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点病怎么治
[病原体]
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当幼虫感染了寄主后,就钻进皮肤或鳃的上皮组织,把身体包在由寄主分泌的小囊胞内,在胞内生长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冲破囊胞落入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产生几百甚至成千的纤毛幼虫。幼虫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寻找寄主,这就是小瓜虫的感染期。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生活史。
[症状]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0.1~0.2ppm)的硝酸汞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B. 面部有白点病怎么治疗
本病目前暂时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对于有治疗需求,并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自体表皮移植手术改善症状,但不能根治。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
手术治疗
自体表皮移植术:目的是使白斑处皮肤颜色接近正常皮肤。就是将自身正常的皮肤移植到病变处。本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且经专业评估后符合手术条件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斑状白化病仅影响皮肤外观,对身体健康和寿命也没有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聋哑、精神发育异常、兔唇、耳朵和牙齿畸形等,如不及时寻求正规治疗,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身体异常持续终生,影响正常的工作或生活。
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经过正规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皮肤白斑可以改善,原白斑的地方颜色出现色素沉着,接近正常肤色。不影响生活质量,对寿命无影响。
C. 观赏鱼得白点病怎么防治
咱们要对付这种观赏鱼的白点病,其实防大于治。因为这种白点病就好像我们人类的感冒一样,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大所导致的。因此在这个冬春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很大,水温变化自然也就比较大。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不要提前就把鱼缸里面的加热棒给撤掉,还是要放着加热棒维持一段时间,直到后面咱们这边整体的气温比较稳定了,再把加热棒给撤掉,这样会更好。
这里是养鱼说,如果你也喜欢饲养观赏鱼,不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所有养鱼所要知道的都在这儿!
D. 热带鱼白点病怎么治,治疗白点病有哪些步骤
E. 观赏鱼白点病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如何治好白点病
换水:鱼儿身上长白点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换水。换水可以改善水体环境,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升温:对付白点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升温,温度上升到25℃左右为宜。下盐:为了防止鱼儿在患病期间,因感染其他病菌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需要适当下盐。药浴:病情严重的需要用孔雀石绿或白点净药浴。
一、换水
鱼儿身上长白点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换水。换水的目的是改善水体环境,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为鱼儿康复打下基础。通常隔一天就要换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即可,换太多也会对鱼儿的健康不利。
二、升温
之所以会长白点,是因为鱼儿得了白点病,而导致其患病的是一种名为小瓜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对温度比较敏感,通常当水温上升到25℃的时候,它就会停止生长,到达28℃就会逐渐死掉,所以通过升温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三、下盐
为了防止鱼儿在患病期间,因感染其他病菌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需要适当下盐,提高水体渗透压,抑制细菌侵害。需要注意的是,下盐不能下太多,不然会导致鱼儿体内的水分渗出,严重的话甚至会脱水死亡,通常浓度不能超过千分之五。
四、药浴
针对长白点比较严重的情况,依靠升温的方法治疗是来不及的,必须要配合药物浸洗才能让它尽快康复。通常用到的药物是孔雀石绿或白点净,二者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平时保存和使用的时候都要小心。
F. 孔雀鱼有白点病怎么治疗,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孔雀鱼如果患上白点病,不仅会影响健康,还可能导致死亡,通过提升水温就可以有效治疗。另外,它的常见病有烂尾病、水霉病和立鳞病。其中烂尾病会导致鱼鳍腐烂,需要用3%的盐水浸泡一下。水霉病要用杀菌药物浸洗一下,立鳞病除了要换水升温加盐外,也可以药浴治疗。G. 白点病是怎么造成的,白点病怎么治疗
白点病是小瓜虫寄生造成的。这种生物会寄生在鱼的皮肤、鱼鳍、鳃部以及其它地方,患病的部位会长出白点,影响其食欲,最后导致死亡。想要治疗的话,需要给水适当升温,水温到达28-30℃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将寄生虫杀死,另外还可以用药,一般用盐水、甲基蓝或孔雀石绿等浸泡治疗。白点病是由小瓜虫造成的。小瓜虫是一种寄生虫,是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它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鱼鳍、鱼鳃、头部和口部等。寄生后会形成白色点状的胞囊,严重的时候会传遍全身,而且还会导致体表的组织充血。一般患病后会影响食欲,最后致其死亡。
1、升温:治疗白点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升温,小瓜虫是不耐高温的,超过25℃它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到达28-30℃的时候就会死亡。因此只要适当升温,很快就能将寄生虫消灭,鱼儿的病情也会逐渐好转。
2、用药:除了升温外,也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用5%的盐水来浸泡,一般泡几天就可以了。也可以用2ppm的甲基蓝溶液泡6小时,或用0.05ppm的孔雀石绿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药物对人体会有危害,所以用的话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3、预防:小瓜虫之所以会侵入鱼体,主要是由于鱼儿的身体虚弱,而导致它体虚的原因,则是由于换水时温差太大,所以在换水的时候,新水和旧水的温度一定要接近。另外,小瓜虫找不到宿主的话,24个小时就会死亡,所以通过困水也能将其消灭。
H. 鱼白点病怎么治
鱼白点病怎么治?
鱼身上有白点的话,需要先给鱼缸换水,然后升温并下盐,治不好再用药浴。换水的目的是改善水质,从而提供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升温则可以抑制病原小瓜虫的生长,甚至还能将其消灭。下盐可以改变水体的渗透压,防止其它有害菌趁机侵入。病情严重的话需要用黄粉等浸泡治疗。
一、换水
鱼患上白点病后,需要第一时间换水,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善水质,以防病情继续恶化。需要注意的是,和平时换水的周期不同,病期换水基本上隔一天就要换一次。而且水一定要提前晾晒过才行,如果是没有困过的水,一样会对鱼儿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升温
想要治疗白点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升温,因为小瓜虫在25℃的环境下就会停止生长,到了28℃就会死亡。所以治疗期间,每天要提高水温,但一天升温不能超过2℃,温差过大的话,会对鱼儿产生一定的刺激,对其健康不利。
三、下盐
治疗期间还可以往水中适当下盐。下盐的作用有很多,主要是改变水体的渗透压,从而降低肾脏的负担,同时还能减少细菌侵入的可能,这样一来对鱼儿的康复也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下盐要控制好浓度,一般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之间,千万不能放太多。
四、药浴
白点病在中后期需要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就是黄粉,这是一种针对鱼病比较万能的杀菌药,但对抗白点病的效果并明显,最好还是用专门灭杀小瓜虫的白点净,很快就能起到效果,让鱼儿恢复健康。
I. 金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金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金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借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3%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