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园艺植物种植园土壤耕作方法

园艺植物种植园土壤耕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15 10:22:58

1. 果园常年的耕作方法有哪些

果园耕作制度包括清耕制、生草制和覆盖制三种,清耕制是指园内不种其它作物,经常进行耕作,使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生草制是指在果园行间长期种植豆科或禾本科草,将割下来的草覆盖到树盘;覆盖制指用各种材料(秸杆、杂草、薄膜等)覆盖树盘或全园。水分条件较好的果园最好采用生草制;水分条件比较差的果园最好采用覆盖制,以最大限度的蓄水保墒。目前,绝大多数果农采用的土壤耕作方法仍以落后的清耕制为主,这种耕作管理方法不但费工费力,而且效果也不好,尽量不要采用。

2.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一)土壤的耕翻
1.耕翻的方法耕翻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半翻垡耕翻,使垡块翻转角度为135度。耕深为20~625px,多在晚秋及早春作物收获后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旋耕法,利用旋耕机将土壤旋耕,深度可达12~450px,这种方法破坏性大,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受到破坏,多在夏季倒茬时采用。
2.耕翻的时期
(1)秋翻为最基本的耕作方式,使底土层土壤翻到地表,通过长基冻垡,晒垡可使之熟化。又可及时灭茬、灭草、消灭虫卵或病菌,具有蓄墒、保墒的作用。
(2)春翻在秋茬收获晚或早的地块进行。或者对于适耕性差的过湿性粘土采用春耕。应提早进行,一般应在土壤化冻16~450px或返浆期进行。
(3)夏翻在秋菜播种前进行。起灭茬及疏松土壤的作用,耕翻深度应以13~375px为宜。
3.耕翻深度
采用机引有壁犁耕翻深度为20~625px左右,而以畜力作业的耕翻深度多为16~550px。加深耕层可获增产,一般在1250px以内,随耕翻的加深产量可以相应增长,所以提倡深耕。
(1)深耕的作用菜田土壤的结构可分为耕作层即根系活动的主要场所。往下是约4~125px厚的紧实坚硬横向片状结构的犁底层,它妨碍了上下土层之间水分及营养的交流。再往下是心土层,向耕层土壤补充矿质营养。主要由成土母质岩分解矿物质。由此可见,越是加深耕层,植株根系活动的场所越大,土壤中蓄存有机或无机养分、调节水气条件的能力越大。因此,加深耕层可望增产。其次,深耕可打破犁底层、根系可下扎,多余的水分可以向下渗透,心土层土壤得以熟化,使上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得以改善。
(2)深耕的方法第一次深耕可以在2~3年内有效,每3年一次,在原来基础上加深一寸。要深耕、浅耕、松土相结合以防产生新的犁底层。土层深厚的土壤、粘重土壤、栽培瓜类、根菜类、茄果类蔬菜宜深耕;土层浅的、沙性大的土壤,栽培叶菜宜浅耕。深耕时施足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厚活土层,耕作时要考虑到土壤的宜耕性,耕作时深浅要一致,不留大的墒沟。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是为播种准备条件的耕作。包括耙、耢、压地三项作业。
1.耙地其作用是疏松表土,耙碎耕层土块,解决耕翻后地面起伏不平,使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保持墒情,为作畦或播种打下基础。一般用圆盘耙在耕翻后连续进行。北方秋翻地的春耙,愈早越好,应在土壤解冻时顶凌耙地,以保墒防旱。
2.耢地多在耙地后进行,可与耙地联合作业。在耙后拖一树枝条编的耢子即可耢地。它可使地表形成覆盖层,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有平地、碎土和轻度镇压的作用。
3.镇压用镇压器镇压地面,主要目的是碎土保墒,早春顶凌压地以碎土为主。在干旱年份镇压土地可以保住底墒。播种前镇压能防止土壤塌陷,使播种深度一致;播种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保证出苗整齐。如土壤墒情及土壤细碎程度适宜时,可免除这一工序。
(三)中耕与培土
1.中耕的作用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土壤通气、蓄水、保墒的能力,同时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促进根系的吸收功能。
2.中耕的深度依蔬菜种类而异。黄瓜、葱蒜类为浅根系,须浅耕;番茄,南瓜为深根系,可行深中耕,深度为2~3寸。就生育期而论,苗期及生育后期宜浅中耕,生育中期可较深。就位置而论,离苗近处宜浅,远处宜深。
3.培土培土也是中耕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增加局部土层厚度。培土对有的蔬菜有软化产品器官的作用,促进产品器官形成及肥大作用,有的促生不定根,增加吸收土壤养分的作用,也有的为防止倒伏,增加排涝能力,防寒能力,增加防热能力等不同目的。
(四)整地作畦
菜地经过耕翻、耙、耢之后,还要整地作畦。其目的主要是便于灌溉、排水、密植及管理。此外对土壤温度、湿度和空气条件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作畦的形式,视当地气候条件(雨量)、土壤条件、地下水位的高低及蔬菜种类而异。常见的有平畦、高畦和垄等。

3. 园艺植物盆栽栽培土壤配置

一、配制培养土的材料
1、园土普通的栽培土,因经常施肥耕作,肥力较高,富含腐殖质,团粒结构好,是培养土的主要成分。用作栽培月季、石榴及草花效果良好。缺点:表层易板结,通气透水性差,不宜单独使用。
2、腐叶土利用各种植物叶子、杂草等掺入园土,加水和人粪尿发酵而成。pH值呈酸性,暴晒后使用。
3、山泥是一种由树叶腐烂而成的天然腐殖质土。特点是疏松透气,呈酸性,适合种植兰花、栀子、杜鹃、山荷等喜酸性土壤的花卉。
4、河沙可选用一般粗沙,是培养土的基础材料。掺入一定的比例河沙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
5、泥炭又叫草炭、泥煤,是古代埋藏在地下未完全腐烂分解的植物体,含丰富的有机质,呈酸性,适用栽植耐酸性植物。泥炭本身有防腐作用,不易产生霉菌,且含有胡敏酸,能刺激插条生根,可混合或单独使用。
6、草本灰是稻壳等作物秸秆燃烧后的灰,富含钾元素。加入培养土中,可使之排水良好,疏松透气。
7、骨粉动物骨磨碎发酵而成,含大量磷元素,加入量不超过1%。
8、木屑将木屑发酵后,掺入培养土中,能改变土壤的松散度和吸水性。

9、苔藓苔藓晒干后掺入培养土,可使土壤疏松,排水、透气性好。
二、一船培养土的配制比例
1、一般草花腐叶土30%、园土50%、河沙20%。
2、木本花卉腐叶土40%、园土50%、河沙10%。
3、播种用腐叶土50%、园土30%、河沙20%。

