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有茎用莴苣(莴笋)和叶用莴苣之分,叶用莴苣又有结球莴苣和散叶莴苣。莴苣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4℃,但所需时间较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只需3~4天,温度达30℃以上发芽受阻。幼苗期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生长适宜温度12~20℃,并能忍受-5~-6℃的低温,但温度过高,尤其是地表温度高达30℃时幼苗茎部易受灼伤而倒苗,所以,秋莴苣在高温季节要进行遮荫降温育苗。
茎用莴苣和结球莴苣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而散叶莴苣则常直播或用穴盘育苗。我国主要地区莴苣的播种季节见表3。
表3 不同地区莴苣的播种期
② 莴笋是我们常见的蔬菜之一,你知道它的种植方式吗
莴苣,又名千金菜、莴苣芛、青芛等,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是由野生莴芛演化而来。
莴笋属于菊科莴苣属,茎肥大,为主要食用部分,味道鲜美,口感爽脆,也称为茎用莴苣。莴笋、生菜、油麦三者都属于莴苣属,它们生长所适宜的环境条件差不多,由于食用部分不一样,水肥管理还是有差异的。莴笋南北方都有种植,无论是露地还是棚内都可以种植。
③ 莴笋的种植技术
一、播种前种子冷藏催芽技巧
莴苣种子最佳的发芽温度在15~20℃,而现在正处于高温季节,气温超过了30℃,莴苣直接播种育苗是不会发芽的,必须对种子采取低温冷藏催芽。
具体做法是:播种育苗前两天,把莴苣种子浸泡在清水中1个小时左右,在浸泡过程中,还要多次进行揉搓,去掉种子外层油质保护层。然后将处理好的种子用细纱布或纱网包起来,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放在老水井泉眼接近处做冷藏催芽处理48小时,种子达到80%露白即可进行播种育苗了。
二、生长过程中防止抽薹技巧
莴苣属于喜温作物,不耐寒、不耐热。在高温季节容易抽薹,怎么防止这种状况就关糸着莴苣的产量和商品性。
具体的防止技巧是:
第一个办法是对菜地搭建遮阴棚,防止阳光长时间照射,同时也能达到降低温度效果,有利于莴苣正常生长,延迟莴苣提前抽薹。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莴苣主茎开始膨大后,采用500~800/升的青鲜素喷雾,每周一次,连续2周即可,既达到增加产量又防止抽薹。还有就是在莴苣顶部心叶快与外部叶片持平前一周时间左右,采用1000倍液赤霉素喷雾,也能达到同上效果。
当然,仅靠这两个技巧是不能够保证莴苣的产量的。在日常栽培管理中同样要做好适度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细节,多方面结合才能让莴苣高产。
④ 如何种竹笋
竹笋怎么种植方法
竹笋种植适宜在立春前后进行,选好种植园地后要先挖穴,并在穴底施入基肥,之后将适宜品种的竹笋母竹栽种进去即可,种植好后要浇一次定根水,养护竹笋母竹时要定期除草松土和施肥,这样到了春天它就能长出竹笋。
竹笋如何种植
1、种植时间
种植竹笋需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根据它的习性来看,一般最好在立春前后种植,此时竹笋母竹即将萌芽生长,种植后它容易成活,长势也会比较旺盛,如果在6-8月份的时候种植,那么母竹的成活率会差一些。
2、园地要求
竹笋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山坡或者河滩等地方,种植前需要先整地,把杂草、石块和树根等都清除掉,之后按照行距3m、株距2m挖穴,穴底内注意要放入一些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种植方法
选用刚竹属、慈竹属、莿竹属和个别苦竹属的竹子作为母竹,然后将母竹放入到穴中,种植的时候要把竹子的根系舒展开,并将其分层压实,种植好后浇一次定根水,这样能使母竹的根系快速和土壤接触,有利于它成活。
4、管理措施
母竹种植好后需要做好养护管理,定期为其松土除草,每年除草松土两次即可,还需要给母竹施肥,每年的1月份、5-6月份和8-9月份都可以施加一次,这样来年春天竹笋就能够在母竹的周围萌芽生长。
⑤ 莴笋的种植技术
播种时间
春莴笋,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莴笋,4-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阳网覆盖,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莴笋,7-9月利用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移栽。越冬莴笋,10-11月露地育苗。
种植技术
一、种子处理:
在5-9月播种的,由于炎热高温,种子发芽困难,播种前需低温催芽。即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6-7小时 后用湿布包好在20-25℃处催芽至80%种子露白。或用凉水将种子浸泡1-2小时,用湿布包好,置于井下离水面30厘米处,每天淋水1-2次,3-4天即可发芽,也可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用湿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内,在-3~-5℃下冷冻24小时,然后放在凉爽处,2-3天即可发芽。
