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筛选镇痛药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筛选镇痛药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0 13:39:24

① 在镇痛药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实验中,动物为什么要预先筛选如何筛选

为什么预先筛选与如何筛选见以下。
为什么预先筛选:因为试验动物尽量挑选研讨对象的功用、代谢、结构及疾病性质与人类类似的动物。如何筛选:由于试验动物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不同,生物学特性存在许多相同和相异之处,研讨者在挑选动物用于试验之前,应充沛了解各种试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试验动物与人类之间特性方面的比较,做出恰当的挑选。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鼠种。中国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大多用于医学研究。

② 请高手们帮忙解答药理学镇痛实验(扭转法)的计算公式和分析

1、t表示两个组平均值的差(绝对值)是混合标准差的倍数,倍数越大说明两个组平均数相差越大,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认为:这种差异显着,是药物的作用造成。否则,t值小于一定值说明,差异不显着,是随机偶然事件引起,不是药物的作用。t达到什么程度就认为差异显着呢,就根据计算得到的t值和自由度(n1+n2-2;两组动物数相加,减去2,这里就是16+16-2=30)值,查t值表,看对应的p值(叫做无效假设的概率)。如果p<0.05就算差异显着,p<0.01就算差异非常显着。t检验可以比较任意两个组平均值的差异显着性。
2、x1为第一组平均值(如果你要用NS组与杜冷丁组比较,第一组就是ns,x1=36.75);
3、x2为第二组平均值(如果你要用NS组与杜冷丁组比较,第二组就是杜冷丁,x2=2.1875);
4、s1是第一组标准差(这里s1=14.27585374);
5、s2是第二组标准差(这里s2=7.176059736);
6、讨论中,常常将药物组与ns对照组比较,经常提到“两组均值差异显着或非常显着,表明药物具有镇痛作用”。也可以将两个药物组进行比较,比如这里我们可以将杜冷丁与罗通定比较,看哪个作用强。差异不显着就说明两个组一样:NS组与给药组一样就是药物无效。两个药物组差异不显着就说明两个药物作用强度相当。

③ 热板法和扭体法的区别

1.稳定性不同

热板法稳定性优秀;

扭体法稳定性一般。

2.致痛方式不同

热板法为物理致痛,借助热刺激;

扭体法为化学止痛,借助致痛物质的化学刺激。

3.温度要求不同

热板法室温控制在18℃左右;

扭体法室温应控制在22~26℃。

4.疼痛反应不同

热板法中小鼠常见的会相继出现不安、举前足、踢足、舔足、跳跃反应;

扭体法的典型表现是腹部内凹然后伸后足。

(3)筛选镇痛药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实验目的在于已测试镇痛药物,并比较镇痛效价。

原理:

小鼠足底无毛,皮肤裸露,所以对热刺激比较敏感。

实验准备器材:

雄性小白鼠2只、电子天秤、1ml注射器、热板仪、0.2%颅痛定混悬液、生理盐水

方法:

1.将温控热板仪调节在55℃左右,放入大烧杯固定。以小鼠放入后至舔足之间的时间为痛觉反应时间。

2.取小白鼠标记承重。给药前先测试两鼠的痛觉反应时间。取10-30s之间痛觉反应时间的做实验。

3.第一只腹腔注射0.2%颅痛定混悬液,第二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5ml/10g。给药后每隔15秒观察反应一次。

4.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药后痛觉反应时间+药前痛觉反应时间)/药前痛觉反应时间*100%。

5.完成实验报告。

④ 药剂学研究方法

药剂学研究方法:

1、观察药物对动物行为影响,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基该方法之一。最常用正常动物。如将动物的行为分级,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动物进行细心观察,并按分级法打分,求出平均数,进行显着性测验,从而可判定新药是中枢抑制作用还是中枢兴奋作用。

用转棒法观察动物的协调运动,是测定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和对骨骼肌松弛张作用的最简单而经典的方法。观察药物对记忆力和影响,以及测定药物的依赖性实验都是用正常动物。