4、温室花卉腐叶土40%、园土40%、河沙20%。

三、调节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酸碱性(pH值)对花卉生长影响很大。酸碱性不合适,会严重阻碍花卉的生长发育,影响养分吸收,甚至引起病害的发生。
大多数花卉在中性偏酸性(pH5.5至7.0)土壤中生长良好,高于或低于这一界限,有些营养元素即处于不可吸收状态,从而导致某些花卉发生营养缺乏症。特别是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兰花、荷花、杜鹃、栀子、含笑、桂花、广玉兰等,适宜在pH值5.0至6.0的土壤中生长,否则易发生缺铁黄化病。强酸性或强碱性土壤,都会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
改变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很多:如酸性过高时,可在盆土中适当掺入一些石灰粉或草木灰;降低碱性可加入适量的硫磺、硫酸铝、硫酸亚铁、腐殖质肥等。对少量培养土可以增加其中腐叶或泥炭的混合比例。例如,为满足喜酸性土壤花卉的需要,盆花可浇灌1:50的硫酸铝(白矾)水溶液或1:200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另外,施用硫磺粉见效很快,但作用时间短,需每隔7至10天施一次。
四、提高土壤的排水、通气性
花卉一般都要在排水、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这样的环境有利根系生长,花卉也才能枝繁叶茂,开花不绝。但在一些土质粘重的地区却很难长好,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采提高土壤的排水、通气性。
木屑质轻疏松,空隙度大,是提高粘质土的良好材料。使用前在木屑中放入一些饼肥或鸡鸭粪,在缸中加水发酵腐熟,之后挖出晾晒至半干。只需在土中掺入1/3的木屑,混合均匀,便能达到增加土壤通透性的效果。1至2个月后,木屑会被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分解为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木屑还能不同程度地中和土壤的酸碱度,以利于花木的生长。
五、用木屑代替盆土
木屑具备盆栽花卉土壤要求的全部条件,可单独使用。但单独使用时不能固定植株,因此多和其他材料混合使用,以增加其排水透气性能。普通锯木屑呈中性,可种植君子兰、苏铁、牡丹、月季,松木、杉木的木屑带酸性,可种植白兰、含笑、米兰、栀子、杜鹃、茉莉、兰花。
木屑经过发酵可制成培养土,办法是将锯木屑装入桶或塑料袋中,浇足水,密闭放置在高温地方,经过两个月将底部倒上来,再放一段时间,锯木屑即成黑褐色的培养土。为防治病虫应增加铁质,可在栽种前浇施硫酸亚铁溶液,施用比例大约为1%。

木屑质轻透气保水肥,是代替盆土的好材料,使用时最好在已发酵的木屑中加入其重量5%的饼肥或人畜肥。花苗在生长期,与盆土种花一样,每1至2周施用稀薄液肥一次。

附件一:培养土的配制
一.介质的种类
参与培养土配制的材料通称介质,除应考虑可以就地取材、来源方便和不带病虫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配制成的培养土要求干时不裂,湿时不粘,灌水后不板结,能保持盆土内水分和养分,不致很快流失。具体指标是:质地轻,容重宜小于1.0;疏松透气,适宜的通气孔隙度为20%~30%,使土壤孔隙中有足够的氧气,供根系呼吸之用。桂花盆栽土壤的酸碱度(pH)以6.0~7.0最为适宜。培养土的有机质含量宜在4%以上。
①腐叶土:阔叶树的落叶经堆制腐熟、过筛、晒干后备用,称之为腐叶土。腐叶土的腐殖质含量高,排水性能好,且有一定的保水性,质地疏松,中性或偏酸,不含石灰质。山地树林落叶长期自然堆积腐烂成的腐叶土,可运到城市里作盆栽土出售,江浙一带称之为“山泥”。
②泥炭:又称草炭泥,是古代沼泽地带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淹水的嫌气条件下分解不完全而形成的堆积物。泥炭风干后呈褐色或黑褐色,微酸性,疏松,对水的吸附力强,容重小,总孔隙度高,持水量也高,有机质含量达40%以上,但不易分解,为配制培养土的理想介质。
③园土:又称菜园土,是经过长期耕作的表层熟土。团粒结构好,肥力较高,排水及透气性尚可,一般为壤土。
④旧盆土:俗称“还魂土”,系一般盆栽植物换盆后的陈土,经过堆积数月并经摊晒后过筛使用。旧盆土的特点是疏松透气。
⑤砻糠灰:是稻谷壳经过燃烧后的残灰。质地疏松,总孔隙度大,通气、排水性能好,含钾,偏碱性。各地园林上盆时常用。
⑥木屑:又称锯末,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有机介质。优点是容重小,质轻,孔隙度大,排水、透气性好,并含有大量的碳素,pH为6.5~7.5。缺点是含氮少,未充分腐熟时使用易产生松脂精、树脂、单宁等对植物有毒害的物质。故木屑使用前应保持较高的湿度,使其发酵腐熟。
⑦蛭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薄片状,外表如云母。园艺上用的蛭石,经过加热处理,变成疏松的多孔体,具有很高的孔隙度和良好的水、气综合性能。pH在7以上,含钾5%~8%,能吸附大量的铵态氮,与泥炭混用效果更佳。
⑧珍珠岩:也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园艺上用的是经过轧碎和加热处理,变成白而轻、封闭多孔性的碎粒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通气性能,但持水量较低,并缺少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故常混以泥炭应用。

二、常用培养土的配方
①适合栽培酸性土壤的木本花卉植物,如杜鹃,茶花用的培养土为:山泥:腐叶土:腐木屑:腐肥土=3:1:1:0.5
②适合栽培仙客来,大岩桐和球根秋海棠类等球根花卉的培养土为:泥灰土:蛭石(或珍珠石):腐叶土=2:1:1
③适合多数盆栽花卉的培养土为:园土:腐叶土:砻糠灰厩肥土=3:1:1
④播种或栽培小苗用培养土为:园土:腐叶土:岩糠灰=2:1:1
三、培养土的消毒
培养土在使用前还要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培养土中的病虫并使其中的杂草种子失去萌发能力。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日光曝晒和喷洒福尔马林(甲醛)。
①日光曝晒:将培养土放在太阳光下曝晒,并经常翻动研碎。也可将培养土淋湿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利用日晒的温度,使培养土温度升高到50℃以上,以杀死土壤病菌。
②福尔马林消毒:培养土配制后,用0.1%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均匀喷洒,每1立方米培养土用量为400~500毫升,再用塑料薄膜密封一昼夜,使起熏蒸消毒作用。然后揭去塑料薄膜,再晾摊3~4天,待福尔马林完全挥发后,方可装盆栽植。
附件二、巧用锯木屑莳养君子兰
❶收集锯木屑,用水拌和,装在塑料袋内沤烂。平时,也可把淘米水倒人锯木屑中,沤制2-3个月即可使.如果种植的君子兰较多,也可用较大的塑料袋或瓦缸来沤制,可以常年保存。若发现锯木屑干燥,及时添加水即可,塑料袋一定要用绳子系牢,瓦缸可以加盖或覆盖薄膜,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锯木屑发酵。沤制好了的锯木屑色泽深黄,如果时间较久,锯木屑也可变成黑褐色。

把沤制好的锯木屑与泥土(如田园土、塘泥土、河泥土、松针土、山泥土、草皮土、紫色土、堆肥土、腐叶土等)按体积大致l:l的比例拌匀,即可上盆。
❷选取泥土(如田园土、塘泥土、河泥土、松针土、山泥土草皮土、紫色土、堆肥土、腐叶土等)与锯木屑按体积大致1:1的比例拌匀,加适当的水混匀,沤制2—3个月即可。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君子兰营养土效果会更好。
优点是:①盆土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呈微酸性,酸碱度(pH值)适合。用其种植的君子兰肉质须根粗壮发达,长势良好,叶片光亮,叶肉肥厚,脉纹清晰,株型美观,花大色艳,果实饱满。②盆土清洁卫生,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把种植好的君子兰放置在门厅、客厅、卧室均可。而且用这种营养土种植的君子兰花盆重量相对较轻,搬运轻便。③管理简单粗放。锯木屑通透性好,即使多浇水也不会发生盆土过湿现象,一般不会发生烂根。每年换一次土就可以满足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管理十分简单,可以节省许多劳力和时间。

