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用三七根种植方法

用三七根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10 17:04:09

Ⅰ 三七要如何种植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最佳温度为20℃,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
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这种生态习性与三七本身的组织构造特征相一致。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七农,对三七生长发育期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为三成透光七成遮阴,在具体做法中又根据三七株龄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区别。根据一年中的气候状况及生育期特点,通过调整天棚上荫蔽物的疏密程度,调节园内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类三七苗的生长初期,此时年降水量偏少,太阳辐射光较强,且日照时数长 ,为维护这一阶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长,应适当加大荫蔽度,棚内的透光度约为25-30%。进入雨季后,由于云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比春季减少,总辐射也较低,而三七正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宜减少荫蔽,加大园内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体控制园内荫蔽度的多少,需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种植栽培
1、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65%代森锌4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台),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万-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厘米×15~18厘米;三级的为15厘米×15厘米。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
(1)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栅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栅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用20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Ⅱ 三七的种植方法

三七采用种子繁殖,选三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当11~12月大批果实成熟变红时采种。去掉果皮,将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立即进行冬播。如果来不及播种,应将果实摊放在筛内,厚约3厘米,置通风阴凉处可保存7~10天。外运种子,应去掉果皮,清洗干净,拌入2倍湿砂,贮放于木箱中。 播种地和移栽地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向阳的缓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于秋季进行多次翻耕,再经3犁3耙,将土耙细,随即做成高25~35厘米、宽100~120厘米的畦,畦面做成梳背形,两畦间排水沟45~60厘米。播种和定植前每亩施3000~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并加入25~35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将肥料撒匀于畦面,再翻入4~6厘米深的土层之中。 南方多采用冬播,点播,行距6厘米,株距5~6厘米,播后覆细肥土,以盖没种子即可。上盖杂草,避免畦土板结。南方冬播约3个月山苗,4个月出齐。北方若行春播,种子须放湿砂贮藏,用萌发的种子播种,播后1个月出苗。 播后一年或二三年移栽定植,南方多在12月份定植,北方多在11月或3月中旬~4月初(土壤化冻后),芽未萌动时定植。挖苗时不要伤根,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栽种。定栽方法:①在整好的畦面上开平底槽,深3厘米,宽以能放入三七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7厘米×15厘米。②双棵栽植:在畦面上横开小沟,深2~3厘米,沟距15~20厘米,然后将三七根芽对芽、尾对尾顺沟每隔20厘米放入两棵,畦边的两棵,根向畦内,边栽边盖已准备好的肥料,厚约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为宜。再盖草约3厘米,以不见土为原则。 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整地做畦后,用木棍、竹子、玉米秸、杂草等作材料,搭成1~1.5米高平顶式的荫棚,荫棚的透光度必须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季节随时加以调节,在播种出苗期和抽薹开花结籽期需较强的光照,特别是苗期透光度不能低于35%。干旱阳光强烈季节应适当加密荫棚,减少透光度。 早春齐苗后,要及时勤除草,雨后及时松土;当三七根茎露出在外时,要及时培土。三七根入土浅,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以农家肥作追肥,一定要腐熟。秧苗期间多施熏土,展叶后施一次,每亩150~200千克;半月后再施一次,5月后又追施混合有机肥,每亩2500千克,6月后每月迟清粪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后翌年4~5月施一次干肥,6~8月每月施清粪水一次,每亩1500~3000千克。三年以上的大三七,追肥时间和次数要增加,展叶后开始,每月一次清粪水,每亩1500~2000千克,并加施草木灰,于现蕾期和开花期施混合干肥,每亩3000千克,9~10月再施一次盖芽肥,护芽促壮。 在三七整个生长期,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不能干燥。雨季加强排涝,不要积水。 打花薹是提高三七产量和质量的新措施。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在三七抽薹开始开花时及时摘去花薹。留种的除外。 三七多病虫害,应加强防治。立枯病(又名“烂脚瘟”),为害种子、种芽及幼苗。防治方法:①播种前每亩用l千克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②播种前将种子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用1∶10大蒜汁浸种2小时消毒;③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病区。根腐病为害根部,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季及时排水;②移栽时选用健壮无病子条;③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④发病期用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

Ⅲ 三七怎么种植要注意什么

种植的注意事项

一、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喜潮湿但怕积水,土壤含水量以22%~40%为宜。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5℃,温度18~25℃等种植环境条件下均能生长。

拓展资料: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3456.TV

Ⅳ 三七是怎样种植的

三七怎么种?田七其实就是三七,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下面惠农网小编就和大家谈谈三七的种植技术!

