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1.积极治疗引起无汗症的各种疾患。
2.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3.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4.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所引起者,无法治疗。
5.中医治疗如有大汗、失血、呕吐以及高烧灼津引起少汗或无汗,宜增补精液或清热养阴或益气生津,如增液汤,冬地三黄汤、生脉散之类。
如先天性汗腺功能障碍及其他疾病引起皮肤发汗不畅而引起烦躁,口苦咽干等可用升麻葛根汤解毒发汗。如表现口淡无味、心慌、气短、小便不利、大便不畅,可用健脾化湿,可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胃苓汤等。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② 我不出汗
无汗症
有些人很难出汗,这种现象叫做无汗症,皮肤表面的少许或完全无汗可由汗腺本身的异常或神经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你应该先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是先天性的,还是其它疾患造成的.以便医治.下面是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 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1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药用: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 ,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③ 无汗症可以治好么求大神帮助
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你应该先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是先天性的,还是其它疾患造成的.以便医治.下面是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 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 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1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药用: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 ,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④ 不爱出汗是怎么回事怎样改善
无汗症 www.luojinyu.com 罗金玉中医皮肤专科--金玉学堂 参考资料: 大家常常会有同样的感受,当遇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过后会发现自己被“吓出一身汗”,其实这是正常反应,是由于精神刺激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从而产生多汗。但有些人却“惊而无汗”,这又是为什么呢?皮肤表面的少许或完全无汗可由汗腺本身的异常或神经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中医如何治疗无汗症? “天气热了会出汗,冷天就没汗了。”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但感觉有时也会骗人。事实上皮肤每天都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只不过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珠不仅太小,而且刚出表皮即被蒸发,医学称之为“不可见的出汗”,那么人为什么要出汗?除了散发热量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①汗液可维持水分的供给与挥发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质层干燥。②汗液在皮肤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袭。③汗液与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类薄膜,此外,它还与电解质、粘多糖、激素等代谢有关。因此,无汗症病人应尽快就医。可采用综合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 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1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药用: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 ,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⑤ 无汗是怎么回事还有得治吗
治疗无汗症现在的治疗的方式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这个都是先天性的。意见建议:所以说这个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对症治疗。无汗症可以吃枣 无汗症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红枣具有补血的功效
