。至新石器时期,捕鱼技术和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物中,从南至北都有鱼钩、鱼叉、鱼标、石网坠等各种捕鱼工具。据考古实物和有关资料考证,我国古代已经有多种捕鱼方法。
原始人时期,有一种长臂人,最善于用手捕鱼,可以单手捕捉鱼类,上岸时能两手各抓一条大鱼。这种长臂人捕鱼的本领,无疑是长期实践练就的。
鱼是一种很难用手抓到的动物,在水中游动迅速,且鱼体非常光滑,徒手去摸鱼,捉到鱼的几率很小。为了捕到更多的鱼,随着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发展,人们便想出了“竭泽而渔”的办法。
“竭泽而渔”是原始的捕鱼方法。就是把小的水坑、水沟弄干,把鱼一举捉尽。单从方法上讲,这是一个飞跃。如果不是靠“竭泽而渔”的办法,原始人是不可能一次捕到好多鱼的。在最初,这种“竭泽而渔”很可能是一种相当普遍采用的方法。
原始人定居以后,对于“竭泽而渔”的后果逐渐引起了注意:周围小型水体被弄干,鱼无生息之处了,昨天还是鱼香满口,今天连鱼味也闻不到了。
古人终于明白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的害处。提倡适度开发、可持续发展,反对追求竭泽而渔式的短期利益,我们的祖先早已具备了这样的生存智慧。
古代捕鱼还有以棍棒击鱼的方法。在没有木刀的情况下,也用棍棒打鱼。后来,在滇川交界的泸湖畔,每当早春三月,岸柳垂绿,桃花盛开之际,当地的普朱族和纳西族仍利用鱼群游到浅滩产卵的机会,用木刀砍鱼,刀不虚发,每击必中,使鱼昏浮在水面。
箭射捕鱼是秦汉以前捕捞较大鱼类的主要方法之一。史记载,公元前210年,徐福入海求仙药时,带有众多弓箭手,见鲛鱼则“连驽射之”。明代人们常用带索枪射鱼。
少数民族箭射捕鱼也很常见。鄂伦春族、高山族常用弓箭或鱼镖射捕鱼,当鱼浮出水面,或举弓射击,或用鱼镖叉鱼。
以兽骨或角磨制的鱼镖有多种形式,多具有倒钩,有的一边具倒钩,有的两边具倒钩。鱼镖尾柄凸节或凹槽,可以固定在镖柄上,或拴以绳索,插于镖柄前端的夹缝中,成为带索鱼镖,鱼被刺中后挣扎,鱼镖柄脱离,可以持镖柄拉绳取鱼。
最古老的钓鱼方法不用鱼钩,这就是无钩钓具。这一捕鱼的方法甚至沿袭至近代。
过去,云南有些苦聪人和芒人妇女钓鱼时,一般仍用一根竿头拴一根野麻绳的钓竿,钓鱼时,先把竹竿斜插在河岸上,绳端拴一条蚯蚓,然后把绳头置入水里,待鱼群见饵而来争食蚯蚓,把竹竿拉得左右摇动之时,钓者猛拉鱼竿,准确地把鱼甩在竹篓里。
有钩钓具捕鱼比较普遍。有一件6000多年前的骨鱼钩,倒钩至今还甚锋利。这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可以与现在的钓钩相媲美。在骨器钓钩之前,有以树的棘刺、鸟类的爪子钓鱼。
古代的钓鱼方法很多,有竿钓、下卧钓、甩竿和滚钩钓等。不同的季节,钓鱼的地点也有差别,故有“春钓边,秋钓滩,夏季钓中间”的渔谚。
用网捕鱼是一种古老的方法。渔网的发明很早,据有关史料记载,网是伏羲氏看见蜘蛛结网后受到启发而制作的。《易?系辞下》载,伏羲氏“做结绳而为网罟”。
最初的网既用于捕鸟兽,又能捕鱼。自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关于网的记载。在最初的象形文字中,就有用网捕鱼的字形。在秦汉以前的古籍中,已经提到多种网具和网的结构,据载有的网具已有很长的网纲,有的相当于后来的大拉网。
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发明以假鱼引诱真鱼的方法。这种以形象引诱的方法,比饵诱法经济得多。过去东南沿海地区捕捞墨鱼的时候,渔民多在潮水到来之前,先划船入海,以长绳牵引数十个鱼篓,每个鱼篓里盛一个牝墨鱼,潮水淹没后,牝墨鱼发出呜叫,墨鱼闻声而至,潮水退后,再收篓取鱼。这种诱法是利用物异性相吸而发明的。
