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边坡治理的几种方法
1、坡率法
坡率法是指通过调整和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而无须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的治理方法,工程中又称为削坡(或刷坡)。
采取坡率法时应注意因势利导保持水系畅通。边坡较高时,宜采用分层开挖、折线式或台阶式放坡,也可根据边坡岩土层变化情况按不同坡率放坡,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护坡道。
2、浆砌块石、挡土墙
线路工程传统护坡多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如下图所示,当支挡高度较高时需加筋处理,即为加筋挡土墙结构。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必须保证坡脚严格埋置在原状土一定深度内,一般对挡墙高度也有限制。
3、浆砌石回填
线路回填采用浆砌石回填,该方法在石头上很方便,开挖基坑会有很多块石,取材方便,减少块石的运输,因此,在石山地区,该方法被运用广泛。
4、抗滑桩
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它穿过滑体在滑床一定深度处锚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与其他措施相比,具有抗滑能力强、适用条件广泛、不易恶化滑坡状态、施工安全简便,并能进一步核实地质条件等突出优点。同时,抗滑桩可与其他治理措施灵活配合。
5、挂网锚喷
锚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岩石边坡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它是依靠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共同负荷来提高塔位边坡岩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以减少岩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⑵ 护坡工程的施工方法
用于坡面有涌水、坡度小于1:1,高度小于3米的情况,涌水较大时应设反滤层,涌水很大时最好采用盲沟。
防止没有涌水的软质岩石和密实土斜坡的岩石风化,可用浆砌片石和混凝土护坡。坡度小于1:1的用混凝土,坡度1:0.5~1:1的用钢筋混凝土。其中浆砌片石护坡可以防止岩石风化和水流冲刷,适用于较缓的坡。
格状框条护坡是用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或在现场直接浇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修成格式建筑物,格内可进行植被防护。
有涌水的地方干砌片石。为防止滑动,应固定框格交叉点或深埋横向框条。
在基岩裂隙小,没有大崩塌发生的地方,为防止基岩风化剥落,进行喷浆或喷混凝土护坡。若能就地取材,用可塑胶泥喷涂则较为经济,可塑胶泥也可做喷浆的热层。注意不要在有涌水和冻胀严重的坡面喷浆或喷混凝土。 在有裂隙的坚硬的岩质斜坡上,为了增大抗滑力或固定危岩,可用锚固法,所用材料为锚栓或预应力钢筋。在危岩上钻孔直达基岩一定深度,将锚栓插入,打入楔子并用水泥砂浆固定其末端,地面用螺母固定。采用预应力钢筋,将钢筋末端固定后要施加预应力,为了不把滑面底下的稳定岩体拉裂,事先要进行抗拔试验,使锚固末端达滑面以下一定深度,并且相邻锚固孔的深度不同。根据坡体稳定计算求得的所需克服的剩余下滑力来确定预应力大小和锚孔数量。
锚固还有采用中空钢管,顶部一段采用多空管,进行预注砂浆,形成砂浆锚杆。
⑶ 工程护坡的方案怎么做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工程重要等级确定,一般可采用支挡和防护两种形式,两者也可结合采用,比如底部采用挡墙,上部放坡。
一、常见的支挡类型包括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桩板墙等,主要目的是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
二、工程地质较好、场地不受限制时,可采用放坡开挖,根据土层、岩层性质选取合适的坡率,并对边坡进行防护。常见的防护形式有植草防护、骨架护坡、浆砌片石护坡、锚杆框架梁等。
三、也可采用锚杆、锚索结合挡墙、框架梁进一步加强稳定性。
⑷ 骨架护坡施工流程
在公路、铁路(特别是山区)建设过程中,由于频繁的高填深挖会形成大量的裸露坡面,这些不稳定的坡面不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边坡滑塌、泥石流等灾害,还极大地破坏了沿线周边的生态环境。传统的护坡技术有浆砌片石、预制混凝土块等,这些传统的护坡技术费时费力,投入成本高,护坡效果不理想,且在施工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提供的拱形骨架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坡面修整,将护坡表面修整为倾斜的平面;
(2)测量放样,根据拱形骨架以护坡中线控制,放出路基边线及路基护坡基础边线,并布置控制桩,划出多层骨架的外形;
(3)路基刷坡,边坡按坡度挂线进行修整,路堤处需清除坡面浮土及松动石块,路堤缺土部分挖台阶分层填筑;
(4)开挖,根据步骤(2)测量放样的结构形式进行拱形骨架基槽的挖坑,并在挖出的基槽内进行拱形骨架模板的安装和固定;
(5)浇注,对拱形骨架模板内采用C20混凝土现浇成型,浇注从拱形骨架的护脚由下而上进行浇注,浇筑时先对排水槽以下的拱形骨架混凝土进行浇筑,待排水槽以下的拱形骨架混凝土达到初凝前及时对拱形骨架排水槽的混凝土进行浇筑,达到两次浇筑一次成型,浇注完成后进行收面平整,并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6)勾缝,对拱形骨架护坡坡面排水槽两侧和底部的缝隙进行砂浆勾缝,从而能防止雨水渗入边坡;
