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思维导图阅读法是什么-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阅读法是什么?
思维导图就像计算机一般,可以用在生活与工作上的任何事物。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将知识运用在自己身上,使生活变得更好。
阅读理解力的四个层次:
1.掌握关键要素:5W2H(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any、How much)),人、事、时、地、物、因、果、成本;
2.掌握重点间彼此的逻辑关系;
3.了解隐含的意义,了解阅读内容及自己的关系;
4.如何运用在自己身上;
“思维导图阅读法”是“用思维导图主导重点及逻辑的思考技术”
学习思维阅读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层面,能增进以下五种阅读能力
1.检索:阅读时,拥有用正确关键词搜寻重点进行阅读的寻读能力,尽管快速浏览也能找出正确关键词抓重点能力;
2.删选:时间紧迫需快速吸收时,拥有略读、跳读的能力;有时间慢慢吸收思考时,也有耐心和理解力去精读书籍;
3.排序:有很多熟悉需要阅读的时候,能根据阅读目的来挑选书籍和决定书籍的阅读次序;
4.分析:透过阅读,拥有分析力,能进行批判性思考(能批评挑选出内容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可行的建议,判断出内容的可取之处);
5.创新:透过阅读,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进一步有能力指导教导他人知识和技巧;
‘贰’ 制作思维导图的8大常见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图形思维工具,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时,能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思路,提升记忆效果。绘制思维导图有以下8种方法:
树状图(Tree Map)
树状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
树状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在最顶端,写下被分类事物的名称,下面写下次级分类的类别,依此类推。
括号图(Brace Maps)
括号图多用于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般括在图的左首写上主题,然后放一个大括号,囊括这个主题的主要部分,之后对每个部分用一个括号再描述细节。
桥状图(Bridge Maps)
一种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的图。
这是一种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的图。在桥型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然后按照这种相关性,列出更多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
气泡图(Bubble Maps)
气泡图通常用于定义事物的属性或相应的联系。
气泡图通常用于定义事物的属性或相应的联系,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在画气泡图的时候,一般在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外面圆圈内写下描述性的形容词或短语。
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s)
双重气泡图也叫气泡图的升级版,这也是一件分析“神器”,主要用于两个主题间的比较和对照。
双重气泡图也叫气泡图的升级版,这也是一件分析“神器”,主要用于两个主题间的比较和对照,从而找到它们的差别和共同点。具体在绘制的时候是将两个主题分别画在两个圆中,周围的泡泡就是关于主题的属性或者联想,如果一个泡泡和两个主题都关联,那么它就可以用线跟两个主题圆都连起来。这样的好处是,两个主题有什么共性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流程图(Flow Maps)
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各个过程(包括发生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
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各个过程(包括发生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绘制时通常是在最大的方框内,先写好这个事情的主题,然后用小方框描述完成这个事情所需要的每个步骤,并且用箭头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
多重流程图(Multi Flow Maps)
多重流程图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
多重流程图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绘制时首先定义核心方框,描述这个事情,之后再在左边方框描述事件产生的原因(用箭头指向核心方框),右边填写事件的结果(用箭头从核心方框引向结果方框)。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过程,能够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来分析为什么,结果是什么。
圆圈图(Circle Maps )
圆圈图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
圆圈图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主题可以使用词语,数字,图画或者其他标志或象征物来表示你尝试理解或定义的事物),而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
思维导图的三种用法
第一种用法:提取“关键词”
这是思维导图主要应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文章提出概括或细节性问题,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上讲,这种方法主要在于培养我们目的性阅读的意识,提高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速度和程度,让 我们以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各级主题及枝节完整详细地展现出来,凡有所读,必有所得。
这种方法,一般针对文章信息明晰的提取性阅读,我们要做的只是按逻辑顺序提取、标注,算是思维导图最基本的应用方法 。
第二种用法: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决策