4. 什么是土壤耕作为什么需要进行土壤耕作

亩用复合肥25一30公斤为宜,人工撒,后漫田平整好等插秧,二是用大型机械带水耕作,然后漫田,在漫田前同样下基肥,亩用复合肥25一30公斤为宜,人工撒,后平整,等插秧通过大犁或者圆盘耙的作用,对土壤进行一定深度的翻耕,让深层和浅层的土壤在秋季变换下位置、透透气、排除有毒的气体,以及利用秋冬季的低温、寒冷对土壤中的越冬害虫也有一定的灭杀作用。


下层有团块结构,田面清洁平整。同时又必须建立适度渗透性的犁底层, 以保持一定的水层。水田的土壤耕作, 除低洼田必须水耕外, 一般田均以采取干耕与水耕相结合为佳。水田种稻期间要求田土上层有细软肥泥、下层有团块结构,田面清洁平整。同时又必须建立适度渗透性的犁底层,以保持一定的水层。水田的土壤耕作,除低洼田必须水耕外,一般田均以采取干耕与水耕相结合为佳。

消除杂草、避免脱氧等作用。因为稻田泡水后, 降低了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 再经水耙散碎成微团聚体, 使耕层紧密而细软, 部分分散的粘粒下沉淀积, 经多次水耕水耙, 犁底层得以形成。根据实情,太多也不好容易烧苗。这是一件劳动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水稻种植的过程整地、育苗、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干燥,筛选。分早稻和中晚稻等,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5. 菜园土壤改良方法有哪些

一、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性状的根本措施,增施有机肥后,使耕作层里水、肥、气、热、菌等因素得到协调统一,不仅为菜苗根系、茎叶生长创造一个温度、湿度适宜和肥料齐全的优良环境,更能有效的改良土壤性状。

二、土壤深耕划锄。配合施用有机肥料,逐步加深耕作层,使耕作层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同时,利用冬耕冻土,夏秋晒伐,促进土壤熟化,保证耕作疏松肥沃,提高土壤有效肥力,同时,要勤锄划,活化土壤,这样土壤的透气性才好,一般蔬菜定植后,应每隔3―5天划锄一遍,深度以3―5厘米为宜。

三、科学轮作。实行不同科属蔬菜品种的合理轮作,如将需氮较多的叶菜类、需磷较多的果菜类和需钾较多的茎菜类进行轮作;把深根性的豆类、瓜类、茄果类,同浅根性的白菜、甘蓝、黄瓜、葱蒜类等进行轮作,既可充分利用土壤中所含的各种不同养分和不同土层中的养分,又可逐渐改善肥力,减少病菌和有害物质积累的危害。

四、施用生物菌肥。蔬菜经过长时间的连作种植,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积累,而有益微生物减少,当施用生物菌肥后,可以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这样,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五、合理浇水。减少浇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滴灌有保护土壤的作用,它是慢慢的浸润土壤,能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减少对土壤耕层的破坏性。

6. 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

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

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土质变差,土地结板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的,以下是关于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

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1

1、合理轮作

蔬菜种植和大田作物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蔬菜种植茬口很多,*壤几乎没有修养的时间。但是为了让*壤得到修复,所以我们种植蔬菜要进行轮作,至少要使不同*层的*壤能够交替使用。首先深根系和浅根系的蔬菜轮作倒茬,避免同一*层*壤养分被过度消耗。其次不同科属的蔬菜轮作防止*传病害。

2、深翻*壤

设施蔬菜翻地太浅,随着使用表层*越来越浅,底层*越来越硬,导致蔬菜根系下扎困难。深翻耕可以将深层的紧实*壤变为疏松细碎的*壤,增加*壤孔隙度,促使*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发育。

3、生石灰调节

使用生石灰调节*壤酸度,首先检测*壤pH值,6以下进行调酸,按照pH值每提升0.7~1.0使用100kg/667m生石灰要求,以调整达到pH值6.5为标准计算调酸的667m用石灰量

将确定的石灰用量分成2份,分2次撒均匀后翻耕到整个耕作层。同时改善*壤环境条件,实施三沟配套、深沟高畦、加深耕作层,要求深度达到17cm以上。

4、*壤消毒

对*壤进行消毒可以减轻连作障碍。在夏季,利用高温天气进行*壤消毒。夏天在持续阳光照射下,覆膜后地表温度可达50-60摄氏度,可以有效杀灭地表虫卵、细菌和多数对作物生长有害的病毒等微生物;在冬季到来之前对*壤进行深翻,使埋藏在地表下的害虫、虫卵暴露在地表,利用冬季低温冻杀害虫。

5、多施有机肥

多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壤板结,有机肥可以利用作物的秸秆及畜禽粪便来发酵,在有机肥料的使用中要注意有机质的含量,高有机质含量的肥料,对改良*壤效果显着,使*壤板结得到改善。秸秆对改良*壤的效果比较好,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秸秆、粉碎的玉米秸秆等都是非常好的有机肥资源。

用作物秸秆铺洒在*壤上后,灌上充足的水、盖好大棚进行闷棚,这种做法对改良*壤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很好消除*壤里的次生盐渍化。

6、科学施肥

施肥要防止氮肥过量,氮肥过量会导致蔬菜养分吸收不平衡,生长较慢。钾肥不足时,植物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所以在施肥时氮、磷、钾都要科学施用,才能调节好*壤中的养分元素,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设施蔬菜*壤改良的方法介绍了,在设施蔬菜*壤的改良中,必须对*壤性质进行明确分析,合理的应用科学方式方法,发挥科学施肥的关键改良作用,充分减少*壤的盐分,预防病虫害发生。

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2

土地深耕

不同的作物耐盐性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种植户耕地深度只有10厘米!这样耕地是不对的,长期这样耕地会导致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地土壤逐渐板结,土地保墒性、透气性差,降低农作物产量!

正确的耕地深度应该是20-30厘米!这样的土地深耕才能让土壤通风透气,改善耕层构造,起到对板结化的抑制效果。

合理选肥

种植户合理地选肥很重要!常用化肥的致盐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钾>尿素>三元复合肥>二元复合肥。由此可见, 含氯化肥的致盐力较强,其次是硝酸盐、硫酸盐肥料,大棚土壤施用时要特别注意!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会转化形成腐殖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土壤碱性。另外,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有机酸,这样就能酸碱中和,起到缓解盐渍化的目的。

种植户需要注意一点,使用有机肥时,如果是使用粪肥,一定要用 彻底腐熟的粪肥!不然会引起种子不发芽、烧苗、烧根,土壤盐渍化将越来越严重!

增施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中的 有益菌可以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打破土壤板结,调节和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气性能,让土壤更适合作物生长。

不过,种植户需要注意,微生物菌肥 不能和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含硫化肥(如硫酸钾、稻草灰)和过酸或过碱的肥料等混用,不能在高温干旱,零下温度条件下施肥,不能把菌肥和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 这些情况都很容易杀死菌肥中的生物菌。

多用腐殖酸类肥料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主要成分,而腐殖质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得来的。因此, 向土壤直接补充足量的腐殖酸可以大大提高团粒结构形成的数量,从而改善土壤板结问题。

种植户要注意施用时的温度,一般温度在18度以上,但不能高于38度,腐植酸类肥料在天冷的情况下见效慢,而温度过高,就会降低干物质的积累,效果也会不好。

秸秆还田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后,在其腐解的过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的矿质元素,同时作物还田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透气性(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促生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可谓一举多得。

尤其是针对7-10年的棚室,秸秆的效果非常好,比单独使用有机肥效果更好。现在很多菜农还在使用未腐熟的粪肥作为有机肥,危害比较大。不管是鸡粪、牛粪,使用时可以通过加入秸秆腐熟发酵。