⑶研究镇痛药物时:常用热刺激法,如小白鼠热板法,电刺激小白鼠尾部法以及化学刺激法,如用酒石酸锑钾腹腔注射造成扭体反应,从而观测镇痛药的作用。

3、用整体动物实验时,常用麻醉动物,但应注意麻醉深度的控制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如在研究评价镇咳药物时,麻醉过深则明显抑制咳嗽反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在研究药物对子宫影响时,最好不用乙醚和氯仿,而选用戊巴比妥钠。

⑤ 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主要有什么,才用培养基为什么用肉汤

药敏试验的方法目前公认的只有三种:KB法、MIC法、E-test法,比较常用的是前两种。
药敏试验并不需要用肉汤,只需要将目标菌培养出菌苔之后,在生理盐水中研磨配置出一定麦氏单位的浓度菌液即可使用,有时候也可能会用肉汤进行增菌,在肉汤里的细菌麦氏单位达到一定程度也可以用来做药敏,但是很少这样做。

⑥ 阿司匹林的含量怎么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综述 08药学1班:冉贤飞
阿司匹林片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原含量测定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法。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解热、镇痛药物中,含阿司匹林或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较多。除了中国药典的原含量测定方法以外,针对各个剂型有多种含量测定的方法。如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可消除其他含有酸、碱的物质对其测定的干扰,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强,结果准确。也有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的如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标样集中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光谱特征值(如吸光度)与待测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简称数学模型)

1.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药典所载的酸、碱中和滴定法
及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等。
1.1阿司匹林酸碱滴定法:
直接滴定:方法:取本品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20ml,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d,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滴定液相当于18。02mg 的C9H8O4
水解后剩余滴定:方法:取本品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混合,缓缓煮沸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
两步滴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片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加中性乙醇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d,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加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min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剩余的碱。根据消耗的滴定液体积及滴定度计算含量

1.2阿司匹林制剂的电极法测定
仪器与试剂:电极电位和溶液酸度测试均使用pHs—loC型数字式酸度离子计;参比电极为232型饱和甘汞电极;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经高锰酸钾处理后蒸馏而得。
电极制备:将载体物质三苄基锡辛酸酯20mgl聚氯乙烯(PVC)0.33g和增塑剂邻硝基苯基辛醚o.65g溶解于四氢呋喃(THF)3g中,搅拌澄清后将其倾倒于40 mm×40 mm的水平玻璃板上。待THF挥发完后(约需l 2h)即得到具有弹性的PVC膜。用打孔器切下直径10 mm的圆片并用含5%PVC的THF溶液粘于PVC电极杆端,放置数小时,晾干后电极杆内充以0.1mol/L的水杨酸钠溶液作为内参比溶液并以Ag/AgCl丝作为内参比电极导出至离子计。电极使用前需于0.01mol/l水杨酸钠溶液中浸泡2h进行活化处理。电极及备用膜长期不使用时可洗净后.置于氮气氛围下保存。在此条件保存,电极的各项性能指标至少可于5个月内维持稳定。
阿司匹林制剂的分析:待测样品的处理: 阿司匹林易水解得到水杨酸根离子,且反应定量。因此,通过对水杨酸根离子的测定即可得出样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阿司匹林片(A)和复方阿司匹林片(B)均处理如下:将适量药品(10片)研制成粉状,精密称取1—1.5g.在0.5mol/L NaOH溶液25m1中加热回流1h后过滤,定容至250 ml。吸取lOm1滤液,用稀硫酸调至pH 5.5,再用PH 5.5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00 mI作为待澜液。使用所配电极通过标准溶液法和样品加入法.分别测定药品A和B经前述处理后所得试样中的水杨酸根离子浓度,通过换算得出药剂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
仪器与试药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CLASS—LC工作站。色谱柱:ODS C18色谱柱(150mm x 4.6mm,填料:Kromasil,粒度:5um)。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甲醇(色谱纯试剂),冰醋酸、盐酸(分析纯试剂)。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10mg),置100m1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使阿司匹林溶解,放冷至室温,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1,置25m1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格匀,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 m1中约含阿司匹林20ul的溶液,取20ul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1.4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乙酰水杨酸
原理:碘对Ce4+和As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乙酰水杨酸和碘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使碘的浓度降低,导致碘的催化作用减弱,由此建立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乙配水杨酸的新方法。
仪器和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PHS—3C酸度计;超级恒温水浴。0.01mol/lCe(SO4)2 0.013mol/L AS2O3,5mol/l H2S04 , 5mg/l KI用时稀释至0.25mg/l ;150mg/l乙酰水杨酸标准溶液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5%醋酸马钱子碱;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实验方法:于一系列25m1比色管中准确加入0.25mg/lKI溶液1.0m1,5mol/l H2S04溶液1.25m1,0.013mol/L AS2O3溶液1.0ml,乙酸水杨酸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加蒸馏水至25m1刻度线。摇匀并放人35土0.1度的水浴中,恒温后加入0.01mol/l Ce〔S04)2 1.0ml,立即摇匀,迅速放回水浴中。反应10min后,加入0.5mol/l,0.5%的醋酸马钱子碱终止反应并与Ce4+—显色,置于沸水浴中煮沸3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20nm处,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A。

