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15 14:17:52

㈠ 密度的测量方法哪些

测量液体密度
一、常规法

1. 主要器材:天平、量筒

2. 测量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未知液体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出其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未知液体倒一些在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3)将盛有剩下未知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它们的质量m2

3. 计算结果:根据 得
二、密度瓶法

1. 主要器材:天平、未知液体、玻璃瓶、水

2. 测量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0

(2)在空瓶中装满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3)把水倒出,再将空瓶中装满未知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2

3. 计算结果:

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三、密度计法

1. 主要器材:自制密度计、未知液体、量筒

2. 测量步骤:

(1)把铁丝缠在细木棍下端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2)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让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测出它在水中的体积V水

(3)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未知液体,让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测出它在液体中的体积V液

3. 计算结果:
四、浮力法

1. 主要器材:弹簧测力计、水、金属块、未知液体

2. 测量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0;

(2)用弹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重力G1;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重力G2。

3. 计算结果:
五、浮体法

1. 主要器材:刻度尺、未知液体、水、正方体木块

2. 测量步骤:

(1)将木块平放在水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水中的深度h1

(2)将木块平放在液体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2

3. 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是图片自己看链接吧)
http://cnc.lobit.cn/eca/unvisity/zxxzt/2006zt/c/zt/wl/22.htm
http://kx.pyjy.net/source/czwl/FL/90_SR.asp

测量固体等
一、常规测量:
1、利用量筒、托盘天平、砝码测量。如教材中的测量石块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2、利用托盘天平、砝码、刻度尺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3、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特殊测量:
1、利用托盘天平、砝码、水、矿泉水瓶、测量牛奶的密度。
2、利用托盘天平、砝码、水、烧杯测量金属颗粒的密度。
3、利用量筒、水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4、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测量铁块的密度。
5、利用刻度尺 水 烧杯、细绳测量矿石的密度。

㈡ 5种测量密度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②用天平测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③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④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⑤根据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方法二]器材:烧杯、天平和砝码、纯水、盐水、记号笔
分析: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0;
②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在液面处记下记号,并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m1;
③再用烧杯取与水等体积的盐水(盐水液面与记号处相平),并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
④因纯水和盐水体积相等,
有ρ盐水ρ水=m2-m0m1-m0,
得盐水密度ρ盐水=m2-m0m1-m0ρ水.
[方法三]器材:弹簧秤、小石块(或其它在盐水中下沉的物体)、细线、盐水、量筒
分析: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小石块的重力g,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读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
②将小石块浸没到量筒的盐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和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③由f浮=g—f算出浮力,由v=v2—v1算出石块的体积;
④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得ρ盐=f浮gv=g-fg(v2-v1)。

㈢ 密度的测量方式

我对物质结构不了解,没法给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只能简单的考虑,密度应该跟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乘以单个原子的质量差不多,之所以各种物质密度不同,应该因为物质原子的质量和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或者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不同。比如一个极端的情况,重原子气化后,原子虽然很重,但以气体方式存在,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相对于固体是很小的,它的密度相对于由轻的原子组成的固体也是小很多倍的。

密度的计算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会简单的就能得到结果。

找到一点东西,希望有用:

元素的结晶密度变化规律,从总体看,一般是以周期表中部的硼、铝以及铁、铂族元素,结晶时密度最大,向周期表的左侧或右侧,元素的结晶密度逐淅变小,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例外,如氟、氯原子的有些结晶方法就密度增高,而还有些元素的某些结晶方法,则密度显着变小。

什么会如此呢?其原因最主要与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以及与在结晶时成键结合方法有关。

由于元素的原子半径,不论是共价半径还是金属原子半径,一般都是以周期表最左边的,碱金属元素最高,向周期表右部原子半径不断减小,所以从铁、铂族元素与硼、铝元素,到周期表左侧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晶密度不断变小是必然的。

而从硼铝和铁铂族元素向右,结晶密度一般情况下变小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这些元素,在其结晶过程,不同原子间的成键结合方式,会由前半周期金属元素的,一般形成紧密堆积性结晶键,改变为非紧密堆积的有间隙分子式结合,并且越向周期表右部的元素,结晶过程相互吸引形成结合键时,二相邻原子之间的平均间距越大。