以鸡粪为例,里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钾, 一层鸡粪加一层秸秆,堆在一起腐熟发酵,既能把鸡粪里的盐分降下来,还能把更多的有机质腐熟出来,同时高温发酵可以消灭一大部分病原杂菌。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可以大量使用秸秆,秸秆腐熟的过程能吸收一部分盐分,降低土壤的盐渍化。

种草

种植户可以通过种植一些草,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此缓解土壤中盐分上升。比如,果园可以种 鼠茅草、紫花苜蓿等。

不过要注意在种草的时候,草的根系不可过长,防止与果树抢夺生长营养。也要注意长势,不可让其长得过高,否则对果树下部果实的生长将会造成较大影响。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土壤的盐渍化。这种方法 比较适合盐渍化程度较轻的地块,以此来起到缓解效果。

拿蔬菜来举例,种植户要根据缓解土壤酸碱度、平衡土壤肥力的原则安排茬口。如种植马铃薯、甘蓝等会提高土壤酸度,而种植玉米、南瓜等会降低土壤酸度。

对于土壤盐渍化,我们还可以有2个方法:

种植耐盐性强的作物

种植户可以在盐渍化的田地里种植一些耐盐性强的农作物。例如枸杞、沙枣、南瓜、甘蓝、菠菜、大蒜、蚕豆、韭菜、芹菜、芥菜等等都是适合轻度盐碱地种植的农作物。

以水压盐

俗话讲,“盐随水走”,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大水漫灌的方法,来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水压盐可以将土壤中的 各种盐离子稀释并带到土壤耕作层以下,可防止盐离子在耕作层聚集,影响作物生长。

种植户用水的时候需要注意,最好用深层井水。

特别提醒

因为土壤改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没看到成效就放弃治疗土壤,这样到最后,病害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坏,有可能啥都种不出来了。

泥土种不出蔬菜能用什么改善土质3

一、为什么种植蔬菜的土壤容易变差,而种植大田作物相对好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蔬菜消耗养分比较多造成的。

在所有的作物中,蔬菜算是对养分消耗比较多的,比同是园艺作物的果树、花卉施肥都多,比大田作物施肥也多,因为蔬菜生长快产出也多。

蔬菜中除了速生叶菜,大部分生育期很长,期间不断生长不断采收,需要有大量的养分吸收,所以种植这种长季节的蔬菜,我们常常多次追肥。

多是追施化肥,化肥虽然肥效快,但是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降低腐殖质的含量,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肥沃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等等。化肥尤其是氮肥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施肥不对或者施肥不足均会导致蔬菜对土壤过度消耗,表现土壤的有机质减少、透气性变差。

二、在蔬菜种植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3点进行土壤改良

1、化肥减量

化肥对农业的影响虽然是不可忽视的`、巨大的,因为化肥作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由高产再向高效和高质转变。生产出高品质的蔬菜,是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环境的,如果土壤条件足够好,相应的肥料和农药投入就会减少。

所以在实际种植中,要降低对化肥的依赖,减量使用化肥,施用有机肥。很多种菜的朋友不喜欢施有机肥,原因无非是见效慢,价格相对贵。其实有机肥的施入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麻烦。有机肥也不单是粪肥,还有厩肥、土杂肥、饼肥等都是有机肥。

秸秆还田也是一种有机肥的施入方式,秸秆腐熟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是大田作物秸秆还田,现在也有了蔬菜植株粉碎机,把要拉秧的植株直接粉碎到地里,翻地后施入,能够很好的改善土壤环境。

2、合理轮作

蔬菜种植和大田作物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蔬菜种植茬口很多,土壤几乎没有修养的时间。但是为了让土壤得到修复,所以我们种植蔬菜要进行轮作,至少要使不同土层的土壤能够交替使用。

首先深根系和浅根系的蔬菜轮作倒茬,避免同一土层土壤养分被过度消耗。大部分果菜比如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的根系都比较深,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能够吸收深达一米土层的养分和水分;

而大部分叶菜根系都比较浅,主要分布在0-20cm的浅土层。不同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果菜主要吸收利用氮磷钾等各种元素;叶菜主要吸收利用氮素,少量吸收磷钾元素。

其次不同科属的蔬菜轮作防止土传病害。蔬菜上的病虫害比较多,如果同一种蔬菜长期种植,会产生同一病菌的和根系分泌物质的积累。

根系分泌物会对同一科的蔬菜产生毒害,而富集的病菌则会导致各种土传病害。所以蔬菜种植要进行不同科属的轮作,比如茄果类蔬菜种植一茬后,需要接着种植瓜类蔬菜、豆类蔬菜、叶菜等,至少种植其他科蔬菜3茬后再种茄果类的。

3、深翻土壤

露地蔬菜可能还好,大棚蔬菜翻地太浅,随着使用表层土越来越浅,底层土越来越硬,导致蔬菜根系下扎困难。

深翻耕可以将深层的紧实土壤变为疏松细碎的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使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发育。

7. 土壤的耕作技术

(一)犁地

—般用有壁犁深翻土壤20 ~ 25厘米。深耕对土壤的良 好作用可以保持半年或一年以上。犁地的质量要求是不误农 时,深度均匀一致,无漏耕或重耕现象。
同时还要求翻土良 好,不露残茬、杂草,不产生立垡倒垡,土地平整等。

(二)浅耕灭茬

是作物收获后犁地前所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浅耕灭茬 的主要作用是保蓄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犁地效率和质量,消 灭杂草等。

(三) 耙地

犁地和耙地是紧密结合的耕作措施。一般在犁地后用圆盘 总钉齿耙纵横破耙数次,可使表土层细碎、疏松,平整地面,混 拌土I巴和消灭杂草等,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创造适宜的土 壤饼。
干旱地区犁后及时面有利于保持土娜分,但在低湿 地区,为促进土壤水分蒸发,则应延迟耙地的时间。

(四) 中耕

中耕是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旱地中耕 能使表土疏松,增强通气透水的能力。
在干旱条件下中耕,可 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有利于保水。 中 耕常与除草、间苗、追肥、培土及灌溉等作业结合进行。

(五)镇压

镇压是利用镇压器的重力,作用于旱作田地土壤表层的 耕作措施。
镇压的作用和具体运用的条件是: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能使耕层适当紧密,减少水分因水气扩散或空气 对流作用而致的损失;消除大土块,保证播种深度,出苗整齐; 在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进行播种后镇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 接触,有利于吸收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
多雪地区或过 于潮湿的土壤则不必镇压。

(六)作畦与作垄

在多雨或地势低洼地区种植旱作物的田地,为了排水除 涝,常在犁地的同时或犁耕后开沟作畦。畦面的宽度和高度, 应根据雨量的多少和土壤排水的难易来确定。
雨量多、土壤 粘重、排水不良,宜作高畦、窄畦;反之,可作低畦、宽畦。

作垄可在犁地后播种或栽植之前,将地面作成高垄。这 样可起到有利于排水,增厚土层,提高土温和增加昼夜温差等 作用。

8. 保水保土耕作法

一、标准条款

1 总则

1. 1 保水保土耕作

保水保土耕作是一种耕作方法,是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农事耕作,采取各类改变微地形或增加地面植物被覆,或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

1. 2 保水保土耕作分类

1. 2. 1 第一类: 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等高耕作、沟垄种植、掏钵 ( 穴状)种植、抗旱丰产沟、休闲地水平犁沟等。

1. 2. 2 第二类: 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带状间作、合理密植、休闲地上种绿肥等。

1. 2. 3 第三类: 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留茬播种等。

1. 2. 4 第四类: 减少土壤蒸发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

1. 3 在实施保水保土耕作之前,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坡耕地治理的全面规划。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降雨等条件,采取不同类型的保土耕作措施和建设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对25°以下未修梯田的坡耕地,采用保土耕作。

