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中药煎煮方法错了会怎么样

中药煎煮方法错了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0-03 20:52:15

‘壹’ 熬中药有哪些步骤,做错一个都会影响药效

正确的中药汤剂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如果煎药的步骤不对,中药的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中药的功效将会严重丧失,最终功效将会降低。那么中药应该怎么煮呢?最好的煎药容器是陶瓷和砂锅,其次是不锈钢锅、搪瓷锅和耐高温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煎药的成分发生反应。

煎煮时间直接影响药效。煎药时间从药液的沸腾开始计算。一般来说,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可煎10-15分钟,滋补中药需煎40-60分钟,其余中药需煎20-25分钟。你学会了吗?中药煎煮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药效。如果你煮得不好,损失会很大。

‘贰’ 中药的正确熬法和喝法,以及要注意什么,还有会有什么不良反映

1 煎药法
1.1 煎药的容器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煎药宜用银器、砂锅、瓦罐,忌用铜、铁器。其中砂锅受热均匀,导热和缓且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分起变化,故为首选。而铜、铁的化学性质活跃,极易与中药内所含的鞣质、甙类等成分起化学反应,轻则使药液变色,重则破坏有效成分,甚至产生副作用。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用铝制品或搪瓷制品煎药。

1. 2 煎药的时间

磁石、赤石脂、牡蛎、珍珠母、穿山甲、鳖甲、龟板、龙骨等金石、介类、甲壳、角骨类药物,为使有效成分尽力煎出,应打碎先煎,一般为10~15分钟以上。附片、川乌、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应先煎,破坏其毒性,而保存其有效成分,一般需半小时以上。吸水量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灯芯、大腹皮、通草、灶心土等宜先煎汁,再熬其他药。
苏叶、藿香、薄荷、砂仁、玫瑰花等芳香药应在待其他药煎至快好时,再放入同煎约15分钟,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失及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大黄、桂枝、钩藤、徐长卿等也应后入,因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减低疗效。胖大海、番泻叶、芒硝等宜泡水服,天麻、肉桂等宜研末泡服,以免影响药效。

另外,煎煮中药时,如没煎焦,可继续加水煎煮后服用,但药效已减。若煎干后,解表药、芳香药等所含的挥发成分绝大部分已经挥发掉,再加水煎服也就无效了。还需说明的是,煎煮药剂的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煎完后即应滤出。

1.3 煎药的次数
中药汤剂每熬一次后,有效部分的提取率为45%,也就是说煎服三次已提取了有效部分的90%。如果药物只煎1~2次,则有效成分总量损失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药3次为佳。汤剂服用剂量一般每天1剂,根据病情,严重者可每天2剂,慢性病可隔天1剂。除病情严重者可将头煎、二煎药汁一次顿服外,最好办法是将药物煎煮3次,然后将3次煎液混匀后分2次或3次服完。

1.4 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解表剂宜武火急煎,使“气足力猛”;滋补药宜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另外,煎药不宜频频搅动,一方面会使锅中的温度丧失过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另一方面会使某些药物中的易挥发成分大量挥发,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1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即可。

1.5 煎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煎药前宜用冷水浸泡30分钟或更长时间,以药材浸透为准,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药以凉开水为佳,因为避免了自来水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和减少了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如果直接用沸水煎药,植物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就会出现凝固、糊化等现象,从而降低疗效。加水以超出药物表面2~3cm为度,二三煎用水量应减少,但仍需超过药物表面为宜。当然加水也应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方剂类型灵活应用。

对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另煎;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应烊化;带绒毛及粉质或颗粒细小而不易过滤的药物,宜用布包煎;对液体中药如竹沥、黄酒、姜汁等宜兑服;茯苓研细后煎,发挥药效更好。

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剂和乌头、甘遂等有毒药物宜和白蜜同煎,这样能制其毒性,同时还能和中补益润燥,兼可矫味。有人认为生石膏在40℃时溶解度最高,那么入药不必先煎,只需将其粉冲入汤药中搅拌,稍沉淀后服其上清液即可,可供参考。

