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冬季防寒有哪些方法

冬季防寒有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06 10:10:27

① 寒冬来临,如何正确的做到防寒保暖

一、头暖: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二、背暖:加件棉背心加强背部保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人们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强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三、脚暖:平时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

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人体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

平时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另外,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四、服装御寒:

最外层的衣服应有防风性,可选呢绒、毛皮或皮革质地的服装;羽绒衣内可形成相对不流动的空气层,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游的首选服装,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温、干燥。

五、手套帽子:

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风雪天出游最好戴上手套和耳套。

六、饮食抗寒:

冬季旅游者的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不能像平时过分强调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益处多多,可适当多食用。

(1)冬季防寒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保暖误区

喝热茶取暖

许多人认为冷天喝热茶能增加体内热能。殊不知热茶进入人体可加速血压循环,增加体表的散热,同时茶有利尿作用,能增加排尿量,使热量通过小便排出。所以喝热茶后会更感寒冷。

紧闭门窗

紧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不断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2%,就会使人头痛、脉搏变慢、血压升高。

如两个在一间6-7平方米、门窗关闭的房间中生活8小时,房间中的二氧化碳可达3%-5%。同时,关闭门窗后,人体的皮肤毛孔以及室内存的杂物散发出异味气体,也可使人头昏脑胀,影响食欲和睡眠。

夜间憋尿

冬天夜长,有的人就寝后因怕冷不肯起来小便而长时间憋尿。憋尿有两个不好的后果,一是影响睡眠;二是容易引起沁尿系统感染。特别是中老年人,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里上紧张,促使血压升高。

② 冬季怎样防寒

头戴帽,不易寒。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保暖先暖脚。
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因此冬季脚部保暖尤为重要。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其次,鞋底应稍高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冬季最好每天用温热水泡脚,步行半小时以上,并坚持早晚搓揉脚心。 衣服不能太紧。
衣服太紧太厚,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 戴围巾别捂嘴。
围巾可不能当口罩用,但很多人戴围巾时,却习惯把脖子、嘴巴一起捂着。这种做法对健康很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是每天都清洗,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就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室温不要太高。
冬天天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出一进很容易受凉。冬天室温应该稍凉一些,温度保持在18℃—20℃为宜。如果能在室内放一盆水,增加一下室内湿度就更好了。 门窗不应太封闭。
冬季室内要多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在冬天应该每天开窗通风2到4次,每次10分钟左右

③ 冬天如何防寒

一、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二、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三、搓搓揉揉防冻疮
寒冷天气,很多人的手、脚、脸部等地方会出现冻疮。治疗冻疮的简便方法,一是热熨法,用电吹风距皮肤20厘米左右对准患处,用热风徐徐吹拂5分钟,以加快皮肤血液循环。二是按摩法,就是挫热双手后对患处进行按摩,长期坚持,对治疗冻疮有不错的效果。另外,经常搓搓手,跺跺脚也行。
四、防寒关键,从脚做起
一进入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都穿上厚衣,戴上手套,围上围巾,却常常在无意中忽视了脚部的保暖,而专家说,脚恰恰是冬天保健的“软肋”。要使脚不受寒的办法不少,比如,多锻炼保证脚部的血液供应;选择保暖效果好的鞋子等。而最有效的保暖方法是每晚用热水足浴,具体方法是:取适量的水于脚盆中,水温以脚部感觉舒适为准,也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片、花椒等祛风散寒的辅料。先将双脚浸泡15分钟,然后用手或热毛巾反复揉搓小腿直至腿部皮肤发热为止。每次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洗毕后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就寝。
五、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误区:
误区1:衣服穿得厚才保暖
寒冷的天气,有些人为了防寒保暖,穿得鼓鼓囊囊,认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衣服本身不产热,只起到隔离的作用,使得衣服与机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但当空气层厚度超过1.5厘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误区2:冬季最宜吃火锅
千家万户、男女老幼,冬令时节都喜欢吃火锅。然而,火锅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冬季气候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畏寒明显,尤其是四肢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等属中医阳虚者,较宜吃火锅;口干舌燥、自汗盗汗、动辄气促、午后生火、手足心易热、舌质红或偏红、大便干结等属中医气阴两虚者,则应少吃或不吃火锅。此外,高血压、胃病患者不宜食辣。
误区3:冬季雾中常行走
大雾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雾是在夜里晴朗无云、近地面层水汽较充沛、气流比较稳定、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大量的废气、烟尘和其他大气污染物滞留在近地面层的空气中,成为雾滴的凝结核、黏附在雾滴上或漂浮在空气中,所以大雾天的空气质量特别差。因此,雾天老人、小孩尽量不要外出,不要在雾中长跑或进行其他的体育锻炼。
误区4:冬天晨练起得早
在冬天太阳还未出来时,一些老年人就在跑步、打拳,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的阳气,而迟起可养人体的阴气。室外气温较低,对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容易诱发气管和血管的痉挛,导致原有哮喘的加重、血压的升高和心绞痛的发生。因此,早锻炼最好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为宜。
误区5.冬季洗头有讲究
切忌在睡觉前洗头,因为一般用热水洗头后,头皮上的毛细血管扩张,机体向周围辐射热量增多。同时,洗头后头发是湿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很多热量。在这个时候去睡觉,十分容易引发感冒。
误区6.穿衣不宜过紧
大家普遍认为,冬天保暖就应该把衣服穿多一点、穿紧一点,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穿着衣物如果过紧,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反而不利于保暖。比如鞋袜穿得过紧会导致脚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脚反而觉得更冷了,长期这样,会导致冻疮发生。