1. 4 采用保土耕作的同时,在坡耕地内部及其上部外侧,尚需设置坡面小型蓄排工程,防止外水进入。

1. 5 每一保土耕作的具体作法与有关规格尺寸,各有其不同的适应条件; 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土质、降雨和农事耕作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2 第一类保水保土耕作———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

2. 1 等高耕作 ( 也称横坡耕作)

2. 1. 1 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区,耕作方向应基本沿等高线,有利于保水保土。我国南方多雨且土质粘重地区,耕作方向应与等高线呈 1% ~2% 的比降,适应排水,并防止冲刷。在横坡耕作基础上采取的沟垄种植、休闲地水平犁沟等措施,其沟垄方向均可按此原则处理。

2. 1. 2 将原有顺坡沟垄改为横坡沟垄时,应先经过耕翻,再进行横坡耕作,形成新的横坡沟垄。

2. 1. 3 实施横坡耕作的坡耕地,在坡面从上到下,每隔一定距离,还应沿等高线修筑若干道土埂,种草带、灌木带,或用套二犁作成水平犁沟,截短坡长,减轻水土流失:

2. 1. 3. 1 土埂初修高度宜为 40 ~ 50 cm,草带宜宽 1 m 左右。每年耕作时,从上向下翻土,使两埂 ( 或两带) 间的地面坡度逐渐减缓,同时每年加高土埂 10 ~20 cm,逐步形成水平梯田。

2. 1. 3. 2 土埂或草带的距离,随坡度和降雨不同而异: 坡度陡、雨量大的地方,间距可小些; 坡度缓、雨量小的地方,间距可大些。一般 15°以上陡坡地,埂间距 8 ~15 m,10°以下缓坡地,埂间距 20 ~30 m。

2. 1. 4 在有风蚀的缓坡地区,改顺坡耕作为横坡耕作时,应使耕作方向与主风向正交,或呈 45°角。

2. 2 沟垄种植

2. 2. 1 在坡耕地上应顺等高线 ( 或与等高线呈 1% ~ 2% 的比降) 耕作,形成沟垄相间的地面,容蓄雨水,减轻水土流失。

2. 2. 2 播种时起垄。应由牲畜带犁完成,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2. 2. 2. 1 在地块下边空一犁宽地面不犁,从第二犁位置开始,顺等高线犁出第一条犁沟,向下翻土,形成第一道垄,垄顶至沟底深约 20 ~30 cm,将种籽、肥料撒在犁沟内;

2. 2. 2. 2 在此犁沟上部犁半犁深,虚土覆盖犁沟中的种籽、肥料;

2. 2. 2. 3 再空一犁宽地面不犁,在其上部顺等高线犁出第二条犁沟,向下翻土,形成第二道垄沟相间。此后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

2. 2. 2. 4 在沟中每隔 3 ~ 5 m 作一小土垱,高 10 cm 左右,相邻两沟间的小土垱呈 “品” 字形错开。

2. 2. 3 中耕时起垄。主要用于玉米、高粱等高秆中耕作物。由人工操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2. 2. 3. 1 在坡耕地上顺等高线条状播种,播种时不作沟垄;

2. 2. 3. 2 第一次中耕时 ( 苗高 30 ~ 40 cm) ,用锄将苗行间的土取起,培在幼苗根部; 取土处连续不断形成水平沟,培土处连续不断形成等高垄;

2. 2. 3. 3 取土时在沟中每隔 3 ~ 5 m 留一高约 10 cm 的小土垱,相邻两沟间的小土垱呈“品”字形错开。

2. 2. 4 畦状沟垄适于我国南方种红薯等作物,由人工操作,其步骤如下:

2. 2. 4. 1 按照 2. 2. 2 的步骤将坡地作成沟垄。

2. 2. 4. 2 每隔 5 ~ 6 条沟垄留一田间小路,兼作排水道,形成坡面长畦; 沿排水道 20 ~30 m每作一横向畦埂,将长畦隔成短畦。

2. 3 掏钵种植

2. 3. 1 一钵一苗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2. 3. 1. 1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用锄挖穴 ( 掏钵) ,以作物株距为穴距 ( 一般 30 ~ 40 cm) ,以作物行距为上下两行穴间行距 ( 一般 60 ~80 cm) ;

2. 3. 1. 2 穴的直径一般为 20 ~ 25 cm,深 20 ~ 25 cm,上下两行穴的位置呈 “品”字形错开;

2. 3. 1. 3 挖穴取出的生土在穴下方作成小土埂,再将穴底挖松,从第二穴位置上取 10 cm表土置于第一穴内,施入底肥,播下种籽;

2. 3. 1. 4 以后各穴,采用同样方法处理,使每穴内都有表土。

2. 3. 2 一钵数苗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2. 3. 2. 1 在坡耕地上顺等高线挖穴,穴的直径约 50 cm,深约 30 ~ 40 cm。挖穴取出的生土在穴下方作成小土埂。穴间距离约 50 cm;

2. 3. 2. 2 将穴底挖松,深约 15 ~ 20 cm,再将穴上方约 50 cm × 50 cm 位置上的表土取起约10 ~ 15 cm,均匀铺在穴底,施入底肥,播下种籽,根据不同作物情况,每穴可种 2 ~ 3 株;

2. 3. 2. 3 以作物的行距作为穴的行距,相邻上下两行穴的位置呈 “品” 字形错开。

2. 4 抗旱丰产沟

2. 4. 1 人工操作步骤见图 2 - 1。

图 2 -1 抗旱丰产沟人工操作步骤

2. 4. 1. 1 从坡耕地下边开始,离地边约 30 cm,顺等高线方向开挖宽约 30 cm 的一条沟,深20 ~ 25 cm,将挖起的表土暂时堆放在沟的上方,见图 2 - 1 中 a;

2. 4. 1. 2 将沟内生土挖出,堆在沟的下方,形成第一条土埂,见图 2 - 1 中 b;

2. 4. 1. 3 将沟底用锹翻松,深 20 ~ 25 cm,见图 2 - 1 中 c;

2. 4. 1. 4 将沟上方暂时堆放的表土推入沟中,同时将沟上方宽约 60 cm、深约 20 cm 的原地面上的表土取起,推入沟中,大致将沟填满,见图 2 -1 中 d;

2. 4. 1. 5 在 60 cm 宽去掉表土的地面上,将上半部 30 cm 宽位置挖一条沟,深 20 ~ 25 cm,挖出的生土堆在下半部 30 cm 宽位置上,作成第二条土埂,见图 2 -1 中 e;

2. 4. 1. 6 将第二条沟底翻松,深 20 ~ 25 cm,见图 2 - 1 中 f;

2. 4. 1. 7 将第二条沟底上方约 60 cm 宽的表土取起约 20 cm 深,推入第二条沟中,见图 2 -1 中 g。

按此继续操作,直到整个坡面都成生土作埂,表土入沟,沟中表土和松土层厚深 40 ~50 cm,保水保土保肥,有利作物生长。

2. 4. 2 人畜结合,其施工步骤与人工操作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 在取表土、取生土、翻松沟底等步骤,都用牲畜带犁,顺等高线翻松地面土层,再用人工以生土作埂,推表土入沟,以提高工效,节省人力。

2. 5 休闲地水平犁沟

2. 5. 1 在坡耕地内,从上到下,每隔 2 ~ 3 m,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保持 1% ~ 2% 比降,作一道水平犁沟。犁时向下翻土,使犁沟下方形成一道土垄,以拦蓄雨水。

