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痤疮应该怎么治疗
痤疮患者应该根据皮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单纯的毛孔粗大,可以使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轻度的痤疮,主要以粉刺为主,可以采用果酸换肤的方法。炎性丘疹、 脓包型痤疮,可以以使用维A酸或者果酸换肤治疗为主。同时口服维生素B6、异维A酸和丹参酮胶囊等,也可以使用红蓝光进行抗炎治疗。外用药则应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在丘疹和脓包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如果严重时可以加服抗生素类的内服药。囊肿结节较为明显的患者,现在比较强调的是采用光动力治疗,对于炎症性的结节、囊肿型皮损,有很大的改善和控制作用。在痤疮的综合治疗中,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㈡ 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痤疮最佳治疗方法: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诗经》有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相信很多爱美人士从青春期就在追求“肤如凝脂”的皮肤,殊不知熬过了青春,青春痘却如“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般反反复复,那么痤疮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青春痘,即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颜面、前胸、后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皮疹初起多为粉刺、丘疹和脓疱,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疤痕及色素沉着,易反复发作。该病为损容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而青中年女性座疮患病率有增长的趋势,使患病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中医学称本病为“皶”、“粉刺”、“肺风粉刺”等,中医常采用的痤疮最佳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
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免疫学因素、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产生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①汗出复感外邪
②肺气内郁,肺经蕴热
③脾胃湿热,痰瘀凝结。
近代许多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肾阴不足、冲任失调、肝经郁火等新观点,并总结出了一些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分级方法,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 3 度、4 级,即:
轻度(Ⅰ级):以粉刺为主;中度(Ⅱ级):有粉刺和炎性丘疹;中度(Ⅲ 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中医一般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治疗痤疮:
1.痤疮最佳治疗方法—内治法: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
(1)肺经风热证:炎型丘疹及粉刺是该型的主要皮损表现,大便干、舌质红、薄黄苔、脉浮数。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
(2)湿热蕴结证:炎性丘疹为主要皮损,但该型的炎性丘疹比肺经风热证要重,大多患者还伴有脓疮,大便秘结、小便黄、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选茵陈蒿汤加减。
(3)痰湿凝结证:以结节囊肿为主要的皮损形态,或有纳呆、便秘,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方选海藻玉壶汤加减。
(4)冲任不调证:月经前加重,丘疹多发于口周或下颌或伴有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脉弦。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2.痤疮最佳治疗方法—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历史悠久,手段丰富多彩,疗效显着,副作用少,可根据痤疮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以及患者接受的程度进行选择,有面膜、熏洗、软膏等。
(1)中药面膜:是将中药粉剂用水调成糊状敷于痤疮的丘疹、结节、囊肿处,从而起到软坚散结、祛瘀解毒作用。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
(2)熏洗剂:中药熏洗是指将药物煮水后熏洗患部,通过药物的药力和热力的综合直接于作用皮肤,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
(3)中成药制剂:方便易操作,省去传统中药熬制时间,称得上最便捷的痤疮最佳治疗方法了。常用制剂有复方黄柏液涂剂,可涂擦或湿敷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作用。
3.针灸治疗: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在治疗痤疮方面效果显着,也是痤疮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1)耳穴疗法:“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与经络、脏腑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耳穴可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整体调治以治疗痤疮。 常用方法有:耳穴针刺、压籽,耳背和耳尖放血等。
(2)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体经加热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通过针的局部刺激与灸的温热刺激以促进气血运行,驱邪外出。应用于丘疹、结节、囊肿等痤疮皮疹,起到泄热解毒的作用。
(3)刺络放血疗法: 此法运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小静脉放出少量的血液或淋巴液,以达泻脏腑之热,活血化瘀解毒之效。一般选取肺俞、胃俞等背俞穴。
(4)拔罐疗法:针对皮疹以囊肿、结节为主的痤疮患者,施以毫火针针刺治疗,然后在针孔处拔上火罐,通过刺络和负压产生的机械刺激,加速毒素、废物的清除与排泄,具有泻热解毒、通瘀化滞、调和气血等作用。
痤疮虽然反复,相信通过痤疮最佳治疗方法治疗,定会还您肤如凝脂的肌肤,让您只有青春没有痘!
