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幼儿户外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幼儿户外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4 07:25:06

① 幼儿园都有哪些自我保护方法

幼儿园自我保护

链接:https://pan..com/s/1-uSBfRqwRNbgl6IfpMgGJQ

提取码:nktd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② 幼儿园小孩如何保护自己

法则一:小背心和小短裤,母亲除外不能碰。

这是个人的身体隐私,除了自己和妈妈,任何人不能碰。

一旦有人碰了,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或者家长。

法则二:成人不需小孩助,口头帮助不离步。

正常情况下,一个大人是不会叫一个小孩子帮忙的,就像一个成年男人不会找一个孕妇帮忙。

如果真的出现有大人找孩子帮忙,孩子一定不能跟着离开,不管是不是熟人,不要跟着他走。

法则三、外人来接需口号,没有口号不算数

熟人作案是最常见的例子,尤其是性伤害。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约定一些安全口号,让接的人必须说出安全口号。

如果说不出,就拒绝跟人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孩的安全。

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这八条安全法则,要让孩子谨记于心
法则四:对坏人可以撒谎,重要信息不外泄。

我们习惯性教育孩子不能撒谎,但一直忘记了告诉孩子,对坏人不能说真话。

特别关键的事情一定不要告诉坏人,这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关系!

法则五:认真观察成习惯,家庭信息不透露。

教育小孩在生活中要时时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可疑的人,保持足够的警惕。

在没有家长的同意下,不得轻易告诉别人家里的基本信息。

法则六:过分热情来帮助,万分警惕求保护。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很忙,除了爸爸妈妈,没有人会特别来关注你。

如果遇上了对你特别热情的陌生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应对,记住基本原则:不帮忙,不轻信,不跟着走!

法则七: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人离饮料嘴闭住。

出门在外,再口渴也不能喝陌生人的饮料。

和熟人吃饭时,人离开后再回来,不得饮用之前的饮料,一定要喝未开封的饮料。

因为饮料一旦离开你的视野,就存在安全问题,作为女孩必须高度重视。

法则八:决心不贪小便宜,骗子自然无出路。

现在很多人用“赠送小礼物”的方式来做推广,而小朋友出门在外总是对各种小玩具特别感兴趣。

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不能收别人送的东西。

③ 如何提高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来源于生活,也为生活而服务。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习惯养成的好,幼儿终生受益。在幼儿园中,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在入园离园时,不追逐打闹;不从幼儿园大厅门口的台阶上往下跳;饮水和吃饭时不大声说笑,以免被呛到;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鞋带系得牢固可以避免跌倒摔伤,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先闻一闻、看一看,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我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 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缺少知识经验,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教育活动中我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危险”之中,激发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让游戏中的行为成为幼儿终生难忘行动记忆。在“危险”中,幼儿显的束手无策,我便引导幼儿,首先我们要安静下来,让我们想一些可能的办法自己救自己。幼儿在慌乱中慢慢的安静下来,我便引导幼儿想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保护自己”的主题,开展了《发生地震怎么办》、《找不到家人怎么办》、《打雷下雨怎么办》、《一个人在家时》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幼儿在危险中的“真实”操作,进行自救行动,幼儿有了一定的行为记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而且使幼儿在一些意外的伤害发生时,具备一定的自救行为。
三、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老师可根据幼儿活动量的大小随时组织幼儿玩一些情节较为复杂的游戏,如“兔宝宝回家”、“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幼儿百玩不厌。由于幼儿玩得非常专注、非常投入,跑、跳的动作较多,更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跑步时,我先示范跑的动作,再提醒幼儿奔跑时,不能低头猛冲,眼睛要学会观察周围情况,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避免相互碰撞而跌倒等等。又如:在玩球类游戏时,我先和幼儿讨论玩法,注意不让球砸到自己,也不能把球踢到别人的头上、身上等,要把握方向;在抛接球、滚球和踢球中,要注意速度和力度,以防韧带和关节扭伤等。幼儿在练习抛接物体活动时,告诉幼儿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物体落在周围同伴的身上。另外,在幼儿活动时,更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随时提醒幼儿,逐渐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在安全演练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亲身体验过的往往容易记得牢,让幼儿在演习中真实的体验自我保护的技能,能较好的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我园每学期每个月都要开展安全疏散演练、防震演练、防火演练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为了加强幼儿的消防安全防范,提高师生应对火灾危险的应急处理能力, 2018年5月10日上午,我园举行了消防疏散演练。演练活动前,各班教师还对幼儿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的讲解,手把手的教幼儿怎样拿湿毛巾掩住口鼻,怎样报火警,并介绍了火场自救与逃生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拉响,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用手捧着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井然有序地沿着指定疏散路线,快速从两个楼梯和教室边门跑到户外场地。通过诸如此类的演习活动,幼儿不仅能从中受到良好的防火安全常识教育,而且也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记住了每年11月9日是我国的“消防日”,更培养了幼儿的勇敢精神、动作的灵活性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五、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仅仅在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因此,教师的指导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了让孩子在父母的具体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我每学期开学都会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可告诉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另外也要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树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特别是不乱点打火机、不玩电插座,不爬窗台墙头,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乱吃药等等。
我还定期在“家园共育栏”和“安全教育宣传栏”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让他们正确对待孩子、不过分宠爱和娇惯幼儿,并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发放家长问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④ 幼儿保护身体的方法有哪些

