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CB(PCBA)板的测试方法有哪些
之间的不同而迥异。不清楚地理解制造商工艺,就不可能采用最合适的测试方案。因此,执
行DFT 规则的DFT 小组必须清楚现有的测试策略。
目前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手工视觉测试
手工视觉测试是通过人的视觉与比较来确认PCB 上的元件贴装,这种技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
在线测试方法之一。但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和电路板及元件的缩小,这个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了。
低的预先成本和没有测试夹具是它的主要优点;同时,很高的长期成本、不连续的缺陷发觉、
数据收集困难、无电气测试和视觉上的局限也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
2.自动光学检查(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AOI)
这种测试方法也称为自动视觉测试,通常在回流前后使用,是较新的确认制造缺陷的方法,
对元器件的极性、元器件是否存在的检查效果比较好。它是一种非电气的、无夹具的在线技
术。其主要优点是易于跟随诊断、程序容易开发和无夹具;主要缺点是对短路识别较差,且
不是电气测试。
3.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
功能测试是最早的自动测试原理,它是特定PCB 或特定单元的基本测试方法,可用各种测试
设备来完成。功能测试主要有最终产品测试(Final Proct Test)和最新实体模型(Hot
Mock-up)两种。
4.飞针测试机(Flying-Probe Tester)
飞针测试机也称为探针测试机,也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由于在机械精度、速度和可靠性
低产量制造所需要的具有快速转换、无夹具能力的测试系统的要求,使得飞针测试成为最佳
选择。飞针测试机的主要优点是,它是最快速的到达市场时间(Time To Market)的工具,
自动生成测试,无夹具成本,良好的诊断和易于编程。
5.制造缺陷分析仪(Manufacturing Defect Analyzer,MDA)
MDA 是一种用于高产量/低混合环境中只诊断制造缺陷的好工具。这种测试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前期成本较低,高输出,容易跟随诊断和快速完全的短路以及开路测试等;主要缺点是不能
进行功能测试,通常没有测试覆盖指示,必须使用夹具,测试成本高等。
Ⅱ PCB打样测试方式有哪些
1、针床法
这种方法由带有弹簧的探针连接到电路板上的每一个检测点。弹簧使每个探针具有100 - 200g 的压力,以保证每个检测点接触良好,这样的探针排列在一起被称为"针床"。在检测软件的控制下,可以对检测点和检测信号进行编程,检测者可以获知所有测试点的信息。
实际上只有那些需要测试的测试点的探针是安装了的。尽管使用针床测试法可能同时在电路板的两面进行检测,当设计电路板时,还是应该使所有的检测点在电路板的焊接面。针床测试仪设备昂贵,且很难维修。针头依据其具体应用选不同排列的探针。
一种基本的通用栅格处理器由一个钻孔的板子构成,其上插针的中心间距为100 、75 或50mil。插针起探针的作用,并利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或节点进行直接的机械连接。如果电路板上的焊盘与测试栅格相配,那么按照规范打孔的聚醋薄膜就会被放置在栅格和电路板之间,以便于设计特定的探测。
连续性检测是通过访问网格的末端点(已被定义为焊盘的x-y 坐标)实现的。既然电路板上的每一个网络都进行连续性检测。这样,一个独立的检测就完成了。然而,探针的接近程度限制了针床测试法的效能。
2、观测
电路板体积小,结构复杂,因此对电路板的观察也必须用到专业的观测仪器。一般的,我们采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来观察电路板的结构,通过视频显微摄像头,可以清晰从显微镜看到非常直观的电路板的显微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进行电路板的设计和检测。
3、飞针测试飞针测试仪不依赖于安装在夹具或支架上的插脚图案。基于这种系统,两个或更多的探针安装在x-y 平面上可自由移动的微小磁头上,测试点由CADI Gerber 数据直接控制。双探针能在彼此相距4mil 的范围内移动。探针能够独立地移动,并且没有真正的限定它们彼此靠近的程度。