二、整土
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5-7天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或复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
三、播种:
1.春莴笋,大棚育苗播种时,先揭开苗畦上薄膜,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掺在少量的细沙或细土中拌匀后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种子25-30克。播后覆土0.30-0.50厘米,盖严薄膜,夜间加盖遮阳网或草苫保温。露地育苗加盖小拱棚。
幼苗出土前,晚揭早盖覆盖物,不通风,提高床温。幼苗出土后,适当通风,白天保持床温12-20℃,夜间5-8℃。遮阳网早揭晚盖,2-3片真叶时间苗1次,苗距4-5厘米。移栽前5-6天,加大通风炼苗。
2.夏莴笋选阴天播种。4-5月上中旬播湿籽盖薄膜,出苗后撤去。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小拱棚或平棚覆盖遮阳网至出苗或2片真叶。大雨天用遮阳网覆盖防雨水冲刷。10平方米播种5-10克。2片真叶前间苗1次,4-5片真叶时间苗1次,苗距10厘米。
健壮苗还可按株行距10厘米左右高密度栽植。每次间苗、定苗和移栽缓苗后,结合浇水施腐熟稀粪水。雨天清沟排渍,定植前15天左右浇1次0.50%尿素水。定苗或移栽后25天左右,可陆续采收嫩株上市。
3.秋莴笋播前先将床浇湿浇透,播后浇盖1层3-4成浓度的腐熟猪粪渣及覆盖1层薄稻草,或覆盖黑色遮阳网,播发芽籽或湿籽。出苗前双层浮面覆盖在苗床土上,出苗后盖银灰色遮阳网。早晚浇水肥,保持床土湿润,及时除草间苗。
(5)笋菜的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夏季莴笋高产技术
夏莴笋根浅、吸收能力弱,加之夏季植株生长迅速、需肥水较多,故田间管理应重施肥水,以利植株长势繁茂。在幼苗活棵后,间隔3-5天结合浇水追施一次稀粪水,并连喷3次蔬菜壮茎灵,以提高植株吸水吸肥能力、促使莴笋杆茎粗壮、叶色鲜嫩、高产优产。
莴笋是喜阴冷作物、不耐高温,夏季种植需选择耐热、不易抽苔、抗病、高产的品种,并在下种前浸种催芽处理,可将种子用冷水浸泡8-12小时,待种子吸水率达70%至80%时用湿纱布包好,保持4-5℃低温、处理24-28小时后,置于15-20℃适温条件保湿催芽,经2-3天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后适时喷洒新高脂膜可保墒、活化表层板结密度,提高出苗率。
夏季莴笋的收获期也是抽苔最迅速的时期,若不及时采收会造成植株抽苔后品质变硬、甚至中空的情况,极大影响莴笋的产量与品质;故采收莴笋需做到及时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采收前10天禁止使用农药。
定植与管理
定植时,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壤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宽的高畦。起苗前,先将苗床浇水。
春莴笋,苗龄25-30天,5-6片叶时定植,株行距20厘米×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叶柄基部为宜,栽后浇压蔸水。以叶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地膜覆盖栽培的,底肥一次施足,并盖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渍。大棚和露地栽培,选晴暖天气中耕1-2次,适时浇水追肥,前期淡粪勤浇,保持畦面湿润,植株基本封垄时,可嫩株上市。以茎为产品的,每亩浇施尿素15千克1-2次。
秋莴笋,苗龄25天定植,株行距25厘米×(30-35)厘米,以嫩株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选阴天或下午定植后,及时浇压蔸水,并利用大棚、小拱棚或平棚覆盖遮阳网,缓苗后撤去。少中耕、浅中耕,淡粪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在植株封垄期前后,每亩施3-4成腐熟人畜粪3000-4000千克或15千克尿素2-3次。
越冬莴笋,苗床底肥不宜过足。苗龄40天左右采用地膜覆盖定植,株行距(30-35)厘米×(30-40)厘米。成活后追施1-2次淡粪水,如翌年以成株上市,越冬前应注意炼苗,不宜肥水过勤,防止苗期生长过旺,冰冻前重施1次防冻肥水。翌春及时清除杂草,浅中耕1次,追肥浓度由小到大。茎基开始膨大后,追肥次数减少,浓度降低。采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风管理。
采收、采种