1三七的简介

三七又名田七,为伞形目五加科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厘米。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根茎短粗,俗称“羊肠头”,主根肉质,多呈短圆锥形;地上茎直立,光滑无毛不分枝且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初开时黄绿色,盛开时白色;浆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白色种子;花期7~9月,果期9~11月。

2三七的生长习性

三七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喜潮湿怕积水,土壤含水量以20%~38%为宜;生长适宜温度19~26℃,-5℃~35℃均能生长。土壤酸碱度5~7.5。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上为好,过黏、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忌连作。

三七是我国特有品种,分布于我国西南滇桂交界地区,北回归线附近。文山州集中了三七95%的产量,到2007年三七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795万公斤,三七产业产值15.2亿元,云南省三七产业产值超过38亿元。

3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排水良好的缓坡地且有机质丰富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前茬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闲置半年多次翻耕18~25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150千克,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000千克,饼肥60千克。

作畦时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2】种子处理

每年9月下至11月上,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根肽”或“灭菌王”6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3】播种

以行株距6×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聚能肽或与其它肥料混合),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8~9万粒,折合果实9.5~13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4】苗期管理和移栽

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浇水可以带“根肽”每亩一公斤,可有效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4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3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光照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

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15~18厘米;三级的为 15×15厘米。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用相关药剂50倍液(100毫升兑30斤水)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4三七的后期管理及其病虫害防治方法

(1)选地、整地

土壤含水量20%~38%;酸碱度5~7.5为宜。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较好,过黏、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

前茬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忌茄科作前作;忌连作。地块选好,闲置半年并多次翻耕18~25厘米,促使土壤风化。在翻地前用微生物菌肥“聚能肽”2-3袋每亩。

(2)种子处理

每年9月下至11月上,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用相关药剂6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3)播种及苗期管理

以行株距6×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聚能肽或与其它肥料混合),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8~9万粒。

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浇水可以带“根肽”每亩一公斤,可有效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育苗一年后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

(4)田间管理

1.除草和培土

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3~18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涝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

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棚高1.5米左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5%~75%,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0%~6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70%。

4. 追肥

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1次根肽,每亩用800~1000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合有机肥(聚能肽、草木灰2∶1),每亩用2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 2000~3000千克。

5.打薹

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5)采收及加工

01采收

三七一般种植3年以上即可收获。在7~8月开花前收获的,称为“春七”,质量较好,若7月摘去花薹,到10月收挖更好。12月至翌年1月结籽成熟采种后收获的质量较差,称为“冬七”。收获前1周,在离畦面7~10厘米高处剪去茎秆,收获时,用铁耙挖出全根。

02加工

(6)病虫害表现及其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由于栽培三七的生长年限较长, 又生长于荫蔽高湿的环境中, 因此, 病害较多且蔓延迅速。 三七病害主要有黑斑病、 炭疽病、根腐病及疫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青虫等。

黑斑病

黑斑病表现为叶片、茎上出现浅褐色椭圆形病斑, 或黑色霉状物, 严重时出现扭折, 发病初期用 表,靓杰(丙戊咪)5000 倍液 或易护(苯甲嘧)3500 倍液或 农士高5000 倍液叶面喷雾。

根腐病

根腐病症状主要为叶片垂萎发黄, 拔出植株后会发现块根或根茎已腐烂, 发病初期用 10% 细快净(有机铜+中生菌素) 或99%恶霉灵或根肽 50倍兑水喷淋或拌细土 200kg , 制成药土施用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疫病

三七疫病表现为先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 随后病部迅速扩大, 病斑颜色变深, 病部变软, 叶片呈半透明状干枯或下垂, 茎秆发病后亦呈暗绿色水渍状, 植株变软倒伏死亡。