(7)种植,种植前先清除坡面杂物,再将土体捶实平整,在喷播前洒水湿润土壤,然后在拱形骨架内喷播植草,并进行覆膜养护。
(8)待草长出后,去掉薄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⑸ 山体护坡的方法有哪些
山体护坡的常见方法有植物护坡,工程防护。
工程防护主要有,浆砌片石防护、浆砌格栅拱架防护、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土工格室植草防护、喷混凝土防护等几种技术工艺。
护坡【slope protection】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
⑹ 边坡防护用什么方法好
(1)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
(2)工程防护(圬工防护):护坡、护面墙、抹面、灌浆、喷射混凝土(或砂浆)、喷锚等 (3)骨架植物防护:拱形骨架植物防护、人字形骨架植物防护、菱形骨架植物防护等 边坡防护不等边坡加固。边坡防护时,要求边坡本身是稳定的,防护工程只起到防止进一步风化、防止水的入渗、稳固表层土体、封闭微小裂缝等作用,若边坡本身是不稳定的,则要采取加固措施。。
护坡主要是用于防护易于冲蚀的土质边坡和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根据边坡的土质、岩性、水文地址条件、坡度、高度及当地的材料,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作用就是保证稳定坚固。 常见的护坡有植物护坡,工程防护。工程防护主要有,浆砌片石防护、浆砌格栅拱架防护、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土工格室植草防护、喷混凝土防护等几种技术工艺。 咨询更多相关信息可联系衡水富海堤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服务:衡水富海堤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石笼网,格宾网,加筋麦克垫 ,绿格网,水土保护毯, 合金网兜,土工石笼袋等水利工程治理,堤坡防护,防洪防汛等水利工程防护产品。谢谢!
⑺ 护坡有哪几种形式举例说明.
4 护坡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开挖地面或堆置弃土、弃石、弃渣等形成的不稳定边坡,都应采取护坡工程.
4.1.2 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0: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
2 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
3 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护坡工程.
4 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
5 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
4.2 削坡开级
4.2.1 土质坡面的削坡开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4种形式.
1 直线形:
1)适用于高度小于20m、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2m的非均质土坡.
2)从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后比原坡度减缓,达到该类土质的稳定坡度.
3)对有松散夹层的土坡,其松散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2 折线形:
1)适用于高12m一20m、结构比较松散的土坡,特别适用于上部结构较松散,下部结构较紧密的土坡.
2)重点是削缓上部,削坡后保持上部较缓、下部较陡的折线形.
3)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据土坡高度与土质情况,具体分析确定,以削坡后能保证稳定安全为原则.
3 阶梯形:
1)适用于高12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20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
2)每一阶小平台的宽度和两平台间的高差,根据当地土质与暴雨迳流情况,具体研究确定.一般小平台宽1.5m~2.0m,两台间高差6m~12m.干旱、半干旱地区,两台间高差大些;湿润、半湿润地区,两台间高差小些.
3)开级后应保证土坡稳定.
4 大平台形:
1)适用于高度大于30m,或在8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的土坡.
2)大平台一般开在土坡中部,宽4m以上.平台具体位置与尺寸,需根据《地震区建筑技术规范》对土质边坡高度的限制,研究确定.
3)大平台尺寸基本确定后,需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
4.2.2 石质坡面的削坡开级,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坡度要求.除坡面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外,削坡后的坡比一般应缓于1:1.
2 石质坡面削坡,应留出齿槽,齿槽间距3m~5m,齿槽宽度lm~2m.在齿槽上修筑排水明沟和渗沟,一般深10cm~30Cm,宽20cm~50cm.
