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利用反变形法在焊前进行装配时,预置反方向的变形量为抵消(补偿)焊接变形,这种方法叫做反变形
2. 利用装配和焊接顺序来控制变形;
采用合理的装配和焊接程序来减少变形,这在生产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⑵ 防止和减小焊接结构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哪些
你好,关于防止和减小焊接结构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控制焊接热输入(小规范焊接参数或更换小输入的焊接方法)
2、合理的施焊顺序
3、反变形法
4、刚性固定法
上述要根据你的工件特点综合选择的。
望采纳,谢谢。
⑶ 防止管道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焊接变形的措施较多.由于焊接变形在焊接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为达到控制变形量的目的.应在生产中根据焊接结构的具体类型,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有兴趣的可看看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整理的内容:
(1)设计措施。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焊缝布置对预防和减小焊接变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考虑节约材料、制造方便和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尽可能减少焊缝的数量.缩短焊缝的长度;焊缝应尽最对称布置.并使焊缝与结构截面的中性轴相对称;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焊缝坡口和尺寸;生产中采川简单装配焊接胎具和夹其等。
(2)下料时预留焊缝收缩余量.为了补偿焊接后焊缝的线性缩短,可通过试验方法或对焊缝收缩量的估计,在备料加工时预先留出收缩余量进行控制。
由于焊缝的收缩量与很多因素有关,较难计算,只能依据工艺试验.积累大量的数据,来概略地估算变形量。估算时可参考下列因素。
1)线膨胀系数大的材料,焊后线性收缩量较大。不锈钢和铝的线膨胀系数比低碳钢大.因此,焊接变形也较大。
2)焊缝的纵向收缩反随焊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焊缝的横向收缩量则随着焊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纵向收缩以每米焊缝的收缩量,横向收缩以每条焊缝的收缩量来计量.焊件在自由状态下,手工电弧焊同-焊缝的横向收缩量相当于2~4m长焊缝的纵向收缩量。因此,当焊缝不太长时,焊缝的横向收缩量是主要的。
3)角焊缝的横向收缩比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要小。
4)断续焊缝比连续焊缝的收缩量小。
5)多层焊时.第一层引起的收缩量最大.第二层增加收缩量约为第一层收缩量的20%.第三层增加5%-15%.最后几层增加更小。
6)在有夹具固定条件下的焊缝的收缩量比没有夹其固定条件下的焊缝的收缩量减小40%-70%.其数值与夹具的刚性拘束度有关。圆筒形纵向焊缝的横向收缩所引起的直径误差.通过预留收缩余量就可消除.
(3)反变形法。为了抵消焊接变形.在进行焊件装配时,预先将焊件向与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这种方法就叫反变形法。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了解到:由于焊接条件的变化.焊接结构的变形量是不同的.通常只能依赖大量的试验数据或实践经验的积累。一般来说,板材对接焊时,角变形的大小与板材厚度、板材宽度、焊接线能量等因素有关。
(4)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把结构适当地分成部件,分别装配焊接.然后再拼焊成整体。使不对称的焊缝或收缩量较大的焊缝能比较自由地收缩而不影响整体结构。按这个原则进行复杂大型的焊接结构既有利于控制焊接变形.又能扩大作业面,缩短生产周期。
(5)刚性固定法。一般来说.刚性大的焊件焊接变形较小。利用外加刚性拘束来减小焊接变形的方法称为刚性固定法或抑制法.