三七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 荫棚透光率、 栽培密度、施肥、 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 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用农业综合措施辅以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方法如下:

【1】随时调整荫棚, 荫棚应遮去自然光的 85%~90% 为宜, 如荫棚透光度过高, 棚内温度过高, 三七黑斑病、 蚜虫等病虫害发生较重, 且易造成日灼症等生理性病害; 透光度过低, 则三七苗生长明显受阻, 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产量下降。

【2】管理人员应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以防止病害蔓延。

【3】冬季打扫三七园, 消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灭菌王、根肽等 300~500 倍液进行灌根或喷雾处理。

【4】虫害——防治红蜘蛛可用 75% 脱螨 3500 倍液喷施; 防治蚜虫可用 20%蒙邦虫清 2000~2500 倍液喷杀(虫清可以同时兼治多种害虫)

Ⅳ 中药三七的种植方法

三七具抗疲劳、耐缺氧、壮阳、抗衰老、降血糖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滋补强壮作用。那中药三七怎么种植?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三七的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药三七的种植方法

一、形态特征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公分。主根肉质,多呈短圆锥形。根茎短粗,俗称“羊肠头”。地上茎直立,光滑无毛,单生,不分枝,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3-7片,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5公分,边缘具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多数,两性,初开时黄绿色,盛开时白色;花萼、花冠各为5枚。浆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白色种子1-3粒,多为2粒,扁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一年生三七只有1张掌状复叶;二年生有2-3张掌状复叶,每张由5-7片小叶构成,开始抽薹开花;三、四年生三七一般生3-5张掌状复叶,每张多数由7片小叶构成,少数多达9片小叶。五年以上的三七,复叶数可达6张。各年生掌状复叶的多少受生长发育条件影响,营养充足,发育条件适宜,掌状复叶数多。

各年生三七,在产区是2-3月出苗,出苗期10-15天。三七出苗后便进入展叶期,展叶初期茎叶生长较快,通常15-20天株高就能达到正常株高的2/3,其后茎叶生长缓慢,随着萌发出苗一次性长出,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长出的茎叶受损伤,地上就无苗。

三七种子具后熟性,保存在湿润条件下,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而发芽。种子发芽适温为20℃左右。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为15天左右,种子一经干燥就丧失生命力,因此,宜随采随播,或层积处理。

二、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土壤要求

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过黏、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不宜种植。忌连作。因此,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十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最佳为新开垦的生地。PH值为5.5-7.0较好。为了保证能生产出优质三七,还必须考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

2、光照要求

三七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三七对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强光。生长要求一定的荫蔽条件,三七对光照的要求通常为自然光照的8-20%之间,光照超过20%则三七不能正常生长。光照过弱,植株徒长,叶片柔软,主根增长缓慢,容易得病;光照过强,植株矮小,叶片容易灼伤。因此,三七的栽培过程中必须人为搭建荫棚,以满足三七对光照的要求。

3、温度要求

三七在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5℃,均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18-25℃。出苗期最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0-15℃,零度以下持续低温会对三七苗产生冻害,生育期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5-20℃。气温超过33℃以上,持续时间较长,会对七苗造成危害。

4、水分要求

苗床土壤水分要求常年保持在25-30%之间。土壤湿度低于20%,三七植株会出现萎蔫;土壤湿度低于15%,三七种子不会萌发。

5、海拔

如果以生产三七红籽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地下部分的产量则选择海拔1300-1600米的温暖中山低平坝区较为适宜。如果以生产地下部分为主要目标,则选择海拔1600-1800米的温凉山区或半山区为宜。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公分,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667平方米)施石灰100公斤,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667平方米)施“海状元818”海藻有机肥2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公斤,“海状元818”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6-12)80公斤,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公分,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公分,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土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及种子处理

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海状元818”拌种剂50倍液或“澳洛珈”海藻精1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播种

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5公分进行点播,然后亩(667平方米)均匀撒一层“海状元”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与菌土,播种后用菌土覆盖,(菌土的制作:使用“海状元818” 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或“海状元818” 海藻重茬剂10-40公斤与干细土50-60公斤混合均匀而成),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667平方米)用种7-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公斤。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

