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真菌传毒的方法有哪些

真菌传毒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1 02:43:17

Ⅰ 真菌、细菌和病毒各通过什么途径侵染植物

真菌会边分泌水解酶边产生附着胞,通过机械和化学双重作用进入
细菌有的通过分泌的水解酶进入,有的通过伤口进入
病毒必然通过伤口进入植物体

Ⅱ 真菌细菌侵入植物的途径

A:据估计真菌中约有8000种可引起10万种的植物病害,
是所有造成植物病害的病原之冠呢!!因为大多数的病原性真菌只能感染活的植物组织,所以是属于绝对寄生真菌,像露菌病菌〈Downy mildews〉及白粉病菌〈Powdery mildews〉就是如此。真菌侵入植物可经由直接穿透、自然开口及伤口三种方法。(1)直接侵入性的真菌会由附着器长出感染钉穿透植物组织的表皮层,白粉病菌就是以这种方式入侵的。(2) 从自然开口,像是气孔处,侵入的真菌当其孢子发芽后的发芽管伸展到气孔处时即形成附着器,接着以生长的菌丝侵入植物组织内,像葡萄露菌病就是用此种方式。(3)伤口是病原菌侵入植物最容易的途径,因为保护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已经破坏了,而且伤口不但提供了直接入侵植物的途径,同时也立即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加速其对植物组织的破坏。

侵染过程

1.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接触期、侵入期、发病期、活体营养寄生物、死体营养寄生物、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接触期(contact period): 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
侵入期(penetration period):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起寄生关系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
发病期 (symptom appearance):植物外表出现病害症状的时期称为发病期。
活体营养(biotrophe):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necrotroph):有的寄生物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
局部侵染: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也称作局部侵染;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也称作系统侵染。

2.请介绍在接触期病原物有哪些活动,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活动有何影响。

病原物在侵入前的活动,大致还可以分为与寄主植物接触以前和接触以后。大多数病原物都是被动地被携带或传播,随机地落在寄主植物和其它任何物体上的,病原物的休眠体大多是随着气流或雨水的飞溅落到植物上,还可随昆虫等媒介或田间操作工具等传到植物上。一般只有很少部分的病原物能被传到寄主植物表面,大部分都落在不能侵染的植物或其它物体上。当然有些昆虫传带病原物到植物体上的效率是很高的。病原物在接触期间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以后的侵染。有关这方面的了解还是初步的,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上都极为重要。例如,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以往多半着眼于侵入期。事实上,侵入前病原物处于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中,受到各种生物竞争因素的影响,它们必须克服各种对其不利的因素才能进一步侵染。病原物的种类繁多,侵入前的病原物的形态不同,有休眠状态的,有随时可以萌发侵入的。病原物是休眠状态的,遇到合适的条件萌发成活动状态,它们在成功侵入寄主前都在寄主体外暴露一段时间,有的仅几个小时,有的长达数月。病原物在侵入前阶段是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决定着它们能否成功侵入或中途死亡,所以这一阶段是防止病原物侵入的有利阶段。近年来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有了一定进展,就是由于注意到病原物在侵入前这一阶段的活动。

3.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描述真菌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的机制。

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有的只能从伤口侵入,但也有一些特殊的事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可以侵入表面没有角质化的根毛细胞,而一般植物病原细菌是不能从角质层或表皮细胞直接侵入的。植物病毒主要从各种方式造成的微伤口侵入。虫媒传染的病毒是通过虫媒口器取食时侵入寄主植物。汁液和嫁接传染的病毒通过其它媒介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植物。

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如下:落在植物表面的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可以膨大而形成附着胞(Appressorium),附着胞以它分泌的粘液将芽管固定在植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上产生较细的侵染丝。直接侵入的真菌就是以侵染丝穿过植物的角质层。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就在角质层下扩展,有的穿过角质层后,随即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也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先在细胞间扩展,然后再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一般来说,直接侵入的真菌都要穿过细胞壁和角质层。至于非直接侵入的真菌除去在细胞间寄生的以外,到一定时期也是要穿过细胞壁而进入细胞内。侵染丝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以后,就变粗而恢复原来的菌丝状。

4.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细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水膜存在;绝大多数气传真菌,湿度越高,对侵入越有利,最好有水膜存在;线虫的侵入也与湿度有关;病毒的侵入方式比较特殊,与湿度关系较小。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各种病原物在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侵入快,侵入率高。温、湿度对一些病原真菌的影响往往具有综合作用,如小麦叶锈病的夏孢子萌发侵入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0C,在此适温下叶面只要保持6小时左右的水膜,病菌即侵入叶片;如果温度为120C,叶面结水则需保持16小时才能侵入;低于10○C, 即使叶面长期结水,也不能或极少侵入。

Ⅲ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在传播方式上有何不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构:

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掠夺别人的营养生存,危害大,如爱滋病毒,生存在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自身保护。

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营及异营,其中异营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真菌: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生物;
真菌像细菌和微生物一样都是分解者,就是一些分解死亡生物的有机物的生物。真菌将生物分解为各类无机物,使土地肥力增强。
还有的真菌用于食物加工,例如酵母菌用于面包等加工,酿酒也需要真菌。
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中,真菌又有有害的一面。真菌能引起植物多种病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Ⅳ 真菌传毒的方式有哪几种