在茎充分肥大之前可随时采收嫩株上市。当莴笋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尖端相平时为收获莴笋茎的适期。秋莴笋为了延长上市期,延迟采收,可采用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长点和花蕾,或莲座期开始,每隔5-7天喷350-500毫克/千克矮壮素2-3次,或在基部肥大时每隔5天喷2500毫克/千克青鲜素2次。
莴笋采种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为好,留种株品种间隔离1000米左右。选留生长健壮,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间拔以后,保持株行距33厘米以上见方,去掉老叶,增施肥水、培土,促侧枝生长。开花时适当摘除部分枝,插支柱防倒伏,花期不能缺水,花谢后减少灌水,开花后20-25天,种株叶片正常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生白色冠毛时,及时采收。
病害防治
一、灰霉病
该菌为害叶片和茎,叶片病斑初呈水浸状,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灰褐色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霉。茎部染病先在基部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茎基部腐烂并生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高温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 潮湿条件下,病株从基部向上溃烂。
病原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94%左右。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28%灰霉立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扑海因等。各药剂交替使用。视病情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二、霜霉病
是莴笋的主要病害。春莴笋、秋莴笋均有发生,尤以春季莴笋受害较重,在春莴笋封行时最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先在近地面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的淡黄色病斑,叶背面长出白霉。随后,病斑变褐色,连成一片,全叶变黄枯死,并迅速蔓延至全株。数天以后,全田植株受害,一片枯黄,严重时可绝收。
病菌在土壤中或秋播莴笋上越冬,种子上也可带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阴天气温较低、多雨、多露、多雾、光照少,品种单一、抗病性差、底肥不足、密度过大、通风和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适当控制栽植密度: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开沟排水,灌水施肥采用沟灌等以降低田间湿度。莲座期及时预防,收获后清除病残体等。
2、用种子重量的0.3%药剂拌种。也可用25%瑞毒霉(25%甲霜灵)或50%的福美双、甲霜灵锰锌等药剂拌种。
3、药剂防治:应该在发病初期就喷药,选用药剂和兑水比例: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700斤,霉克多66.8%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700斤,25%甲霜灵1斤兑水500斤、40%乙磷铝1斤兑水250斤、64%杀毒矾1斤兑水400斤、48%瑞毒锰锌1斤兑水500斤、72.2%普力克水剂1斤兑水600-800斤、双露1斤兑水600斤、菌可得1斤兑水1000斤。
常用药百菌清、杀毒矾、乙膦锰锌、瑞毒霉等也有作用。兑水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3-4次。喷药以叶背为主。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
三、病毒病
莴笋染病后一般表现为花叶,严重的矮缩并黄化。汁液和桃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虫,选用艾美乐、辟蚜雾等进行防治。或用金毒冠1000倍液防治、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⑥ 栽种竹笋很常见,怎么样栽种竹笋
竹笋大家都十分熟悉,它是人们生活中普遍的减肥保健蔬菜之一,古时候被作为是“菜中珍品”。竹笋也就是竹子的嫩茎,吃起来十分的美味,不仅能够炒食也可以熬汤,含有的化学纤维成分十分丰富多彩,常常服用有推动肠胃的蠕动及其帮助人们进行消化和便秘等作用,那么竹笋要怎么种?一起来看看吧。
竹笋的种类也极其得多,为了能提升产量,将经济收益放进较大,母竹挑选那类窄叶竹最好,窄叶竹的特性是竹子叶小而窄,圆竹平整,出笋较早,且笋期长,竹笋的肉质地厚而脆,产量极高。
