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定值简便方法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定值简便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2 02:24:37

Ⅰ 初三解二次函数的方法怎么做的

初三求二次函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一般式y=ax^2+bx+c;(2)交点式y=a(x-x1)(x-x2),x1,x2是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3)顶点式y=a(x-m)^2+n,(m,n)是顶点坐标。

Ⅱ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求简便算法

用十字相乘,把二次项和常数项系数拆成两数相乘的形式,列成一个正方形,左右两侧分别为二次项和常数项拆出的两个数(反过来也行),之后若左上乘右下加右上乘左下等于一次项系数,则该式可拆成(左上X+右上)×(左下X+右下)的形式

Ⅲ 二次函数解析式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解析式是数学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也是数学考试的一个必考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次函数解析式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二次函数解析式解题技巧

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求解 方法 :

(1)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若已知f(x)的结构时,可设出含参数的表达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从而求出待定的参数,求得f(x)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只适用于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求其解析式。

(2)换元法(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已知f(g(x))的表达式,欲求f(x),我们常设t=g(x),从而求得x=(g^(-1))(t),然后代入f(g(x))的表达式,从而得到f(t)的表达式,即为f(x)的表达式。

(3)配凑法(整体代换法):若已知f(g(x))的表达式,欲求f(x)的表达式,用换元法有困难时,(如g(x)不存在反函数)可把g(x)看成一个整体,把右边变为由g(x)组成的式子,再换元求出f(x)的式子。

(4)消元法(如自变量互为倒数、已知f(x)为奇函数且g(x)为偶函数等):若已知以函数为元的方程形式,若能设法构造另一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再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函数元,称这个方法为消元法。

(5)赋值法(特殊值代入法):在求某些函数的表达式或求某些函数值时,有时把已知条件中的某些变量赋值,使问题简单明了,从而易于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求函数解析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极客数学帮给出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定义法

根据函数的定义求其解析式的方法。

二、换元法

利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必须考虑“元”的取值范围,即f(x)的定义域。

三、方程组法

根据题意,通过建立方程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方程组法求解析式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方程中式子的特点,构造另一个方程。

四、特殊化法

通过对某变量取特殊值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五、待定系数法

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可设其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六、函数性质法

利用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七、反函数法

利用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

八、“即时定义”法

给出一个“即时定义”函数,根据这个定义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九、建模法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的方法。

十、图像法

利用函数的图像求其解析式的方法。

十一、轨迹法

设出函数图像上任一点P(x,y),根据题意建立关于x,y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练习题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2,3),且过点(-1,5),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2,0),(4,0),且最值为-4.5,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二次函数f(x)与x轴的两交点为(-2,0),(3,0),且f(0)=-3,求f(x)

4、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x+1)-2f(x-1)=2x+17求f(x)

5、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x+1)+f(x-1)=2x^2-4x,求f(x)

6、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9x+8,求f(x)

7、已知f(x)=x^2-1,求f(x+x^2)

8、已知函数f(x)满足:f(x)-2f(-x)=3x+2,求f(x)

相关 文章 :

1. 初二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2.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3. 做数学题不知道怎么下手没有思路

4. 高中数学的21中解题方法技巧

5. 怎样提高初三数学压轴题

Ⅳ 初三二次函数主要知识点

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而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的最高次数是2.
⑵ 是常数,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向上 轴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
向下 轴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

2. 的性质:
上加下减。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向上 轴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
向下 轴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

3. 的性质:
左加右减。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向上 X=h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
向下 X=h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

4. 的性质: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向上 X=h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
向下 X=h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确定其顶点坐标;
⑵ 保持抛物线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值正右移,负左移;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沿轴平移:向上(下)平移个单位,变成
(或)
⑵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个单位,变成(或)

四、二次函数与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其中.

