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芷是一种调味料,要如何进行种植
白芷的根部可以入药,通常也能够用作生活中的调味品,在市场上有着非常好的销售量。白芷喜欢湿润的土壤,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能够生长旺盛,适应能力也比较强,更容易成活。白芷对于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只需要让土壤保持湿润就可以,不能够过干或过湿。人们种植白芷的季节通常选在春季,选择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条件下播种,通常在15~20天左右就可以出苗。
一般在白芷6个月时,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可以进行追肥。种植的过程中,追肥的次数和施肥量需要根据白芷的生长情况来决定,如果植株长得并不是太旺盛,就可以追肥一次。白芷喜欢湿润的环境,幼苗出土之后需要时刻保持土壤湿润,以免让幼苗缺水,产生比较多的侧根。如果在雨季,就需要让田间排水,否则会让积水导致烂根或者白芷出现其他病害。
‘贰’ 白芷怎样种植才能高产
按其生长特性选好地,每667米2施厩肥或堆肥2500~5000千克,肥地可少施,施后深耕30厘米,日晒一段时间后再耕一次,然后耙细整平,作宽1~2米平畦,南方多做高畦。畦整好后即可播种,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因移栽后根多分叉,主根生长不良,影响质量和产量。
生产上常在秋季播种。上面已经提到,播种期的早晚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也影响到来年抽薹的多少。播种过早,苗期长,苗长得大,营养也充足,第二年抽薹率就高。如播种过迟,气温下降,出苗和幼苗生长都很缓慢,幼苗瘦弱,易受冻害,第二年抽薹率低或不抽薹,但产量低。各地因气候条件不同,适宜播种期也不同:华北地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四川在9月上中旬;浙江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浙南天气较暖和可稍晚,浙西、北天气较凉可提早到9月份。春播于3~4月间,但产量和质量较差。
可穴播也可条播:穴播,按行株距35厘米×15~20厘米开穴,深5~6厘米,每穴播10多粒;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下,后盖薄土,压实,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穴播每667米2用种量约0.75千克,条播1.5千克。播后15~20天出苗。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
(1)科学管理
① 间苗 于第二年早春返青后,苗高约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条播每隔约5厘米留1~3株,穴播每穴留5~8株;第二次间苗,每隔10厘米留1~3株或每穴留3~5株;苗高约15厘米时定苗,每隔12~15厘米留1株或每穴留1~3株,去掉过密的小苗和生长过旺、叶柄呈青白色的大苗。春播则留大苗除小苗。
② 中耕除草 每次间苗都应结合中耕除草,第一次只浅松表土,以后逐次加深。次数视土壤干湿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而定,植株长大封垄后就不宜再中耕除草。松土时注意勿伤主根。如发现个别植株提早抽薹应及时拔除。
③ 追肥 一般追肥3次,常在间苗、定苗后和封垄前进行。可用人粪尿、腐熟饼肥或尿素等。第一次施肥,肥料宜薄宜少,以后可逐次加浓加多。封垄前的一次可配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磷铵、草木灰、氯化钾等。施后随即培土,可防止倒伏,促进生长。播种当年一般不施肥,以控制幼苗生长。
④ 灌溉与排水 播种后如土壤干应浇1次水,7~8天后再浇1次,保证畦面湿润,有利出苗。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决定是否浇水。施肥后也应结合浇水。北方在入冬前应浇一次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2)积极防治病虫害 白芷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斑枯病 主要为害叶部。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喷雾防治。
② 黄凤蝶 以幼虫为害叶片。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3次,或用青虫菌(每克菌粉含孢子100亿个)500倍液喷雾防治。
