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鲁菜和东北菜谁更好吃
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又称作“关东地区”,此关指的是“山海关”,关外是东三省,关内是华北、中原地区。
19世纪80年代,因为天灾人祸横生,清政府对东北地区解禁,华北、中原两地的灾民迫于生计,也集体向地广人稀的东北方向迁移。
仅仅是“清朝到民国”数百年的时间里,就有3000万人次之多。
在民间,东北菜又被称作“第九大菜系”,虽然并无实质上的认可,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它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只能说东北菜中有“鲁菜”的影子,但它已经完全脱离出来,成了更完整的体系。
我觉得饮食的成功之处,在于能抓住食客胃口,让食客吃了叫好。
像什么菜系,正宗与否,都是虚名而已,踏踏实实将菜做好,才是王道。
㈡ 传统的东北菜是以黑龙江菜为主,而不是吉菜,原因是什么
东北菜大体上是源于鲁菜菜系的,而且在发展变化中融合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加上东北特有的寒冷气候和特殊的食材,造就了特色的东北菜。而不是以黑龙江菜为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㈢ 黑白菜怎么种植容易发芽
黑白菜hēibáicài白菜的一种。叶片边缘呈波浪形,多皱折,形状似鸡冠,故又称鸡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叶子椭圆形,浓绿色,排成五﹑六层,贴地面生长。是普通蔬菜。有的地区称为乌塌菜。东北名菜:黑白菜东北菜的一种菜名,把木耳和大白菜混炒,一般做法为炸锅后清炝。黑白菜就是黑木耳炒白菜。银行卡:黑白菜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种银行卡,被网友戏称为“黑白菜”。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万事达白金卡。
㈣ 黑白菜什么时候播种
大白菜的种植时间因地区的不同、季节的不同差异比较大。今介绍北方秋季大白菜高效种植技术。种子各县市蔬菜种子门市部都有销售。
(4)东北菜的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白菜的一种。叶片边缘呈波浪形,多皱折,形状似鸡冠,故又称鸡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叶子椭圆形,浓绿色,排成五﹑六层,贴地面生长。是普通蔬菜。有的地区称为乌塌菜。
东北名菜:黑白菜
东北菜的一种菜名,把木耳和大白菜混炒,一般做法为炸锅后清炝。黑白菜就是黑木耳炒白菜。
银行卡:黑白菜
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种银行卡,被网友戏称为“黑白菜”。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万事达白金卡。
㈤ 东北人种植的臭菜怎样腌制咸菜
、腌制萝卜:将萝卜清洗2~3次,除去毛根及顶部,然后装入容器,腌菜的容器不能用金属及塑料制品,一定要用陶瓷类防腐蚀制品,每装20厘米厚的一层萝卜,撒一层料盐(料盐以青盐为主,每10公斤青盐中兑花椒0.2公斤,茴香0.4 公斤,鲜姜0.5公斤)。每100公斤萝卜用料盐约8公斤。当容器被装满时,在萝卜上面压上石头等重物,5天左右有水渗出,让自行溢出。如在萝卜中掺一些芹菜或辣椒,味道更鲜,萝卜的腌制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腌制后半月便可食用,色香味俱全。 + z+ \- X9 @! M# \
二、泡制萝卜:先配制料水,每100公斤水中加青盐30公斤,花椒2公斤。茴香4公斤,鲜姜5公斤,大香0.5公斤。烧滚20分钟,倒入瓷制容器晾冷,再将洗净的萝卜囫囵或切碎后装进容器压实,一定要让料水淹住萝卜,然后密封容器口。7日便可食用。
$ L" E' B X) E0 `, {. |三、酱萝卜:将萝卜洗净后在1℃~15℃的阳光下晒柔,再放入配制好的酱油中(酱油100公斤,花椒2公斤,茴香4公斤,大香0.5公斤)静泡10天左右即可食用,其味可与涪陵榨菜相媲美。
㈥ 东北菜是什么菜系
东北菜是指东北地区存在的烹饪菜种之一。因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东北各地的饮食高度相似,但细分之下也有吉菜、辽菜、龙江菜(除以大连菜为代表的胶东菜)。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是没有排上号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生意,甚至被称为“第九大菜系”。即使在远离其发源地的广州,东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样,开得热烈、豪迈。东北菜的形成过程也融合了一些中国其他菜系和汉族饮食的特点。东北菜的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熘、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东北菜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所以色香味中的色几乎入不得厅堂(配菜单一,一般只有两三种食材,只用葱、辣椒等简单调味料,所以菜色不佳)。
饮食环境和文化特征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特征
中国的东北地区,处于北纬42°至53°34′之间,是最冷的自然区。由于处在强大的蒙古高压笼罩之下,寒冷甚于版图中的其他任何地区,这无疑是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因而成为该地区文化历史的首要环境因素。东北地区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丰富,既保证了繁茂的植被,为陆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繁卫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也使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优越的森林广被、草原广袤地区,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狩猎、畜牧、渔捞、种植业天然综合性的经济区。