五、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轴的交点、以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与轴的交点,(若与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轴的交点,与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的性质
1.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有最小值.
2.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有最大值.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为常数,);
2. 顶点式:(,,为常数,);
3.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轴有交点,即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
1. 二次项系数
二次函数中,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
⑴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⑵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的值越大,开口越大.
总结起来,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
2. 一次项系数
在二次项系数确定的前提下,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
⑴ 在的前提下,
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左侧;
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轴;
当时,,即抛物线对称轴在轴的右侧.
⑵ 在的前提下,结论刚好与上述相反,即
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右侧;
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轴;
当时,,即抛物线对称轴在轴的左侧.
总结起来,在确定的前提下,决定了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轴左边则,在轴的右侧则,概括的说就是“左同右异”
总结:
3. 常数项
⑴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上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⑶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决定了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 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
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九、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关于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2. 关于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关于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3. 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4. 关于顶点对称(即: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5. 关于点对称
关于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

十、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轴交点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当函数值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
① 当时,图象与轴交于两点,其中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② 当时,图象与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时,图象与轴没有交点.
当时,图象落在轴的上方,无论为任何实数,都有;
当时,图象落在轴的下方,无论为任何实数,都有.
2. 抛物线的图象与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中,,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本身就是所含字母的二次函数;下面以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抛物线与轴有两个交点 二次三项式的值可正、可零、可负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抛物线与轴只有一个交点 二次三项式的值为非负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抛物线与轴无交点 二次三项式的值恒为正 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十一、函数的应用
二次函数应用

Ⅳ 求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所有公式。

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顶点式:y=a(x-h)�0�5+k或y=a(x+m)�0�5+k (两个式子实质一样,但初中课本上都是第一个式子)
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根号下(b^2-4ac)]/2a(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编辑本段]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
[编辑本段]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b/2a ,(4ac-b�0�5)/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0�5-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0�5-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0�5-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_______
Δ= b�0�5-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0�5-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0�5/4a;在{x|x<-b/2a}上是减函数,在{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2;/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0�5+c(a≠0)
7.定义域:R
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0�5)/4a,正无穷);②[t,正无穷)
奇偶性:偶函数
周期性:无
解析式:
①y=ax�0�5+bx+c[一般式]
⑴a≠0
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
⑶极值点:(-b/2a,(4ac-b�0�5)/4a);
⑷Δ=b�0�5-4ac,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b-√Δ]/2a,0)和([-b+√Δ]/2a,0);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
(-b/2a,0);
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
②y=a(x-h)�0�5+t[配方式]
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t),其中h=-b/2a,t=(4ac-b�0�5)/4a);
③y=a(x-x1)(x-x2)[交点式]
a≠0,此时,x1、x2即为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将X、Y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一般与一元二次方程连用)。
[编辑本段]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 +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解析式
y=ax^2;
y=ax^2;+K
y=a(x-h)^2;
y=a(x-h)^2+k
y=ax^2+bx+c

顶点坐标
(0,0)
(0,K)
(h,0)
(h,k)
(-b/2a,sqrt[4ac-b^2;]/4a)

对 称 轴
x=0
x=0
x=h
x=h
x=-b/2a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0�5+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0�5+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 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6�9,0)和B(x�6�0,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6�0-x�6�9| 另外,抛物线上任何一对对称点的距离可以由|2×(-b/2a)-A |(A为其中一点的横坐标)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极大(小)值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6�9)(x-x�6�0)(a≠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Ⅵ 初三的二次函数的解决有什么技巧

二次函数有三种形式

一般式:y=ax^2+bx+c

特点:简洁,可以直接判断y轴的交点(0,c); 由系数a、b、c可以判断二次函数的大致形状。适合划草图粗略分析。同时有对称轴公式,顶点公式以及韦达定理。这里公式略过了。

顶点式:y=a(x-m)^2+n

特点,原一般式中的2次项和一次项合并。合得(x-m)^2整体独立分析,对称轴与顶点一目了然,由a判断开口的方向,确定出对整体函数的最值。充分体现了函数的对称性。同时可以为用来分析二次函数在任意区间内的值域(y的取值范围)提供了一个分析的形式。能够很好的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同时是判断方程是否有解的证明形式,以及求根公式和判别式的来源。

双根式:y=a(x-x1)(x-x2)