(3)留好种 选用抽薹率低的种子。留种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 原地留种 在挖收白芷时留部分植株不挖,第二年即可抽薹开花结籽,管理同下。
② 选苗留种 在挖收白芷时选主根直,中等大小无病虫害的根作种,另行种植。按行株距85~100厘米×35厘米开穴,斜栽,每穴栽1根,覆土约5厘米。9月份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施肥。第二年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施肥,5月抽薹后培土防倒伏,7月份种子陆续成熟。当种皮呈黄绿色不老不嫩时采收,选第一级枝上结的种子,分批剪下种穗,挂通风处阴干,后脱粒,装袋置通风干燥处存放。种子不宜久藏,隔年陈种易丧失发芽力。
北方留种,常把种根砂藏于地窖里,第二年春再栽到地里,6月上旬抽薹开花,8月种子陆续成熟。管理及采种基本同上。
‘叁’ 白芷种植产量是农户关心的问题,白芷如何种植能高产
白芍又被称为:香白芷、芬芳、泽芬等。白芍是一种具备较高功效与作用的中药材,备受行医者广泛运用,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中国内地别的地区都是有种植。白芍生长发育在海拔高度200-1500米中间,多见生长发育在森林花草树木、溪水界限、峡谷草坪里。那么白芍对自然环境标准有什么规定?实际增产栽培技术是怎么开展?有关白芍增产栽培技术,及其精细管理等详细介绍以下。
3、栽培技术
①补苗、移栽工作中:黄芷小苗产生迟缓,一般不用疏苗,可在第二年初春反春下床查询,当苗高宽比在6㎝上下时,就可进行补苗,将病苗、细微的弱苗、聚集的苗适度开展理清,按10-12cm的株间距,每孔留3株,产生“△”型,每角1株,总三角3株,为自然通风、光照发挥特长。
②培土翻土、清除野草:现蕾期与此同时,培土翻土、锄草融合开展,应消除沟内及边面野草。前期应彻底消除野草。白芍苗中后期叶子持续生长发育后,为维持边沿表层荫凉,有利于主茎生长发育,不会再开展锄草。因而,在早期应提升锄草工作中,避免边表野草太多,导致白芍主茎生长发育遇阻。
③施肥方式:白芍一般施肥3-4次,1-2次均在补苗培土时开展。1亩使用人粪和粪肥水混和后,1亩使用1500-2000KG。第三次施肥后,1亩使用人粪水2200-2800kg,尿素溶液2.5-3kg,依据土壤有机质,最大不超过3000kg的人粪尿。与此同时,撒上100-120KG干粪的细肥或130-150KG的绿色植物灰,上肥后立即松土。
不一样的农田肥效不一样,上肥前最好是先掌握土壤有机质。为了更好地使根茎粗大生长发育得到增产,当初少上肥,避免苗催长,提早盛开。第二年要多上肥,多施磷钾肥,推动主茎根处粗大,以利于增产大丰收。
④灌排方式:栽种后,依据土壤层旱灾状况,立即开展灌排,确保土壤层潮湿,使发芽率高、春梅。在成长期,如遇旱灾,应立即浇小量水,但要给予充足的水份提供,以达到植物的生长的用水量。每一次雨天后,要立即查验田里存水状况,采用排水管道对策,避免病虫害产生。植物花很易腐烂,这是由于长期被降水沤根相关。要勤查验,搞好浇灌、排涝工作中。
‘肆’ 白芷价值特别高需求量也很大,种植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种植时间白芷不能常年种。通常在春天和秋天种植。种植时间与温度有很大关系。白芷适宜的温度为15-28度。所以春天种植一般在清明节之后。清明节前夕气温依然偏低,多雨,特别不适合白芷的生长。虽然秋季的温度非常适合白芷的生长,但秋季雨水较少,所以白芷的生长液需要一定的水分。如果完全靠人工灌溉,也是大工程,所以秋季种植一般在8月底到9月初是最合适的时间。种子栽培白芷如果是种子种地,需要发芽,否则发芽时间很慢。
准备播种时,将白芷种子取出,用温水浸泡24小时,使其外壳尽可能软化,可以加速其发芽,然后捞出晾干水分后播种。土壤问题:在选定的土地上施一定量的基肥,犁匀混匀,整平耙平后做高地块。一般地块宽约1.2米,高约15厘米。播种问题,在浙江、河北等地,采用条播,行距定在13-20-27厘米,开沟1.5厘米左右,然后按每亩1.5公斤播种,再将畦面平整,但要注意不要覆土过厚,以免影响种子正常生长,草木灰覆盖最合适。保养问题:播种后一定要彻底浇水。如果有牲畜粪便,可以浇水,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土壤的肥力。后期主要是少量多次浇水。
‘伍’ 白茈怎样种什么时间种