2. 5. 2 在同一位置翻犁两次 ( 套二犁) ,加大沟深和垄高,加大沟垄容蓄能力。

2. 5. 3 根据不同坡度和降雨情况,犁沟的间距可加大或缩小。坡度陡、雨量大的地方间距小些,坡度缓、雨量小的地方间距大些。

3 第二类保水保土耕作———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

结合农事耕作,合理安排种植的作物,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特别在暴雨季节,要求地面有植物被覆,以减轻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

3. 1 草田轮作

适用于地多人少的农区或半农牧区。特别是对原来有轮歇、撂荒习惯的地区,应采用草田轮作,代替轮歇撂荒,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根据不同条件,分别采用不同的草田轮作方式。

3. 1. 1 短期轮作。主要适用于农区。种 2 ~ 3 年农作物后,种 1 ~ 2 年草类。草种以毛苕子、箭舌豌豆等短期绿肥、牧草为主。

3. 1. 2 长期轮作。主要适用于半农半牧区,种 4 ~ 5 年农作物后,种 5 ~ 6 年草类。草种以苜蓿、沙打旺等多年牧草为主。

3. 2 间作与套种

要求两种 ( 或两种以上) 不同作物同时或先后种植在同一地块内,增加对地面的覆盖程度和延长对地面的覆盖时间,减轻水土流失。

3. 2. 1 间作。两种不同作物同时播种。选为间作的两种作物应具备生态群落相互协调、生长环境互补的特点,主要有: 高秆作物与低秆作物、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早熟作物与晚熟作物、密生作物与疏生作物、喜光作物与喜阴作物、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等不同作物的合理配置,并等高种植。根据作物的生理特性分别采取以下两种间作方式:

3. 2. 1. 1 行间间作。适当加大第一种作物的行距,在每两行作物之间种植第二种作物,两种作物的株距不变;

3. 2. 1. 2 株间间作。适当加大第一种作物的株距,在每株作物之间种植第二种作物,两种作物的行距不变。也可进行双行间作。

3. 2. 2 套种。在同一地块内,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行间或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两种作物收获时间不同,其作物配置的协调互补与株行距要求与间作相同。根据作物的不同特点,在播种时间上分别采取以下两种作法:

3. 2. 2. 1 在第一种作物第一次或第二次中耕以后,套种第二种作物;

3. 2. 2. 2 在第一种作物收获前,套种第二种作物。

3. 3 带状间作

3. 3. 1 作物带状间作:

3. 3. 1. 1 间作的作物种类参见 3. 2. 1;

3. 3. 1. 2 间作条带方向,基本上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保持 1% ~ 2% 的比降;

3. 3. 1. 3 条带宽度一般 5 ~ 10 m,两种作物可取等宽或分别采取不同的宽度,陡坡地条带宽度小些,缓坡地条带宽度大些;

3. 3. 1. 4 上述条带上的不同作物,每年或每 2 ~ 3 年互换一次,形成带状间作又兼轮作。

3. 3. 2 草粮带状间作:

3. 3. 2. 1 间作的作物和草类可参照 3. 1. 1 和 3. 1. 2;

3. 3. 2. 2 条带的方向基本上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呈 1% ~ 2% 的比降;

3. 3. 2. 3 条带的宽度一般 5 ~ 10 m。作物带与草带的宽度,不同情况下分别采取不同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可取二者等宽; 地多人少、坡度较陡地区,草带宽度可比作物带宽度大些; 地少人多、坡度较缓地区,草带宽度可比作物带宽度小些;

3. 3. 2. 4 每 2 ~ 3 年或 5 ~ 6 年将草带和作物带互换一次,形成草粮带状间作又兼草粮轮作。但互换后需调整带宽,使草带与作物带保持原来的宽度比例。

3. 4 休闲地上种绿肥

3. 4. 1 作物未收获前 10 ~ 15 d,在作物行间顺等高线地面播种绿肥植物; 作物收获后,绿肥植物加快生长,迅速覆盖地面。

3. 4. 2 暴雨季节过后,将绿肥翻压土中,或收割作为牧草。要求整个暴雨季节地面都有草类覆盖。

3. 4. 3 如因故不能在作物收获前套种绿肥,则应在作物收获后尽快播种,并配合做好水平犁沟。

3. 5 合理密植

适用于原来耕作粗放、作物植株密度偏低的地区。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增施肥料、精耕细作、实行集约经营、结合等高耕作、合理调整并增加作物的植株密度,以保水保土保肥,提高作物产量。不同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的做法:

3. 5. 1 水肥条件较好的,较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植株密度,可同时缩小株距与行距,或行距不变只缩小株距,株距不变只缩小行距。

3. 5. 2 水肥条件较差的,顺等高线适当加大行距而缩小株距,实行宽带密植,保持地中总的植株适量增加,以有利于保水保土,同时能适应较低的水肥条件。

4 第三类保水保土耕作———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

结合农事耕作,采取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减轻土壤冲刷的做法。

4. 1 深耕深松

耕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入渗能力为原则,一般 25 ~30 cm。

4. 2 增施有机肥

要求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土壤抗蚀性能。

4. 3 留茬播种

适用于同一地块中两种作物不能套种的坡耕地或缓坡风蚀地。

5 第四类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土壤蒸发的保水保土耕作

5. 1 地膜覆盖

适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结合早春作物播种。

5. 2 秸秆覆盖

适用于燃料、饲料比较充裕的地方。

二、理解与实施

保水保土耕作是一种耕作方法,是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农事耕作,采取各类改变微地形或增加地面植物被覆,或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保水保土耕作方法的分类、适应条件和具体做法。

秸秆覆盖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其主要效应在于保蓄水土,以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减缓土地衰退。秸秆覆盖主要适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可以起到保墒、保温、促根、抑草、培肥的作用。在农田表面覆盖一层秸秆,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贮水量,使耕作层能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抗旱保苗; 并可稳定土壤温度,使冬季、早春增温,夏季降温,促进作物生长; 还能避免降雨的雨滴直接冲击地面,保持土壤结构; 下茬作物播种时将秸秆翻入土中,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覆盖后作物产量比不覆盖一般增产10% ~20%,近年来在北方大面积推广,已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覆盖生产的效果显着,目前,不但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等在北方旱区应用地膜覆盖还具有抗旱保墒效果。多雨季节地膜覆盖还有防雨、排涝效果,很受生产者欢迎。为此,新标准 GB/T 16453. 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第一部分 “保水保土耕作法”中增加了 “第四类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土壤蒸发的保水保土耕作”。

三、示 例

保水保土耕作是一种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农事耕作,采取各类措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示例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四类保水保土耕作法中的抗旱丰产沟、草间轮作、深耕深松和秸秆覆盖技术,结合实践,简单叙述了各技术的做法、效益等。具体要求可参见各规范。

示例一:第一类保水保土耕作———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抗旱丰产沟

1.应用背景

内蒙古赤峰地区有山旱坡丘陵地近46.7万hm2,其中坡度较大的有近20万hm2。由于干旱缺雨、土壤瘠薄、石头多、风蚀及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的粮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

2.基本做法

丰产沟就是在山坡旱地上,沿着等高线的平行方向,每隔1.0~1.5m宽的距离,挖一个宽40~50cm,深35~40cm(根据降雨强度而定)的带状沟畦,在带状沟畦的下方垒宽30cm、高25~30cm的土埂。人工建造丰产沟劳动强度高,效率低,多采用丰产沟犁。挖时生、熟土分离,先刮表土于坡上,挖生土筑埂,沟挖好将熟土入沟,并在沟畦内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用以培肥地力。适栽作物为玉米、高粱、向日葵、马铃薯及其他杂粮品种。