特点:这是因式分解的过程,二次多项式的一次分解。x轴的交点一目了然。。根与系数关系的分析,韦达定理的证明。与实际问题相符(双根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这是很多后来数学领域中的一些定理证明中非常巧妙的证明中提供了一个抽象特征思路。。。比如:基本不等式特征形式,不等式的放缩,极限中单调有界递推证明的技巧,二阶数列递推求通项,矩阵行列式的运算等等 。。。。。。

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的方法是配方法,方法略过。

一般式转化为双根式的方法是十字相乘法,方法略过。

希望能对你有用,若有其它问题可以私信我。

Ⅶ 初三学二次函数的窍门

很多同学并不是很理解函数方面的数学问题,我整理了一些二次函数的解题技巧,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次函数重要解题诀窍

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知识点:形如y=ax^2+bx+c(a≠0,其中a、b、c是常数)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1)、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形状大小,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a︱的值越大,开口就越小;当b=0时,抛物线的轴对称是Y轴;当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当b和c同时为0时,其顶点就是原点。

(2)、抛物线y=ax2+bx+c(a≠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求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的方法是令y=0,然后解关于ax2+bx+c=0的方程,得出的x的解就是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2、会求与二次函数y=ax^2+bx+c(a≠0)关于X轴、关于Y轴或者关于顶点对称的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与二次函数y=ax^2+bx+c(a≠0)关于X轴对称的新解析式为y=-ax^2-bx-c即a、c、b都变成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的新解析式为y=ax^2-bx+c,即a和c不变,b变成相反数。 即a和c不变,b变成相反数。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限;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Ⅷ 二次函数有没简单的配方法。最容易记的口诀之类的

二次函数简单的配方法:

1、把二次项系数提出来。

2、在括号内,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同时减去,以保证值不变。

3、这时就能找到完全平方了。然后再把二次项系数乘进来即可。

例题示例如下:

y=3X²-4X+1【原式】

=3(X²-4/3X)+1【提二次项系数】

=3(X²-4/3X+4/9-4/9)+1【加一次项系数平方】

=3(X-2/3)²-4/3+1【乘进二次项系数】

=3(X-2/3)²-1/3【整理】

最简单的口诀就是记公式,公式整理如下图:

(8)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定值简便方法扩展阅读: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的基本表示形式为y=ax²+bx+c(a≠0)。二次函数最高次必须为二次,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或重合于y轴的抛物线。

配方法是一种用来把二次多项式化为一个一次多项式的平方与一个常数的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以下形式的多项式化为以上表达式中的系数a、b、c、d和e,它们本身也可以是表达式,可以含有除x以外的变量。

配方法通常用来推导出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们的目的是要把方程的左边化为完全平方。

Ⅸ 二次函数的解题技巧

我也是初三的.XIXI!~~~
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内涵及本质 .

二次函数 y=ax2 + bx + c ( a ≠ 0 , a 、 b 、 c 是常数)中含有两个变量 x 、 y ,我们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变量,即得到一组解;而一组解就是一个点的坐标,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 .

二、熟悉几个特殊型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

1 、通过描点,观察 y=ax2 、 y=ax2 + k 、 y=a ( x + h ) 2 图象的形状及位置,熟悉各自图象的基本特征,反之根据抛物线的特征能迅速确定它是哪一种解析式 .

2 、理解图象的平移口诀“加上减下,加左减右” .

y=ax2 → y=a ( x + h ) 2 + k “加上减下”是针对 k 而言的,“加左减右”是针对 h 而言的 .

总之,如果两个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相同,则它们的抛物线形状相同,由于顶点坐标不同,所以位置不同,而抛物线的平移实质上是顶点的平移,如果抛物线是一般形式,应先化为顶点式再平移 .

3 、通过描点画图、图象平移,理解并明确解析式的特征与图象的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做到胸中有图,看到函数就能在头脑中反映出它的图象的基本特征;

4 、在熟悉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抛物线的特征,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性质;利用图象来判别二次函数的系数 a 、 b 、 c 、△以及由系数组成的代数式的符号等问题 .

三、要充分利用抛物线“顶点”的作用 .