白芷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白芷对前作选择不甚严格,一般棉花地、玉米地均可栽培,以耕作层深,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温暖向阳比较湿润的夹沙土,一般产区均在平原地带的地方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深为33厘米为宜。晒后再翻一次,然后耙细整平,作畦,宽100~200厘米,高16~20厘米的高畦,畦面应平整,畦沟宽26~33厘米(排水差的地方用高畦),土壤细碎。耕地前每公顷施堆肥草木灰150千克左右。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白芷应当选用当年所收的种子,隔年陈种,发芽率不高,甚至不发芽,不可采用。有的药农经验用正中主茎上所结的种子,再播种时,容易提早抽空,影响产品质量。而利用测基上所结的种子播种,白芷发芽率70%~80%,在温度13~20℃和足够的湿度下,播种后10~15天出苗。 白芷播种期分春秋两季。春播在清明前后,但产量低,质量差,一般都不采用。秋播不能过早过迟,最早不能早于处暑;不然在当年冬季生长迅速,则将有多数植珠在第二年抽薹开花,其根不能作药用,但最迟不能迟于秋分;因秋分后雨量渐少,而气温转低,白芷播后长久不能发芽,影响生长与产量,故应在8月上旬全9月初播种。 播种方法:白芷宜直播,不宜育苗移栽,移栽的植株根部分叉,生根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采取穴播和条播,播前畦内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开始播种。播前种子要用机械方法,去掉种翅膜,然后在温水中(45℃)浸泡6小时,捞出后擦干播种。穴播按行距33厘米左右,株距16~20厘米开穴,穴深6-10厘米,播后用水浇,洒水或覆盖草的方法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后0-20天出苗,秋播的白芷主根大,产量高,条播按行距3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下,盖层细土,播种量每公顷用15千克以上,其他同穴播相同。 3.间作:为了经济利用土地,在白芷地内亦可进行间作,原则上以短小作物为好,在白芷播种之后,在其行间种植蔬菜,如葛笋、菠菜、蒜苗等,间作物必须在立春前收获,以有利于白茫生长,以菠菜、蒜苗为最多。菠菜是在行间进行条播,蒜苗则每隔3厘米栽植。 4.田间管理 (1)浇水:雨水充足的地方可不用浇水,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播前必须深水,翻地保墒,播后遇干旱、久旱必须浇水。墒情不好,就得浇水,约浇水4次即可发芽,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幼苗生长,小雪前应浇饱水,防止白芷在冬天干死。第二年春天浇水在清明前后,不能过早,地温低,水寒苗不肯长。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水,到了夏天应每隔5天浇水一次,特别是芒种到谷雨前,水少主根不能下伸,则须根多影响产量。在伏天更应保持水分充足,不能使苗因缺水而短垂;否则主根木质化降低品质。 (2)间苗:当春季幼苗返青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适当的择去弱苗,使幼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当苗高13~16厘米时定植,每穴留壮苗1~2株,条播技16厘米左右留壮苗一株,注意除去过弱的苗和过大的。茎呈现青白色的幼苗选择掉,减少将来抽基白芷的发生,总之保持匀苗。 (3)中耕除草:每次间苗时,均应中耕除草,第一次待苗高3厘米时用手拔草;在土壤板结时,可浅松土3厘米左右,不能过深,否则主根不向下深,叉根多,影响质量。第二次待苗高6~10厘米时除草稍深一些。第三次在定苗时,松土除草要彻底除尽杂草,以后植株长大封垄,不能再行中耕除草。 (4)追肥:白芷追肥在当年直少宜淡,以免植株徒长,提前抽空开花。播种第二年植株封垄前追肥1-2次,结合间苗和中耕时进行,每公顷追肥量饼肥2250~3000干克,亦可用化肥和人畜粪尿代替,开浅沟施下。雨季后根外喷施磷肥,也有显着效果。 (5)选留良种:白芷在第二年5月份往往有少数生长特旺,抽薹开花。这种白芷所结种子不能作种用,因用后即将提前抽薹开花。同时在即将抽薹后,根部即瘦小而成木质,以后逐渐枯死,不能再作药用。故及早择除,免去耗肥料,影响邻株的生长。在采挖白芷时,选择主根粗壮,无分叉的,集中栽于肥沃地上,按行距80~100厘米,株距30厘米开穴,根可倾斜,不能弯曲,覆土3厘米左右,上盖肥等再覆土6厘米,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不久即可另生新苗。在当年11月及次年2至4月份,应各进行中耕除草施肥1次,每次施肥应较多,这样才能长好。5月下旬,即可抽薹开花,6月下旬种子即可陆续成熟,此时即应随熟随采,以免种子被风吹落。采后放于通风干燥处,勿烟熏。 另外,也有的地方,原地留种法:即在第二年秋季采收白芷的同时,在地里留出一些不挖,以后加以中耕除草等管理,到第三年5月以后即可抽薹开花,结出种子。此法结出的种子发芽率差,植株短小,根部发育不良,不宜采用。在寒冷的地方,把根挖出来放在地窑里,用沙埋起来,待第二年早春再栽到地里,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足追肥。 5.