‘叁’ 中药千万别煮错了,先煎、后下对汤药的效果影响很大,还应该注意什么

中药的先煎后下里面的学问很多,比较坚硬类的中药比如:龙骨、牡蛎、石决明等需要把它们打碎先煎30分钟,之后再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这就是所谓的先煎。中药后下指的是那些比较容易挥发不易保存的药物需要后下,比如:薄荷、藿香、杏仁等。

三、后下

在群药停火后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煮沸大约10分钟左右即可。这类中药往往经受不住较长的煎煮,时间久了,容易破坏药物结构以及有效成分。比如:砂仁、桃仁、藿香等。有些药物不必后下,比如:芒硝、珍珠粉等,因为它们已经是粉类物质了,不必再先煎后下,直接溶于煎好的药液中即可。

‘肆’ 你煮中药的方法很可能是错的!正确煮中药,才能不影响疗效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让我们一起来正确煎中药吧!


以砂锅、 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多用自来水、井水、纯净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

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

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

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

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常见的中药煎煮法

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 先煎: 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如代赭石、生石膏、龙骨、牡蛎、珍珠母、龟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2) 后下: 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砂仁、白豆蔻等。

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

(3) 包煎: 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滑石、青黛、车前子等。

(4) 另煎: 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等。

(5) 溶化: 又称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及蜂蜜等。

(6) 泡服: 又叫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7) 冲服: 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牛黄、珍珠、西洋参等。

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白及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等。

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鹤草芽、朱砂等。

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等也须冲服。

(8) 煎汤代水: 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煮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金钱草等,也须放汤代水用。

本文作者:余永萍

余永萍,女,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2005年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曾到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协同发展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理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擅长:痤疮、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类风湿关节炎、胃炎、感冒、咳嗽、腹痛等。

‘伍’ 如何正确煎中药 正确地煎中药的方法

生活中多数的 中药 在服用前都是需要煎煮的,但是多数人可能对于煎中药的时间和放的水等不是很了解。如何正确煎中药?本文是我整理如何正确煎中药的资料,仅供参考。

如何正确煎中药
煎煮中药的器皿选择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 化学 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 中医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煎中药的时间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 清热 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其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煎中药的其它细节
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器具为佳,忌用铁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 决定 ,成人量一般每煎约200-500ml, 儿童 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 解毒 药宜冷服。

8. 注意事项 :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正确地煎中药的方法
一、水洗中药降低疗效

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清洗,因为药材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还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 用药 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二、煎药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以确保中药的疗效。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特别在夏季,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三、药材入锅注意顺序

处方上注明先煎的药物,应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处方上注明后下的药物,可在其他中药煎好后,再加入后下的药物煎约5-10分钟便可。处方上注明冲服的中药,应先将它放在碗里,用煎好的药液倒进去,搅和后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冲服。处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药,则应先将煎好的药液去渣,然后趁热将需烊化的中药放进去,用木筷子徐徐搅动至均匀后服用。如果该中药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温,同时徐徐搅动药液至均匀,例如阿胶常烊化服用。

四、煎药加多少水合适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五、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 疾病 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 感冒 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20%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 指示 ,中药煎煮方法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八、煎药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

无论 居家 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九、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 性病 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 肿瘤 及某些 皮肤病 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 饮茶 等。

十、特殊中药的处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

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 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开水煎1小时后(切忌加冷水,具体煎熬时间询问医生)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解毒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2、后下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叫后下。

3、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一中药煎煮方法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 咳嗽 、呕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红参、西洋参、生晒参、鹿茸等),可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5、溶化:

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冲服:

‘陆’ 中药要怎样煎才正确

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

中药的疗效与剂型有关,煎煮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汤剂的疗效。因此为了保证实际用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就必须采取正确的煎煮方法。