1 、要能准确灵活地求出“顶点” . 形如 y=a ( x + h ) 2 + K →顶点(- h,k ),对于其它形式的二次函数,我们可化为顶点式而求出顶点 .

2 、理解顶点、对称轴、函数最值三者的关系 . 若顶点为(- h , k ),则对称轴为 x= - h , y 最大(小) =k ;反之,若对称轴为 x=m , y 最值 =n ,则顶点为( m , n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3 、利用顶点画草图 .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画出草图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这时可根据抛物线顶点,结合开口方向,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

四、理解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 .

一般地,点的坐标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我们在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时,可优先确定其中一个坐标,再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坐标 . 如果方程无实数根,则说明抛物线与 x 轴无交点 .

从以上求交点的过程可以看出,求交点的实质就是解方程,而且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联系起来,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个数 .

五、灵活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我们求解析式时最常规有效的方法,求解析式时往往可选择多种方法,如能综合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而且对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及数与形的关系大有裨益 .
二次函数y=ax2
学习要求:

1.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重点难点解析

1.本节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难点是根据图象概括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2.形如=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都是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只能含有两

个变量x、y,且x的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通常是全体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应使实际量有意义。如圆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式S=πR2中,半径R只能取非负数。

3.抛物线y=ax2的形状是由a决定的。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0时,开口向上,抛物线在y轴的上方(顶点在x轴上),并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开口向下,抛物线在x轴下方(顶点在x轴上),并向下无限延伸。|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4.画抛物线y=ax2时,应先列表,再描点,最后连线。列表选取自变量x值时常以0为中心,选取便于计算、描点的整数值,描点连线时一定要用光滑曲线连接,并注意变化趋势。

本节命题主要是考查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核心知识

规则1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是常数,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规则2

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图13-14

如图13-14,函数y=x2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抛物线y=x2是开口向上的,y轴是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

规则3

抛物线y=ax2的性质:

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

规则4

1.二次函数的概念

(1)定义: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y=ax2+bx+c的结构特征是:等号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其中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可以是任意实数,而二次项系数a必须是非零实数,即a≠0.

2.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图13-1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如图13-1,它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

因为抛物线y=x2关于y轴对称,所以y轴是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从图上看,抛物线y=x2的顶点是图象的最低点.因为抛物线y=x2有最低点.所以函数y=x2有最小值,它的最小值就是最低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函数
图像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函数变化
最大(小)值

y=ax2
a>0

向上
(0,0)
Y轴
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当x=0时,y最小=0.

y=ax2
a<0

向下
(0,0)
Y轴
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最大=0.

4.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的画法

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时,应在顶点的左、右两侧对称地选取自变量x的值,然后计算出对应的y值,这样的对应值选取越密集,描出的图像越准确.
二次函数y=ax2+bx+c
学习要求: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能利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

*3.会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1.本节重点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及灵活运用,难点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和通过配方把解析式化成y=a(x-h)2+k的形式。

2.学习本小节需要仔细观察归纳图象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象之间的关系。把不同的图象联系起来,找出其共性。

一般地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即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任意抛物线y=a(x-h)2+k可以由抛物线y=ax2经过适当地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下图所示:

注意:上述平移的规律是:“h值正、负,右、左移;k值正、负,上、下移”实际上有关抛物线的平移问题,不能死记硬背平移规律,只要先将其解析式化为顶点式,然后根据它们的顶点的位置关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非常简便.

图13-11

例如,要研究抛物线L1∶y=x2-2x+3与抛物线L2∶y=x2的位置关系,可将y=x2-2x+3通过配方变成顶点式y=(x-1)2+2,求出其顶点M1(1,2),因为L2的顶点为M2(0,0),根据它们的顶点的位置,容易看出:由L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得L1;反之,由L1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得L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形状完全一样,它们的性质也有相似之处。当a>0时,两条抛物线的开口都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抛物线有最低点,y有最小值,当a<0时,开口都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抛物线有最高点,y有最大值.