逻辑分析决策,是指利用思维导图,对混乱的资料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或做出决策。这种方法不同于上一种方法的 信息全貌展现,而是更侧重信息分析,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最终概括出观点、结论或做出决策。
如一篇结构较为松散的文章,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整合和逻辑分析,得出文章论点;或要在一件事情的选择上做出决断,把 各种选择的优缺点列出,通过分析各种选择优缺点对自己的迫切程度,斟酌损益,得出最终决定。
这种方法目前在软件中的应用不是很多,但对个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帮助很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正视自己,明了做一件 事或不做一件事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而这些深层原因所反映出的心理状况,多数情况下是被我们潜意识忽视掉、却对我们 的人生发展影响重大的要素。
如果说关键词信息提取法考验的是按图索骥过程中的速度与细心,那么逻辑分析决策法考验的就是对外物和自我的分析。
第三种用法: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目前在精英特思维导图训练中也是没有的。但它是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巴赞先生以及所有使用过它的人极力推荐思维导图的根本原因,简单说来头脑风暴就是从0到1、实现创造性 突破的方法。
头脑风暴在思维导图中的应用方法是:在导图的中间画上目的关键词的图像(最少要有3种色彩,以激发大脑思考的激情), 在图像周边,将自己能想到的与关键词相关的词语都写上,不考虑是否符合逻辑,不考虑是否具有可行性,尽管写下来,并将这些词以各种角度 延展或彼此间建立联系,直到将最符合主题的思路完整展现,算是一个头脑风暴的结束。
这种方法其实是最符合托尼·巴赞对思维导图的设定:以整体性、发散性、色彩性等符合人类大脑工作规律的特性再现个体思 考的过程,并使这种思考更有趣、更活跃、更具有创造性。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头脑风暴是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最有帮助的训练方式,因为它不是对信息的粗暴提取,也不是对现有资 料的整合,而是创造一件事物,使其从无到有的过程。
以上三种思维导图的用法,基本涵盖了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能帮助我们快速阅读,更能激活我们的大脑 ,很多人都使用它来做笔记、做计划、做决策、做创造……目前,网上有很多专业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精英特中的思维导图训练则指导着我们如何更好更快做阅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用法。
‘叁’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六个方法
思维导图 是一个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大脑思维扩散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它并不是毫无技巧的随心所欲,就像任何一个事务都有它的规律一样,告诉我们思维导图也有技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六个 方法 ,希望大家喜欢!
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1.图像
思维导图图像的运用,是它成为全脑开发工具的重要原因。运用图像不但可以充分激活你的 想象力 、联想力,而且可以极大增强你的 记忆力 、增强你的兴趣。运用图像有两种,一是选择图像,这主要表现在用软件画导图的时候,选一张符合关键词的图片。这个选择过程,不但让你对关键词的记忆加深,而且对内容的理解,也更进一步。
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2.颜色
颜色是右脑处理的,可以极大的激活右脑的强大记忆能力,在导图中运用颜色,主要有5种作用:1.激活右脑,2.区分分支,3.让导图更有立体感,4.作为背景,加强记忆,5.增加乐趣。
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3.空间感
思维导图是发散图式的树状图,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空间,运用思维导图记忆的时候,关注分支的空间,就好像看地图想象实际的地方一样,想象思维导图是立体的,这样可以极大的帮助你回忆导图的内容。
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4.外围线
外围线是怎么运用呢?—图案拼装,我们看广场的地面砖的时候,是不是会惊讶于那美丽的拼装图案!把思维导图的分支用外围线框起来,想象外围线的形状像什么,然后把想象出来的形状拼装整个思维导图,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分支的联系加强理解和记忆,也增强了思维导图的美感。
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5.背景
在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的颜色可以把它想象成对应的背景,比如蓝色分支,可以想象成在蓝色的大海上;比如红色分支,可以想象成在红色地毯上,这样,不但对导图更加有兴趣,也极大的加强了记忆。还有就是整副思维导图也是有背景的,我们在归类知识体系时,可以运用整副思维导图的大背景去进行归类。
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6.节奏
大家都喜欢听音乐,因为它有很强的节奏,对充满节奏的曲调,几乎听一遍就可以哼出来。思维导图教程中怎么运用节奏来辅助思考记忆呢?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看电脑上的图片时,不用一张一张用鼠标点击,可以运用幻灯片放映功能进行放映。
同样,在思维导图的思考和记忆中,就像图片有节奏放映一样,可以通过控制分支与分支之间,以及分支层次之间的思考节奏和图片在脑中的回忆节奏来加强思考和记忆。同时,通过节奏控制,可以产生很强的空间跳跃感,这也极大地激活了右脑。
所有的知识都是需要先去理解,再找到自己的方法运用技巧去记忆,也只是用来帮助你去进行理解、掌握,更多的内容则需要你自己去发掘。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为什么?因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你使你的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能更自由,更自然的表达你自己。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因为一幅画抵得上1000个词汇,它能帮助你运用想象力。图画越有趣,越能使你精神贯注,也越能使大脑兴奋!