㈢ 痤疮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那么,患上痤疮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痤疮最佳治疗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痤疮的病因
免疫(35%):
近年来有人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其患者的体液免疫中,血清IgG水平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痤疮棒状杆菌在患者体内产生抗体,循环抗体到达局部参与了早期炎症的致病过程。
微量元素(25%):
关于微量元素与痤疮的关系,近期有人证明痤疮患者锌低可能会影响维生素A的利用,促使毛囊皮脂腺的角化,铜低会削弱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等,总之,痤疮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低下,锰升高可使体内脂肪代谢,性激素分泌受到一定影响,加上皮肤抵抗力低下,可能与痤疮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遗传(25%):
此外,遗传也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多吃动物脂肪及糖类食物,消化不良或便秘等胃肠障碍,精神紧张,湿热气候等因素对痤疮病人可以有不利的影响,矿物油类的接触或碘化物,溴化物及某些其他药的内服也可加剧痤疮的恶化。
痤疮有多种发病因素,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了,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痤疮与性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
痤疮的症状
1. 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是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不发红也不隆起与皮面,数量少则不易察觉,用手可以触及含在皮肤中的米粒大的皮损。可为闭合性的,也可为开放性的。开放性粉刺顶端呈黄白色,也可因色素沉积形成黑头粉刺。可挤出头部为黑色而其下部成白色半透明的脂栓。粉刺是痤疮的早期损害,加重时可形成炎症丘疹。
2. 丘疹:可为粉刺发展而来的炎症性丘疹,皮损为红色丘疹。
3. 脓疱:可在丘疹的基础上形成绿豆大小的脓包。
4. 囊肿结节: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可有波动感。
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1.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包括治疗粉刺的维A酸类药物(阿达帕林凝胶),需持续1-3个月见效。也可外用抗生素进行抗微生物治疗,例如林可霉素,过氧化苯甲酰等。
2. 口服药物:
中重度痤疮可以联合口服抗生素。可以选择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控制炎症迅速有效,但没有防止复发的作用。重度痤疮可以服用泰尔丝。可以采用开始递减服用药物的方法,或者采用中等剂量位置治疗。服用泰尔丝有防止复发的作用,及时复发其症状也会减轻。主要的副作用是在服药期间,皮肤黏膜会感到十分干燥,需要做好皮肤和黏膜的保湿工作。其次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停药半年才可考虑怀孕。如果患者的皮损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或者查激素水平有异常,可以考虑服用避孕药进行治疗。服用避孕药可以帮助建立稳定的激素周期,控制痤疮的生长,还有减少面部出油,缩小毛孔的作用。
3. 物理治疗及其他治疗
对于轻度的粉刺和丘疹脓疱,可以选择粉刺挤挑配合中药面膜进行治疗,每周一次,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化学换肤:对于主要问题是毛孔不通畅的患者,可以采用果酸换肤使其毛囊口打开,排出毛孔内的油脂栓,达到治疗粉刺的目的。换肤后注意防晒,否则有肤色加深的可能。红蓝光治疗:红蓝光混合光照射疗法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对轻中度痤疮的有效率也较高。缺点是需要的次数较多。光动力疗法(ALA-PDT):是外用光敏剂之后用红光照射,可以使皮脂腺萎缩,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等,副作用下,效果好,也有防止复发的作用,是治疗中重度痤疮很好的选择。治疗后也需要防晒,否则有肤色加深,色素沉着形成的可能。
4. 痤疮后遗症的治疗
痤疮的后遗症主要包括痘印和痘疤。痘印可以外用药物或者使用光子嫩肤去除,痘疤主要采取点阵激光进行皮肤重建。但是由于费用较高,所以最好是积极治疗,避免痘印和痘疤的形成。
看了"痤疮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的人还看:
1. 痤疮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2. 痤疮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3. 青春痘的治疗方法 青春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4. 吃什么治痘痘 有效治痘痘的饮食方法
㈣ 脸上长痤疮应该怎么样治疗
首先患者每天要一到两次用温水洗脸,从而清洁皮肤,一定不要用手挤压或者是搔抓皮损,不要用油脂类和粉类化妆品,以及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治疗痤疮也可局部外用药物如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也可口服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避免选择使用治疗系统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疗程通常六周左右。
㈤ 痤疮怎么治疗如何有效祛痘
痤疮也叫痘痘,想要祛痘改善痤疮,首先要注意清洁皮肤,及时清除堆积的油脂,也要注意使用清爽温和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那你知道祛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吗?今天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配合可思美祛痘仪的等离子治疗方法,采用了低温高压等离子技术,内置高压电离模块持续释放能量,作用于等离子片和皮肤接触的间隙空气,产生等离子体,暂时打开皮肤屏障,等离子体中的臭氧能够破坏细菌分子结构,致使细菌凋亡,可有效治疗痘痘。