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每次每亩(667平方米)随水追施“海状元818”膏状海藻肥8公斤加“海状元818”海藻生根剂500克。

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

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公斤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l.5-2公斤的为二级;1.5公斤以下的为三级。

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15-18公分;三级的为15×15公分。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用“海状元818” 海藻生根剂600倍液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

(1)除草和培土

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公分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

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

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4)追肥

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667平方米)用50-100公斤,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一次“海状元”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6-12)每亩(667平方米)用100-120公斤加“海状元818” 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公斤,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667平方米)再施“海状元”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6-12)120公斤“海状元818” 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

(5)打薹

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4.病虫害防治

(l)立枯病

为害幼苗。2-4月开始发病,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或每亩(667平方米)用1公斤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处理;

②施用“海状元”海藻微生物菌肥、“海状元818”海藻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③用“海状元818”拌种剂50倍液,或“澳洛珈”海藻精100倍液严格进行种子处理;

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处理病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5-7天喷1次,连喷2-3次。

(2)疫病

为害叶。5月开始发病,6-8月气温高,雨后天气闷热,暴风雨频繁,天棚过密,园内湿度大,发病较快而且严重。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园后用2波美度;

①的石硫合剂喷洒畦面,消灭越冬病菌;

②发病前用“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③发病后用乙膦铝锰锌700-800倍液与“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倍液混合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4次。

(3)蚜虫

为害茎叶,使叶片皱缩,植株矮小,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4)短须螨

又称红蜘蛛。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其变黄、枯萎、脱落。以6-10月份危害严重。花盘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

防治方法:

①清洁三七园;

②3月下旬以后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天,连喷2-3次;

③6-7月发病盛期,喷20%三氯杀螨砜800-1000倍液。

四、采收加工

1、采收

三七一般种植3年以上即可收获。在7-8月开花前收获的,称为“春七”,质量较好,若7月摘去花薹,到10月收挖更好。12月至翌年1月结籽成熟采种后收获的质量较差,称为“冬七”。收获前1周,在离畦面7-10厘米高处剪去茎秆,收获时,用铁耙挖出全根。

2、加工

将挖回根摘除地上茎,洗净泥土,剪去芦头(羊肠头)、支根和须根,剩下部分称“头子”。将“头子”暴晒1天,进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紧实,直到全干,即为“毛货”。将“毛货”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谷往返冲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为成品。如遇阴雨,可在50℃以下烘干。

三七栽培技术

选地:三七多系家种,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土壤一般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700—1500米、东阳、坡度10—20度的山坡。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病虫害比较严重,而且叶片常出现早期脱落现象。经验证明,宜选阴凉通风,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阴的山坡为好。

搭棚:搭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木柱、木横梁结构的天棚,即用木条、竹条构成,棚高5.5—6尺。另一种是木柱铁线结构的天棚,即用铁丝代替横梁,柱距8尺左右,每亩需木柱120—130根,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光较弱,可以稀盖,一般透光度可为65%—75%,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一般北坡直射光少,可盖稀些,南坡光强可盖密些。

作畦:作畦一般需顺坡向作畦,以利排水和田间操作。畦宽为1.8—2尺,畦高5—6寸,畦长可随地形而定,沟宽1尺,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于畦面每亩施基肥30—50担,基肥的比例为牛粪70%、草木灰30%。若有磷肥(过磷酸钙、骨粉)再加30斤左右。基肥必须腐熟后施用,均匀撒布在畦面,与土壤充分混合。

选种播种:选三四年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在冬季10—11月间,随采随播,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盖一层,上面再盖草皮一层,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式,行株距为3×2寸或3×3寸,每亩需种28—32万粒,覆土4—8分厚,稍压后再覆盖一层稻草(稻草要切成2—3寸小段,用石硫合剂消毒),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阴棚漏雨打烂畦面,影响幼苗生长。覆盖厚度为0.3—0.5寸,覆盖畦面约80%。

易地移植:三七在苗床生长一年后(俗称“籽条”)必须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间进行。将苗床的“籽条”掘起,剪去茎叶,俗称“棵子”放入穴中,施以混合肥一撮,覆盖本土寸许,按7×6寸或8×6寸行距开沟,沟深1—1.5寸,栽苗时,使苗与沟底呈20—30度角,边栽边盖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不宜太厚,再盖约0.3—0.5寸厚的碎草,以不见土为原则。