古代灯光诱鱼也经常采用,一般在捕鱼、捉蟹,都点燃火把为号,鱼、蟹见光而至。这是利用鱼、蟹的趋光性,用光引诱的方法捕鱼。
鱼筌捕鱼也是古人使用的方法之一。鱼筌是以竹编制的,呈圆锥形,尖端封死,开口处装有一个倒须的漏斗。使用时,将其放置在水沟分岔处,鱼可顺水而入,但因倒须阻拦,而不能出来。
鱼筌起源很早,在浙江杭州水田畈遗址就出土一件鱼筌。说明几千年前,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运用鱼筌捕鱼了。
西南地区有些少数民族捕捉鳝鱼、泥鳅时,多砍取一些竹筒,一端由原来的竹隔膜封死,一端装一个有倒须的漏斗,夜间放在田垄之间,鱼能进不能出,天明取回竹筒。
陷阱捕鱼也被采用过。陷阱是以篱笆或土石筑成的,各民族普遍使用。东北鄂伦春族的“挡亮子”就是这种方法。
鄂伦春人根据鱼类“春上秋下”的游动规律,在小河岔口处筑一个开口,然后安置一个较大的口小腹大篮筐,无论是鱼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能进入,有进无出,人们可以“瓮中捉鳖”,一次能捕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鱼。这类方法流传的时间长,采用的人多。
把野生的鸬鹚加以驯化,用来捕鱼,以我国为最早。据我国文献记载,在《尔雅》及东汉杨孚撰写的《异物志》里,均有鸬鹚能入水捕鱼,而湖沼近旁之居民多养之,使之捕鱼的记载。
据古书记载,驯养鸬鹚捕鱼,大概起源于秦岭以南河源地区,此地三国以后开始推广鸬鹚捕鱼。这要比日本于5世纪始用鸬鹚捕鱼的记载要早得多。
综上所述,人类的捕鱼技术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鱼生活在水中,捕捞难度大,所以捕捉的方式不管如何千变万化,都是尽力断绝其生存条件。
因此,捕鱼方法既采取了若干狩猎方法,也有不少新的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记载。
㈣ 高分寻求"捕鱼药品"
不知道你说的捕鱼药品是哪一种,不过我这里都有配方,以中药为主:
一、药物捕鱼法 1.将青壳鸡蛋5个放入厕所粪池中浸7天,羊肉150克,面粉250克,中药闹羊花,野八角各10克,共捣烂成泥,用羊油调匀涂在脚上,然后站在池塘中,鱼嗅到药味即附脚争食,醉而自浮,此时可任意捕捞。 2.麻雀7只,木香,丁香,肉桂各16克。将麻雀去毛去内脏,用小麻香油(芝麻油)炸酥,与三味中药共研成细末混匀,装入瓶内备用。用法:将药末放入口中唾液拌成泥状,然后吐在手掌心,擦在双脚上,再进塘水边的0.5-1米深处走一圈,鱼嗅味后即随身后游来,你再走到水深至你腰处,鱼即围在脚部相撞,直至撞不动时便浮在水面上,此时可捕捉。
二、天下第一捕鱼方——诱鱼入笼秘方
在大量的致富门路中,要算《药物诱鱼入笼的特效正方》效果最好。其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
本方对任何鱼类效果均显着,而且不受任何时间和气候(冬天太冷不太好)等条件的限制。药物放进鱼笼里沉下水面一尺深,直径100米以内的鱼就会受到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一一自动钻入能进而不能出的鱼笼里。可见,人不用下水池可以捕到大量的鱼。应告诫你,绝对不能用本方法盗捕别人的鱼塘里养殖的鱼,否则后果自负。
配方:阿魏1克、南杏2克、八角2克、小茴香2克、花生米半两、食母生3片。