2.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含量测定
虽然其成分组成有差异,但大多仍是根据阿司匹林的化学或色谱性质加以分离并测定其含量。
2.1反相高效法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可待因片中阿司匹林含量
仪器和试剂:Hp-1050液相色谱仪及UV检测器,HP3396积分仪。磷酸可待因对照品、阿司匹林对照品 。甲醇、醋酸钠、冰醋酸均为分析纯试剂,阿司匹林磷酸可待因复方制剂(试制品)。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ODS C18(10mm,300mm×4mm) 流动相:甲醇—0.03mol/L—l醋酸钠(冰醋酸调pH=3.5)(1:2.5);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
测定方法
混合对照品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磷酸可待因对照品适量。用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8mol/l的溶液。准确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约40ml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2—3mL,溶解,精密加入上述磷酸可待因溶液1.0mL,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配制 精确称取样品细粉适量(约相当磷酸可待因8mg阿司匹林40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入25%甲醇溶液50mL,超声溶解5min。用25%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格匀。经0.45u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根据混合对照品溶液中磷酸可待因和阿司匹林的峰面积,计算出供试品溶液中二者的含量.

2.2小儿退热灵片紫外折合光谱测定
原理:摺曲线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它的数学属性是一种新的复合导数变换)。它根据谐波分析原理,将光谱吸收曲线看作是多个数学分量加权而成。由于它提供的信息量大,可以显示吸收曲线的细微差异,以减少相似组分的数学相关性,所以在物质定性和混合物定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仪器与试药:UV/VIS W型裙合光谱仪及裙合光谱软件;阿司匹林(1)对照品(含量99.89%)、苯巴比妥(2)对照品(含量99.92%)和辅料(佳木斯化学制药厂);小儿退热灵片
方法与结果: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称取1、2对照品适量,用0.1mol/LNaOH溶液(溶剂)溶解稀释制成1mg/m1的储备液。再用溶剂稀释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约120ug/m1,22.0ug/m1,使1和2的吸收度在0.2—0.8),备用。模拟样品的配制 按原黑龙江地方标准药品处方比例称取1、2与适量的辅料混匀后,精密称取0.2g置小烧杯中,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100m1,静置10min,再取5m1稀释至250m1。分别吸取16、17、18、19和20m1置各25m1量瓶中,用溶剂定容,得1浓度为20—25ug/m1、2浓度为2.0—2.5ug/m1的模拟样品溶液(使1和2的吸收度在0.2—1.2),共5份。
样品测定:取本品12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10.110g,20.011g),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定容至50m1。按“2.3”项下方法选定的最佳折合区间(245—295nm),经折合光谱自动采集该区间的光谱信息,以两组分定量分析系统软件进行裙合运算,并计算得含量