病虫害防治 (1)斑枯病:又叫白斑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主要危害叶部。病斑多角形,初期暗绿色,以后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即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②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喷雾。 (2)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以幼虫食害叶片。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幼虫和蛹。②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1次,连续3次,或用青虫菌(每克菌粉含孢子100亿)500倍液喷雾。 (3)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以成、若虫危害嫩叶及顶部。防治方法见黄芪病虫害及其防治。 (4)红蜘蛛:属蜘蛛纲蜱螨目叶螨科。以成、若虫危害叶部。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拾净枯枝落叶烧毁,清园后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②4月开始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杀虫脒水剂500~1000倍液喷雾,每周一次,连续数次。 (五)采收加工:春播白芷当年即可采收,9月中下旬采。秋播白芷第二年8月下旬叶片呈现枯萎状态时采收。当叶片桔黄时开始收获,选晴天,将白芷望叶割去,作为堆肥,然后用齿耙依次将根挖起,抖去泥土,运至晒场,进行加工。摘去侧根,另行干燥,并将主根上残留叶柄剪去;晒1-2天,再将主根依大、中、小三等级分别暴晒,以便管理。在晒时切忌雨淋,晚上要收回晾干,在晴天运出再晒,否则烂或黑心。通常用烘炕进行熏硫,将白芷用草包或麻袋盖严,每500千克鲜白芷需约3,5~4千克硫磺,熏时要不断加入硫磺,不能熄灭,直至熏透。约熏一昼夜后,取样用小刀切开,在切口涂抹碘酒,若蓝色很快消失即表示硫以完全熏透,可停火,若蓝色不消失,再继续,熏后抓紧晒干。包装存于干燥通风处,每公顷可收干白芷3750~5250千克,高产田达7500千克。 (六)注意事项: 1、选地整地:白芷对地要求不甚严格,以耕作层深,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温暖向阳比较湿润的夹沙土,一般产区均在平原地带的地方为好。深翻土地,土壤细碎,浇水施入基肥即可。 2、播种方法:白芷宜直播,不宜育苗移栽,移栽的植株根部分叉,生根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采取穴播和条播,播前畦内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拌种后适时播种,用新高脂膜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3、生长管理:浇水、应保持水分充足,间苗:当春季幼苗返青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根据植株需求适时除草,植株长大封垄,不能再行中耕除草。追肥、白芷追肥在幼苗时期少宜淡,以免植株徒长,提前抽空开花。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4、病虫害防治:白芷常见病虫害有斑枯病、黄凤蝶、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喷施针对向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陆’ 怎样种植白芷
1、选地整地:白芷对地要求不甚严格,以耕作层深,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温暖向阳比较湿润的夹沙土,一般产区均在平原地带的地方为好。深翻土地,土壤细碎,浇水施入基肥即可。
2、播种方法:白芷宜直播,不宜育苗移栽,移栽的植株根部分叉,生根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采取穴播和条播,播前畦内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拌种后适时播种,用新高脂膜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3、生长管理:浇水、应保持水分充足,间苗:当春季幼苗返青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根据植株需求适时除草,植株长大封垄,不能再行中耕除草。追肥、白芷追肥在幼苗时期少宜淡,以免植株徒长,提前抽空开花。