原因是由于元素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数增多,会使的一原子结晶时,可发生偏心运动成键的外层成键电子轨道,与相邻内层电子距离变近,成键时不易于向相邻原子可与之吸引形成结晶性键的成键吸引位点,大幅度偏转接近所致(具体机制请看笔者关于元素化学结合成键方面论文)。

所以尽管从硼、铝及铁铂族元素向右,物质原子的质量不断增大,但其结晶时的密度,却由于成键距离变远,与成键结合方法不紧密堆积,堆积间隙大,从而使周期表内向右,元素结晶密度反而会不断变小。

至于碳原子在结晶形成金刚石时,密度会反常的变大,最主要是元素核外的4个外层电子或全部6个核外电子,在很高温度下相互接近与结晶时,运动轨道可能全都表现强烈偏心运动特征,以及不同电子轨道可能发生了内外互相穿插,这样在其结晶之后的冷却过程,由于所有电子轨道一起收缩造成原子半径显着变小所致。

而氟.氯.砷等元素以某种方法结晶后,密度反常提高,主要是由于其结晶时和相邻元素比起来结晶的结合方法比较紧密所致,而氮、砷等元素以外的方法结晶时的密度,之所以又变为显着偏低,则是由于其结晶凝结时,不同原子之间结合方法更为松散的原因造成。

http://www.daixian.ccoo.cn/blog/blogshow.asp?aid=10195

㈣ 测定密度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可以用密度计,就是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 直接读取就可
也可用质量除以体积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开发学生思维,本人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一、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称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金属块、天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
4、 浮力法(一):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5、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
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
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ρ=ρ水(h2-h1)/(h3-h1)
6、 密度计法:
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
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
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漂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
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
二、 液体的密度:
1、 称量法: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计算表达:ρ=(M2-M1)/V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计算表达:ρ=ρ水(G-G//)/(G-G/)
4、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
计算表达: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 密度计法:
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㈤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称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金属块、天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
4、 浮力法(一):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5、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
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
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ρ=ρ水(h2-h1)/(h3-h1)
6、 密度计法:

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
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
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漂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
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
二、 液体的密度:
1、 称量法: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计算表达:ρ=(M2-M1)/V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计算表达:ρ=ρ水(G-G//)/(G-G/)
4、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
计算表达: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 密度计法:
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6、 用比重瓶测液体密度的方法

在细颈上有一环形记号的小玻璃叫比重瓶。

1.先用天平称量出空瓶的质量m0。

2.在瓶内盛上水面到环形记号的纯水,再称出总质量m1,则纯水质量为m1一m0

3.倒出水,换上要测密度的液体(例如煤油、酒精),使液面仍在环形记号。再称出总质量m2,则被测液体质量为m2-m0。

4.因被测液体与水的体积相等。

故被测液体的密度=

由于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液体的密度=

㈥ 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1)常规法(天平量筒法)

测固体密度: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ρ=m/v天平测质量,排水法测体积;密度比水小,按压法、捆绑法、吊挂法、埋砂法)。

溶于水;饱和溶液法、埋砂法

测液体密度:ρ=m/v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

注意事项:天平的使用(三点调节,法码、游码使用法则),m、v测量次序,量筒的选择。
(2)仅有天平测固体(溢水法)

m溢水=m1-m2、v溢水=(m1-m2)/ρ水、v物=v溢水=(m1-m2)/ρ水、ρ物=ρ水m物/(m1-m2)

测液体的密度(等体积法)

m液体=m2-m1(m2-m1)、m水=m3-m1、v液=v水=(m3-m1)/ρ水、ρ液=m液/v液=ρ水(m2-m1)/(m3-m1)

(3)仅有量筒

量筒只能测体积。而密度的问题是ρ=m/v,无法直接解决m的问题,间接解决的方法是漂浮法。

V排=V2-V3、V排=V3-V1、G=F浮、ρ物gv物=ρ液gv排

若ρ液已知,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V2-V1)/(V3-V1);

若ρ物已知,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V3-V1)/(V2-V1);

条件是:漂浮。
(4)仅有弹簧秤

m物=G/g、F浮=G-F、ρ液gv物=G-F;

若ρ液已知,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G/(G-F);

若ρ物已知,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G-F)/G;

条件:浸没,即ρ物〉ρ液。

密度测量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如杠杆法、连通器法、压强法等。
根据密度的定义: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
直接测量法,测体积和质量
间接测量法,测和已知密度物质的关系密度的测量