2.3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精氨酸阿司匹林的含量
原理:近红外定量分析需要一个待测成分已知的标准样品集(简称标样集),根据标样集中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光谱特征值(如吸光度)与待测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简称数学模型)。当测定未知样品时,只需测定该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然后用已建好的数学模型预测出待测成分的含量。与常规的光谱定量分析不同之处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时所用样品可以不经预处理,通过求解光谱矩阵与待测成分的浓度矩阵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检测固体样品一般采用漫反射技术,对于液体样品的检测用透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法、偏最小二乘法等。贴算法相对而言是一种较新的多元数据处理技术,它与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的显着差异在于考虑全谱区各波长是光谱参数的同时,还兼顾了被分析样品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在NIR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仪器:Bruker公司VECTOR22/N近红外光谱仪,带漫反射光纤探头波长区间4000-11000cm-1
样品: 精氨酸阿司匹林固体粉末含阿司匹林48.0%-53.0%, 蔗糖酯(片剂辅料,作为润滑剂)
实验方法:用1/1000扭力天平准确称取不同比例的精氨酸阿司匹林与蔗糖酯,共10份,分别混合均匀,用压片机压片,得到精氨酸阿司匹林含量不同的片剂(以此含量做为精氨酸阿司匹林片的理论含量一真值),每种各100片。从每种100片中随机选取10片,用仪器的漫反射光纤探头压住药片,每片正反面各测1次,取平均光谱做为样品光谱。扫描区间为4000-11000cm-1,分辨率为8cm-1。用Bruker公司Bruker公司quant/2软件分析,光谱数据采用加性散射校正预处理,以消除药片表面不同引起的误差,即可得到测量值。

2.4阿司匹林精氨酸盐注射液含量测定
仪器与试药: 仪器 79—l电磁搅拌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精氨酸,阿司匹林,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阿司匹林结晶250.0 mg,悬浮于250mL蒸馏水中,在40一50度水浴中不断搅拌至溶解,冷却后移入50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l,2,3,4,5mL分别置于50 mL量瓶中,加25mL蒸馏水,用o.1mol/LNaOH溶液调节pH至9一10,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3.0一4.0,加5滴硫酸铁铵指示液,再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在53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线性回归得方程.
测定含量:精密称取阿司匹林精氨酸盐400.0 mg置l00mL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5mL,置50 mL量瓶中,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冷却,加25mL蒸馏水,以下同标准曲线项下处理,在53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计算阿司匹林精氨酸盐的含量。阿司匹林精氨酸盐的含量=(测定值/称量值)×loo%,代入数据求得阿司匹林精氨酸盐的含量.

3.阿司匹林体内药物分析:
3.1反相高效波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血药浓度
1 仪器与试药:Waters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有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Millennium数据处理系统;旋涡混合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TGL—16高速离心机(上海医用仪器厂)。 水杨酸、苯甲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磷酸为分析纯,乙睛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为甲酵—乙睛—0.2%磷酸(18:32:50),检测波长为237nm,流速为1.0ml/min。
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10.10mg水杨酸对照品,用甲酵溶解,并定容至10ml,得到1.010mg/L水杨酸的储备液,并用甲醇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溶液。精密称取10.44mg苯甲酸,用甲酵溶解,并定容至10ml,得到1.044mg/l苯甲酸的储备液。取lml储备液,用甲醇稀释至loml,得到104.4ug/ml的内标工作液。
样品处理与测定:精密量取血清样品0.5nl,加入内标苯甲酸溶液(104.4ug/m1)50ul,乙睛2ml,旋涡振荡2min,15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夜20u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别记录内标与样品的色谱图与峰面积。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讨论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有其共同点。HPLC分析中,检测柱一般多采用C18柱,检测波长为280左右。滴定法都是根据药物中含游离羧酸的酸性进行滴定,或水解后用酸回滴。其他以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的测量,也都是基于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参考文献:
刘 冬,阿司匹林制剂的电极法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28(11):512
王晓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9(1):31
杨 军,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乙酰水杨酸,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2):77
南 楠,反相高效法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可待因片中磷酸可待因和阿司匹林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1999,19(1):7
侯 巍,小儿退热灵片中两组分的紫外裙合光谱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3):162 乔 梁,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精氨酸阿司匹林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1998,18(5):297
张晓云,阿司匹林精氨酸盐注射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西北药学杂志,2004,19(2):71
张 丽,反相高效波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血药浓度,中国药房,2003,14(5):289

⑦ 药物性分娩镇痛常用方法

1、精神安慰镇痛分娩法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娩镇痛与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恐惧、焦虑、疲惫、缺乏自信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等因素都能降低产妇的痛阈。此镇痛法包括:l)产前教育:纠正“分娩必痛”的错误观念;2)锻炼助产动作:腹式呼吸、按摩;3)照顾与支持:家庭式分娩、陪待产等;4)“导乐”分娩法:由一名有过自然分娩经历的女性陪伴正在分娩的产妇。