(1)挖沟技术。挖丰产沟一般要在秋季进行,挖前要察看地势,选择土层深厚的坡地,沿等高线平行方向划好线。在挖的过程中应不打乱土层,把生土层放在沟底层或垒沿,熟土层放在沟的上部,回土要快避,免失墒。宜秋季挖,天气冷凉,有利保墒。

(2)施肥技术。在挖丰产沟的同时,要施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以培肥土壤,增强地力。一般施3000kg/667m2以上。播种时,一般要增施种肥做底肥,以利培育壮苗,促使根系深扎,提高后期的抗旱能力。

(3)耕作保墒技术。秋收后,及早灭茬,深翻施肥,熟化土壤,等待降雨,以便充分接纳雨水蓄墒,雨后要进行及时耧地,要耧平耧细,防止跑墒。上冻后或三九天有条件的可进行压地,打碎坷垃,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跑墒。早春土表解冻时,要及时顶凌耧地,破除板结,防止水分蒸发,等待播种。

(4)种植技术。

1)播期选择。为了抓全苗,早春墒情好时,可充分利用降雨期正常播种;墒情差时,可充分利用雨后抢种。雨后播种可根据降雨的早晚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在赤峰一般透雨在5月中旬,可选种耐旱的高粱、谷子、油用向日葵、大豆等中熟品种为宜;透雨降在5月下旬,可选种谷子、大豆、杂粮等早熟品种为宜;透雨降在6月中旬,尽量选种小杂粮。

2)适宜的种植密度。由于带状沟畦的间距较大,通风透光好,土壤肥力也较坡地为高,因此要适当密植。一般种油用向日葵,条状保苗2500~3000株/667m2,每穴1~2株;高粱保苗3000~3500株/667m2,每穴1~2株,谷子条状保苗1800~2000株/667m2,大豆保苗4000~5000株/667m2

3)加强田间管理。

A.播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开沟深浅合适、一致,覆土细碎,严密,行株距规格整齐一致,下种适量、均匀,保证达到苗全、齐、匀、壮的目的;

B.间苗、除草、松土:适时间苗、去除田间杂草、松土,以使作物幼苗得到良好的生长;

C.追肥: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追肥,追肥量应根据不同作物生长情况而定;

D.病虫害防治:注意田间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喷洒农药,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E.及时收获:山坡地段一般秋风较大,应及时收获,做到丰产丰收。

3.有利因素

(1)有利于蓄水保墒。在带状丰产沟内,由于加厚了活土层,耕层内的土壤也比较疏松,从而增强了蓄水保墒能力,在雨季降临时可有效地减轻地面径流和雨水冲刷,使雨水流入沟内,有效地接纳雨水,蓄纳地下墒。

(2)有利于深翻改土,培肥地力。在山旱坡地挖带状丰产沟,由于实行了局部深翻,加深了耕作层,扩大了作物根系的活动范围,可以使有限的农家肥得到充分发挥。据喀喇沁旗调查,带状丰产沟田的速效N、P、K均高于普通坡田。

(3)有利于抗旱,获得稳产。由于带状丰产沟内的活土层较厚,蓄水保墒能力的加强,能促使作物根系深扎,进而增加了抗旱能力。

(4)有利于光能利用及提高产量。由于丰产沟的带状沟畦间隔宽,通风透光好,因此,作物处于不同等平面上,充分发挥了边行效应,对于提高产量极为有利。

示例二:第二类保水保土耕作———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草间轮作

1.应用背景

草田轮作是发展养殖业、提高地力、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草田轮作在农牧业生产建设方面的意义十分重大。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嫩江西岸。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1℃~1.3℃,年降水量400~500mm,≥10℃积温1815℃~2413℃,无霜期100~134d。

2.基本做法

采用伏秋起垄的方式,该地为连续利用3年的苜蓿地,现种植玉米。底施农家肥30000kg/hm2,种肥施磷酸二铵75kg/hm2。播种期为每年的5月5日~10日,播前将种子晒2~3d,并用锌硫磷50%乳油拌种,播种量45kg/hm2,行距60cm,株距27~30cm,保苗达到3500~4000株/667m2。出苗后及时查田,发现缺苗及时补苗,在苗长出3~4叶时定苗,并中耕一遍。6月中旬施拔节肥37.5kg/hm2,并进行第二遍中耕。在乳熟—蜡熟期拔大草,放秋垄。9月末,玉米果穗完熟后期收获。

经过连续3年的调查统计,玉米产量比未进行轮作的耕地平均增产18%、15%、14.3%。

3.有利因素

(1)大量残根留在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生长多年的苜蓿,大量根系残留在土壤中,能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家畜采食苜蓿草,粪便回施农田。大量高产优质的牧草被家畜采食,其粪便回施到农田,可使地力不断提高,促进玉米生长,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3)病虫害减少。通过草田轮作,使病菌、害虫因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而死亡,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示例三:第三类保水保土耕作———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深耕深松

1.应用背景

甘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作物,属喜高温强光照、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高秆作物。我国的蔗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等。当从蔗区的气候和灌溉条件看,季节性干旱是甘蔗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除了选育适合这些地区抗旱的甘蔗优良品种之外,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技术尤为重要,是获得甘蔗高产高糖的重要途径。

2.基本做法

深耕———采用有壁犁的耕作,耕作时将表土翻下,底土翻上,打乱耕作层的土壤结构。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挂铧式犁进行犁耕作业,耕深要求在30~40cm。

深松———采用无壁犁的耕作,耕作时不翻动土层。深松是在浅耕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要求在30~50cm。

(1)作用与机理。

1)深耕技术。深耕翻是为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集中的孔隙度,以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表径流,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创造一个深厚的耕作层的一项耕作技术能促进甘蔗生产发育。

2)深松技术。深松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它是不翻动土层,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新型耕作技术。深松有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深松机在工作幅宽上全面松土,局部深松则是杆齿、凿形铲进行间隔的局部深松。

(2)技术要求。

1)深耕技术。适耕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在15%~22%;深耕深度一般30~40cm,且深度一致;耕幅一致,避免重耕、翻耕;深耕时间一般应在雨季开始之前进行,以便充分接纳雨水。

2)深松技术。蔗地深松深度30~50cm,深松间隔40~70cm;行间深松深度25~30cm;适耕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在13%~22%;深松作业时间,要求在播种前进行;深松作业中应加施底肥,培肥地力。

(3)作业机具。

1)深耕技术。深耕一般用有壁犁进行耕作。目前常用的机具有:1LD-440型四铧犁、12F-125型翻转犁、1L-330型悬挂三铧犁、1LS-245悬挂深耕三铧犁等。

2)深松技术。一般采用1KL-3型、1SQ-240型全方位深松机、1SQ-340型深松机、1SQ-335型深松机等。

(4)注意事项。

1)深耕技术。

①深耕作业宜在前茬作物收后,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进行,因为这时耕地可及时将地面的残茬和残草翻入土中腐烂,减少以后病虫害和杂草繁殖,同时也有较多的机会接纳降水和促进土层熟化,争取早耕更为重要;

②深耕是重负荷作业,一般用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进行,深耕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层深浅确定,切忌将生土翻入耕层;

③深耕周期可根据甘蔗生产周期进行,在南方一般为一年新植,两年宿根,三年深耕一次为宜;

④深耕的同时应配合加施有机肥。由于深耕土层加厚,配施有机肥后,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复。

2)深松技术。土层浅,土壤肥力低的蔗地,深松宜浅一些,关键是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土层疏松的砂壤土、砾土等不宜深耕;深松周期应为每隔2~3年深松一次。