利用测量流体压力用压差法测量密度:
利用放射性镉109测量流体的密度

㈦ 测密度的方法是什么

1、 称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金属块、天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

密度的应用:

一、科学上

1、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2、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计算很难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二、农业上

对于密度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质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为2.3×10³千克/米³。我们在选种时可根据种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进行选种:饱满健壮的种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瘪壳和其他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

在工业生产上如淀粉的生产以薯仔为原料,一般来说含淀粉多的薯仔密度较大,故通过测定薯仔的密度可估计淀粉的产量。

三、工业上

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之前,需估计熔化多少金属,可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属量。

㈧ 测量物体密度有哪些方法

一、固体

需要的器材:待测固体、量筒、天平和砝码、水、细线。

1、 先用天平测量出待测固体的质量,读取数值,记录为M;

2、 在量筒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读取示数 ,记录为V1;

3、 用细线系住待测固体,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者坠物法),读取示数,记录为V2;

4、使用公式计算固体密度ρ,公式为ρ=M/(V2-V1).

二、液体

需要器材:待测液体、量筒、天平和砝码、烧杯。

1、在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读取数值,记为M1;

2、 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量筒上的示数 ,记为V;

3、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读取数值,记为M2;

4、使用公式计算液体密度ρ,公式为ρ=(M1-M2)/V。

㈨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量筒测体积v。

注意点:1、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1)按入法:用细铁丝和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将助沉物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V1;然后将待测物体和助沉物一起浸没,测出总体积V2,求出待测物体体积V=V2-V1。

2、液体

方法: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质量m= m1- m2;同时从量筒读出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 (m1- m2)/v。此时质量和体积相应,误差较小。

若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也可。但由于烧杯沾有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又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

1、漂浮的质地均匀的规则柱体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长度L1,让物体漂浮在水中,测出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2,设底面积为S,根据漂浮条件和所测数据,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将其放入另一种待测液体中使其漂浮,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3,根据漂浮条件,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ρL1/(L1-L3)。

注:也可直接测出水下部分的长度。

2、不规则物体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将物体放于量筒中,使其漂浮,记下总体积V2;再将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可计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状)。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则可按上述步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设容器底面积为S,如上可推导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称重法

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水中下沉物体的密度

步聚:1、用弹簧测力计测中空气中物体的重力G,

2、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计算密度为:ρ=Gρ水/(G-F)

四、替代法

1、固体

方法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把物体浸没水中后取出,称出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两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用线吊着物体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底),称出总质量m2,则两者之差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v= (m2-m1)/ ρ水,求出物体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体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或作好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将水倒干,装入同样多的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计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压强平衡法)

1、U型管法:适用于与水不相容的液体

在U型管法中注入一定量的注水,再注入一定量的被测液体,分别测出液体交界面到达水面和液体面的深度h1、h2,根据两液体对交界面的压强相等,由p 1=p2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ρ水h1/ h2。

㈩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量筒测体积v。 注意点:1、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1)按入法:用细铁丝和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将助沉物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V1;然后将待测物体和助沉物一起浸没,测出总体积V2,求出待测物体体积V=V2-V1。 2、液体方法: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质量m= m1- m2;同时从量筒读出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 (m1- m2)/v。此时质量和体积相应,误差较小。 若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也可。但由于烧杯沾有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又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1、漂浮的质地均匀的规则柱体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长度L1,让物体漂浮在水中,测出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2,设底面积为S,根据漂浮条件和所测数据,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将其放入另一种待测液体中使其漂浮,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3,根据漂浮条件,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ρL1/(L1-L3)。 注:也可直接测出水下部分的长度。 2、不规则物体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将物体放于量筒中,使其漂浮,记下总体积V2;再将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可计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状)。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则可按上述步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设容器底面积为S,如上可推导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水中下沉物体的密度 步聚:1、用弹簧测力计测中空气中物体的重力G, 2、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计算密度为:ρ=Gρ水/(G-F)四、替代法1、固体方法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把物体浸没水中后取出,称出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两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用线吊着物体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底),称出总质量m2,则两者之差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v= (m2-m1)/ ρ水,求出物体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体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或作好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将水倒干,装入同样多的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计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压强平衡法) 1、U型管法:适用于与水不相容的液体

阅读全文

与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