2、针刺麻醉

3、经皮电神经刺激仪

作用原理:分散产妇的注意力,镇痛有效率仅为25%。

4、水下分娩

即产妇于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前期坐于热水的浴盆中,靠热水和水的浮力缓解产痛,但镇痛效果不确切。

非药物性镇痛法的优点: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

其缺点:镇痛效果差。

二、常用的药物性分娩镇痛法

1、笑气(N2O)吸入法

应用方法:用麻醉机以N2O:O2=50%50%混合后,产妇自持麻醉面罩放置口鼻部,在宫缩前20-30秒经面罩作深呼吸数次,待产痛消失时,面罩即可移去。间歇吸入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

优点:1)效果较可靠,大约50%左右的产妇镇痛有效;2)显效迅速、失效也快;3)不刺激呼吸道。

缺点:1)N2O有30-45秒的潜伏期,而宫缩又先于产痛出现,因此间断吸入至少在宫缩前50秒使用,若感觉疼痛时吸入,不但起不到止痛效果,反而在宫缩间歇进入浅睡状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2)若吸入过深,产生全麻效果,有误吸的可能性;3)笑气为吸入性气体,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推荐阅读:将分娩之“痛”变成快乐分娩时为啥要“侧切”

2、杜冷丁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50-150mg,肌肉注射,给药后15-20分钟起效,1-1.5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消退。

优点:1)给药简便;2)40%-60%的产妇镇痛有效。

缺点:1)注药后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母体静脉注射后数秒钟即在胎血内出现,6分钟达到母血与胎血之间的药物平衡。肌肉注射后2小时在胎血内浓度达高峰,对新生儿呼吸中枢产生抑制;2)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大部分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在宫缩间歇往往嗜睡。

3、安定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0.2-0.3mg/kg iv.

优点:给药简便,用于精神紧张的产妇。

缺点::1)无镇痛作用;2)可造成新生儿严重低血压和长时间的低体温,尤以早产儿明显。

4、区域性阻滞

此种方法由产科大夫实施:1)会阴局部浸润阻滞;2)宫颈旁阻滞。

三、椎管内注药镇痛法

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

优点:1)镇痛效果好,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2)产妇清醒,可进食进水,可参与产程的全过程;3)无运动阻滞,可下地行走;4)可灵活地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为及早结束产程争取时间;5)随着新的给药方式—CSEA和PCEA技术的出现及新的药物---罗哌卡因的出现,提高了分娩镇痛效果,对母婴和产程几乎无任何影响。

缺点:1)技术含量高,需要由掌握麻醉专业技能的麻醉科医师来操作,也就是说给药不太简便;2)有技术风险,有3%的镇痛失败率;3)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不当时,对运动阻滞、产程及母婴产生不良影响。椎管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是有创性的,具有一定的操作和技术风险。

⑧ 镇痛药百服宁、散利痛的薄层色谱分析属于什么实验类型

由于镇痛药百服宁、散利痛的薄层色谱分析实验的结果在实验前就知道会是怎样,所以该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

⑨ 药效学的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讲可分综合和分析法。所谓综合法是指在整体动物身上进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综合参与下考察药物作用,根据实验动物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动物法和实验治疗法。医学教|育网整理所谓分析方法是采用离体脏器,例如离体肠管、离体心脏、血管、子宫及离体神经肌肉制备等,单一地考察药物对某一部分的作用。深入研究还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阅读全文

与筛选镇痛药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的热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46
智远一户通使用方法 浏览:822
驾驶避免剐蹭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734
胸上缝的训练方法 浏览:106
太原公交乘车码使用方法 浏览:944
三星手机拨号快捷键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28
如何辨别钻石好坏的方法 浏览:431
hdlc检测方法 浏览:670
水培石斛兰的种植方法 浏览:426
干式变压器项目研究试验方法 浏览:386
青春期偏头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66
瓷砖成型缺陷解决方法 浏览:392
一岁半亚麻籽油的食用方法 浏览:28
虫害处理方法哪里找 浏览:416
决战平安京有哪些方法登录 浏览:578
小腿划伤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478
如何测量磷酸盐的方法 浏览:976
平稳序列检测方法 浏览:919
不打针治疗咳嗽的方法 浏览:280
毛利润30利润计算方法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