3.在绘制的过程中使用颜色。为什么?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够让你的大脑兴奋。颜色能够给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很有趣!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链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以此类推。为什么?因为,如你所知,你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如果你把分支连接起来,你会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把主要的分支链接起来,同时也创建了你思维的基本结构。这和自然界中大树的形状极为相似,树枝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大树的主干和主要分支,或主要分支和更小分支以及分支末梢之间有断裂,那么它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没有连线,一切(特别是你的记忆和学习过程)都会崩溃,链接起来!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为什么?因为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桠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6.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为什么?因为达到单个的词汇使思维导图更具有力量和灵活性。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当你使用单个关键词的时候,每个词都更加自由,因此也更有助于新想法的产生。而 短语 和 句子 却容易扼杀这种火花。标明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就像有灵活关节的手,而写满短语或句子的思维导图,就像手被固定在僵硬的木板上一样。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为什么?因为每个图形,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1000个词汇。所以,假如你的思维导图仅有10个图形,却相当于记了10000字的笔记!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六个方法相关 文章 :
1. 快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6个方法
2. 思维导图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3. 怎样做思维导图
4. 思维导图完善个人学习计划的方法
5. 学习思维导图的方法
6. 关于思维导图记忆的方法
7. 思维导图的学习技巧知识分享阅读
8. 新人学习思维导图的方法
9.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习效率
10. 关于思维导图作文教学的方法
‘肆’ 如何阅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主要中央图、大纲主干、内容分支三大部分组成,了解各部分的内容与作用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思维导图。
中央图:位于整张思维导图的中央,是整图的核心,起到点明中心的主题的作用,位于整张导图的中央,大小一般不会超过整张纸的1/9,是一幅多于3种颜色、图文并茂,是整张导图中最明显,最大有图。
大纲主干:是基本分类形式,主干直接连接中央图,并且由中央图放射状向外延伸,是由粗到细的粗线条,类似牛角。
内容分支:用来承载关键词,并且帮助我们引导视线,呈现内容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连接大纲主干后,所有的线条均呈现出弯曲的、细细的单条弧线。
思维导图五步阅读法:
1 了解主题和整体架构
一张思维导图首先要从中心主题开始,让我们首先知道这张导图是讲的一个什么主题。然后由几个大纲主干组成的,越靠近中央图的越重要,思维导图强调的是见林也见树的模式,见林重于见树,首先要有整体的把控感。我们从阅读所有大纲主干上的信息开始。一般情况下是从整幅导图的右上角的大纲主干开始,以顺时针方向依次阅读各大纲主干上的关键词内容,了解整幅导图的框架,有的大纲主干上还会有对应的数字序号,按序号顺序阅读既可。
2 掌握分类层次
然后分别阅读各大“大纲主干”之后的“内容分支”,再到最后的树枝部分,弄明白是按什么分类的。
3 阅读细节内容
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读这张导图,想获得什么?然后对相关的大纲主干进行详细阅读。
4 强调关键插图
对于思维导图中的插图要特别关注,一般图片是一种强调和突出重点,要注意放慢速度,然后根据图片看是否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内容,或导图不同分类是否有关联线,关联线是不同分类中有关联的部分,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
5 重复重点内容
阅读完整思维导图后,再次回顾重要信息,重点复习以加深记忆。
‘伍’ 如何用思维导图快速阅读一本书
看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笔记,内容基本上就是这本书的目录+重要知识点,具体可以看看读书笔记,如下
因为图片太大所以只能将后面的分支主题收缩进行展示,具体可以点击链接查看完整的文件:网页链接
通过思维导图阅读,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先记录图书的逻辑结构,然后对应不同的结构去书中快速浏览重要的内容并进行相应记录,有时候书中会举大量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有时候例子可以忽略不去记录,只记录例子要证明的观点就行。
‘陆’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读书法真正读透1本书
链接:https://pan..com/s/1--eiwlNZt8JzopMC3jHp6w
猫博士用思维导图读绘本。怎样才能让宝宝读完绘本,看完热闹,还能有更多收获呢?解决方案——思维导图,一个很好+很好玩的读书工具。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去理清楚绘本里面的事实。跟故事有关的,跟绘本里的画面元素、文字符素有关的所有事实,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出来。其次,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孩子去思考、去发散、去拓展思维空间的基础。
课程目录:
思维导图读绘本
用思维导图读绘本给孩子的话
用思维导图读绘本给家长的话
.....