刚性固定法可以利用焊接夹具.在焊件上压置重物或将焊件点固在刚性平台上.它能有效地减小焊接变形。但是应当指出.采用刚性固定法焊接后.经常会在焊件内产生较大的焊接内应力。因此对于裂缝倾向较大的工件或焊接材料.不宜采用刚性固定法来控制焊接变形。
(6)热调整法。热调整法是为达到减小焊接变形的目的.利用减少焊接线能量缩小加热区或使不均匀加热或冷却尽可能趋于均匀化。
⑷ 如何防止焊接变形
焊接变形的产生多数是由于焊接产生的热量不对称,导致的膨胀不一而发生的。
防止焊接变形的方法措施一般如下:
1、采用反变形法
2、采用小锤锤击中间焊道
3、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
4、利用工卡具刚性固定
5、分析回弹常数。
(4)减小或预防焊接变形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焊接变形的矫正:
1、机械矫正法
采用压力机、矫正机或手工捶击等机械方法产生新的塑性变形, 以使原开缩短的部分得以延伸, 达到矫正变形的目的。其中多辊平板机适用于薄板拼焊件的矫正。利用窄轮碾压焊缝及其两侧使之延伸来消除变形, 用于焊缝比较规范的薄壳结构。机械矫正法对塑性差的高强钢应慎用。
2、火焰矫正法
利用火焰加热时产生的局部压缩塑性变形, 使较长的金属在冷却后缩短来消除变形。本法简单, 机动灵活, 适用面广。在使用时应控制温度和加热位置。对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钢常采用600~800℃的加热温度。由于需再次加热, 对合金钢等慎用。
⑸ 预防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措施有哪些
有以下措施可供选用。一是对接接头、T形接头和十字接头,宜双面对称焊接。有对称轴截面的构件,宜对称于构件中性轴焊接。有对称连接杆件的节点,宜对称于节点轴线同时对称焊接。非对称双面坡口焊接,宜先在深坡口面完成部分焊缝焊接,然后完成浅坡口面焊缝焊接。对长焊缝宜采用分段退焊法或多人对称焊接法。宜采用跳焊法,避免工件局部热量集中。
⑹ 防止和减小焊接结构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哪些
工艺措施是指在焊接构件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将其分为焊前预防措施、焊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和焊后矫正措施。
1 焊前预防措施
焊前预防主要包括预防变形、预拉伸法和刚性固定组装法。
预变性法或称反变形法是根据预测的焊接变形大小和方向,在待焊工件装配时造成与焊接残余变形大小相当、方向相反的预变形量(反变形量),焊后焊接残余变形抵消了预变形量,使构件恢复到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预拉伸法多用于薄板平面构件,焊接时在薄板有预张力或有预先热膨胀量的情况下进行的。焊后,去除预拉伸或加热,薄板恢复初始状态,可有效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控制焊接变形。预热的作用在于减小温度梯度,不同的预热温度在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差别,预热温度在300℃~400℃时,在钢中残余应力水平降低了30%~50%,当预热温度为200℃时,残余应力水平降低了10%~20%。
刚性固定组装法是采用夹具或刚性胎具将被焊构件尽可能地固定,可有效地控制待焊构件的角变形与弯曲变形等。
2 焊接过程控制措施
焊接过程控制主要方法有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和焊接规范参数,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及采用随焊两侧加热、随焊碾压、随焊跟踪激冷等措施。选择线能量较低的焊接方法以及合理地控制焊接规范参数可以有效地防止焊接变形。采用随焊两侧加热、随焊碾压、随焊跟踪激冷等措施可以降低残余应力和减小焊接变形。采用随焊两侧加热,横向应变、纵向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的分布更加均匀,变化更加平缓,起到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作用。随焊碾压法由于设备复杂、使用不便等原因,在生产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该方法在提高焊接变形等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随焊激冷法能够显着地降低残余应力和减少焊接变形。
焊接顺序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产生影响较大,在采用不同的焊接顺序时,可以改变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但对残余应力整体幅值的降低作用不大,同时该方法对于控制焊接变形有较大的作用,尤其在多道焊中,作用更加明显。
3 焊后矫正措施
当构件焊接后,只能通过矫正措施来减小或消除已发生的残余变形。焊后矫正措施主要分为加热矫正法和机械矫正法。加热矫正法又分为整体加热和局部加热。
整体热矫正是指将整体构件加热至锻造温度以上再进行矫正的方法,可用以消除较大的形状偏差。但是焊后整体加热容易引起冶金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局部热矫正多采用火焰对焊接构件局部加热,在高温处,材料的热膨胀受到构件本身刚性制约,产生局部压缩塑性变形,冷却后收缩,抵消了焊后部位的伸长变形,达到矫正目的,火焰加热法采用一般的气焊焊炬,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方法简便灵活,因此在生产上广为应用。
此外,还有利用机械力或冲击能等进行焊接变形矫正,包括静力加压矫直法、焊缝滚压法、锤击法等。
⑺ 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根据允许的变形量,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焊完后,马上作消除内应力的处理(如锤击、加热、振动等),太多了,总之,减少和消除焊接的应力是硬道理
1利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来控制
2利用合理的焊接方向来控制
3利用反变形法来控制
4利用刚性固定法来控制
5利用散热法和自重法来控制
6利用机械矫正法
7利用火焰矫正法
8利用电磁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