⑥ 不出汗怎么办
你好!不出汗就是无汗症,中医治疗无汗症需要对症下药。下面给你介绍几个无汗症的例子,你看看与哪一个比较相近,就可能用相同的处方来治疗。
无汗
(1)黄某,女,68岁,1980年6月10日初诊。
12年前,曾患“风心病”,经治疗症状控制。但此后,一年四季从未小汗,天寒睡眠不佳,天热虽睡眠良好但神疲怕风,纳少无味。时值仲夏,天气炎热,无汗出,周身不舒,欲求汗出为快。
察患者面色无华,扪主体肤无汗,舌淡苔白滑,脉沉缓,辨证为寒湿内舍于脏,久之肾阳折损,不能温煦肌腠,无力鼓汗达表,终年不得汗泄,拟“无汗1号方”。服药3剂,即有小汗出,周身颇感舒适;7剂后,汗出如平人,肢体舒展畅达。十年痼疾,竟获效于一周,续进原方7剂以为巩固。
[按] 《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之液”。少阴阳虚,不能温煦肌腠,无力鼓汗达表,故致无汗。方用“无汗1号方”助阳透表,方证合拍,十年痼疾,获效甚捷。
--------------------------------------------------------------------------------
(2)任某,女,21岁,1988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自幼虽天热或身动亦无汗,自觉身体有烘热感,口干思饮,神疲乏力,饮食二便如常,形体瘦小,舌质红苔薄黄,脉细而数。迭经中西药治疗罔效。责之阴虚为病,以“无汗2号方”调之。水煎服。
上方10剂后,身烘热感显减,且有微汗出,精神亦振。前法既效,守上方共进30余剂,则汗出如常人。
[按] 无汗一证,原因多端。此案为阴虚,阴虚则汗源乏竭,故无汗出。治用“无汗2号方”益肾阴、滋汗源、清虚热。阴液充足,汗液有源,汗自出矣。
--------------------------------------------------------------------------------
(3)赵某,男,50岁,1986年8月1日初诊。
自诉1961年夏季大汗出时用冷水冲浴,此后再未出汗,在酷热之盛夏或剧烈活动后仍皮肤干燥,汗无点滴,伴心中烦躁,头昏身热,汗孔突起。刻诊:神志清,周身汗孔耸立如鸡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紧。其他无异常。此汗出之际,突受寒凉,腠理骤闭,热郁玄府,不得宣泄,而致内热外寒。
治宜:发汗解表,兼清里热。药用“无汗3号方”,服药一次,未汗,但感身热灼手,烦躁益甚,过3小时又服余药,服后20分钟开始汗出,逐渐增多,全身皆汗,自觉异常舒适。
[按] 本病例虽历经25年,但病起于盛夏汗出用冷水冲浴,腠理骤闭,肌表不得汗出,热郁玄府,不得宣泄,仍见无汗、身热,烦躁(外寒内热)之证,故以“无汗3号方”峻发其汗,重用石膏以清里热,加草枣和中,资助汗源,共奏双解之功。25年无汗之疾,一药而愈。
--------------------------------------------------------------------------------
(4)薄某,男,28岁,工人。1970年7月6日诊。
患者自述5年前曾目暴雨浸淋,当时唯觉憎寒无汗,自恃年青体壮,未及时就医治疗,只自饮烧酒以图驱寒。酒后憎寒无汗等症未解,反增内热口渴,日渐严重。五年来曾经中、西医屡治而无效验。患者项背强紧,头昏目瞀,大便干,小便黄,烦躁憔悴,口苦咽干,口内常有臭恶之气味。面色苍暗,皮肤干涩,目赤,舌红,苔黄滞,脉弦滑有力,证脉合参,辨证为寒闭于外,热阻于内,寒热相拒,表里三焦俱实,日久营卫失和,气血怫郁。
试治以疏解表邪,清通里热,通调气血。方用“无汗4号方”。水煎嘱服1剂。
服完复诊,患者言服后大便稀热灼肛,气恶臭,便量甚多,日夜下2次,内热稍觉缓解,上半身皮肤潮润似汗而未汗,反觉暴躁。将上方麻黄增至9克,生石膏增至30克,大黄原量后入再服。
三诊,患者急于求效,将头、二煎合并一次服尽,当夜泻下3次,量多畅快,随下粘液类物,已不甚灼热。全身汗出粘滞如油,唯两脚腕至足未汗。上方去大黄、元明粉。嘱头、二煎合并,早晚2次分服,服后饮稀米粥一碗。如法服完,全身汗出歙张通透,余证若失。
[按] 本案亦属外寒内热之无汗证,但与“无汗3号方”证有别。“无汗3号方”证属无形之热邪,此属有形之热结,故治法彼则解
哀清里,此则解表攻里。攻里、清里之异,是为临证取效之妙。
--------------------------------------------------------------------------------
(5)李某,男,54岁,农民。
患者四五年来无汗,劳累后自感皮肤燥热,心烦,并伴有胃脘堵闷,经常大便干燥。曾在原籍多方求医,久治不愈而来就医。患者脉沉弦稍数,舌质红,白苔少津。辨证:内热灼津,营卫失调。
治法:通府泄热,条畅气机以达调和营卫。用“无汗5号方”。3剂。
5月15日复诊,服上药大便3次,自感胸舒脘畅,微汗出。守法原方大黄同煎3剂而愈。
[按] 本案属内热耗津伤液,津液亏乏,无资以化汗,效无汗。经治而使府通、热泄、津液复,则汗出如常。
--------------------------------------------------------------------------------
(6)宗某,男,41岁。
周身无汗出已有十几年,天气稍热或参加少许劳动,则感全身蒸热,周身皮肤有烧灼感,皮肤发烫,继而如鸡皮状,心内烦热欲炸,难以忍受。多年来根本不能在阳光下工作,骑自行车三五里也会出现如此症状,影响劳动,并伴有头重头晕,周身无力。曾服用大量中西药无效。于1978年3月6日来治。当时一般情况好,脉沉弦滑,舌质淡,苔白腻。先拟补气活血、调和营卫、佐以化湿。笔者思,患者多年无汗,肺失宣泄而中焦湿阻,脾阳不运而清阳不升,则症见纳呆头重,则为脾湿,始悟投上药之谬。此证必先健脾化湿为调和营卫扫清障碍。药用“无汗6号方”。3剂后,头背等局部汗出。效不更方再服6剂。全身汗出而愈。随访2年患者正常无恙。
[按] 本案无汗,兼见中焦湿阻、脾阳不运,治当健脾化湿和中,调和营卫,使脾阳得运,解肌发汗而愈。
祝早日康复!
