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胃病自我调养穴位使用方法有哪些

胃病自我调养穴位使用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3 15:35:36

❶ 中医药治疗和调理胃病都有哪些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人都患上了胃病,那么外面也是城市中人一个经常见到的病症,因为他们的工作他们没有办法及时的吃饭,已经没有办法及时的补充一个营养。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患上一些胃病,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我们如何使用中医药的治疗来调理我们的胃病,那么这样的调理究竟有哪些方法?

吃一些止痛药

其次就是如果我们的胃痛到达了我们无法忍受的一个临界点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吃一些止痛药。因为胃病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出现一些胸闷恶心甚至是腹泻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打嗝以及反酸的症状。那么对于这些腹痛非常难忍的患者来说,他们也可以利用止痛的药物来缓解这个病症。并且我们需要去中医那里捡一些药材,然后在家中自己熬制中药,这样的话能够减轻药物对于我们的副作用。

❷ 调理慢性胃炎,增强脾胃功能,按摩哪几个穴位呢

经常按摩内关、足三里、中脘、心窝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慢性胃炎,增强脾胃功能。慢性胃炎是许多现代人常见的胃病,那么中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然是按摩穴位啦!首先揉内关:内关在手腕中部,距手腕横纹约三根水平手指(三根手指的宽度合在一起),该穴选在两根肌腱之间。用拇指摩擦和按压,定位和转动36次,双手交替,疼痛发生时可增加到200次。

最后搓搓心窝:心窝指的是上腹点上方和胸骨下方的区域,即胃在体表的相应区域。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分别摩擦手掌36次以上,可使部位感觉温暖舒适。还能调节焦气的气机,使胃气通畅。通过上述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慢性胃炎的表症,但是还是需要大家长久坚持的。青柠在此提醒您,一次两次的按摩是没有效果的。

❸ 胃病要怎么调理

胃病调理的方法有:第一,吃生花生米,对养胃有很好的效果。第二,喝养胃粥,饭前先喝粥可以减少食物对胃的直接刺激。第三,吃容易消化的主食,如馒头、米饭、面条。第四,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第五,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第六,养成爱喝水的习惯,少饮多次。第七,禁烟禁酒,吸烟喝酒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

❹ 有胃病该怎么调养呢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1、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定时)
2、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料。

4、豆奶虽好,但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7、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9、木瓜适合胃的脾性,可以当作养胃食物,不过对于胃酸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记住,胃喜燥恶寒,除了冰的东西以外,其他寒凉的食物像绿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❺ 艾灸治胃病灸哪个穴位

“艾灸治胃病灸哪个穴位”,1、中脘穴和肚脐,但这两个穴位,无问题还是少灸,特别是不要灸时间长了,因为怕这两个穴位迟钝了;2、足三里,两只脚的足三里,可以经常灸,对胃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保健穴位使用。

❻ 治疗胃肠病的按摩方法是怎样的

按摩对于调养健身有重要作用。具体方法有穴位按摩、经络按摩、反射区按摩(包括局部按摩)等等,而这些按摩方法中还有许多小方法,如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足三里以增强胃肠功能,防治胃痛、腹痛、腹泻等各种胃肠病,可以按摩中脘、天枢穴等,以防治胃痛、腹胀等。而在按摩手法上又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等,分别适宜防治与调养的需要。

在按摩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选择恰当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手段,科学对待,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按摩通过刺激力量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方向的顺逆,作用于经络穴位,从而收到补或泻的作用。

一般说来,手法刺激力量强的为泻,弱的为补;手法作用时间短的为泻,长的为补;手法频率快的为泻,慢的为补;手法旋转按逆时针方向的为泻,按顺时针方向的为补。

如胃痛,凡是胃中胀满攻冲作痛,牵连到两胁,胸闷致使气滞胃痛;胃中胀满,疼痛拒按,嗳腐酸臭,不愿闻到饮食气味,恶心呕吐,吐出后疼痛会减轻的饮食积滞胃痛;胃中烧灼疼痛,痛势急迫,拒绝按抚,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的肝火燔灼胃痛;胃中疼痛如针刺激或如刀割,疼痛有定处,拒绝按压的瘀血留阻胃痛;以及胃中疼痛较甚,遇温可以减轻,痛作时怕冷的寒邪犯胃胃痛,病证多属于实。对于实证的治疗,方法是泻其实,按摩时宜采用泻的手法。

