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方法发明有哪些例子

方法发明有哪些例子

发布时间:2022-10-03 03:45:35

⑴ 生活中小发现或小发明的方法

生活中常用的小发明方法,就是对自己的不方便说不,看到不方便,不实用的地方,改变他,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明,比如以前有个画家,想画图,但是总是找到了铅笔,找不到橡皮,找到了橡皮,找不到铅笔,后来他火了,就找了块铁皮把铅笔和橡皮绑在了一起,发明了橡皮铅笔,听说这发明还赚了很大一笔钱。

⑵ 生活中的创新的事例都有哪些

1、马化腾

1998年,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自股市。他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为马化腾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⑶ 发明方法有哪些

发明方法有很多种,典型的就是坚持不懈,比如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经历了许多失败,他仍不放弃,到最后,终于研制出了钨丝灯泡.
只要你肯努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你就会成功.
帮帮灬找我们 团队为你解答

⑷ 列举列举五种创新的方法并加以举例说明

一,简化模式

在研发新产品时,我们总会不自觉的想要在产品上增加新的特色或功能。导致产品使用起来越发复杂,这样的画蛇添足对产品来说是一种负担。我们要运用简化模式,主要是将产品中多余的属性移除,再增加新功能,例如:手机从键盘按键模式变成触屏的虚拟键,让手机更加简洁美观。

二,分解模式

将现有的产品逐步摊开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综合的整体。角度的改变会让我们茅塞顿开从而预测到新产品的产生。例如:我们生活中的螺丝刀,将整体拆开后,你会发现,不同的螺丝刀头可用同一个刀身和刀柄,经过改造后可变成多功能螺丝刀。

三,扩展模式

复制并不是移除某个产品的部位,而是将产品现有的部分再多做一份的基础上,从而对这些复制品进行重要的变动,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发一定的质变。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桶,从单槽垃圾桶通过复制后变成一个连体垃圾桶可让使用者区分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改变属性依附关系

产品的属性与环境属性两者间有着紧密的附属关系,在单独一个产品的不同特色当中,我们还可以创造依附关系,属性依附模式的关系可创造出便捷的产品,可以通过不存在依附关系之处创造新的依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将单色镜片制造成变色镜片,但人们出门时就不用因太阳太大而再多买一副太阳眼镜了。

五,任务统合模式

给产品的现有元素或环境中添加一项新任务,将两个不同的功能统一在一个部件上,可让产品创新达到显着的效果。例如:将电脑的显示器和主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体机。

⑸ 创新方法的例子

、开拓式创新

开拓式创新是最有价值、也最有难度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所创造的事物是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是全新的,并且对于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往往伴随着天才人物的灵光乍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比如牛顿开创的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开创的相对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乔布斯发明的个人电脑、iPhone,制药公司发明新药,等等。

2、升级式创新

开拓式创新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听说过"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句话,我们也看到很多开拓者没有赚到钱、模仿者赚了个盆满钵满的例子。

比如说福特并不是汽车的发明者,但福特却靠T型车成为了当年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虽然不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发明者(图形化最早的发明者是施乐公司、最早的商用者是苹果),但他的Windows却几乎统治了个人电脑。升级式创新其实非常重要,因为早期产品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而且往往是价格昂贵的,升级式创新起到了完善产品、降低门槛的作用,因此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⑹ 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方法

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技巧——反一反

“反一反”的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它一般是指从已有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把一件东西的正反、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把平时习惯的思考方向逆反过来能解决什么问题?生活中的“反一反”的应用极为普遍,只是我们习以为常,很少注意而已。人上楼走楼梯,楼梯是固定的,人的双脚是移动的。但自动扶梯正好相反,人的双脚站立不动,而楼梯是向上移动的。平时,我们锯木头,木头是固定的,锯子上下抽动,使木头一分为二。但在锯木头工厂我们看到,圆形或条形的锯片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停地转动,把木头推上去,就迎刃而解,一分为二。过去缝衣服,主要是针线在布片上移动。而缝纫机则反过来,针线固定在缝纫机的机头上,移动的是布片。一般的动物园里,飞禽走兽,尤其是猛兽都关在铁笼里供人观赏。而在天然动物园里,没有高大的围墙,有没有兽舍,动物们自由自在地在地上漫步、猎食。游人则相反,要关在坚固的旅游车里,活象关在笼子里一样。游客们十分乐意这样做,因为这样可以观赏到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情况。
能逆向思维的人,在生活中有时还能化弊为利。如美国有一家造纸公司,有一次在制造书写时配错了料,书写时会渗水,售出的纸全部退了回来。公司经理拿了一些废纸回家,想研究补救的办法,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了,他急了,随手拿起这废纸一擦,墨水很快被吸干了。这现象使经理得到了启发。他将错就错,把这废纸当作吸墨水的吸水纸出售,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种废纸反倒成了公司的新产品。在少年儿童的创造发明活动中,不少同学尝到了“反一反”的甜头。他们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发明了不少有实用价值的小作品。如上海有一个同学发明的“带笔套的毛笔杆”就是一个例子。一般毛笔的笔套都是从笔尖向后套,弄得不巧,就会倒毛,损坏笔锋。这位同学想,能不能发明一种从后面向前套的笔套呢!后来,他用一张牛皮卷成一个与笔杆一样粗的笔套,套在笔杆上,等学完毛笔字,把笔洗净后,就将这个套子向前移动,套住笔头。这样,就不会造成倒毛了。上海还有一个同学发明信封自动封口机,曾获得“亿利达”二等奖,就是灵活地运用了“反一反”的技法。我们平时粘信封,都是用手移动胶水瓶,用手去翻折信封的封口。这件小发明却“反一反”。设计了一个倒的固定的胶水瓶和一部能移动的小车。信封躺在小车上向前推进,当信封通过那倒置的胶水瓶时,胶水就自动地涂在信封上了。然后,信封从通过一个特制的曲面,信封口就自动地翻折过来。这种信封封口机,不脏手,粘贴速度快,特别适用于投寄大量信件的收发部门。同学,你想试试用“反一反”的方法思考问题吗?

