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曹冲称象的原理
“曹冲称象”,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是阿基米德的浮力。
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全部或部分浸入静止流体的物体,要求物体下表面必须与流体接触。
如果物体的下表面并未全部同流体接触,例如,被水浸没的桥墩、插入海底的沉船、打入湖底的桩子等,在这类情况下,此时水的作用力并不等于原理中所规定的力。
‘贰’ 曹冲称象这一课上面文段中提到了一种称象的办法,曹冲想出的办法是啥。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课文解读: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 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
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 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 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叁’ 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四步:
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地方画上线。
第二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称船上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3)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扩展阅读: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肆’ 曹冲是用什么办法来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曹冲称象》的步骤:1、先将大象赶上船,沿水面浸没船身的位置做标记。 2、将大象赶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3、将船上的石头称重,石头的重量即是大象的重量。
‘伍’ 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把象拉到船上,看船沉下了多深,在与水平面接触的地方作个记号。
2、把象拉上来,往船上加石头,一直加到船沉到记号处为止。
3、称一下船上的石头有多重。
‘陆’ 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是什么
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6)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扩展阅读:
曹冲称象的经过: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柒’ 曹冲是用什么办法来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先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7)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扩展阅读:
曹冲人生经历: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流下眼泪,为曹冲聘了文昭甄皇后族中亡女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琮为邓侯。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曹丕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称号为邓公。
公元232年(太和五年),加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捌’ 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称象的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地方画上线。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玖’ 曹冲称象中臣们提出称象的方法是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原因是什么。七岁的曹
因为官员的方法都不实际,不好实施,还有的把大象杀了就失去了大象,曹操只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从此来看出来官员的聪明程度,想将大象赏赐给他人。并不想杀了大象,那样得到的只是一个数字,为了一个数字,杀了大象并不划算。还有其他人的方法并不便于实际操作,所以曹操听了官员的方法摇头。
曹冲称象的办法:
1,先将象牵至船上
2,用笔,记下吃水线深度
3,将象牵走后,运来一堆石头再放回在船上
4,当到达吃水线的位置后停止放石头
5,然后将所有石头全部拿去过一下磅秤得出总数为象的重量。
(9)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扩展阅读
除了上面用浮力称象的办法,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还总结出其他几种比较好的称大象的方法:
1,用大型的电子地磅。
2,让大象上船做标记,然后将石头换成人,再将每个人的体重相加,便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
3,做一个大象翘翘板,利用杠杆原理,让大象站在一端,另一端站上人,等人和大象重量相同时,再将人的重量相加,便可算出大象的重量。
4,将大象用钢索绑好,利用吊车的滑轮,在钢索的另一头系上大筐,在筐内放入重物,重量相等时,就会平衡。
5,悬吊法:于一大树上挂一足够结实的滑车,一头拴住大象,另一头吊一大篮子,于篮中放石头,直到把大象吊起为止,称石头重量。
6,拖动法:根据摩擦力=重力X摩擦系数的公式可设计一只底面光滑的大木板,放于一光滑的地面,为了减少摩擦系数(主要还是减少拉动力),还可在地面上涂一些油,用一定的力量去拉这只木板,记下拉动时的力量,(可以用一定数量的石头的重量通过滑车转向后作水平拉力),,然后再把大象牵走,再记下拉动空木板的拉力,则大象的重量就可算出来。
7,排水法:类似于曹冲的办法,挖一规则几何形状深水坑(深度超过大象高度,别让大象能站在水底即可),把水灌满,把大象赶入,然后牵出大象,算一下减少的水的体积即是大象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