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八种观察法是什么
幼儿园八种观察法:
1、幼儿自发观察:幼儿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发地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飞机、树下的蚂蚁等。
2、个别物体观察: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观察某一物体或现象,使幼儿掌握这一物体或现象的名称、外部特征、功能、与人们及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如一般的认识食物、动植物都用这种方法。
3、比较性观察:指组织幼儿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能更精确、细致、完整的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如认识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等。
4、长期系统性观察:也称“追踪观察”。在较长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连续的对某一物体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
5、顺序观察法:即对观察对象按照先后顺序,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观察。一般观察动物时是按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6、特征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7、分解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各部分进行仔细分解观察,然后再综合起来,达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观察:即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索。
观察法的好处:
一、有利于了解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
每个都是独特的个体,因遗传、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并且从出生起就有着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和活力。儿童因生理、、教学方式的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
二、有利于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和经验的获得
儿童的心理变化常常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
三、有利于有效的指导教育
观察法比任何新颖的教法都管用,向孩子提问后,他们都能给出最适合的建议帮我解决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平时在教学中的观察,美术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地运用线条,颜色表现自我,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2. 区角活动观察与指导中有哪些方法
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在区域活动中,却操纵游戏的进程,拿起串珠,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体验到成功和喜悦、体验,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没有教师的参与,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积极实践,擅自强硬介入。
云计划首席导师马云回复。”因此,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能够自我服务,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干预的时机正确,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例如。
对胆小:青年创业的理想平台·蝉舟瑜伽馆,利用和积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刚想穿又放下。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
3. 区角活动观察与指导中有哪些方法
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在区域活动中,却操纵游戏的进程,拿起串珠,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体验到成功和喜悦、体验,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没有教师的参与,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积极实践,擅自强硬介入。
云计划首席导师马云回复。”因此,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能够自我服务,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干预的时机正确,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例如。
对胆小:青年创业的理想平台·蝉舟瑜伽馆,利用和积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刚想穿又放下。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
4. 幼儿园中班区角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有哪些
幼儿建构区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1、从大班幼儿建构的水平来看:经过一段时间搭建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已经基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搭建。
而且能搭建出各种各样的物品,房子、城堡等,作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鼓励幼儿再进行大胆创造用各种搭建材料,自由自主地进行搭建。
2、大班的孩子在建构游戏活动中相互合作的意识非常强,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即使发生小小的争论也能靠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活动中教师要找适合的时间介入,不要对孩子进行高控。
幼儿园的任务
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5. 如何提高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
什么是观察?观察就是透过教师的感官、知觉了解儿童的历程,也是教师针对某一位或某一群儿童的行为采取包括看、听、问、思考等方式,收集儿童资料的过程,更是教师用“心”感受和体会儿童的行为背后的真相。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一)观察方法
1、全面观察——巡视。幼儿在区角活动时,教师要通过巡视,注意孩子会选吗?有困难吗?结束前再巡视一次,共2—3次。
2、重点观察——看内容。教师可跟踪一个区角的幼儿观察他们在操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3、个别观察——看人。对于你要观察的个别小朋友,教师应观察在先,指导在后。看看他是否能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要操之过急。大班孩子在观察室不要轻易打扰他,因为他们可能正在认真地建构着牟阳东西,你对他的关注可能会影响到他。而小班幼儿则需要教师一次次进入游戏中,帮助他们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二)记录与分析
在观察和指导的基础上,做好及时的案例记录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反思和调整是尤为重要的。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变化;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分析讲评
什么是区角活动的讲评呢?所谓区角活动的讲评是指教师在观察幼儿区角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区角活动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区角活动的开展作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然而,在活动讲评时,我们往往对讲评的认识不够,讲评都以教师为主,让幼儿被动地答应或静静地听教师讲评,比如教师会问:“今天你干了些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感觉怎么样呀?”这时会有一个孩子说“我今天用橡皮泥搓了汤圆”,而再问到其他的孩子时,他们就会跟着照搬模仿,2、3个孩子雷同之后教师就会给予肯定,有的还会给予五角星奖励。或者教师会对幼儿在活动中外在的表现作总结性的发言,面面俱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成人的方式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过分地追求活动的教育功能,而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违背了区角活动自主性、愉快性的特点。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只有我们有效做到了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在评价过程中更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侧重于孩子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并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6. 怎样有效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提高孩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要如何观察引导呢?
