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改写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11句口诀
口诀一:没有人称怎么办,加上小明就好办!
口诀二:词语重复有语病,去掉一个才高兴。(常考的重复有:即将和终于、忍不住和不禁、几乎和全部、很和十分、经常和有时、断定和大概)
口诀三:水平提高是搭档,价格提高和降低。财产要保护,内容要丰富,质量只能提高或降低。习惯要养成,树木要发芽,耐心对教导、发扬对传统,端正对态度。
口诀四:和的后面要加词,并得前后要调换。
口诀五:看到“使”字要去掉。
口诀六:居然变身便果然,勾结改过变团结。夸耀不对是夸奖,猛烈不对是激烈、集中改过变聚集、张牙舞爪太可怕,手舞足蹈美美哒。
口诀七:两个他(她)不认识,告诉一个他名字。
口诀八:老师获得了称号,我把称号来摘掉。
口诀九:回忆不能对往事。
口诀十:先地点再季节。
口诀十一:估计(大概)是天使,一定(断定)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2
8大方法及口诀运用分析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
例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1了。根据口诀1,在“被”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例2: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根据口诀3,在“花草树木”后面加“发芽了”。
答: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解析:我们是土匪勾结吗?这类题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把贬义词当成了褒义词。根据口诀6,把“勾结”改成“团结”即可。
答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例2:小明兴奋得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解析:这道题和例1 类似,我们又不是怪物凭什么张牙舞爪呀,那多难看呀。根据口诀6,把“张牙舞爪”换成“手舞足蹈”即可。
答案:小明兴奋得手舞足蹈,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3.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在句子中,所用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
例1: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根据口诀2,“忍不住”和“不禁”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答: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解析:根据口诀2,去掉“非常”或“得很”。
答:那个房间非常宽敞。
4.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解析:这道题是“热爱”和“财产”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财产”只能和“保护”搭配,不能和“热爱”搭配。(“热爱”和“生活”搭配)。
答案: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
例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解析:这道题是“态度”和“提高”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水平”只能和“提高”搭配,不能和“态度”搭配。(“态度”和“改善”搭配)。
答案: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水平提高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解析:这是词语排列的顺序出现了错误。应该是先发现了毛病,我们才能去克服它。而不是克服了以后才发现毛病。根据口诀4,把“并”字前后两边的词语进行调换即可。
答: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例2: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解析: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答案: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6.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解析:这道题,“估计”和“一定”搭配错误。“估计”是猜测,而“一定”是肯定,根据口诀11,删去一个即可。(最好删“一定”,这样句子能保持原意)
答案: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7.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另一类是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解析:谁帮助谁呀?让人分不清。根据口诀7,把其中的一个“他”写出名字就可以了。
答: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李刚经常帮助他。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解析: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答案: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8.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解析: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
答案: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❷ 求:修改病句方法、修辞方法、说明方法、关联词、陈述反问句怎么改、双重否定怎么改、缩句扩句方法
修改病句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
不符合逻辑、语法及习惯。有些句子虽然语序不当,但并不影
响对句子的理解,这种情况常容易被忽略。语序不当包括以下
几种类型:
(一)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1)领属性定语或表时间、处所的
定语;(2)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4)形
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5)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 另外 ,应当注
意,带 “ 的 ” 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排列的一般原
般原则是:根据修饰词和中心词关系亲疏远近排列。如:
她是一位优秀的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语序是:她是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 20 多
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二)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复杂状语的排列顺序大致为:(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3)副词(表范围或频率);形容词
或动词(表情态);(4)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如: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语序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 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三)虚词的位置不当
1.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时,
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
前边。如: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果”应移到“他”之前)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那么文字使很不错”应改为“那么即使文字很不错”)
2.副词位置不当。如: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字应移到“趁现在”之前)
3.介词位置不当。如:他把这个问题不放在心上。(“不”应移到介词结构“把这个问题”之前;“把”字句、“被”字句中有否定词,应将否定词分别放在“把”、“被”之前)
4.主客体位置倒置。如:这个工作对他是完全陌生的。(句子应改为“他对这个工作是完全陌生的”)
(四)并列词语或短语排列顺序不当
并列词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如:
①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应先“提出”后“讨论”)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如:
2.依空间距离排序。如:
3.依范围大小排序。如:
4.依程度轻重排序。如:
5.依情感流程排序。如:
6.依对应承接排序。如:
(五)分句间次序不当