⑦ 不出汗怎么调理
有些人只要稍微动一动就会热得满头大汗,可是有些人无论怎样就是不出汗。人为什么不出汗,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不出汗的调理治疗方法
临床对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引起无汗的病症)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除采取治疗外、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中医对无汗症的认识和调理治疗
1、肾阳虚: 不出汗手脚容易发凉,不管怎么运动都不出汗,怕冷是身体元气虚弱的表现,多是肾阳虚,阳气虚则气不行血,于是血液无法到达血管末梢,身体的末梢即手脚,于是就会发凉。
2、肾阴虚: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全身无汗、惟有手足心发热、微微出汗,形体消瘦、潮热、五心烦热、咽干颧红等。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多见于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
处方: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2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常见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
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出汗与不出汗的原理
“天气热了会出汗,冷天就没汗了。”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天气热了不出汗,冷天没有运动就出汗了,这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皮肤每天都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只不过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珠不仅太小,而且刚出表皮即被蒸发,医学称之为“不可见的出汗”,那么人为什么要出汗?从生理角度讲,除了散发热量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例如
①汗液可维持水分的供给与挥发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质层干燥。
②汗液在皮肤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袭。
③汗液与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类薄膜,有保护皮肤的功能。此外,它还与电解质、粘多糖、激素等代谢有关。因此,无汗症病人应尽快就医,可采用综合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什么不出汗
人们常会有同样的感受,当遇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过后会发现自己被“吓出一身汗”,其实这是正常反应,是由于精神刺激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从而产生多汗。但有些人却“惊而无汗”,这又是为什么呢?皮肤表面的少许或完全无汗可由汗腺本身的异常或神经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
人出汗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汗珠,大家就觉得他出汗多;有些人则像冬泳运动员一样,大家看不到他们出汗,但能明显看到他们身上冒出的热气;另外,有些人体液较多,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出汗就少,运动时的出汗量和饮水也有关系,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就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对于运动来说,在做等量的运动时,应该是出汗越少的人体质越好,因为他的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如果在正常的环境下,不出汗的现象是完全正常的,正说明体质好,相反有些人稍微运动,就容易出汗,这就说明是病症的表现。如果你感觉到热不出汗,那就是汗腺方面的问题(先天或后天的),这种情况最好到医院检查,明确为什么不出汗。
不出汗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 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 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 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 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⑧ 人总是不流汗应该什么办
你的这种现象叫做无汗症,皮肤表面的少许或完全无汗可由汗腺本身的异常或神经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你应该先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是先天性的,还是其它疾患造成的.以便医治.下面是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 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1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药用: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 ,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⑨ 先天性无汗腺症的治疗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中医如何治疗无汗症?
“天气热了会出汗,冷天就没汗了。”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但感觉有时也会骗人。事实上皮肤每天都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只不过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珠不仅太小,而且刚出表皮即被蒸发,医学称之为“不可见的出汗”,那么人为什么要出汗?除了散发热量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①汗液可维持水分的供给与挥发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质层干燥。②汗液在皮肤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袭。③汗液与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类薄膜,此外,它还与电解质、粘多糖、激素等代谢有关。因此,无汗症病人应尽快就医。可采用综合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 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1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药用: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 ,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⑩ 无汗症怎么治疗
如果有腰膝肢冷,那就是阳气不足,只要找个好中医,有巨刺法,针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