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审计抽样包括几种方法
①属性抽样
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目标: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
②变量抽样
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
目标: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错误金额。
③双重目的抽样
在审计实务中,经常存在同时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双重目的抽样。
(1)会计的样本选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审计抽样的特点:
1、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详细审计是指百分百地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
而抽样审计是从审计对象总体根据统计原理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并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
3、抽样审计一般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等审计程序,也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审计师在进行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时则不宜运用审计抽样。
‘贰’ 样本选取的规则有哪些
样本选取的规则有哪些
外保证由本推论总体指进行抽相能使本保持总体相同结构总体每体否抽选概率(即能性)完全均等取基本原则随机性原则具能使总体某些特征本表现或者说遵循随机性原则进行抽所谓随机性原则抽误差范围进行预算或控制由于随机抽使每体同等机抽取使研究者能够客观评价研究结精确度按照所要求精确度决定本容量
‘叁’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取样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抽样的随机性、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那么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一般性,对总体的研究成果才有推官价值。样本的代表性正式由部分推断整体做法的理论根据。
二、基本方法:取样的偏差将导致研究结论的无效。要使取样有代表性,还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的指标数值与总体的指标数值之间所存在的离差。
这种差异值越小,就说明抽取的样本能比较正确的反应总体。因此,为了保证取样的代表性,研究者要分析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通过计算取样的标准误差将误差值测定出来,并努力是误差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特点
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抽样调查
‘肆’ 如何学注会《审计》:审计抽样选取样本
您好,选取样本的方法:
(1)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
①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的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
②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
(2)系统选样: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样本项目实施适合具体目的的(比如控制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
‘伍’ 会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方法:
1、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
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3、复式记账;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务清查;
7、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告。
工作程序:
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或审核会计凭证,按照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账簿,按一定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按照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告。
(5)会计的样本选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2)反映职能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以合法真实的自我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和连续的记录,并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果。
‘陆’ 选取样本的方法包括
一、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写在号签上,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每次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2。随即数法:通过查随机数表对总体进行抽样。二、系统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
三、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一定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抽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样本。
‘柒’ 抽取样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为单纯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SPS抽样 ,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系统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或次序排列成为图形或一览表式,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分层抽样: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的统计学计算方法。
‘捌’ 如何选择用什么抽样方法
首先判断属于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
如果判断出来属于非统计抽样,此时就需要判断什么时候运用比率法什么时候运用差额法,第一种方法是比率法,即用样本中的错报金额除以该样本中包含的账面金额占总体账面总金额的比例。例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可能包含了应收账款账户账面金额的10%。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样本中发现了100元的错报,其对总体错报的最佳估计为1 000元(100元÷10%)。这种方法不需使用总体规模。比率估计法在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金额相关时最为适用,是大多数审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首选的总体推断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差异法,即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的平均差异,并推断至总体的全部项目。例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非统计抽样样本为100个项目。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样本中发现的错报为200元,样本项目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的平均差异则为2元(200元÷100)。然后注册会计师可以用总体规模(本例中为5 000)乘以样本项目的平均差异2元,以估计总体的错报金额。注册会计师估计的总体错报则为10 000元(5 000×2元)。差异估计法通常更适用于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本身而不是与其金额相关的情况。
如果判断出属于统计抽样,此时需要按照已知条件进行判断,主要是结合公式本身的条件进行判断:
均值估计抽样:
样本平均值=样本的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总体的审定金额=样本平均值*总体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的审定金额-总体账面金额
差额估计抽样:
单位样本错报=(样本实际金额-样本账面金额)/样本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单位样本错报*总体规模
比率估计抽样:
样本错报/样本总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总金额
比如样本账面是400,审定金额是500,总体的账面金额是5000。总体的规模是220,样本量是20。
在均值估计抽样下,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500/20=25,总体的推断金额为25*220=5500,推断的总体错报=5500-5000=500。
在差额估计抽样下,样本的错报是500-400=100,样本的平均错报是100/20=5,总体的推断错报是5*220=1100。
另外需要注意,在样本之间差异比较大的前提下,通常不采用均值估计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