上述便是相关竹笋的专业知识详细介绍。竹笋的适应能力十分高,在一切的土壤上都能够 生长,可是土层的优劣会危害到竹笋的产量与品质。种植户们要依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在做好竹笋的移栽,还要留意操纵好种植相对密度。除此之外,有效的浇灌有益于竹笋小苗的生长速率及其提高竹笋的生长力,提升竹笋的产量。移栽以后要搞好竹笋的施肥工作中,特别是在竹笋的生长期,满足需要的营养才可以提升竹笋的产量与品质。
⑦ 菜竹笋栽培广泛,菜竹笋应该怎么栽培
播种前处理:每亩地施入益富源种植菌液5-10kg+腐熟有机肥1.5-3吨或者复合肥50kg作为基肥。浇水,就是趁着莴笋的茎部发生彭大时候,给它助力,当然,这个时期的莴笋,也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当莴笋补充水分后,有利于茎部的快速彭大,从而达到高产目的。
⑧ 莴苣的栽培技术
莴笋四季均可种植,但能在蔬菜淡季向市场供应优质的莴笋,种植的经济收益就会大大提高。农民朋友可采用耐热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在7~9月份播种栽培无公害莴笋,每667平方米栽5000~7000株(用种量30~50克),产量2500~4000千克,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土壤选择
莴笋适应性较广,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的平原、坡地都能种植,但要获得较高效益,还是要选肥沃、能排能灌的壤土地为好。对不太肥沃的土壤,要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在较为干旱的田块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2)品种选择
选用耐热、不易抽薹、抗病、高产的青皮绿肉品种,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可选用尖叶莴笋或者圆叶莴笋。一般尖叶莴笋更耐热一些,不容易生病。而圆叶莴笋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产量也要高些。
(3)浸种催芽
莴笋为喜凉作物,不耐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4℃,适宜温度为15~20℃,超过30℃则发芽受阻,所以夏季必须在低温下催芽。可以采用冰箱催芽或保温瓶加冰块催芽法,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浸泡3~4小时后捞起,装入小布袋内,将小布袋内种子表皮水甩干,再拌松,放在冰箱的保鲜层。也可在保温瓶内放入1~2块冰块,然后将种子吊在瓶内(注意不要接触下面的冰水),每隔12小时,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一遍,经48小时左右即可出芽。或者选择冷凉地点,如水井、地窖、山洞等地点,温度保持20℃左右,在24小时就可以出芽。
(4)苗床育苗
苗床畦面1米宽、沟深20厘米,长度随用种量而定。整平整细畦面泥土,浇透水,用沙板抹平,趁泥浆未干,每1平方米均匀撒播1克干种子。后在畦面上做小拱棚,用遮阳网遮荫,下雨时覆盖薄膜。苗子出真叶时,用3000倍96%恶霉灵加3000倍2%阿维菌素+600倍天达2116壮苗灵溶液细致喷洒畦面。出苗后视苗情间苗2~3次,人工拔除多余的苗子和杂草,使每相临的两株苗子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厘米。幼苗2~3片真叶时喷矮壮素(CCC)350毫克/千克,或烯效唑5毫克/千克1次,以防幼苗徒长。遮阳棚要日盖夜揭,定植前7~10天全部拆除进行炼苗,特别注意热天时定植苗龄易小,以15~25天的苗龄为宜。
(5)整地施肥
施肥主要采用一次性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畜粪肥3000千克,或尿素4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磷酸一铵15千克。耕翻耙细后起垄栽植。
(6)病虫防治
如果是常年种植蔬菜的田块,建议在翻耕土地的时候就使用杀虫杀菌剂。杀虫可以用48%毒死蜱或辛硫磷颗粒剂;杀菌可以用50%多菌灵或者生石灰。
(7)整畦
把肥料、药品均匀施入大田后,进行翻耕,旋耙,使土壤达到平整、细匀、疏松、透气。翻耕好后随即整畦,每2米开1畦,畦沟深25厘米,宽25厘米。
(8)大田定植
选择阴天或下午带土移栽,先把苗床上的苗子用铁铲连土一起铲起(一般铲土3厘米厚),后用铁刀把土块切开,让每一株苗子都带50克以上的泥块(没有泥块的不要)。2米开畦,定植5行,株距30~35厘米。定植后苗子土块表面与畦面平行,不能栽得过深,栽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
(9)中耕除草
夏莴笋由于长势较快,一般只中耕1次。后注意及时拔除田间杂草。
(10)追肥浇水
夏季栽培的莴笋以小畦面为好,雨水多时,一般不必浇水;阳光强时,田土较干,可进行灌水。夏莴笋须看苗追肥,苗子长势差的,可在前期每667平方米用10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加10千克尿素,结合浇水追肥1~2次,以后注意适时浇水,维持土壤湿润。灌水最好在晚上或清晨进行,如果土壤黏重,要随灌随排,不要让地里有积水。
(11)叶面追肥