凡是胃中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暖,饥饿时痛得厉害,进食后会减轻,遇冷疼痛加剧的脾胃虚寒胃痛,以及胃中隐隐灼痛,嘈杂似饥的胃阴不足胃痛,病证多属于虚。对于虚证的治疗,方法在于补其虚,按摩时宜采用补的手法。

手反射区按摩疗法

手反射区按摩疗法是在人体手掌的某些特定反射区进行揉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人体手掌与全身各部位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就像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说起手掌疗法,它的起源要早于药物疗法,远古时期,当天气寒冷时,人就会本能地摩擦双手以防冻伤;牙痛时,按压手的虎口部位可以止痛等等。渐渐人们发现手部的某些部位,通过按压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手部的“全息观”。手掌的全息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它根据生物的全息律,把内部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上,即全息反应区,这些区域或大或小,有的是所反射脏腑的形状,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一个小区域而不是一个点,通过反射区刺激,可以对相应的脏腑进行调整,既保健又可治疗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刺激反射区,对相应脏腑有调理作用,但要达到预期疗效,需要持之以恒。还需指出的是,急性胃病或某些急性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手反射区按摩疗法:

(1)慢性胃炎

反射区:胃、脾、肠、胰、肝胆。

做法:用拇指端按相应反射区,尽量用力由轻到重,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痛感。每个反射区按摩3~5分钟;或用点按法一按一放反复操作3~5次,然后用拇指腹按揉消化区5分钟。

(2)十二指肠炎

反射区:胃、脾、肠、肝、胆、胰、食管。

做法:用拇指端按相应反射区,尽量用力由轻到重,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痛感。每个反射区按摩3~5分钟;或用点按法一按一放反复操作3~5次。

(3)胃、十二指肠溃疡

反射区:胃、脾、肠、肝胆、胰。

做法:用拇指点揉按摩以上各穴,每穴2分钟。和缓有力,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2~3周为1疗程。

(4)胃肠功能紊乱

反射区:胃、脾、肠、肝胆、肝胆调节、下腹调节、胰、脑。

做法:用拇指端按揉相应反射区,用力由轻到重,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痛感。每个反射区按摩3~5分钟;或用点按法一按一放反复操作3~5次,然后用拇指腹按揉消化区5分钟。再按揉心、脑垂体反射区。每天按摩2次,7日为1疗程。

(5)胃癌

反射区:食管、胃、脾、胰、肝、腰肾、肠、癌带区、淋巴免疫区。

做法:用拇指端按相应反射区,尽量用力由轻到重,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痛感。每个反射区按摩3~5分钟;或用点按法一按一放反复操作3~5次,然后用拇指腹按揉消化区5分钟。

足反射区按摩疗法

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我国古籍中曾有“一观趾法”、“足心道”的记载。常言道:“树枯根先死,人老脚先衰”,可见,我国古今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重视足部的锻炼。足部按摩治病保健作用的机理就是以对反射区的良性刺激,而达到调整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作用,使体内产生自愈力。所以对多数反射区来说刺激强一点,痛感重一点,效果就较好,不痛则无效果。对骨骼系统的疾病治疗,必须用强刺激才能取得明显效果,而严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反射区、肝脏病患者的肝脏反射区以及淋巴和坐骨神经反射区,力度就应减弱,按摩处只要有轻微痛感就可以了。

按摩有补、泻两种手法,按照“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对实证、体质较好的患者,力度可适当加大,采用强刺激手法;而对心脏病等虚证及老年人、儿童、女性和体弱者则用弱刺激手法,延长疗程,使患者的内部机能逐渐恢复。还有,对敏感性强的反射区力量不能过大,而对那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区应适当加大力度。总之,要区别对待。