食物原料、自然资源,应当是饮食文化,尤其是人类更多依靠自然本身阶段饮食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境因素。东北广被的森林,在经受了良久时间的巨大生态改变之后的今天,仍有1700万公顷的自然林区,占全国森林总资源的60%。众多种属和数量的禽兽栖息在这里,它们和丰富的植物性山产品一同向这里的人们贡献了美味的食珍。丰富的水域为人类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鱼类。广袤的平原草地则是得天独厚的畜牧乐园。根据笔者对东北地区14—19世纪见诸文录确曾被人们用作过食料的食物资源的初步研究所统计的很不详备的数字,情况大致是:禽类70余种,畜兽类50余种,鱼类100余种,果实类60余种,菜蔬类100余种,谷物类40余种。直到20世纪中叶以前,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还基本是“棒打獐子瓢淘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地广人稀,应当是东北饮食文化圈另一个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东北地区的人口稀少和生存空间广大,便决定了单纯“靠天吃饭”模式的经济生活。人口对自然的压力微弱得似有似无,生态环境近乎初文状态,稀薄人口的消耗只是无数禽、兽、鱼、果蔬等自然产物的极少的一部分。这就使东北地区的生杰长久地保持着基本平衡的状态。东北这块食物乐园,直到本世纪初以前,一直都未因食物的压力而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在自然界的食物链循环过程中,尚未出现内地许多地区那样因人的插入而造成各营养级层次结构的颠覆崩溃。“吊儿郎当混大荒”,这句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在流行的乡村俗谚,反映了东北农民粗放经营和不难于生计的基本史实。东北内陆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是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以肉食(兽、禽、鱼、乳)为主,植物食物(五谷、蔬果)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辽南地区则因为长期地理历史条件与内陆不同的原因,形成了植物食物为主,海鲜为辅的食物结构。
㈦ 东北菜都有什么代表菜
荤菜:锅包肉、尖椒干豆腐、大棒骨、溜肉段、白肉血肠、熘肥肠、东北乱炖、酸菜排骨、酱骨架、酸菜白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葱烧鲤鱼、花椒嫩醉鸡、拌肉皮丝、爆煎鲤鱼、韭菜干丝、麻酱紫鲍、鸳鸯戏飞龙、红烧肘子、蛋泡银鱼、茄汁草鱼片、芹菜鱼丝、五香牛肉、熘花胗、蒜瓣烧田鸡腿、鸭腰烧口蘑、芹菜炒牛肉、鲫鱼过河、葱爆肉片、鱼腹藏羊肉、软炸鱼、辣豆瓣鱼等等。
素菜:地三鲜、拔丝地瓜、烩酸辣干丝、木须柿子等等。
汤:羊肉冬瓜汤、甩袖汤、鸡蛋汤等等。
东北菜是指东北地区存在的烹饪菜种之一。因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东北各地的饮食高度相似,但细分之下也有吉菜、辽菜、龙江菜(除以大连菜为代表的胶东菜)。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是没有排上号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生意,甚至被称为“第九大菜系”。即使在远离其发源地的广州,东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样,开得热烈、豪迈。东北菜的形成过程也融合了一些中国其他菜系和汉族饮食的特点。东北菜的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熘、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东北菜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所以色香味中的色几乎入不得厅堂(配菜单一,一般只有两三种食材,只用葱、辣椒等简单调味料,所以菜色不佳)。
㈧ 东北菜的口味是什么样子的
东北菜的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熘、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
东北菜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油大、口味较重、青菜不喜欢炒或煮,而是喜欢凉拌或直接蘸酱吃、冬天喜欢吃火锅和炖菜,酸菜白肉炖血肠、排骨炖豆角。
(8)东北菜的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特点
东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熘、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
东北菜,不拘泥于细节,颇有东北人的气质。东北菜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宫廷菜点和汉族饮食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
经典菜例
荤菜:锅包肉、尖椒干豆腐、大棒骨、溜肉段、白肉血肠、熘肥肠、东北乱炖、酸菜排骨、酱骨架、酸菜白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葱烧鲤鱼、花椒嫩醉鸡、拌肉皮丝、爆煎鲤鱼、韭菜干丝、木樨肉。
麻酱紫鲍、鸳鸯戏飞龙、红烧肘子、蛋泡银鱼、茄汁草鱼片、芹菜鱼丝、五香牛肉、熘花胗、蒜瓣烧田鸡腿、鸭腰烧口蘑、芹菜炒牛肉、鲫鱼过河、葱爆肉片、鱼腹藏羊肉、软炸鱼、辣豆瓣鱼等等。
饮食环境和文化特征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特征
中国的东北地区,处于北纬42°至53°34′之间,是最冷的自然区。由于处在强大的蒙古高压笼罩之下,寒冷甚于版图中的其他任何地区,这无疑是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因而成为该地区文化历史的首要环境因素。