3.效益

(1)深耕技术。蔗地机械深耕深度平均为35cm,人畜力耕平均深度为17cm,机耕比人畜力耕亩均增产37%,提高糖分绝对值1.29%。

(2)深松技术。蔗地全面深松深度30~40cm,人畜力耕15~20cm,机械与人畜力深松作业相比增产23.4%,提高糖分绝对值0.29%。

示例四:第四类保水保土耕作———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秸秆覆盖

1.应用背景

重庆市坡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5.3%,坡耕地土壤胶体品质差,结构不良,土层浅薄,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冬干、春旱频率高,缺少灌溉措施,基本上靠天吃饭。针对重庆市巴南区旱地雨养农业的实际情况,当地采用秋马铃薯秸秆(或其他材料)覆盖栽培,以调节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条件,达到秋马铃薯增产增收的目的。该地坡耕地坡度17°,土壤类型为灰棕紫泥土。

2.基本做法

(1)覆盖和施肥。

施底肥:每公顷用磷铵375kg、土渣肥6375kg、水粪32970kg淋窝;

稻草覆盖1:覆盖量为11269.5kg/hm2;

玉米秸秆覆盖1:覆盖量为13077kg/hm2;

稻草覆盖2:覆盖量为15027kg/hm2;

玉米秸秆覆盖2:覆盖量为17436kg/hm2

(2)结果分析。

1)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土壤侵蚀量为露地栽培的57.1%~71.4%;

2)稻草覆盖1、玉米秸秆覆盖1、稻草覆盖2和玉米秸秆覆盖2产量分别增加38.3%、33.1%、76.7%和58.7%;

3)稻盖增产幅度较玉米秸秆覆盖分别高5%和18%。同种秸秆覆盖以高覆盖量增产幅度大,稻草覆盖2比稻草覆盖1增产38%、玉米秸秆覆盖2比玉米秸秆覆盖1增产25%;

4)稻草覆盖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

5)秸秆覆盖的节水效果主要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和中期,同种秸秆覆盖下,土壤含水量并不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

6)稻草和玉米覆盖杂草量为露地栽培的9%~57%;

7)稻草覆盖比玉米秸秆覆盖更有利于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且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

3.有利因素

(1)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面秋冬季节极端温度的出现;

(2)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3)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

(4)秸秆覆盖后,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5)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2004.甘蔗生产过程中的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农机科技推广(7):19~20.

刘成龙等.2007.草田轮作粮食增产效果分析.内蒙古农业科技(6):58.

索朝和等.2008.抗旱丰产沟技术的推广应用.内蒙古农业科技(3):94.

许静,唐晓红等.2006.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性状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2(6):333~336.

9. 日光温室的土壤耕作,通常会有哪些方法呢

日光温室本身是北部特有的温室类型,主要在冬季种植反季节蔬菜。北方冬季气候白天日照时间短,所以蔬菜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照射的时间。冬季温室种植过程要满足一个要求,只能提供日光温室的建设防卫、覆盖材料及相应的辅助种植设施。

在建设太阳能温室和北方民居的建筑物中,采光几乎相似。为了提高照明效果,他们的方向基本上是朝北朝南,民居的建筑物是朝正北正南,而日光温室在实际设计和建设中不跟随正南正北,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向是人为因素。目的只是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温室的时间增加,不仅有助于温室的温度上升,还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照明增强是一个因素。温室建设的角度在前面提到的文章中介绍完毕。温室的最大照明时间已经确定,其次是覆盖材料塑料薄膜。整个温室产业塑料薄膜的种类比较多,选择的机会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透射比。温室覆盖材料中主要可以选择的是PE膜、EV膜和PO膜,这些薄膜的透光率不同,其中PO膜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3%以上,价格也最高,无论价格因素如何,基本上都是PO膜。根据我以外的施工经验,95%以上的日光温室建设都是选择8室或10室的PO膜,基本上可以使用2 ~ 3年。

10. 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什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使用农具以改善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多种技术措施的总称。一般分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等)和表土耕作(耙地、耢耱、整地、镇压、铲地、耖田等)两类。 历史 土壤耕作是一项古老的农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经历了从原始“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耕作的逐步演变。中国大约早在夏商至春秋时代已用木制耕具“耒耜”以及二人“耦耕”等方式耕田。春秋以后至战国时期,木犁上开始带铁铸犁铧,以畜力代替人力。约在秦汉时代发明的犁壁,使翻土作业更臻完善。此后又增添了 楱、劳(耢)、陆轴(碌碡)、锋等整地农具,至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旱地的以耕、耙、耱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元代以后,南方以耕、耙、耖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也趋完善,并总结了“冻融”、“曝晒”等熟化土壤的经验。近代农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期开始应用拖拉机,形成了一套翻、耙、耢相结合的传统耕作法。之后有些国家,首先是美国,认为传统耕作法需要多种机具多次进入田间耕作,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减少土壤耕作次数的少耕体系,60年代出现了播种前不单独进行任何土壤耕作,在播种时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的免耕法(见免耕),但只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于部分地区。 作用 土壤耕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物理状况,调整其中的固、液、气三相比例,改善耕层构造。对紧实的土壤耕层,耕作可增加土壤空隙,提高通透性,有利降水和灌溉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保墒蓄水,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好气分解,释放速效养分;对土粒松散的耕层,耕作可减少土壤空隙,增加微生物的厌气分解,减缓有机物的消耗和速效养分的大量损失,以协调水、肥、气、热4个肥力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②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不同作物的栽培要求,使地面保持符合农业要求的状态。如平作时地面要平整,垄作时地面要有整齐的土垄,风沙地区地面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防风蚀,山坡地要有围山大垄或水平沟等。这样可达到减少风蚀、保持水土、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湿度或因势排水等目的。 土壤耕作体系 各个单项的土壤耕作措施,都只有各自独特的效能,如铧式犁翻耕可以松土、碎土和翻土,圆盘耙耙地可以浅松、碎土和平整,耱地可耱碎土块和耱平地面,耖田可平整水稻田,使土壤上层起浆,便于插秧等。而要达到良好的耕层结构和地面状况,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方式等,采用一系列互相配套的土壤耕作措施。由适应当地种植制度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土壤耕作体系,亦称土壤耕作制。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作物种类和农具各不相同,因而有多种因地制宜的土壤耕作体系。如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地区,一般是秋季收割玉米后,用铧式犁翻耕约20厘米深,再耙耱平整地面,然后播种小麦,翌年6月麦收后进行旋耕或浅耕,再播种玉米。东北北部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轮作地区(见图),主要的土壤耕作措施安排在玉米收获之后。通常秋季深耕20~22厘米,翌年早春顶凌耙压播种大豆,秋季收豆后进行耙茬深松;第3年春季耙耢播种小麦,7~8月小麦收割后先耙地灭茬,然后进行深松和作垄,或在秋季翻耕后作垄;第 4年春季在垄上点播玉米。南方一年三熟双季稻地区在后季稻收割后,用有壁犁深翻20厘米左右,干耕干耙,播种冬小麦或移栽油菜,翌年夏收后,浅耕深约12~16厘米,再经旋耕10~12厘米后,浅水耖耙栽种早稻;早稻收割后,一般只进行旋耕深约10~12厘米,再经耖耙栽种后季稻。 合理的土壤耕作体系,包括各种耕作措施的程序、时间、深度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农具等,须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条件以及作物前、后茬口的特性、水肥、杂草、病虫害等多方面的情况,因地因时制宜,才能达到创建适宜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目的。同时应力求减少耕作次数和机车进地次数,以减轻机具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阅读全文

与园艺植物种植园土壤耕作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