带有两个可来回移动的臂状物的测试仪是以电容的测量为基础的。将电路板紧压着放在一块金属板上的绝缘层上,作为电容器的另一个金属板。假如在线路之间有一条短路,电容将比在一个确定的点上大。如果有一条断路,电容将变小。
Ⅲ 半导体厂商如何做芯片的出厂测试
封装之后的测试不熟,有FT、SLT等,具体不详,yield map一类,以前在fab的时候,看到的是结果,具体测法不详,说一下fab芯片制造完成之后的测试吧。
1,出厂必测的WAT,wafer acceptance test,主要是电性能测试,每一类晶体管的参数,电压电容电阻等,每一层金属的电阻,层间的电容等,12寸厂的晶圆抽测9颗样点,均匀分布在整个wafer上,答主熟悉的55nm技术,每一个样点上必测70~120个参数,整片wafer测完约需要10~15分钟,设备主要是安捷伦和东电的;
2,在晶圆制造过程中监测膜厚、线宽等,膜厚是13点,线宽是9点;
3,光学镜头芯片还会测试wafer的翘曲度、整体厚度值,要配合后端芯片的再制备;
4,在测试芯片(非生产性正常检测)的时候,还会测试NBTI、TDDB、GOV等;
5,其他根据芯片特性的测试。
Ⅳ 集成电路的检测都会使用到哪些检测设备
集成电路的检测(IC test)分为wafer test(晶圆检测)、chip test(芯片检测)和package test(封装检测)。
wafer test是在晶圆从晶圆厂生产出来后,切割减薄之前的检测。其设备通常是测试厂商自行开发制造或定制的,一般是将晶圆放在测试平台上,用探针探到芯片中事先确定的检测点,探针上可以通过直流电流和交流信号,可以对其进行各种电气参数检测。
对于光学IC,还需要对其进行给定光照条件下的电气性能检测。
wefer test主要设备:探针平台。
wefer test辅助设备:无尘室及其全套设备。
wefer test是效率最高的测试,因为一个晶圆上常常有几百个到几千个甚至上万个芯片,而这所有芯片可以在测试平台上一次性检测。
chip test是在晶圆经过切割、减薄工序,成为一片片独立的chip之后的检测。其设备通常是测试厂商自行开发制造或定制的,一般是将晶圆放在测试平台上,用探针探到芯片中事先确定的检测点,探针上可以通过直流电流和交流信号,可以对其进行各种电气参数检测。chip test和wafer test设备最主要的区别是因为被测目标形状大小不同因而夹具不同。
对于光学IC,还需要对其进行给定光照条件下的电气性能检测。
chip test主要设备:探针平台(包括夹持不同规格chip的夹具)
chip test辅助设备:无尘室及其全套设备。
chip test能检测的范围和wafer test是差不多的,由于已经经过了切割、减薄工序,还可以将切割、减薄工序中损坏的不良品挑出来。但chip test效率比wafer test要低不少。
package test是在芯片封装成成品之后进行的检测。由于芯片已经封装,所以不再需要无尘室环境,测试要求的条件大大降低。
一般package test的设备也是各个厂商自己开发或定制的,通常包含测试各种电子或光学参数的传感器,但通常不使用探针探入芯片内部(多数芯片封装后也无法探入),而是直接从管脚连线进行测试。
由于package test无法使用探针测试芯片内部,因此其测试范围受到限制,有很多指标无法在这一环节进行测试。但package test是最终产品的检测,因此其检测合格即为最终合格产品。
IC的测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简单地告诉你怎样判定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一般说来,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试,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就是不合格。而设计要求,因产品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IC需要检测大量的参数,有的则只需要检测很少的参数。
事实上,一个具体的IC,并不一定要经历上面提到的全部测试,而经历多道测试工序的IC,具体在哪个工序测试哪些参数,也是有很多种变化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例如对于芯片面积大、良率高、封装成本低的芯片,通常可以不进行wafer test,而芯片面积小、良率低、封装成本高的芯片,最好将很多测试放在wafer test环节,及早发现不良品,避免不良品混入封装环节,无谓地增加封装成本。