调整天棚:天棚透光度大小,对三七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透光度过小,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也少;透光度过大,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稍小为45%—50%,秋分后气温转凉,透光度可逐渐扩大为50%—60%。

除草追肥:不论一年或两年以上园地,必须做到见草必除。施肥每年至少4—5次,多则7—8次,约每隔1—2个月追肥一次,第一次约施草木灰150斤、草皮灰500斤,在出苗达70%时进行。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展叶时,每亩施混合肥200斤(牛骨粉30斤、过磷酸钙50斤,发酵后施用。)第三次在5月份,施混合肥200斤。第四次在7月份,施绿肥(将绿肥切碎沤制发酵),将发酵好的绿肥均匀撒布畦面。

冬季护理:主要是清除残叶,稀疏围篱(调整透光度为70%—80%),全面消毒一次(天棚、地面、围篱全面用0.2—0.3度石硫合剂消毒),目的是为了调整棚内温度、湿度和减少越冬病虫。然后于畦面再撒混合肥1000—2000斤。

Ⅵ 三七家庭怎么种植

每667米2播种量:行株距7厘米×7厘米约7.5万~9万粒;10厘米×7厘米约5万~6万粒,10厘米×10厘米约3.3万~4万粒,土地利用面积50%~60%。

播种期是11月上旬至下旬,最迟不超过翌年1月。

在播种前先用木料制作打穴模板,即在长1.3~1.5米、宽30厘米左右的木板上,固定直径1厘米、长5厘米的若干圆形木钉,木钉的排列规格为4厘米×5厘米或5厘米×5厘米。用种子打穴模板在畦面上打出深1厘米左右的土穴,将处理好的三七种子人工放入打好的土穴中,一穴放一粒种子。播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主要是农家肥加少量钙、镁、磷肥,以畦面见不到种子外露为宜,然后盖上一层2~3厘米厚的稀薄稻草或茅草,起保温、保湿作用。

Ⅶ 三七的种植方法是

三七采用种子繁殖,选三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当11~12月大批果实成熟变红时采种。去掉果皮,将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立即进行冬播。如果来不及播种,应将果实摊放在筛内,厚约3厘米,置通风阴凉处可保存7~10天。外运种子,应去掉果皮,清洗干净,拌入2倍湿砂,贮放于木箱中。

播种地和移栽地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向阳的缓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于秋季进行多次翻耕,再经3犁3耙,将土耙细,随即做成高25~35厘米、宽100~120厘米的畦,畦面做成梳背形,两畦间排水沟45~60厘米。播种和定植前每亩施3000~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并加入25~35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将肥料撒匀于畦面,再翻入4~6厘米深的土层之中。

南方多采用冬播,点播,行距6厘米,株距5~6厘米,播后覆细肥土,以盖没种子即可。上盖杂草,避免畦土板结。南方冬播约3个月山苗,4个月出齐。北方若行春播,种子须放湿砂贮藏,用萌发的种子播种,播后1个月出苗。

播后一年或二三年移栽定植,南方多在12月份定植,北方多在11月或3月中旬~4月初(土壤化冻后),芽未萌动时定植。挖苗时不要伤根,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栽种。定栽方法:①在整好的畦面上开平底槽,深3厘米,宽以能放入三七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7厘米×15厘米。②双棵栽植:在畦面上横开小沟,深2~3厘米,沟距15~20厘米,然后将三七根芽对芽、尾对尾顺沟每隔20厘米放入两棵,畦边的两棵,根向畦内,边栽边盖已准备好的肥料,厚约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为宜。再盖草约3厘米,以不见土为原则。

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整地做畦后,用木棍、竹子、玉米秸、杂草等作材料,搭成1~1.5米高平顶式的荫棚,荫棚的透光度必须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季节随时加以调节,在播种出苗期和抽薹开花结籽期需较强的光照,特别是苗期透光度不能低于35%。干旱阳光强烈季节应适当加密荫棚,减少透光度。