中医认为慢性胃病的病变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若采用足部反射按摩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方法如下:

(1)有效反射区

肾、输尿管、膀胱、胃、脾、肝、十二指肠、大脑、食管、小肠等反射区。

(2)按摩手法

用拇指揉压胃、十二指肠、大脑、肝、脾反射区30~50次;用指刮压输尿管、直肠、小肠30~50次,力度适中。

(3)按摩时间

每天早晚各1次,20天为1疗程。

摩腹疗法

摩腹是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腹部,腕关节及前臂协同配合,做环形旋转摩动。可用一指或中间三指的指腹摩动,也可用掌面摩动。用指腹摩动的叫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叫掌摩法。

摩腹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伸直,指或掌着力于摩动部位,进行摩动。按摩的动作不能过急,也不宜过缓,注意轻重适宜,和缓协调,用力自如。

(1)穴位按摩

摩腹时刺激某个点,即用指腹在某个穴位上摩动,如摩天枢,用指腹在脐旁2寸(这里说的是针灸术语,不是一般的长度单位,具体见有关专业书籍,下同)处的天枢穴上摩动,以冀收到针刺天枢穴能达到的效果。

(2)全腹按摩

全腹按摩是用指掌摩动整个腹部,通常先在脐部摩动数次,然后边摩动边向外扩大;然后做反方向按摩,从外向内,边摩动边向内收缩,至脐部为止。

摩腹的同时,通常配合采用按、揉、推、拿、振等手法,以增强和强化摩腹的效果。

摩腹刺激胃肠,能使大便通畅,肠中积滞及时排出。引起疾病,影响健康,促进衰老的毒素得以清除,而于健身延年均有裨益,古人说得好:肠中常清,可得长生。

摩腹还有助于祛积滞,清除体内毒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四脚爬行发展到直立行走,从力学角度讲,内脏容易下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小肠渐渐失去弹性,或形成皱襞,或扭曲松弛。当大肠变松弛后,肠壁上会形成大量的皱褶,皱褶又成为袋状的窝(憩室),粪便积在这里,往往形成宿便。因为宿便在憩室内,一般情况下不易排出,累积在肠内,引起腐败发酵,有害物质经大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会引起各种疾病。所以,即使在排便正常的情况下,仍要注意祛除宿便及积滞。

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对养生医学曾做出重要的贡献。他的一个着名观点就是“倒仓论”。“倒仓论”的着眼点在于祛除肠中积滞。摩腹通过各种手法刺激腹部,可以推陈致新,不使滞留。祛除了体内积滞留毒,新陈代谢会更旺盛,机体也就更有活力,这对于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来说,都会是大有裨益的。

腹部有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阑尾、子宫、卵巢等脏器。这些脏腑器官在体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生理功能上互相联系,病理变化上互为影响,尤其是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关系最为密切。摩腹通过对这些脏腑器官的刺激,能调节脏腑功能,防治疾病。

❼ 哪些按摩方法能缓解胃痛你知道吗

‍‍1、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2、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3、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

❽ 经络腧穴——足阳明胃经的详细讲解,带你学会调理自己的胃

脾胃是人体最主要的获取能量的脏腑,中医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总得来说,一个人出生以后的身体 健康 状况是离不开脾胃这两个脏腑功能的。

脾胃好的人,身体往往都较强健,反之则多羸弱。

脾和胃是一对互相影响的脏腑,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胃的消化功能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而脾的运化又需要胃的功能的强健。

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胃的消化功能不好,脾的运化功能即便是再强大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没有食物可以运化,既然没有食物可以运化那就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即便是胃的消化功能再强大也不能从食物中提取能量,因为能量是靠脾气来催生的。

言归本文章正题,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的脾胃功能都不是太好。

尤其是生活规律严重破坏当下,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合切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提高脾胃的功能,让我们不至于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累垮我们的身体。

一提到调理脾胃很多人都可能会想到“吃药”,但是吃药很多人又接受不了,其实调理脾胃最好的、最 健康 、最绿色的就是推拿按摩人体的经络穴位。

既然说到经络穴位,那么今天我就先给大家分享一下“胃经”,胃经全称“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的一条比较长的经络,也是人体中作用范围相对较大一条经络。