‘柒’ 关于煎中药的问题

煎药的方法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正如《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锅,这是为什么呢?用陶瓷砂锅来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也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也可以。但是一定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使病情加重。

煎中药时一般都要加水,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了,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要把握好,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够,煎煮不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那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合适呢?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首先,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这样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药要另煎,有些药要包煎等等。至于煎药的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或质地较柔软,如果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些。通常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煎至闻到药香味时就可以了。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它的药物同煎。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一般都认为煎药还是煎两遍好,头一遍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这样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强疗效。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上升,使药液很快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地煎。

简而言之,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药之前要浸泡,煎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捌’ 熬中药不对会有什么后果

这个就看你的中药方子是怎么样的了,即使都是高血压,药方也是可以完全不一样的,一般的煎药方法就是在煎之前先泡个半个小时。然后再煎。煎煮开了以后再煎几分钟就可以了。一天煎两次,尽量的和你的正餐时间错开,有刺激性的最好在饭后服用,没有影响的,饭前饭后1-2小时都是可以的。

‘玖’ 熬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2017熬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熬中药是一门学问。很多东西,是医生必须告诉你但没有时间和耐心仔细跟你讲的;很多东西是病人想问又不敢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熬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欢迎阅读。

熬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在多数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一般取药后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药液,每剂两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随时取用,非常方便。但除非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熬。因为熬药有很多细节,药房代煎不一定给你细致操作。

(2)熬药的程序:

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

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

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3)熬药用陶瓷器皿,避免接触金属器物。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器皿往往能改变草木药物的性质。而土生万物,陶瓷器皿属土。

(4)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500-600毫升(约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5)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后患无穷。

(6)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黄,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7)熬药的时间,指煮开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时间,一般是10-40分钟。一般来说,走上焦的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走下焦的药,尤其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总体来讲,药熬的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

(8)熬药的时间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再加水以图补救,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

(9)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煎煮三次:

A.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

B.内含龟板等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C.用于皮肤病的内服药,第三煎的药液可以用来外洗。

D.有些特殊的病种所配的方剂,需要用上一剂药的第三煎药液代水来煎下一剂药。这就要遵医嘱而定。

(10)需要另煎的药:很多贵重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药同煎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混合服用。

(11)需要包煎的药:如滑石、米糠、旋复花、茅花、密蒙花、蒲黄、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群药一同浸泡。

(12)需要冲服的药: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黄、冰片等。

(13)需要烊兑的药物: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烊化的方法,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

(14)服药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病位在上部,药宜于饭后服用,这样饭把药顶在上面;病位在下部,药宜于饭前服用,这样饭能把药很快往下压。如果没有明显的病位,可在两顿饭之间服药。有些方子比较特殊,比如鸡鸣散,要在早上鸡鸣时分服用,这就要具体遵医嘱而定。

(15)现在市场上有免煎剂,是从药物中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将其冲服就可以了。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业界尚无免煎剂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可依,免煎剂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在实在没有时间和条件熬药的情况下,免煎剂是可以用的,但只要有了时间和条件,还是用标准的中药饮片熬制更好。

(16)不要喝隔夜药。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最好起早把药熬好,当天服用。

(17)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18)药渣的处理:按传统民俗,药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对路”之意。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因为铸洛钟所用之铜是从西边的铜山采来的,两者之间仍有冥冥的联系,所以铜山崩时洛钟会有响动。人喝下去的药液跟药渣本是一体,它们虽然分开但仍有联系,所以,不要把药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这样也会影响药效。这一条,虽无现代科学依据,但这是中医前传后教的东西。奉劝诸位,若有条件,还是遵循为妙。

这是迄今最全、最细、最正宗的煎服中药法则,完全依据传统中医的思路。当然,有的方药熬法比较别致,也有的医家对熬药另有要求,如果医生对熬药另有交代,还是要遵医嘱。

;
阅读全文

与中药煎煮方法错了会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0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8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9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7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6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0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4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7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4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2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7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5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6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4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5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