从3岁用到13岁!简单3口诀,每天5分钟,教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

亲子天下
07-13 ·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近日一则让人震惊的新闻,3岁女童在幼儿园,疑遭男同学殴打霸凌,甚至被父母发现下体流血,才说出:“有人戳我尿尿的地方”,让父母心痛至极。

提醒父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伤害你孩子的人,务必从小就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界线,也就是能够忍受别人碰触的底线,学会保护自己!

亲子防身专家培根老师分享打叉叉这个简单的自我保护动作,每天花5分钟,和孩子一起练习保护自己的身体。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关注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作者:亲子防身专家 任培豪

孩子们口中的培根老师,从小遭遇霸凌与歧视,选择不向命运低头,最终在武术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使命,更借着这份技艺引领孩童们改善体格、找回自信。

培根老师在外面从事各类防身讲座时常常强调一个观念:倘若只为了纯粹防身而学习眼前的技巧,你就像庄子寓意故事当中那位上山学屠龙技术的人,等你学成下山会发现平常根本没有龙可以让你杀。因此,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是日常中都可以运用到,这才有意义。

“打叉叉”这个动作概念非常简单,小孩子天生都会有把碰触他的东西拨开的本能,我们只是顺着这个本能,让孩子变成两手一起做动作,更能够让他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胸前与脸部。

别小看打叉叉这个动作与口令,这是培根老师十多年来,教导儿童的经验与分析孩童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反应与技巧上,最适合幼儿的简易防身观念,如同标题所说,当你带着孩子学会了,可以从3岁开始用到13岁都没有问题。甚至妈妈也应该把这些观念与反应学起来。

更重要的,我希望借着这个陪伴孩子训练的过程中,同时开始让孩子养成一个正确的观念,认识自己的身体也了解到“身体的界线”,借着这个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当中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身体不应该随意被人触碰,一旦有人没有允许就触碰就应该严肃的制止并且可以施展这个招式做挣脱与跑去告诉师长。

因此这个动作不仅仅是单纯的防身技术,更是一个孩童开始学习认识“身体自主权”的入门砖。

什么“身体的界线”要从幼儿就开始建立?