IC检测的设备,由于IC的生产量通常非常巨大,因此向万用表、示波器一类手工测试一起一定是不能胜任的,目前的测试设备通常都是全自动化、多功能组合测量装置,并由程序控制,你基本上可以认为这些测试设备就是一台测量专用工业机器人。
IC的测试是IC生产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大多数的IC中,测试环节所占成本常常要占到总成本的1/4到一半。
Ⅳ 集成电路怎样检测
ggg集成电路的检测(IC test)分为wafer test(晶圆检测)、chip test(芯片检测)和package test(封装检测)。wafer test是在晶圆从晶圆厂生产出来后,切割减薄之前的检测。其设备通常是测试厂商自行开发制造或定制的,一般是将晶圆放在测试平台上,用探针探到芯片中事先确定的检测点,探针上可以通过直流电流和交流信号,可以对其进行各种电气参数检测。对于光学IC,还需要对其进行给定光照条件下的电气性能检测。wefer test主要设备:探针平台。 wefer test辅助设备:无尘室及其全套设备。wefer test是效率最高的测试,因为一个晶圆上常常有几百个到几千个甚至上万个芯片,而这所有芯片可以在测试平台上一次性检测。
Ⅵ 如何测半导体电阻率
半导体电阻率的多种测量方法应用与注意事项依据掺杂水平的不同,半导体材料可能有很高的电阻率。有几种因素可能会使测量这些材料电阻率的工作复杂化,其中包括与材料实现良好接触的问题。已经设计出专门的探头来测量半导体晶圆片和半导体棒的电阻率。这些探头通常使用硬金属,如钨来制作,并将其磨成一个探针。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电阻非常高,所以应当使用四点同线(collinear)探针或者四线隔离探针。其中两个探针提供恒定的电流,而另外两个探针测量一部分样品上的电压降。利用被测电阻的几何尺寸因素,就可以计算出电阻率。 看起来这种测量可能是直截了当的,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对探针和测量引线进行良好的屏蔽是非常重要的,其理由有三点: 1 电路涉及高阻抗,所以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2 半导体材料上的接触点能够产生二极管效应,从而对吸收的信号进行整流,并将其作为直流偏置显示出来。 3 材料通常对光敏感。 四探针技术 四点同线探针电阻率测量技术用四个等距离的探针和未知电阻的材料接触。此探针阵列放在材料的中央。图4-25是这种技术的图示。
为了避免泄漏电流,使用隔离的或者带保护的探头与样品接触。电流源应当处于保护模式。
Ⅶ 在IC测试中,什么是圆片测试
先要了解IC制造的流程,所有IC都是先从晶圆片开始加工的,当晶圆片完成制造工序之后,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然后才能封装,否则可能整片圆片都是性能参数不合格,如果直接封装就会造成损失。
对于园片的测试都是采用探针进行测试的,使用特殊材料(例如铼钨)制作的探针具有一定的韧性,切导电性良好,可以直接扎在圆片的pad上,然后测试设备通过探针对芯片施加电信号,进而可以进行性能参数的测试,以判别圆片上每颗芯片的好坏。 因为称为Wafer Test(WT),或者CP。
Ⅷ 怎么检测IC
1. 有专业的IC测试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一般只有专业的测试机构或IC生产厂家才会购买这类设备。
2.如果您是IC的终端用户(电子厂),就没有必要买这样的设备,IC的品质由货源(供应商)决定的,找个正规的品牌,正规的代理商并且管控好你的供应商,设计使用时参考IC的DATASHEET就好了。
3.如果是为了做失效分析,大部分情况下都用晶体管图示仪来测试IC各引脚的特性曲线,通过特性曲线判断IC好坏。
Ⅸ LED晶圆的测试
1、主要对电压、波长、亮度进行测试,能符合正常出货标准参数的晶圆片再继续做下一步的操作,如果这 九点测试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晶圆片,就放在一边另外处理。
2、晶圆切割成芯片后,100%的目检(VI/VC),操作者要使用放大 30 倍数的显微镜下进行目 测。
3、接着使用全自动分类机根据不同的电压,波长,亮度的预测参数对芯片进行全自动化挑选、测试和分 类。
4、最后对 LED 芯片进行检查(VC)和贴标签。芯片区域要在蓝膜的中心,蓝膜上最多有 5000 粒芯片, 但必须保证每张蓝膜上芯片的数量不得少于 1000 粒,芯片类型、批号、数量和光电测量统计数据记录在 标签上,附在蜡光纸的背面。蓝膜上的芯片将做最后的目检测试与第一次目检标准相同,确保芯片排列整 齐和质量合格。这样就制成 LED 芯片(目前市场上统称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