‘柒’ 思维导图阅读法.让你快速透视一本书——思维导图第三次作业
成年人的学习都是有目的的,否则就是浪费时间。随着现在知识爆炸型的社会,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知识,到底这些知识有哪些最终被我们所吸收,所用呢?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买了一堆书,但每本都只看了零星几页?每次看完书,看到最后忘了这本书是写什么的?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你借鉴的?你是否也曾在各种听书网站上买过很多单,那些你感兴趣,认为对你有帮助的内容,听完你还记得具体内容吗?你提取到你需要的知识点了吗?
获取知识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听书。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知识+意识=行动。久而久之,习以为常,让你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那在这个知识爆炸型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如何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知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方法,思维导图阅读法。
思维导图阅读法分四个步骤:
步骤一:浏览(预习)
快速和随意的通读全文,形成基本的框架,难易程度 生疏比例的概念
步骤二:时间计划(学习)
制定阅读计划,按照时间可以划分:长和短,计划合适的阅读量,建议阅读内容可以比现有程度和难度高一点点,这样通过努力可以轻松完成。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步骤三:5分钟笔记(复习)
读懂主题和关键知识3
注意力集中,激活视觉思维
通过5分钟笔记,了解主题,自己感兴趣的和新的知识
步骤四:总结(回顾)
明确主题
回顾内容的知识框架
获得新的知识,与以往的知识形成关联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要求读懂字词句,这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培养的基础阅读能力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形成基本的框架或结构的概念,包括粗浅的阅读和系统的略读。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有两个关键词,深度理解,言外之意。要求提炼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其中也分四个步骤:按计划速度,记录关键词笔记,做思维导图笔记,阅读理解。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自己的观点,多读书,找到同类主题的不同描述就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观点。
快速阅读帮你海量阅读
从阅读方式来看,阅读分为慢读和快速阅读。
慢读,即按照字词句逐个来读,一般称为传统阅读法。
传统的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即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的阅读法。
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通过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到:快速阅读法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对图像的识别方法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所以说,“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并不神奇。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的学习方式,一段时间之后能回忆起的内容所剩无几。要想记忆的牢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我们就需要主动的学习,而记忆内容最深刻的方法就是,学会了之后立马教给别人。遇见思维导图,让我们一起做知识的点灯人。学习思维导图阅读法,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法,传播思维导图阅读法。
‘捌’ 《思维导图应用宝典》读书摘录一一整本书阅读六种方法
《思维导图应用宝典》读书摘录
一一整本书阅读六种方法