阿魏和八角是主药。除阿魏外,其它5种药均要分别炒熟、研粉并应分别存放,待使用时必须加正宗蜂糖2克、生蚯蚓6-10克,以助药力发挥。买南杏时,不要买北杏,区别是南杏甜,而北杏苦。
本方药物各地药材公司可以买到,一些药物也可以随地取得。本方药物在不需要用时,绝对不可混合,待使用期才可混合,一但混合就要使用掉,否则无效。同时,药品必须正品,代替品效果减弱,上一剂药,可分四只鱼笼同时诱捕。
使用方法:
1、将米糠或统糠与上述药物混合后,用布包扎好放进鱼笼(鱼笼必须是“得入而不得出”的鱼笼,即生倒须刺的笼口),然后根据风向与水流等情况把鱼笼放逆水里;
2、把正方中的全部药物溶解于水中,然后用火砖把溶液吸收,再阴干一下,这样处理的火砖放进鱼笼里可捕鱼了。
诱捕时的管理:
把药物放进鱼笼里面后,将鱼笼放入距水面一尺深处即可(温度低可深点)。鱼笼放在上风处(即南风放南岸边,东风放东岸边等)。如是急流,那么就把鱼笼放于急流转弯处,即稳水区。鱼笼放入水下,等5-20分钟即可取起,这时鱼笼里很可能有各种鱼(在该水域中有鱼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换。第二次药放后换一个地方。
传说:上述正方是唐朝太宗之父李渊传出来的。他家族已使用了好几百年了。有特效。
三、醉鱼法:将谷子0.5公斤煮成半熟(即谷粒胀开)取出后用凉水流滤,然后再拌入1公斤野八角叶,用松毛柴烧火再煮,边煮边拌约半小时,然后加白糖 100克,拌匀后停火等凉再用塑料袋装好,封存一夜备用。用时将谷粒与牛粪做成小丸 ,投放入平静水中(水流不能太急)。一般1条1公斤重的鱼食2-3粒即醉昏浮在水面,投药后2-4小时为鱼上浮的高峰。此法宜春秋季节使用,较大的水面应先投2天诱饵,然后再投真的。
四、光亮捕鱼法:在玻璃瓶中放10只萤火虫,或将一节电池用小电珠与导线接好电源,装入玻璃瓶内或装入塑料袋内将口封闭不让进水,然后放入有倒刺的鱼笼内,晚上将鱼笼沉入水底,鱼儿见光自进其笼,捕鱼即成。用此法把鱼诱到一起,再用其它方法捕获。
五、中药钓鱼法
1.配方:公丁,母丁,桂丁,甘松,细辛,辛夷,独活,冰片,白芷,乳香,乐皂,大茴,小茴,川芎各15克,巴豆8克,麝香0.5克,将以上药买齐为一付,晒干磨碎研粉装瓶备用。
使用时,取米糠250克,炒至半熟,加菜籽饼150克与上述药粉的1/10混合。混合后用大粪水搅拌,搅拌后要求半干半湿,然后投入下钓处水面,投放面积3-5平方米即可,一般投饵后15分钟左右即有鱼来,此时要保持周围恬静,以免惊吓鱼群。钓钩上的钓饵用粪蛆或红蚯蚓,钓竿用细竹制作,长短适宜,钓线与钓钩因鱼大小而稍异,不宜放双钩,下钓地点应尽可能选择死水如池塘或水库,如在活水里钓鱼,应尽量在水流缓慢的区域。
如配方中缺乏麝香。可用适量芬芳剂代替,该剂效果稍差,但价格稍便宜些;缺菜籽饼的地方可用黄豆炒至半熟,磨粉代替;缺米糠可用麦麸代替。
2、将中药阿魏50克研末拌面粉50克做成小丸。用作钓饵,鱼上钩率很高。
六、米糠麦麸捕鱼法:将米糠麦麸或其它饵料炒香,用塑料袋装好扎上口,然后在袋的四周开一些小孔,放入网具或鱼笼内,然后再放入有鱼的水里每隔一段时间捕捞1次,饵料香味散失后,再换新饵料。
㈤ 在小河中,渔民有一种捕鱼的方法是:在小船上方一块大竹板,一个人用棒敲击竹板,
敲击竹板使之振动,从而使水与之共振,达到捕鱼的目的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㈥ 在岸边用竹竿顶进小河里捕鱼的网叫什么网
估计你说的是围网,花鸟市场的渔具店都有,价格有高有低,便宜的十几块。
㈦ 有什么古老的捕鱼方法
http://yinhaimingwm.blog.163.com/blog/static/928703472008715112134674/ 上面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