㈥ 痤疮怎么治疗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痤疮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如维A酸类药物和过氧化苯甲酰。如果皮疹有明显的疼痛、红肿,这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己乱用药。另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痤疮,在缓解阶段要坚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可以减轻和预防痤疮的复发。此外,在药物治疗方法以外,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治疗和预防痤疮复发的基础。治疗痤疮要从多方面入手,千万不要只依靠药物。
㈦ 痤疮该怎么办
长痤疮应及时去医院皮肤科就医治疗,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影响美观或者发生并发症。痤疮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1. 一般治疗: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注意控油保湿,外用温和滋润乳。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适当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高糖高脂饮食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熬夜。
2. 药物治疗:症状较轻的痤疮可只使用外用药物,如维A酸乳膏、过氧化苯甲酰、夫西地酸乳膏、二硫化硒、5%~10%硫黄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等。口服药物有抗生素、异维A酸、抗雄激素药物等。
3. 其他治疗:还可采用果酸换肤、光子嫩肤、光动力等皮肤医学美容技术联合药物治疗。
治疗痤疮的好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保护局部皮肤,减少痤疮发生发展的基础,避免抠、抓刺激,避免熬夜、劳累、生活不规律,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饮食上要忌肥肉、甜食、生冷、酒等刺激性的食物,饮食上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畅。
第二,外用药,常用的药物有夫西地酸软膏、龙珠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乳膏以及积雪苷霜、硅酮凝胶、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中药的药液煎水外洗、外擦、外敷,常用的药是马齿苋,金银花,雄黄,大黄,白花蛇舌草等药物。
第三,口服药,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
第四,也可以选择局部的物理治疗,如火针、点阵激光、光动力、皮损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㈧ 治疗痤疮有什么好方法
方法很多,但是还是要因人而异,白头粉刺的治疗,如果皮疹非常少,炎症比较轻不需要治疗,可以待其自然消退。此病在治疗上可用粉刺挤压器将其挤出,如皮疹比较多,炎症较重,则应该积极治疗。尤其是白头粉刺继发感染,继发炎症,出现脓疱、结节、脓肿需要积极的治疗。否则会留下凹陷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皮肤外观,这种疾病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甜的、辛辣的食物,如有任何疑问,可来中科堂就诊,地址沙坪坝大学城思贤路路口。
㈨ 痤疮痘痘怎样治疗的方法
治疗痤疮以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为主。
一,一般治疗:要每天清水肥皂洗脸,不要用手挤压及搔抓。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二,外用药物:可以选用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壬二酸,二硫化硒等。
三,系统药物治疗:
1.首选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及中性粒细胞趋化,使面部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
2.异维a酸,异维a酸可以减少皮脂分泌,控制异常角化和黑头粉刺的形成,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对结节性、囊肿性和聚合性痤疮效果好。
㈩ 痤疮怎么治疗
4治疗
1.日常护理
每日一到两次温水洗脸,清洁皮肤,忌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
2.痤疮治疗的常用方法
(1)局部外用药物
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剂等。
(2)口服抗生素
首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避免选择常用于治疗系统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疗程通常6~12周。
(3)口服异维A酸
对于严重的痤疮,口服异维A酸是标准疗法,也是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方法。疗程以达到最小累积剂量60mg/kg为目标。
(4)抗雄激素治疗
如口服避孕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商品名达英-35),适用于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迟发型痤疮及月经期前痤疮显着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虑应用口服避孕药。
(5)口服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暴发性或聚合性痤疮,遵循短期、小剂量、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的原则。
(6)其他
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可考虑物理治疗,如光动力疗法(PDT)、果酸疗法、激光治疗等。
3.痤疮的分级治疗
(1)1级
一般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制剂。
(2)2级
联合外用维A酸类及过氧化苯甲酰或抗生素,必要时联合口服抗生素。
(3)3级
常常需要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或维A酸类药物为首选。有指征的女性患者也可考虑抗雄激素治疗。
(4)4级
口服异维A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系统应用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待皮损明显改善后再改用口服异维A酸序贯治疗。
4.痤疮的维持治疗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待皮损明显消退以后均应继续维持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维持治疗6~12个月,必要时可联合过氧化苯甲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