所谓的“身体的界线”指的就是每个人能够忍受别人碰触的底线。

它会随着时间、年龄、性别、价值观、对象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关键都由个体自己,而非别人所决定。而订定自己的身体界限则是开始建构身体自主权的一种表现,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习建立身体的界线不仅可以让他懂得保护自己,更可以同时了解到要相互尊重彼此的身体。

学习身体的界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从小其实就已经暴露在性骚扰甚至侵害的危机之中,虽然你我都深信身边的亲友与熟人都是良善的,但是实际数据佐证绝大多数孩童被性骚扰与侵害的加害人都是熟人所为。

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是熟人,所以警戒感一开始就比较低。此外,也是因为孩子从小并没有清楚自己的界线在哪?假如有人触犯了该怎么应对?该不该反应?

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些长辈会因为小孩很可爱就随意的摸他的头、捏他的脸颊、拍他的屁股或是掐大腿等不礼貌的举动?

而这时候家长是否碍于关系情份上,没有跳出来捍卫孩童的身体被骚扰而要求对方道歉?

是否孩子想用手推开但是却眼睛大大的看着你深怕自己这动作下去会被旁人觉得不礼貌?

是否孩子也觉得无所谓因为认为自己屁股被捏被打其实也没什么?

若日常已经出现类似的情况与互动了,我强烈的建议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互动游戏中让孩子去了解并习惯:

1. 当有人没有我的同意随意碰触我,我可以大声的要求他住手!

2. 对方听到我的话却没有停下来,我可以用最大的力量挣开他!而且我爸爸妈妈也不会说我不礼貌。

3. 立刻跑去告知师长与父母,不管眼前碰你的人是陌生人还是同学、老师、亲戚还有邻居。

小孩就应该是在幼儿时期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起正确的观念,而非等到他青春期开始更容易单独暴露在危机中才去学习一些招式只为了自保。

(教育是需要堆栈的,针对不同阶段灌输不同程度的技术与观念,才能够让日后整体的习惯完善,片面单纯的只为了防身而学防身术不仅费时费心,孩子往往三分钟热度,很快就忘了)

在家每天只要5分钟,养成幼儿对于自我身体保护观念

这招“打叉叉”是专门针对只要有任何人或是物品要碰触到你腰部以上的位置,当你本身没有学过其他更有效率的抵挡动作的前提下,就是把这个打叉叉的动作演练出来就对了!可说是正面遭遇状况的万能招式。

而且由于动作非常简单并且好懂,只要孩子有这样的观念,孩子可以从3岁用到13岁都绰绰有余,爸爸妈妈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自我保护的习惯喔!

口诀就三个,超级容易:

1. 肚子前面打叉叉。

2. 两手黏住举高高。

3. 用力打开伸懒腰。

在孩子练习的时候仅记得先以口诀带动身体操作,等到孩子熟练之后才开始练习互动的教学。由于幼儿年纪小可能动作上并非标准,也记得不要急着纠正,让他先从过程中获得肯定与正向的回馈,再从后面引导孩子一步一步修正到正确又确实的动作。

为什么这招被我比喻成如此好用又万能的招式:

1. 两手打叉叉团结力量大:小孩就是力气偏小,两手打叉团结力量大,若有人是摸头、掐脖、摸肩、捏鼻等等...孩子单手要推开的力气当然小,两手一起做动作自然力量大。

2. 手臂黏手臂力量更集中: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孩童不要手掌迭手掌而是小手臂与小手臂交迭。这样做会让手腕与手肘关节无法随意改变力量,可以让力量纯粹的往上或下使出,让孩童更容易挣脱对方的手。

3. 状况太多干脆一次扫完:也许抓头、也许碰脸、也许抓肩、也许碰胸...有这么多的状况怎么可能学一堆个别技术来应对吧?小孩还这么小也没这么多时间在这方面投资自己?因此我们干脆让孩子养成习惯,从肚脐(两手打叉在下面的极限)一口气往上扫,不论对方手碰触在哪都用相同的招式化解吧!