土壤中传毒介体主要有二类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中的根肿菌目和壶菌目真菌。主要有油壶菌类(Olpidiumspp)和危害禾谷类的多黏菌类(Polymyxagraminis)。芸薹油壶菌可传播黄瓜坏死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禾谷多黏菌属于根肿菌纲,为一种专性寄生于植物根部的真核低等生物,它本身没有致病性。禾谷多黏菌可传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水稻坏死花叶病毒等。

真菌传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病毒粒体附着在游动孢子表面,特别是在鞭毛上,当游动孢子接触根表时,病毒随着鞭毛的收缩进入孢子的原生质内,以后与休止孢的萌动一同进入植物内。芸薹油壶菌传播的烟草坏死病毒属于这种形式。另一种是病毒可以进入休眠孢子内,可在其中存活几年,病毒随着休眠孢子的萌发后侵入植物。多黏菌传播的小麦花叶病毒,属于这种传毒方式。真菌传染病毒是专化性的。33种真菌传病毒及类似病毒致病物中,棒状和线状的几乎全由多黏菌和粉痂菌传播,只是TSV和LBVV例外,由油壶菌传播;球形病毒几乎全由油壶菌传播,只是WYSV例外,由粉痂菌传播。

菌传病毒有非持久性和持久性两种传播方式。球形病毒常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非持久性传播方式的特点是病毒和介体的游动孢子各自独立地从感病寄主根部释放出来,游动孢子在寄主体外获毒,病毒吸附在游动孢子表面,尤其是鞭毛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时,附毒的鞭毛缩入游动孢子内部,借原生质侵入植物将病毒带入植物体内,寄主体内生长的菌体、游动孢子和休眠孢子内部均不带毒。棒状或线状病毒常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持久性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介体真菌在寄主体内获得病毒,而在寄主体外不能获毒,病毒藏在游动孢子、休眠孢子内部被传播。

传病毒属何种传播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区分。

(1)体外获毒体外将真菌游动孢子悬浮液与病毒悬浮液混合后浸根,病毒能被带进寄主根内的为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否则为持久性方式传播或非真菌传播。

(2)游动孢子表面病毒的观察将游动孢子和病毒悬浮液体外混合,经离心处理以除去非特异性结合,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游动孢子。若游动孢子表面吸附大量病毒,则为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否则为持久性方式传播或非真菌传播。

(3)同源抗血清对游动孢子传毒的影响将游动孢子加到病毒及病毒同源抗血清的混合液中或将病毒加到游动孢子及游动孢子抗血清的混合液中,若传播效率降低,说明此病毒为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否则为持久性方式传播。

Ⅳ 植物病毒的传染方式以及病毒与昆虫介体的关系如何

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为活体传毒,主要可分为: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
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例如汁液摩擦接种,要用新鲜的病毒汁液,摩擦的目的是造成寄主植物体表面的微伤,使病毒有可能进入活的细胞,过重的损伤造成组织坏死并不利于病毒的传染。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的方式更容易满足植物病毒传播的两方面要求。昆虫介体也是它的一种传染方式。
我们植保实验中常用的传毒实验有两种:枝叶摩擦法和蚜虫传毒法。

Ⅵ 真菌病毒的传染方式

真菌病毒不能以常规的摩擦或混合接种方法侵染菌体。病毒无明显致病力。在自然条件下,病毒不是以细胞广泛裂解的方式释放,而是以菌体胞质割裂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的方式传到后代——纵向传播;或者由于病(带毒)、健康的可亲的菌丝、孢子之间融合发生胞质交换而传播——横向传播。因而异核体的形成是自然界中病毒自感病细胞传入健康细胞的重要方式。种内和种间的不可亲和性也是病毒天然寄主范围狭窄、传播速度慢的原因。所以实验室内常用菌丝联合、偶用原生质体融合法接种。

Ⅶ 植物病毒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1、种子带毒;

2、根系相接;

3、嫁接、修剪等;

4、外植体带毒进行组培;

5、虫害等。

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叶或花改变颜色。正是因为病毒的侵染,使花瓣上的原有颜色上产生了花斑或条纹,使花色更加奇异、绚丽,起到对花卉的美化作用。

特点

植物细胞最外层有以纤维素为材料构成的细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实验室内常用摩擦叶面造成轻微伤口来接种某些植物病毒。农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时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传染。病毒也可通过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砾中伸长时所造成的伤口而传染。

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见昆虫纲)和螨类(见蜱螨亚纲)。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传播介体除昆虫外,还有真菌、线虫、兔丝子等。

阅读全文

与真菌传毒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成为牛人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373
思力华的使用方法 浏览:764
扒胎机的使用方法教程 浏览:39
最简单的查找器制作方法 浏览:655
latoja使用方法 浏览:484
故事启发的教学方法 浏览:574
都有哪些种植的方法 浏览:549
企业分析法是选股的方法吗 浏览:110
Wto分析方法内容 浏览:745
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404
破壁孢子粉的鉴别方法 浏览:254
腘伸肌锻炼方法 浏览:393
婴儿拉肚子的鉴别方法 浏览:261
如何培养正气的方法 浏览:566
oppo的ip地址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84
思维方法特点是什么 浏览:11
简单万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视频教程 浏览:864
儿童痣治疗方法 浏览:489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教学 浏览:401
fema安全分析方法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