由于夏季莴笋生长速度很快,生长时间又很短(定植后40天就可以收获),单靠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还远远不够,必须注重叶面追肥。结合防病治虫喷药,每7~10天喷施1次600倍天达2116+0.3%尿素+1%发酵牛奶,连续喷洒2~3次,间隔喷洒0.3%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腐植酸、红糖等)1~2次。可促进扎根、使其根系发达,显着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12)防止先期抽薹
莴笋在夏季季节栽培正值高温长日照,并且雨水频繁,管理不善,极易引起先期抽薹和植株徒长。当植株进入茎部膨大期时,每隔5~7天,须用矮壮素350~500毫克/千克喷雾,促进茎部肥大粗壮,增加茎重。
(13)病虫防治
莴笋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病毒病、蚜虫、斑潜蝇及蓟马等。霜霉病初发期可用60%百泰1500倍、或50%胺克、或75%百菌清600倍、或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洒;软腐病须用2.5%氟哌酸600倍、或庆大霉素2000倍、或20%秀细600倍、或15%噻枯唑600倍药液防治;病毒病用20%吗啉呱或1000倍天达裕丰药液预防;菌核病用50%凯泽水分散剂1500倍、或50%腐霉利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600~800倍液防治;蚜虫、斑潜蝇和蓟马可用40%毒死蜱1000倍、或2%阿维菌素3000倍、或75%灭蝇胺7500倍、或20%啶虫脒8000~10000倍液防治。
(14)及时采收
夏季莴笋的收获期也是抽薹最迅速的时期,如果不及时采收,抽薹后品质变硬,甚至中空,因此必须及时收获。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须在3天内将其卖出。注意采收前10天禁止使用农药。
⑨ 莴苣种植的方法
莴苣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那么莴苣 种植 的 方法 有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莴苣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莴苣种植的方法
1.播种育苗
种子消毒 播种前将干种子在阳光下晒5-8h,然后将种子放入15-24℃的水中浸泡3-5h,再将种子捞出后淋去水分,包在干净、湿润的纱布中,在15-20℃温度下见光催芽。
育苗土配制与消毒 用3年内未种过莴笋的田园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质(最好用牛马粪)按3:1比例混合,碾碎过筛。
育苗土消毒一是采用高温消毒,即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平铺于地面8-10cm厚,浇透水后用塑料膜严密覆盖,在日光下暴晒5天以上,使膜下温度达到 50-60℃,可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在温度能够达到的情况下尽量选用高温消毒法,以减少农药污染;二是采用药剂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用药量8-10g与15-30kg细土拌匀,2/3铺于苗床,1/3于播种后盖在种子上。
2.苗期管理 2叶1心时分苗或分次间苗,株距6-8cm。春茬栽培时保护设施下育的苗定植前应炼苗7天,若发现病虫苗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3.定植与田间管理:
整地施肥 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过磷酸钙4公斤/亩、尿素30公斤/亩、硫酸钾50公斤/亩。整地要细,深翻整平后起垄覆膜,垄宽60cm,沟宽40cm、垄高15-20cm。
定植时间与方法 5-6叶时定植,苗龄太长容易过早抽薹。带土在垄背上双行定植,株距25-30cm。定植时严格选苗,淘汰徒长苗、病虫苗,高温季节应在午后定植。
4.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灌水,以促进缓苗。莲座叶形成前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促进形成强健的根系和繁茂的叶丛,待叶片肥厚、已长出2个叶环、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茎部开始肥大,此时结束蹲苗及时浇水并追施速效性氮肥与钾肥,及时由控转为促。头水浇得过早害处很多,一是叶子徒长,养分不能积累,茎部容易“窜”;二是浇水后幼叶发嫩如遇降温幼叶变黄,影响叶面积扩大;三是浇水后如降温苗子易感染霜霉病。当然过度控制浇得过晚,叶子生长受到抑制,同化面积缩小,也影响茎部肥大,而且长期干旱后再加大水肥茎部易裂口。
莴笋追肥一般分三次进行,定植成活后7天内追施第一次,施尿素10~15公斤/亩,第二次在蹲苗后茎部开始膨大时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第三次在茎叶旺盛生长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亩,促使茎部肥大,延迟抽薹。追肥应穴施于相邻植株中间,每次追施都应结合灌水。
