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古代治理方法有哪些

古代治理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15 14:53:50

‘壹’ 古代治水措施

大禹治水的传说,算是最早见诸册籍的成功典范。为了治水除患,我国历代相继设置水官。
《国语·鲁语》载,冥某为夏朝水官,为防汛治水而殉职。从秦汉时期开始,先后设置都水使者、河堤谒者、大舟卿、都水台、都水监、都水司等官属。明代设总河都御史,清代设河道总管,专司水政。
《管子·度地篇》:“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令习水者为吏。”提出水官必须通晓水性。
据《后汉书》载,东汉时有两位精通业务的水官:王景、王吴。东汉明帝时,经引荐,王景得到明帝刘庄的信任。奉命与王吴共修浚仪渠。他们采用墕流法,治理渠道,使黄河水不再为害。
西汉平帝以来,积五十余年,黄河、汴河的水利年久失修,水患肆虐,百姓怨声载道。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遣王景、王吴治理汴渠,动用几十万士卒,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至千乘(今山东利津)海口,长达一千多里,修渠筑堤。
次年夏天,治水工程完成。自此,黄河、汴河分流,河不侵汴,便利漕运。王景由是知名,以功三迁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年)封河堤谒者,主管河堤之事。
治水的成败,固然与水官通晓水性,熟悉业务有关,有时却与其他原因分不开。
北宋哲宗赵煦时,水治分两派:左相吕大防、殿中侍御史郭知章等人,力主引黄河水东流;右相范纯仁、尚书右丞苏辙等人,力主引黄河水北流。元祐元年(1086年),都水使者吴安持奉命引水东流。吴安持为英宗朝枢密使吴充之子、王安石之女婿。
引水东流工程浩大,偏又遇上水患凶险。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黄河水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绍圣元年(1094年)七月,由于东流堤防未及修缮加固,水患频仍,流民拥入京师。

‘贰’ 古人们治理蝗灾时,都有过哪些令人称赞的办法呢

我国古代对于蝗虫的防治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用火将蝗虫杀死。其次还有用器具捕杀的方法。到了后期开始在农业上进行发展,培育特殊的种子来避免蝗虫灾害的发生。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来减少蝗虫灾害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的主要赋税来源也来自农业,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依靠农业。因此水灾、旱灾和蝗虫并称为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随着华夏五千年的发展,蝗虫曾多次威胁过华夏大地。为了战胜这一灾害,古人主要采取了

政策+技术两种措施来处理蝗灾。

在我国古代,治理蝗虫的方式有很多,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劳创造的结果,蝗虫灾害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我们不能够过度开发破坏大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叁’ 古代中国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
中国奴隶制政治制度是在原始民主制的废墟上产生的。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代伯益为君,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制度,开始实行王位世袭传子制度。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氏族公社的贵族转化为国家的统治者,氏族的公有土地转化为奴隶主国家的国有土地,建立起奴隶主统治的国家机构、军队和法律制度。夏的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部族奴隶制特色。夏王朝是在许多氏族部落拥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夏的灭亡也是因为“九夷之师不起”,陷于孤立而被商起兵打败。这种部族奴隶制的特色一直延续到商、周二代。

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继起。商王朝实行“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建立起以宗法式家族制度为核心的贵族奴隶制。商王是最大的奴隶主贵族的族长,国家权力被奴隶主贵族垄断,政府官职由奴隶主贵族世代相袭。商王朝实际上是由许多贵族家族的骈支所构成的。商王依据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强调“尊祖敬宗”,把宗庙祭祀列为国家大事,用族权来维护和加强王权。商统治者为了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镇服四方诸侯和进行掠夺战争,加强了国家机器,逐步建立起以国王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内外职官体制,初步形成了地方政权体制,进一步体现出按地区组织和管辖居民的国家特征。随着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发展,以及中央集权与诸侯分权矛盾的发展,商代历史上出现了 5次周期性治乱兴衰。约公元前11世纪,周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西周
西周王朝建立后,因袭商代政治制度,将以宗法式家族制度为核心的“亲贵合一”组织原则进一步制度化。周朝统治者为了控制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实行分封制,把新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同姓或异姓的贵族。周王在宗法上是天下的大宗,政治上是天下诸侯的共主,称为天子。周王、诸侯以及卿大夫均由嫡长子世袭,形成周天子统帅诸侯,诸侯统帅卿大夫的宝塔式政权结构,国家组织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典型的宗法奴隶制。西周后期,由于阶级矛盾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周王室衰落,诸侯强大,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动摇。公元前771年西周亡,进入春秋时期。
二、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
(1)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3)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肆’ 中国古代多次发生蝗灾,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呢

我国古代对于蝗虫的防治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用火将蝗虫杀死。

其次还有用器具捕杀的方法。到了后期开始在农业上进行发展,培育特殊的种子来避免蝗虫灾害的发生。

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来减少蝗虫灾害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的主要赋税来源也来自农业,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依靠农业。因此水灾、旱灾和蝗虫并称为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随着华夏五千年的发展,蝗虫曾多次威胁过华夏大地。为了战胜这一灾害,古人主要采取了政策+技术两种措施来处理蝗灾。

总结:

在我国古代,治理蝗虫的方式有很多,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劳创造的结果,蝗虫灾害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我们不能够过度开发破坏大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伍’ 历史上的古人治理水患都是用了什么方法

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2020年的鄱阳,洞庭湖的汛情,抗洪救灾,刻不容缓,我们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将洪水控制住,在古代,我们面对肆虐的洪水,就有不少治水的成功的案列。

在治理水患的人物中,最出名的就是建造都江堰的李冰了。当时他任职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解决困扰百姓的“恶水--岷江”带来的各种水患。从公元256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开始到完工用了八年时间,期间李冰疏通了治水的关键一战--玉垒山,使得岷江水流可以顺畅无阻,后为了解决河床淤积堵塞的问题又建立金刚堤,使岷江水分流,金刚堤也就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的造型。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李冰硬是把“恶水”治理成了哺育川西平原的“母亲河”。

‘陆’ 古人对江河的治理有哪些特殊方式

古人对江河的治理的特殊方式有:禁止砍伐树木,防止水土流失;人工开挖;采用特殊工艺进行河道疏通

采用特殊工艺进行河道疏通

其他的疏通河道的方式有:李冰在治理河道的时候采用的积薪焚烧法,即是先将河流中的石头加热,然后浇上醋和冷水,使其爆裂,起到凿挖的目的;还有就是修建堤坝,防止河水冲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当然还有宋代发明的机械凿挖法等。

‘柒’ 中国古代都采取了哪些防治贪官的措施

唐德宗时,宰相陆贽太清廉,连皇帝都看不下去,德宗李适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收,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意思是你作为高级官员,过于清廉谨慎,下面官员给你送点小礼品都坚决不收,时间长了,恐怕工作不好开展。人家送个马鞭呀、鞋子什么的小礼物,你就收了,这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皇帝的说法,陆贽指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其实他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的欲念一起来,谁也挡不住。所以李贽又说:“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如果允许“小恩小惠”,那腐败之火就会成燎原之势,马鞭和鞋之类的小东西,只要收了,后面的金玉就挡不住了。

所以说,要有效防止贪腐,除了刑法和监督,还得辅以社会风俗的教化,使官员的思想从不敢贪向不想贪转变才是正道。

‘捌’ 中国历代王朝进行民族事务治理主要做法有哪些

主要做法就是和亲。还有的就是放权。另外就是进行改革。当然也包括制度改革,土地改革。还有就是童话

阅读全文

与古代治理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