东北地区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丰富,既保证了繁茂的植被,为陆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繁卫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也使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优越的森林广被、草原广袤地区,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狩猎、畜牧、渔捞、种植业天然综合性的经济区。
食物原料、自然资源,应当是饮食文化,尤其是人类更多依靠自然本身阶段饮食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境因素。东北广被的森林,在经受了良久时间的巨大生态改变之后的今天,仍有1700万公顷的自然林区,占全国森林总资源的60%。
众多种属和数量的禽兽栖息在这里,它们和丰富的植物性山产品一同向这里的人们供献了美味的食珍。丰富的水域为人类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鱼类。
广袤的平原草地则是得天独厚的畜牧乐园。根据笔者对东北地区1419世纪见诸文录确曾被人们用作过食料的食物资源的初步研究所统计的很不详备的数字,情况大致是:禽类70余种,畜兽类50余种,鱼类100余种,果实类60余种,菜蔬类100余种,谷物类40余种。
直到20世纪中叶以前,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还基本是“棒打獐子瓢淘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地广人稀,应当是东北饮食文化圈另一个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稀少和生存空间广大,便决定了单纯“靠天吃饭”模式的经济生活。人口对自然的压力微弱得似有似无,生态环境近乎初文状态,稀薄人口的消耗只是无数禽、兽、鱼、果蔬等自然产物的极少的一部分。
这就使东北地区的生杰长久地保持着基本平衡的状态。东北这块食物乐园,直到本世纪初以前,一直都未因食物的压力而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在自然界的食物链循环过程中,尚未出现内地许多地区那样因人的插入而造成各营养级层次结构的颠覆崩溃。
“吊儿郎当混大荒”,这句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在流行的乡村俗谚,反映了东北农民粗放经营和不难于生计的基本史实。
东北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是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以肉食(兽、禽、鱼、乳)为主,植物食物(五谷、蔬果)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
㈨ 谁能介绍一下东北的饮食文化(详细的)
1、肉食为主是东北内陆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这种特点最少是维持到了19世纪末叶,土着居民如满族、蒙族、锡伯族等基本如此。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也包括饲养的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
2、五谷作为副食,是肉食为主的伴存特点。在2013年已经发掘和发现的辽宁沈阳市新乐遗址,以约有100平方米的谷物加工厂,再现了原始农业的发达景象。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副食,作为众多品种结构组成的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使得人们的食物内容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3、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是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菽类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民的传统食物原料。菽类植物,如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豇豆等20余个品种,既可烧饭、煮粥、裹蒸为主食,也可作为菜肴副食。
4、冷冻食品是东北地区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长的寒冷冬季,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异的文化风格。可以无限量、无代价的储存各种食品和原料、灭菌防腐保鲜、独具风味。肉类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挂上冰衣长久保鲜,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鲜保色。
5、东北菜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宫廷菜点和汉族饮食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
(9)东北菜的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东北的习俗
1、除夕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2、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
3、东北黑龙江结婚当天称为“正日子”,正日子也就是新郎家选择,如果是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这个就是由新娘家定,这个日子会提前三至四天举办。待客日这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一起来帮忙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在这天也会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
4、按照东北人的结婚习俗,像结婚这天迎亲越早越好,因为那边有一个说法就是“抢头”,新郎迎亲的时间都是由占卜给指定的好时辰,一般会选择8和9这些比较吉利的数字,这些数字也是代表着发财和长久之意。新郎来接亲的人也是比较选择单数,但是娶回老婆人数就是要凑成了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