第一、观察幼儿需要,了解实际水平。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需要什么,关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什么是他喜欢玩的,什么是他不喜欢玩的,根据观察,考虑可以在哪方面帮助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建议。
第二、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
观察幼儿的兴趣特点,了解他喜欢什么,才能在以后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提高游戏水平。
第三、观察教育目标是否合适,给予及时调整。
区域活动不是单纯的让孩子玩耍,而是将学习目标贯穿在游戏中,通过活动来见解的进行学习。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孩子的表现,来检验活动目标是否有效的完成,并加以调整。
第四、观察幼儿是否遇到困难,老师及时给予帮助引导。
通过观察,老师可以了解到孩子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引导,帮助幼儿客服苦难,很好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孩子要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游戏,老师要做好整个过程的观察者,及时的介入,给予正确的指导,才更有意义。
7. 如何有效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
谈谈对儿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主要方法: 幼儿园现行的观察记录大都是参考了档案记录法。为儿童活动记录或各项儿童活动整理记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被研究对象,如实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并对研究对象行为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改进教育行为的一种方法。幼儿园的观察记录目的也在于教育者发现并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教育,最终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结合档案记录,观察记录就不只是纯粹的活动记录了,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所以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观察互动、儿童与观察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是真正起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观察记录的方法与形式: 我园开展了“幼儿成长手册”的记录工作,教师对每个幼儿每天一小记,每月一大记,期末一总记。主要是收集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以及幼儿在特定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记录与分析、可以是“童言稚语”或是思维的“异想天开”、可以是幼儿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儿的“肺腑之言”。主要使用“过程式观察记录”的方法,它具体结合了随即式、叙述式、原始口述式三种观察记录形式,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把整个学习过程展现出来。 (二) 观察记录的途径: 1. 点滴记录:教师随机记录孩子在某一自然场景中表现出的有趣的、有意义的行为和语言,而这些点滴的记录同时也是幼儿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知识面广泛与否的真实写照,它可以以小见大。由于这些孩子有趣的回答,把原本复杂、残酷的战争表述得异常的简单与生动,也引起了其他幼儿对此事的关注。 2. 成长记录:为即时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语言,并同时与家长达到共识,我园自行设计的《成长手册》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有效、沟通为一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手册》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沟通为一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手册》中,我们分为三个年龄段,针对不同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教育观察侧重点。如在小班年龄段以打勾记录生活方面(如进餐、午睡、礼貌、情绪等)为主,有需要时则加入简短的文字记录;而中大班则以与同伴相处的合作性方面、解决困难的独立性方面、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着手进行文字记录。同时我园的《成长手册》还包括了孩子们每学期身体发展方面的各项测查记录,这样家长不仅可通过记录及时、全面的了解孩子当天的在园情况,还能系统性看到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 3. 跟踪记录: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会为达到他的目的拐弯抹角,想方设法,会连续几天来为之“努力”,情绪上反反复复。成人却有时无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目的,所以成人要学会对孩子的话多留一个心眼。而这教育的契机正是因为有了跟踪记录,让老师也始料不及事态的发展状况。 4. 作品记录:主要是记录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促使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了。 二、运用这些方法时的经验和难点。 观察记录的经验与体会: (一) 观察记录中的交流。 教师凭借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得以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最终准确、科学地分析、评价幼儿,找到适宜的教育对策。 1. 与幼儿的交流:起先,孩子们对于我们的记录工作很是好奇,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整天拿支笔在记录,为什么拿相机拍他们?