一、SQ3R学习法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宾森( Francis P. Robinson)在《有效的学习》( Effective Study )中提出一种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的读书方法称之为SQ3R。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精读课文,最初是为了美军特种训练设计。SQ3R是五个英语词语的前缀,即概观(Survey)、发(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 Review)。
1、概观( Survey):在详细阅读文章、书本之前,先很快地浏览文章一遍,重点在于掌握文章的主要标题及内文结构,以便设定学习目的、方向,和提升阅读的注意力。先阅读该篇文章或书本的序言、总结及参考文献资料,试试能否从中获得文章或书本的主要议题、概念。目标至少要掌握三到六个要点。
2、发问( Question):以文章或书本中的章节标题与六何法(5W1H针对要学习的主题自行拟定问题。
3、阅读(Read):透过详细阅读,找出发问问题的答案。这阶段要主动阅读,在内文中找寻先前拟定问题的答案。
4、背诵( Recite):阅读时利用各种记忆技巧以帮助记忆重点,例如: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划重点、口头复诵或笔记摘要。
5、复习( Review):再次阅读所画的重点或整理的摘要笔记,试着回忆所记忆的重点内容。
二、OK4R学习法
美国康奈尔大学在1962年将罗宾森的SQ3R修改成OK4R。OK4R的六个步骤
又可细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
1、学习前阶段:
浏览(0erview):以速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一遍,以概略了解章节次序及重要段落。这步骤在信息爆炸的现代更显重要,能让我们筛选出真正需要的文章,避免迷失在信息丛林里。
2、学习中阶段
找出重点( Key ideas):根据文章标题标示出重要概念。找重点可从阅读每一段落的第一、二行以及最后一、二行着手,因为作者一般会在这些地方阐明旨意及归纳重点。同时要注意专有名词与自己不懂的地方。
阅读( Reading):逐字、逐句,逐段仔细地阅读,同时标示重点、画出要句、撰写心得、细意理解。
3、学习后阶段
回忆(Recall):阅读之后不再看书本,凭印象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或写出刚读过的重点,实时测验自己,如果无法明确回想起内容,就需要回到第三步骤再阅读一次。
思考( Reflect):“回忆”只是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经过“思考”的步骤,知识才能转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整理新学习到的知识与过去既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其中的疑点、歧义或冲突,也找出吻合的相似之处,便可吸收新知识取代旧知,或排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可护大自己的认知层面。
复习( Review):在适当时机或一定时间间隔之后,重复前述五个步骤。每次复习时要能找出新的或更多重点,好提升理解与记忆的效果。要能深入分析作者观点背后的含义,体会为何以及如何写这篇文章,如此便能与作者骗时空进一步交流。
三、坎第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南昆士兰大学副校长坎第( Philip C, candy)在(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SelfDirectionfor Lifelong learning)一书中指出,培养阅读能力包含了四大步骤:
1、准备阅读:综览文章的结构,题材,也就是阅读书中的主要概念、理念、定义或图表、表格等。
2、思考阅读的内容:着重于文字的理解、描述的理解与应用的理解。
3、萃取并组织信息:以摘要式笔记来萃取与组织信息,确认文章中主要的议题、原则,以及支持的证据。透过这步骤可以了解主要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理念之间的相关程度。
4、转化信息:清楚理解阅读文章要传达的理念,并能以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坎第所提出的四大步骤能帮助你在较高阶的认知过程中,透过高层次阅读达到自我导向学习的目标。
四、博赞的 MMOST学习法
博赞在《思维导图圣经》中提出了 MMOST( Mind Map Organic StudyTechnique),以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笔记的读书方法共分成八个步骤。
1、快速浏览书本一次,让自己对书中内容产生整体概念,然后根据书本的主要概念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个图像。