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存在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次序不当。如:①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应将“跳下池塘”与“来到池边”互换位置,因为这两个分句的动作有先后关系,不能颠倒)
搭配不当
一)主谓搭配不当
如: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主旨……描写出来”,主谓搭配不当,“描写”应改为“揭示”)
(二)动宾搭配不当
如: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句中“加快”与“规模”不能搭配,应去掉“和规模”或在“规模”前加相应动词“扩大”)
(三)主宾搭配不当
如: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主语“到威尔士北部最
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与宾语“景点”搭配不当)
常见错误是:当一个动词带两个或两个以上宾语,或两个
动词带一个宾语时,往往有一个宾语与动词不能搭配。
(四)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五)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①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能否用……”和“恰恰是……”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应把前一分句的中“能否”去掉)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缺主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句首容易滥用的介词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病句的方法,一是将介词及
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做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做主语。如: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②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误用介词结构“从……中”,使句子缺主语,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可删去“从”和“中”)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①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着未及
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的主语是“他”,而不是“巨着”,本句缺少主语“他”)
(3)主语的定语较长造成主语残缺。如:
复读的第一天,上语文课,一位戴着眼镜,额上略带几丝
皱纹,约莫四十岁,精神抖擞,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四十岁”后加上“的老师”或“的人”)
2.缺谓语
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
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
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
(1)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如: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
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应在“建立”前加谓语“完成”,即“完成……工作”)
(2)误用介词短语做谓语。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 即做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做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做谓语。如:
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经过一冬的苦干”是个介词短语,应改为“经过我们一冬的苦干”)
3.缺宾语
宾语是动词谓语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
果,用在动词之后,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宾语
残缺,动作就没有对象了,行为就没有结果了,意思也就表达
不清楚了。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解决、发展、开展、采
用、扩大、提高、抓紧、进行”等。
(1)把及物动词当成不及物动词用造成宾语残缺。如:
①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进行”此处是及物动词,后应带宾语,应改为“正常进行工作”)
(2)句子稍长,忽略了与前后成分的呼应,造成宾语残缺。如:
该厂引进了具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
50铃N系列轻型卡车,成为国内第一家合资生产50铃N系列轻型卡车的厂家。(“引进”缺少宾语,在第一个“轻型卡车”后应加“的生产技术”)
4.缺其他成分
1)中心语残缺。如:①那种不顾林区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
得不偿失。(缺少定语中心语,可在“生产”后加“的做法”,
或删去“那种”,让“不顾……生产”做主语)
(2)介词残缺。如:
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
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和”字后再加一个介词“与”字)
(3)关联词语残缺。如:①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爱
学习”前加“但是”)
❸ 怎么修改病句的方法技巧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3)怎么把病句改成说明文的方法扩展阅读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❹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几种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❺ 病句修改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我网上搜的。
修改病句是针对句子的病因,用增减调换的方法把病句改成正确句子的练习。下面是从网上查阅到的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应该可以解答你的问题。1.先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这个句子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2.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3.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4.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5.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❻ 修改病句的几种常见方法
1、语序不对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地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❼ 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甚至是错误的句子。有错误当然要修改了,找到病因通过对应的方法就可以修改,那么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呢?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读、找、改、检查四种方法,通过这四种方法就可以准确的修改病句。
❽ 病句的各种形式及修改方法
1、语序不多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❾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口诀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9)怎么把病句改成说明文的方法扩展阅读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❿ 改写说明文的秘诀
首先,应该明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第二,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
第三,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第四,要把事物或事理说得清楚、明白,还应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下是说明文写作中的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第五,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