⑺ 发明创造的事例有哪些

发明创造的故事


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


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盘行起来了。


雨衣


18世纪,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身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佩因特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一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造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镜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
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拉链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个依次扣紧。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十大发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机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乙醚是一种沸点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压力


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1.根据海豚的定位系统发明了声纳~ 2.根据鸟巢的结构建造的北京2008奥运会主场管(名字就叫鸟巢) 3.根据变色龙遇到危险变色逃生的启示人们发明了用与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种军服


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机


1907年,世界上第一架像晴蜒一样的直升机由法国工程师伯雷格和黎歇才研制成功。这架飞机没有机翼,第一个机臂头上有两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四叶螺旋桨。在试飞时发现飞机振动厉害,安全性能差。直到1932年以后,前苏联工程师布拉图欣才设计制造出了一架名为“欧米加号”的高性能直升机。从此,直升机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飞行工具。


通过鱼的身体发明了水下动力学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现代的雷达


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⑻ 有什么发明与创造的例子(仿生学的),要详细!!!

发明与创造的例子:

一、人工冷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

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二、电鱼与伏特电池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

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

当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时,卫星上的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很容易“烘烤”或“冻结”。蝴蝶的体表上长出一层薄薄的鳞片,用来调节体温。科学家们仿照蝴蝶翅膀的结构,为人造卫星的太阳能表面设计加载了一种和蝴蝶鳞片相仿的控温系统。

四、水母的顺风耳

在自然界中,水母,早在5亿多年前,它们就已经在海水里生活了。“但是,水母跟顺风耳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们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就会成群结队地游向大海,就预示风暴即将来临。

但是,这又与“顺风耳”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为8~13赫兹),是风暴来临之前的预告。这种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对水母来说却是易如反掌。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水母的耳朵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科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

五、长颈鹿与宇航员

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导致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这和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

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对,设置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

⑼ 科学家创新发明的例子

一、1901年: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二、1902年:洛伦兹(荷兰)、塞曼(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填补了经典电磁场理论与相对论之间的鸿沟,是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间的一位承上启下式的科学巨擘,是第一代理论物理学家的领袖。

他与同胞塞曼共享了19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基础的变换方程,即现在为人熟知的洛伦兹变换。

三、1903年: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四、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瑞利以严谨、广博、精深着称,并善于用简单的设备作实验而能获得十分精确的数据。他是在19世纪末年达到经典物理学颠峰的少数学者之一,在众多学科中都有成果,其中尤以光学中的瑞利散射和瑞利判据、物性学中的气体密度测量几方面影响最为深远。

五、1905年:伦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勒纳德从1880年开始研究阴极射线,1892年,当时任赫兹助手的勒纳德研制出了带有“勒纳德窗口”的阴极射线管,该装置可以导引阴极射线离开电离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独立地研究放电过程。

⑽ 尝试发明创造的方法都有哪些

“加一加”创造法。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一些物体、时间、次数、重量或者将两个事物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事物的制造方法。

运用“加一加”进行发明创造,常常可以把物与物加或把事与物加,或把事与事加。

①物与物加就是把不同的物组合起来,例如笔简与钟表、鱼缸与盆景、放大镜与镊子、拖鞋与刷子、跳绳与计数器、门锁与拉手等等。

②事与物加就是把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物组合起来。例如音乐与皮球、谜语与雪糕、保键与电吹风、保键与梳头、生日音乐贺言卡等。有位小朋友发明了一种“枕头叫醒机”。

③“事与事加”就是把不同的事组合起来。例如,气象与医疗,京剧与魔术,就餐与洗衣,教学与旅游等等,事与事加,就是不同的事互相渗透,互相利用,把两种不同的事融合一体,达到一件事包含两件事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方法发明有哪些例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0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8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9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7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6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0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4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7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4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2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7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5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6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4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5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