4. 双手交叉让身体被保护:有些时候孩子会反应、会反抗,但是两只手就像在空中抓苍蝇一样胡乱挥动完全没有效果,两手打叉也是为了让孩子两手别乱挥,哪怕打叉举起来也可以挡住头部与颈部等等脆弱的地方。

跟着小朋友一起来动一动

口令一:肚子前面打叉叉

两手交叉在下腹前,记得是手臂贴手臂。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口令二:两手黏住举高高

记得动作要用力确实,想象眼前任何碰触你的手都一口气通通的把他撑到最上面。注意,不需要举到头顶后,而是直接往上举。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口令三:用力打开伸懒腰

两手用力向两侧挥开,注意在挥的过程不要让手掉下来在眼前划出一个“X”,而是直接往两侧分开。这个动作目的是要让原本触碰你的手可以完全的被挣开,所以要让孩子养成一口气用力挥开的习惯。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遭遇状况一二三,保护自我界线好简单

状况模拟步骤一:当身体被触碰感受到不舒服第一个反应就是严厉的喝止要求对方停下来。图中模拟头被摸,家长也可以随意的摆放任何位置。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状况模拟步骤二:两手立刻摆在下腹尽量打直并且保持用力。此时注意两脚要站稳,不要乱动才能够避免下一步在挣脱的过程中失去平衡站不稳。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状况模拟步骤三:举起上架,不论对方碰触你哪里就是使劲的向上把对方的手给撞开。可能在这阶段对方就会收起手,你也可以借机挣脱后去报告师长与父母。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状况模拟步骤四:两手往左右两侧用力挥开,此时不需要去管到底哪只手碰到哪边都能达到把对方手挣开的效果。挣开之后养成习惯不要傻傻的站在原地而是尽快的离开现场。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爸爸妈妈在陪孩子练习的过程中,记得一开始不要急着碰触孩子的脸与身体,很容易让孩子过于紧张造成动作不标准的耸肩与硬扯,建议一开始要陪孩子把基本单人动作练清楚了,等到动作熟练才开始进行下一步。在教导的过程中请记得培养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界线”才是我们最要掌握的关键。