咱们先来看看具体的经络循行和穴位。

咱们先来看看《内经》中是如何描述足阳明胃经的。

文言文理解起来可能有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专业词语更是生僻。咱们可以直接从白话翻译中学习(如果想要有所提高和深层次研究,还是要学习文言文)。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眼内角,与足太阳经相;

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然后绕出来,循行嘴角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

然后退回来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还有一条直行向下的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

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胃经的作用功效是比较广泛的,不只是脾胃功能的调节与防治,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胃经上的穴位得到解决。咱们还是先从经典的《内经》看起:

在上边的一段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总结,足阳明胃经对于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问题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问题;

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问题(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每条经络或者每个脏腑都有其自身的生物钟,也就是说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开阖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把握好经络和脏腑的生物钟 ,才能更好的去运用经络穴位的功效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早上7:00~9:00《辰时》

气血流注于胃,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生活里很重要的原因。

抓住这个时刻,及时进食,上午的工作才能有精力完成,同时也为这一天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

胃经中有很多重要的 养生 大穴,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效果最好,而且应用最方便的几个穴位。

1.足三里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要功效]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下肢痹痛,癫狂,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2.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要功效]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下肢痿痹。祛痰大穴。

3.天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旁开2寸。

[主要功效]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脾胃为人后天成长之根本,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时常自行按摩或艾灸这几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强健脾胃,延年益寿。

以上论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或不同意见之处请多指正。

❾ 胃病怎么调理

一、吃饭要细嚼慢咽

胃病患者要注意吃饭要细嚼慢咽,如果吃饭太快加重胃的负担,导致肌肉过于疲劳,这样会出现胃动力下降、胃受伤,因此,建议吃饭时要充分咀嚼,也可以减轻胃的负担。

二、注意饮水时间

胃病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喝水,一般来说,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进餐前一小时,很多人都是吃晚饭才喝水,这是不好的习惯,如果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对胃并不利。

三、避免刺激性食物

胃病的致病因素很多是长期摄入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胡椒、油炸食物、烟熏食物等,咖啡、浓茶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平时要少吃,此外,烟酒也会刺激胃粘膜,长期下去会使胃功能失调,导致胃病出现。

四、饮食卫生要注意

注意饮食卫生也是调养胃病的好方法,患者在生吃瓜果时要洗净,不能吃变质的食物,变质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破坏作用,进而会导致胃病出现,患者要注意。

五、慎重服药

出现胃病治疗过程会吃一些药物,服用药物时也要注意,不要自己乱服用,以免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

胃病的保养方法除了上面几种方法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心情不好,胃口也不好,这样对病情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患者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❿ 胃不好按摩哪里

按摩足三里
缺酸症一般是在吃饭之后立即感到胃部不适。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小腿肌腱外侧的穴位。用力按摩足三里穴,会觉得有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脚尖。并且还可以用炙条(药店里有卖)炙烤3-7次。
按摩胃肠点
胃酸过多一般是在空腹的时候,或者是吃饭后过了一会才感到胃部不适。胃肠点——位于手掌一侧,手腕上方凹陷处的穴位。脑膜区——位于手背一侧,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区域的穴位。用发针或牙签来按摩这两个穴位的话,会更具功效。按摩刺激这两个穴位,如果不到位反而会有副作用,所以要注意每次按摩到有疼痛感即可。第三疠——位于脚上第三脚趾趾根中部的穴位。以上穴位,用炙条炙烤3-7次效果最佳。
按摩梁丘穴
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微弱的刺激无法止住突然发生的心窝疼痛。这种状况的要诀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疼痛便会渐渐消退,这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
揉肚脐
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柔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按摩80—100下。可双手交换,逆时针方向同样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肠胃功能,让肠胃受到负载压力,如果长期坚持,肠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议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时,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胀肚。

阅读全文

与胃病自我调养穴位使用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0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8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9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7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6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0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4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7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4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2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7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5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6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4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5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