而每当我们冲他们对准镜头时,敏感的孩子会躲开镜头,大方的孩子却来摆个POS,让我们啼笑皆非!渐渐地,聪明的孩子们也感觉到我们的记录是与他们有关的,就会上前来问:“老师,你在写什么呀?”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的疑虑与不安,我们就把记录的读给孩子们听,把拍下的照片夹进他的档案袋给他看。师生交流就自然和谐的开展着。孩子们自从知晓了老师是在记录他们进步的地方,就更积极地投入活动,尽量把自己优秀的方面展现给老师看。而我们读记录的方式也受到幼儿的欢迎,每当宣读记录时,连平时最调皮的孩子也安静了下来,他们会为自己的出色而感到骄傲,也会为别人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他们各自分享着各自的快乐,自信心在老师对他的关注下悄然升起。 2. 与同班老师的交流:班上的两位老师,平时都各自记录各自发现的点滴,到一周末了,就会坐下来进行交流,根据记录进行各案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商讨对策,联系家长,共同教育,最关键的是反思再教育。例如:我班有个叫朱舒昊的男孩,一段时间内被告状率直线上升,每天都有不止一个的孩子来告他的状,我们也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小男孩的态度也很虚心接受,但一段时间过后,告状率还是居高不下,这就引起我们两位老师的教育反思了。后来经过仔细的跟踪观察,发现原因是出在朱舒昊的交往方式上,他不善用语言去交流,而直接用行动去支配交往,这样其他孩子不懂他的方式,就经常误解他,以为朱舒昊欺人,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才是为什么他的告状率高的原因所在了。于是,我们老师一方面教给他积极的交往方式,让他主动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要让别的幼儿知道你想干什么;另一方面,在班上也帮朱舒昊在大家面前澄清一些他的原始初衷,让其他幼儿谅解他,并主动和他玩,宽容的接受他。同时也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达到教育的共识。后来该幼儿的告状就明显减少了,他的交往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3. 与家长的交流:老师把这些观察记录装入每个孩子的《成长手册》,内容丰富,除了有关孩子的发展外,还有他们的作品、稚语和照片。家长可以随时来翻阅自己孩子的记录资料,了解孩子的点滴成长过程,每周五拿回写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一些作为家长的想法、意见和要求,让家园互动真正落到实处,而非走过场。也让《成长手册》更完全,更具有珍藏的价值。 (二) 观察记录中的认识。 在观察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而那都是以前被我们所疏忽的,于是,它让我们重新去认识孩子。 1. 尊重孩子学习的各自方式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惊喜的发现,孩子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客观事物,他们具有各自学习风格。如在探索沉浮的活动中,有的孩子对沉下去的东西感兴趣,有的孩子对浮上来的东西感兴趣,而有的孩子则对怎样将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感兴趣,更有的孩子对泡沫板产生了兴趣,一遍一遍的变换捆绑在物体上泡沫板的位置,观察物体是否因泡沫板的捆绑位置而影响沉浮。从而产生了许多的疑问,并激起了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及学习的欲望。同时,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与观察风格迥然不同,有的观察细致,积极的探索深入;有的观察粗略,但又喜欢讨论。 因此,我们要看到孩子们的这些差异的同时,更要尊重这些差异。要允许孩子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2. 尊重孩子的创新思维 如果只注意孩子们活动的结果,会丢失许多精彩的片段。只要细心的观察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成人要聪明,他不会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他会寻找更快捷的方法。如在 活动区活动中,我们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操作常规,就像“国旗配对”这项活动,我们要求孩子分别从两只筐内找到一样的国旗摆放成一组,在结束整理时,也要一对一对的分别收放不同的筐内。在这样的常规下,数百对国旗没有乱,我们还很庆幸常规制定的好。但
8. 区角观察的观察方向有哪些
观察方向有以下:
主要是从设立的区角来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分析,像吃饭、玩积木、表演节目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观察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的幼儿园会设立的区角其实都不同,比如有手工区、生活区、秘密区、建构区、表演区等等。
不管有哪些区角,老师应该根据这些区角进行观察记录。
9. 如何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区域活动观察评价的方法: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并且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来建构的;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
幼儿是否能对区域活动进行正确评价: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及观察收集到的幼儿操作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1、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一般可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讨论,评一评谁做的好?与谁一起合作?结果怎样等进行评价。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合作好的幼儿,给与表扬和鼓励。对表现差的幼儿,教师要加以引导和提示。
2、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写出反思。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而获得的经验是粗浅的、感性的,需要教师的归纳与评价,使之条理化、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