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4、病虫害防治:白芷常见病虫害有斑枯病、黄凤蝶、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喷施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柒’ 白芷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种植白芷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白芷幼苗生长缓慢,播种当年不间苗,在第二年早春返青后苗高5-10厘米时开始间苗,扔掉过密的瘦弱苗,按株距1215cm定苗以达到通风透光的效果。定苗时要将生长过旺壮苗和过于纤细的弱苗去除,以防止壮苗提早抽薹开花。间苗同时进行中耕除草。
2、白芷需进行三次中耕除草,一是定植之后,田间一旦有杂草就立即除去,封垄前要除尽杂草,封垄后不宜再中耕除草。二是在白芷开花前两天除草一次,并且要将土翻松达到白芷根茎膨胀的目的,三是在开花之后除草一次,只需将杂草轻轻拔掉即可,不要松动根茎以免导致白芷产量降低。
3、白芷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怕积水,一旦雨季有积水,应该及时开沟排水,避免积水烂根导致病害发生。播种后如果遇上干旱天气应立即浇水保持水分充足,在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才利于出苗。幼苗越冬前要浇透水一次,第二年立春后在追肥时浇水。
4、在种植时打好基肥,一般使用腐熟农家肥以及动物粪便做底肥,并且要配合浇水,这样种子出苗快。白芷在移栽十天后进行第一次追施农家肥;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cm左右追肥,不可过多,以防苗期长势过旺,提前抽薹开花;第三次是在白芷开花时追肥;第四次是快采收的时候,每次施肥均可以采用腐熟农家肥,一般都是人粪尿水配合草木灰,尿素和磷肥一起使用。追肥次数和施肥量根据白芷的长势决定,生长过于旺盛就不用追肥。在第二年的5月份,如果发现植株抽苔开花,应及时摘除花苔,以保根部质量。
‘捌’ 白芷留种方法有很多,种植白芷如何留种
北方一些省、自治区是种植的,大部分是生产销售,少部分是转移到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流、灌木、河谷草原。用种子育种一般是直播,不是移栽。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播种过早,入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二年部分植株提前抽薹开花,根系木质化或腐烂,不能入药,影响产量;太晚,由于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第二年种子发芽率低,而新鲜种子发芽率高。在生产中,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用于播种,一般主要在秋季播种,春季产量低,质量差。适宜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高温晚播,低温早播,沃土晚播,反季节早播。
在采挖收获的第二年,选择主根直、无病、中厚的苗木,移栽前用双智能因子膜喷雾或涂抹苗木,可防止地下病虫害的侵染。移栽时,选择深、肥、松的土壤,移栽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耕作除草。然后在第三年白芷开花时,切断主茎和第二、三枝上的花序,集中养分供第一枝花序生长,以保证种子胚一致发育成熟,减少个体种子间的差异。同时修剪后及时喷洒斯科蒂清远花园防腐膜,防止病菌从切口感染。最后,种子成熟后,分批收集种子。
‘玖’ 白芷种植技术
白芷用种子繁殖,可春播或秋播,通常采用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春播于4月中下旬进行,产量和质量较差。白芷不宜育苗移栽,采用大田直播,移栽的侧根多,主根生长不良,质量差。选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每667米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深翻30厘米,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00~200厘米,高16~2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浅沟,沟深1.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盖平,压实,播后15~20天出苗。播种量为每667米 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