* 本篇文章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亲子天下立场》

⑤ 如何保证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

一、 活动场地、设备、器具的安全 很多时候,会遇活动中幼儿因为场地太小发生碰撞的现象,或者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安排好孩子的位置发生一些活动中安全事故,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活动场地有一个很好的调控。 首先,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自己本次活动的场地需求有一个定位。其次,必须在活动前清除掉活动场地的各种障碍,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 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最好是有日照的泥草地,让幼儿能在活动时接触到阳光。草地上的草不能过厚、过软。这样会对幼儿的动作发展几技能掌握有负面的影响:如小班的幼儿在草地上四散跑,就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一般,我们许多幼儿园仍以水泥地为主。那么,老师则要避免幼儿擦伤或跌伤。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向滑梯的坡度要适当,边脚要光滑。着地点应铺垫子或安沙坑,以减小滑落时的下挫力;摇椅、荡船等玩具制造或安装时要注意:重心要低,吊环要牢固;翘翘板是幼儿喜欢的玩具。有的跷跷板的正面磨的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却步在意。其实,跷跷板背面的两侧最重要。我就发现,有的幼儿在完跷跷板的时候,脚后跟被跷跷板压下是刮伤。虽不会太严重,却常常发生。如果把背面的两侧做成斜坡或圆角的,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活动以前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检查一遍各种器具、设备的安全。在活动过程中,要避免幼儿因使用方法不当引起的不安全情况。如,有的幼儿将高跷当成流星球甩出就极易出危险。户外活动中,有时会发生幼儿争夺器械而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同时有的孩子不能按秩序拿放器械有时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还有的孩子对于新器械不能很好把握而发生安全事故。 那么在户外器械的投放上,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你所投放的器械是否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不能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如果你所投放的器械需要几个孩子共享那么一定要讲清楚活动规则。其次,在首次投放新器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器械的使用方法,考虑到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还有,教师在投入新器械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器械是否安全。总之,体育设备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以确保安全。 二、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 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是安全问题中的主体。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尤为重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须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则可在各项活动中针对性的授予。如:教会幼儿在不小心跌倒时用手撑地;走高跷时重心适时移动;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等。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制订合理的常规要求,并逐步养成幼儿按要求活动的习惯,杜绝不合理,不安全的行为。 三、户外活动中,幼儿的着装也不能太在意。 幼儿的年龄小,运动机能尚不完善,协调性差。为保护幼儿的身体,户外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穿上适脚的球鞋、运动鞋。并注意鞋带是否松散。户外活动时,幼儿会大量出汗。所以,在活动前可以先脱去外衣,活动结束休息是再穿上。确保不因出汗而着凉。贴身的衣物以棉制品为好,以及时吸掉汗水。紧身而不透气的衣物会牵制幼儿肌肉的运动,容易引起拉伤及皮肤的不良反应。在活动以前,教师还要注意检查幼儿的口袋,及时收好幼儿口袋中的危险物品,并妥善保管。有的幼儿爱把一些玻璃、小刀藏在口袋中。如不注意,在进行活动,特别是垫上运动时,便会酿成事故。另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强度合理,技能独立。以免幼儿在掌握时发生混淆,而导致错误动作,甚至引起事故。 四、活动前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加强 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幼儿明白户外活动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的。 首先,将这些户外安全知识每天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下楼梯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挤,在平日活动中让孩子熟悉老师一些手势,多进行正面教育。多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让幼儿去判断推测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怎样处理。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让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样活动中就不会乱,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把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放在活动后的小结中,让幼儿知道遵守常规的重要性。最后,要加强孩子友好教育,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一起分享 五、从教人员的安全技能 虽然,人人都希望没有危险事故,但有时,意外事故还是会降临。怎样适当的处理运动中的意外事故,而使其伤害性降到最低呢?从教人员的安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应该定期的丰富和巩固教师的安全技能。处理运动中事故一般要掌握跌伤、骨折、脱臼、扭伤等应对措施。 户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健康的主要活动环节。同时,也是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活动环节。只有我们从教人员严谨、踏实、不厌其繁、注意一切事故的隐患。才是最重要的。防患于未然也!

⑥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如何保护自己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教学活动,使幼儿有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
2.幼儿在遇见突发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在遇见突发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地方法保护自己。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使用通讯工具求救,能够做到拒决陌生人的带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场景1(发生突发事件,(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有恐怖分子入园,并挟持幼儿并其领走)教师观察幼儿反应并记录。
2.说一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小朋友怎麽做的?我们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发生什么事。
2.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遇见此类事件应该如何对应。
3.教师指导幼儿在遇见突发事件时应当如何解决(打电话求救或呼喊救命)。
4.场景2,考验幼儿是否使用正确方法保护自己。
5.根据场景2再次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结束部分谈话: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其它突发事件,我们如何解决。
活动反思:
我们知道,每一年有多少可爱的小生命因为意外伤害事故而受到了多么无情的摧残。(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全文

与幼儿户外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电脑键盘关机操作方法 浏览:741
牛皮癣运动治疗方法有哪些 浏览:503
喷雾香水使用方法 浏览: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浏览:12
大池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507
测量方法技术的起源 浏览:361
岗位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是 浏览:983
食用铸铁消除内应力最好的方法 浏览:516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哪个好 浏览:194
3x97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6
益节美国氨糖食用方法 浏览:561
飞利浦温奶器使用方法 浏览:925
FDMS颗粒物测量方法 浏览:777
2015新君威后备箱进水解决方法 浏览:930
北京标杆企业调研方法有哪些 浏览:115
铅笔生活技巧和方法 浏览:538
烟气控制方法有哪些 浏览:695
中药分析验证方法 浏览:919
解决代沟的有效方法 浏览:695
王伯彤比特训练方法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