早春齐苗后,要及时勤除草,雨后及时松土;当三七根茎露出在外时,要及时培土。三七根入土浅,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以农家肥作追肥,一定要腐熟。秧苗期间多施熏土,展叶后施一次,每亩150~200千克;半月后再施一次,5月后又追施混合有机肥,每亩2500千克,6月后每月迟清粪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后翌年4~5月施一次干肥,6~8月每月施清粪水一次,每亩1500~3000千克。三年以上的大三七,追肥时间和次数要增加,展叶后开始,每月一次清粪水,每亩1500~2000千克,并加施草木灰,于现蕾期和开花期施混合干肥,每亩3000千克,9~10月再施一次盖芽肥,护芽促壮。

在三七整个生长期,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不能干燥。雨季加强排涝,不要积水。

打花薹是提高三七产量和质量的新措施。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在三七抽薹开始开花时及时摘去花薹。留种的除外。

三七多病虫害,应加强防治。立枯病(又名“烂脚瘟”),为害种子、种芽及幼苗。防治方法:①播种前每亩用l千克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②播种前将种子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用1∶10大蒜汁浸种2小时消毒;③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病区。根腐病为害根部,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季及时排水;②移栽时选用健壮无病子条;③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④发病期用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

Ⅷ 三七种植方法与生长环境

三七的种植条件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度,最佳温度为20度,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三七花批量上市也一般在9月份左右。

三七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每翻一次,施足底肥,喷施新高脂膜给土壤消毒,保肥保墒,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

2、种子处理:选优良品种,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可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适时播种。

3、苗期管理和移栽:适时浇水,定期除草,苗期少量追,苗出齐后进行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4、生长管理:三七为浅根植物,应及时除草和培土,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并向叶面上喷施碧卡三磷酸腺苷叶面肥,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产量。

5、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疫病、蚜虫、红蜘蛛、蚧壳虫。喷洒针对性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Ⅸ 三七怎么种植

三七,具有显着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三七的介绍

特征三七属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 种植 易发生根腐病。本品属于含糖类,受潮易发霉、虫蛀,但干燥货品耐储存,最长可达十年之久。三七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有极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七不能连种,栽种过三七的土地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够再次种植。

三七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种子繁殖

育苗移栽。选用3~4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在10~11月果实成熟呈紫红色时采收,于11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播种前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浸种消毒10min,或用代森锌200~300倍液消毒15min,按行株距5cm×6cm点播,每穴放种子1颗,覆土1.5cm,后用稻草覆盖保湿,每1h㎡播105万万颗。幼苗生长1年,于12月至翌年1月移栽。移栽前幼苗(称子条)同样需要消毒,消毒 方法 与种子相同。将子条大小分级,按行株距15cm×18cm开沟,深3~5cm,将子条芽头向下倾斜20度栽下,盖土3cm左右,后盖稻草,每hm2用种苗22.5万~30万株。基肥用厩肥和草木灰,并拦入磷肥、饼肥等地。

田间管理

种植前搭平顶式高1.5~7m的荫棚,棚的四财设围篱,早春光弱低温,荫棚透光度60%~70%,4月上旬气温上升,透光度以50%为宜。出苗初期在畦面上撒施草木灰2~3次,每次每1h㎡375~750kg,4~5月每月追施粪灰混合肥1次,每1h㎡7500~1500kg,3~4年生的三七,在6~8月孕蕾开花期应追施混合肥2~3次,每1h㎡1500~22500kg,另加磷肥375kg左右。注意防涝抗旱,经常保持湿润。不留种的三七于6月上旬花苔抽出2~3cm时摘除。

病虫防治

黄锈病,喷波美0.2度石硫合剂或粉宁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喷1:1: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800~1000倍液。白灰病,喷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疫病,发病前喷1: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此外,还有立枯病、黑斑病、短须螨、桃蚜、蜂蝓、地老黄牛虎、鼠害等。

三七的选方

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④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⑤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⑥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⑨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⑾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⑿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服。

⒀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⒁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⒂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三七的种植相关 文章 :

1. 三七的种植方法

2. 种植三七的技术

3. 三七的养殖方法

4. 田七怎么种植

5. 栽种植养心草

阅读全文

与用三七根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