4.2.3 坡脚防护:
1 削坡后因土质疏松可能产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脚,应修筑挡土墙予以防护.具体技术参照本规范3.3.4 的规定执行.
2 无论土质削坡或石质削坡,都应在距坡脚1m处,开挖防洪排水渠,断面尺寸根据坡面来水情况计算确定.
4.2.4 坡面防护:
1 削坡开级后的坡面,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在阶梯形的小平台和大平台形的大平台中,宜种植乔木或果树,其余坡面可种植草类、灌木.
2 植物护坡有关技术,参照本规范4.3的要求执行.
4.3 植物护坡
4.3.1 种草护坡:
对坡比小于1.0:1.5,土层较薄的沙质或土质坡面,可采取种草护坡工程.
1 种草护坡应先将坡面进行整治,并选用生长快的低矮钢伏型草种.
2 种草护坡应根据不同的坡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土质坡面采用直接播种法;密实的土质边坡上,采取坑植法;在风沙坡地,应先设沙障,固定流沙,再播种草籽.
3 种草后1年一2年内,进行必要的封禁和抚育措施.
4.3.2 造林护坡:
对坡度10°~20°,在南方坡面土层厚15cm以上、北方坡面土层厚40cm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用造林护坡.
1 护坡造林应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同时选用适应当地条件、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2 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方,将造林护坡与种草护坡结合起来,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护坡.
3 坡面采取植苗造林时,苗木宜带土栽植,并应适当密植.
4.4 工程护披
4.4.1 砌石护坡.有干砌石和浆砌石两种形式,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
1 干砌石护坡:
1)坡面较缓(1.0:2.5~1.0:3.0)、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采用单层干砌块石护坡或双层干砌块石护坡.
2)坡面有涌水现象时,应在护坡层下铺设15cm以上厚度的碎石、粗砂或砂砾作为反滤层.封顶用平整块石砌护.
3)干砌石护坡的坡度,根据土体的结构性质而定,土质坚实的砌石坡度可陡些,反之则应缓些.一般坡度1.0:2.5~1.0:3.0,个别可为1.0:2.0.
2 浆砌石护坡:
1)坡度在1:1~1:2之间,或坡面位于沟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冲刷,且洪水冲击力强的防护地段,宜采用浆砌石护坡.
2)浆砌石护坡由面层和起反滤层作用的垫层组成.面层铺砌厚度为25cm~35cm,垫层又分单层和双层两种,单层厚5cm~15cm,双层厚20cm~25cm.原坡面如为砂、砾、卵石,可不设垫层.
3)对长度较大的浆砌石护坡,应沿纵向每隔10m~15m设置一道宽约2cm的伸缩缝,并用沥青或木条填塞.
4.4.2 抛石护坡.坡脚为沟岸、河岸,暴雨中可能遭受洪水淘刷的部分,对枯水位以下的坡脚应采取抛石护坡.有散抛块石、石笼抛石和草袋抛石3种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其技术要求参见本规范6.2.2.
4.4.3 混凝土护坡.在边坡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采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护坡,必要时需加锚固定.
1 边坡介于1.0:1.0~1.0:0.5之间的、高度小于3m的坡面,用一般混凝土砌块护坡,砌块长宽各30cm~50cm;边坡陡于1.0:0.5的,用钢筋混凝土护坡.
2 坡面有涌水现象时,用粗砂、碎石或砂砾等设置反滤层.涌水量较大时,修筑盲沟排水.盲沟在涌水处下端水平设置,宽20Cm~50cm,深20cm~40cm.
4.4.4 喷浆护坡.在基岩不太发育裂隙、无大崩塌的坡段,采用喷浆机进行喷浆或喷混凝土护坡,以防止基岩风化剥落.
1 喷涂水泥砂浆的砂石料最大粒径15mm,水泥和砂石的重量比1:4~1:5,砂率50%~60%,水灰比0.4~0.5.速凝剂的添加量为水泥重量的3%左右.
2 喷浆前必须清除坡面活动岩石、废渣、浮土、草根等杂物,填堵大缝隙、大坑洼.
3 破碎程度较轻的坡段,可根据当地土料情况,就地取材,用胶泥喷涂护坡,或用胶泥作为喷浆的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