注意:开始浇水以后茎部肥大速度加快、需水需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浇。水分要均匀,每次的追肥量不要过大,不然久旱以后再浇,茎部容易形成裂口,而且还会出现过早抽薹。
5.采收
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群众称“平口”)为收获适期,这时茎部已充分肥大,品质脆嫩,如收获太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变硬甚至中空,品质降低。所以一定要注意适时采收。
6.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
霜霉病 早期拔除田间萎缩株,带出田间深埋。发病初期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5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10天)、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8天)喷雾防治,每隔 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灰霉病 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天)、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菌核病 发病初期,用50%速可灵1000倍液(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0天)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6.2 虫害
白粉虱 利用黄板诱杀成虫。培育和定植无虫苗。药剂防治应及早进行,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 天)、10%天王星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4天)、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2天)、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天)喷雾防治,各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
斑潜蝇 及时清扫地膜上的蛹,集中销毁。药剂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每次最多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7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天)、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天)喷雾防治。防治成虫以上午8-11时施药最好,防治幼虫以1-2龄期施药最佳。注意不同药剂应交替使用。
莴笋种植要点
品种选择,越冬莴笋、春莴笋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实”、“若蔓叶”等。夏、秋莴笋,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如“耐寒白叶实”、“耐热大花叶”等。
莴笋的种植时间,春莴笋,12月至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莴笋,4月至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阳网覆盖,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莴笋,7-9月利用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移栽。越冬莴笋,10月至11月露地育苗。
培育壮苗,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5-7天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春莴笋,大棚育苗播种时,先揭开苗畦上薄膜,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掺在少量的细沙或细土中拌匀后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种子25-30克。播后覆土0.3-0.5厘米,盖严薄膜,夜间加盖遮阳网或草苫保温。