2、根据文章的内容多寡与难易度,来规划学习时间与范围。
3、另外拿出一张白纸,以思维导图快速列出与书本主题相关的信息,可以是书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既有的知识。
4、在刚才的思维导图中加入新的想法,或以一张全新的思维导图列出学习的目标。
5、假设自己正在与作者对话,再次略读内容、标题、重要因素、图表与目录并在第一张只有中心图像的思维导图上加入几个主干线条,代表书内的主要议题。
6、根据文章开头与结尾的段落来揣测作者的意图,并在思维导图各个主干之后的支干上加入更多次要议题。
7、开始详细阅读文章,尤其是艰涩或特别重要的地方,并在思维导图中加入需要的详细重点。
8、透过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做思维导图重点摘要笔记来复习。
五、格绿宁学习法
传授高效率阅读与学习技巧的格绿宁( ChristianGraining)根据自己准备律师、法官考试的经验提出学习法,共分成四大阶段。
1、信息的浏览:以结构式阅读方式快速浏览文章内容,像拼图一般做整理与归纳,并以积极的态度圈限范围、提出问题与活化知识。
2、信息的处理:以符合人类大脑结构倾向及运作方式的思维导图来处理并建立学习内容结构,以有效掌控重点并做补充。透过触发学习动机与适当的压力管理来提升学习能力。
3、信息的储存:先透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让学习者容易理解内容结构与重点;融入五官感觉来提升专注力与训练记忆;做好时间管理,有计划地学习、记忆;最后透过规律复习来强化记忆效果。
4、信息的取出:信息重新建构的阶段,检验前三阶段是否处理得当。
六、KMST知识地图学习法
孙易新先生的KMST知识地图学习法,是一种结合速读、笔记与记忆的全脑式学习法。其内容与步骤如下:
1、从书(或文章)的名称、章节目录中先思考,在还未阅读内容之前,已经了解的有多少?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出哪些重点?将你的想法以重点摘的思维导图列出来。
2、快速浏览整本书(或文章),特别留意内容的结构与标题、图表,如看到不懂的地方、重要的信息,先不要停顿下来思索,只要在这个页面贴个签,提醒自己这里需要回头细读。继续快速看完内容。
3、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可以从这本书(或文章)中学习到什么?以思维导图列出你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这时可以根据下列其中一项或多项:
1)作者提示的学习纲要;
2)老师指定的学习主题或方向;
3)考古题、测验卷的内容;
4)自己关心的议题或想学习的内容。
与第一阶段完成的思维导图做比较,看看哪些是你还未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知道的。
4、再次快速浏览整本书(或文章),把重心留在符合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的章节段落上。
5、仔细阅读文章中符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的内容,或第二步骤中贴书鉴的艰涩难懂的章节段落,以逻辑结构的方式,用荧光笔或色笔标出关键间。
6、以思维导图软件整理标示出的关键词,转化成结构清晰、易懂易记的思维导图学习笔记。
7、假想自己与作者对话,检视思维导图的内容是否满足原先预期的学习目标与重点,如有必要便做局局部调整与增修。
8、学习笔记中若有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就再以手绘的方式重新绘制一张思维导图。请注意,不要一边看一边抄,而是凭印象,试着重现计算机思维导图的内容。方法如下
(1)在一张A4白纸上画出一个5公分左右大小,能代表文章主题且能留下强烈印象的中心主题彩色图。
(2)先画出所有的主干,线条颜色对你而言必须能代表该主题或类别的含义,线条要与中心的图像连接在一起,由粗而细,从中心往外画出去,然后在线条上以相同颜色写出第一阶的主题或类别名称。
(3)陆续逐步画出各个主干之后的支干线条、次支干线条,并在各条在线写出下一阶或次要概念。支干的线条只要画成一般粗细,往上的方向画凸形,往下则画凹形,一律写在线条上。如果不同信息之间有关联,要加上单箭头或双箭头的关联线条。
(4)在特别重要的地方,加上能对内容产生联想的彩色插图,以增强视觉上的注意力与记忆效果。
(5)以相同或类似颜色的铅笔,在每一个主干衍生出来的结构表面,画出一个包覆
整个主干以及其后支干(含文字、插图)的边界外框,借此再次记忆这篇文章的几个大类概念。
6)用相同或类似颜色的彩色铅笔,沿着主干、支干线条画出阴影效果,并在每个支干线条上出略微由粗而细的效果,除了创造美感,同时记龙支干的内容。
(7)以照相记忆的方式,直到手绘思维导图可以轻松浮现脑海为止。
9、把整理好的思维导图学习笔记,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分享给学习伙伴
10、经常复习你的思维导1图学习笔记,以强化对书本(或文章)重点内容向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