3.画抛物线时一定要先确定开口方向和对称轴、顶点位置,再利用函数对称性列表,这样描点连线后得到的才是完整的,比较准确的图象。否则画出的图象,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例如画y=- (x+1)2-1的图象。

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3
-1.5
-1
-1.5
-3
-5.5
-9

描点,连线成如图13-11所示不能反映其全貌的图象。

正解:由解析式可知,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1,顶点坐标是(-1,-1)

列表:

x
-4
-3
-2
-1
0
1
2

y
-5.5
-3
-1.5
-1
-1.5
-1.5
-5.5

描点连线:如图13-12

图13-12

4.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ax2+bx+c化成y=a(x-h)2+k的形式,首先要提出二次项系数a。常犯的错误只提第一项,后面漏提。如y=- x2+6x-21 写成y=- (x2+6x-21)或y=- (x2-12x-42)把符号弄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添括号的规则。

本节命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既有填空题、选择题,又有解答题,与方程、几何、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常作为中考压轴题。

核心知识

规则1

抛物线 y=a(x-h)2+k 的性质:

一般地,抛物线 y=a(x-h)2+k 与 y=ax2 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抛物线 y=a(x-h)2+k 有如下特点:

(l) 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2) 对称轴是直线x=h;

(3) 顶点坐标是(h,k).

规则2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性质:

y=ax2+bx+c ( a,b,c 是常数,a≠0)是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利用配方,可以把二次函数表示成 y=a(x-h)2+k 的形式,由此可以确定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顶点坐标是 ,当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规则3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

(2)当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x1和

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公式ax2+bx+c=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可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仍用待定系数法.由于二次函数解析式有三个待定系数a、b、c(或a、h、k或a、x1、x2),因而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需要已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个点的坐标时,选用一般式比较方便;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选用顶点式比较方便;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点的坐标(或横坐标x1,x2)时,选用两根式较为方便.

注意:当选用顶点式或两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最后一般都要化一般式.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轴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的性质

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可归纳其性质如下表:

函数
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




a>0
a<0

(1)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

(2)对称轴是x=- ,顶点坐标是(- , ).

(3)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抛物线有最低点,当x=- 时,y有最小值,y最小值= .
(1) )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

(2)对称轴是x=- ,顶点坐标是(- , ).

(3)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有最高点,当x=- 时,y有最大值,y最大值= .

5.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最值的方法

①配方法:将解析式化为y=a(x-h)2+k的形式,顶点坐标(h,k),对称轴为直线x=h,若a>0,y有最小值,当x=h时,y最小值=k,若a<0,y有最大值,当x=h时,y最大值=k.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 , ),求其顶点;对称轴是直线x=- ,若a>0,y有最小值,当x=- 时,y最小值= ,若a<0,y有最大值,当x=- 时,y最大值= .

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画法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作图时常用简化的描点法和五点法,其步骤是:

(1)先找出顶点坐标,画出对称轴;

(2)找出抛物线上关于对称轴的四个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3)把上述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

7.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位置与a、b、c及Δ符号有密切的关系(见下表):









字母的符号
图像的位置

a
a>0

a<0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下

b
b=0 ab>0 ab<0
对称轴为y轴 对称轴在y轴左侧 对称轴在y轴右侧

c
c=0 c>0 c<0
经过原点 与y轴正半轴相交 与y轴负半轴相交

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Δ>0 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0 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0 物线与x轴有0个交点(没有交点).

阅读全文

与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定值简便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域故障分析方法 浏览:74
洗衣机使用方法的视频 浏览:512
婴幼儿皮炎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944
广电路由器连接电视方法 浏览:202
消防编码器的使用方法 浏览:721
如何正确方法画出粽子 浏览:645
用什么方法可以查出输尿管癌症 浏览:295
如何止住流泪的方法 浏览:963
怎么发制海参的方法 浏览:210
什么叫分步说明的方法 浏览: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糖尿病 浏览:459
甲亢治疗方法比较 浏览:573
分数计算方法如何运用 浏览:493
ipadqq麦克风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9
免疫缺陷病治疗方法 浏览:855
脚尖地面上组合训练方法 浏览:433
海鲜对虾的食用方法 浏览:386
如何理解决策力的方法 浏览:787
颈肩痛的最好锻炼方法骨科医生 浏览:796
钢的热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