定植管理,定植时,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壤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翻整平,做成1.2-1.5米宽的高畦。起苗前,先将苗床浇水。春莴笋,苗龄25-30天,5-6片叶时定植,株行距20×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1片叶根茎部为宜。栽后浇水。以叶上市,株行距15×20厘米。地膜覆盖栽培的,底肥1次施足,并盖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渍。大棚和露地栽培的,连晴暖天气中耕1-2次,适时浇水追肥,前期淡粪勤浇,保持畦面湿润,植株基本封坐时,可嫩株上市,以茎为产品的,每亩浇施尿素15公斤1-2次。
采收,茎充分肥大之前可随时采收嫩株上市。当莴笋顶端最高叶片的相平时为收获莴笋茎的适期。秋莴笋为了延长上市期,可延迟采收,可采用在晴天用手掐去过长点和花蕾,或莲座期开始,每隔5-7天喷350-500矮壮素2-3次。
莴苣栽培方法
1、整地施肥,应 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深耕晒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晒垡7~10天后精细整地,以1.8~1.9米开墒,正季栽培采用平墒,反季栽培采用高墒。
2、播种育苗,应适时播种,可将种子直接撒播在苗地上(播种前应用新高脂膜拌种),随即用齿耙轻耙表土,使种子播入土,并在地表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防治土壤结板,提高种子发芽率。
3、苗期管理,苗床地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出苗。齐苗后应及时的间苗,应及时防治幼苗不可过密引起的幼苗徒长。并适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幼苗保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4、移栽定植,应选用表土肥沃,保水力强的地块移栽,定植前施足底肥、浇透底水;合理密植,密度以20―26厘米见方为宜,定植后浇定根水,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使幼苗健康成长。
⑩ 莴笋种植时间和方法
莴笋种植时间为一年四季。种植方法:浇水管理,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莴苣种植的时间
1、春季栽培:一般茎用莴苣春季露地在2月中旬~3月下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6月采收;生菜在3月中旬~4月下旬播种,5月中旬~6月下旬定植,在6月上旬~7月中旬采收。
2、夏季栽培:茎用莴苣在4月上旬~5月中旬露地直播,6~7月采收;生菜在5月中旬~6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7月下旬定植,7月下旬~8月下旬采收。一般露地加覆盖的方式进行。
3、秋季栽培:茎用莴苣在7月上旬~8月下旬播种,8月下旬~9下旬定植,采用露地的方式。在9月下旬~12月上旬采收。生菜露地则在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采收。也可以采用露地加覆盖在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在11上旬~12月上旬采收。
4、冬季栽培:茎用莴苣露地栽培,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11上中旬定植,4月中旬~5月下旬采收。
种植方法
1、浇水管理
浇透定植水后中耕保湿缓苗,保证植株不受旱。缓苗水后,要看土壤墒情和生长情况掌握浇水的次数,一般5~7天浇1次水,沙壤土3~5天浇1次水。春季气温较低时,土壤水分蒸发慢,水量宜小,浇水间隔的日期长;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干旱风多,浇水宜勤,水量宜大;夏季多雨时少浇或不浇,无雨干热时又应浇水降低土温。
生长盛期需水量多,浇水要足,使土壤经常保持潮润。叶用莴苣像结球生菜叶球结成后,要控制浇水,防止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烂心。保护地栽培,在开始结球时,田间已封垄,浇水应注意,既要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要,又不能过量,以免湿度过大。
2、施肥
茎用莴苣追肥每667㎡浇施浓度为30%~40%的腐熟人畜粪3000~4000kg1~2次。越冬莴苣一般不宜追肥。散叶生菜以底肥为主,底肥足时生长期可不追肥。结球生菜在结球初期,应随水追1次粪尿肥以促叶片生长;15~20天追第二次粪尿肥,每亩约施1500kg。
结球生菜心叶开始向内卷曲时,需再追施1次粪尿肥,每亩施2000kg左右,并在两行之间开浅沟施入15kg草木灰,覆土,避免肥料接触根系。
3、中耕除草
定植缓苗后,为促进根系的发育,宜进行中耕、除草,使土面疏松透气。封垄前春莴苣晴暖天气中耕1~2次;秋莴苣宜少中耕,浅中耕;越冬莴苣在翌春及时清除杂草,浅中耕一次即可。结球生菜根系浅,中耕不宜太深,以免损伤根系。
4、病虫害防治
莴苣病虫害不多,在生产上很少使用农药,但也有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褐斑病等病害,蚜虫、红蜘蛛、地老虎、菜青虫等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