④ 冬天有什么保暖措施

冬天保暖的方法有以下

1、多走多泡暖好脚

寒从脚生,双足是冬季保健重点。保健要点:走、按、泡。走:多活动,让双脚动起来,促进气血通畅;泡,每天睡前以40°左右热水泡脚。

2、坚持冬季运动

半小时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但是,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冬季防寒保暖食物

1、高热量食物

在冬季,人体为了供应能量给身体保暖,所以消耗会非常的快,在冬季的饮食中应食用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以满足身体的消耗、供热需求。在膳食中可以多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2、含维生素食物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氧化功能增强,身体内的维生素代谢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在饮食上也需注意补充维生素。冬季的时候唇炎、口角炎、舌炎多发,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2。另外维生素A、维生素C也有着预防寒冷的作用。

3、冬天吃什么水果好

1、柚子

柚子营养丰富,含有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1、B2、C、P和钙、磷、镁、钠等营养成分。柚子还含有生理活物质皮甙以及类胰岛素,柚肉中所含维生素C非常丰富,故柚肉能降血脂、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栓形成,有防治脑血管疾病等功效。

2、橘子

橘子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有降低胆固醇吸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橙子

橙子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含量高,能软化和保护血管、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橙子中果胶能帮助身体尽快排泄废物、脂类及胆固醇,并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排毒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血脂。橙子中含量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能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常食橙子有益。

冬天保暖食谱推荐

当归生姜羊肉汤

制作方法:羊肉500克,当归20克(至少20克才有效果,最多40-50克),生姜30克,加黄酒、调料适量,炖煮1-2小时直至羊肉熟烂。可在炖煮前将羊肉放入开水中烫一下,除去血水。

功能主治:

此方是医圣张仲景用于治疗虚寒腹痛的,流传至今。羊肉肉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钙、磷、铁等,性味甘温,可治虚劳赢瘦、产后虚冷、宫寒所致腹部冷痛。

⑤ 冬季怎样御寒 冬季御寒的方法

冬季御寒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从而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2.睡前泡个热水脚
这个恐怕很多男人都有这个习惯,晚上睡觉前打一盆热水,脚放进去泡上几分钟,顿时觉得一天的疲劳都扫清了,这是因为热水能刺激脚部穴位,让身体血液加快流动的原因,建议在泡脚的时候加入几片姜,每天坚持就能有效防寒。
3.加大运动量
虽然天气冷,但是我们更要加大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身体活动起来了,细胞充满活力,人自然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抵御寒冷。早上可以步行上班,爬楼梯,下班之后可以原地跳跃,跳绳,打球等等。
4.调理你的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强壮,才能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血来供养全身。所以,有时候单纯吃补血的食物反而不如吃调理脾胃的食品更有效。冬天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补脾食物,例如南瓜、山药、枸杞、灵芝。
冬季御寒吃的食物
1、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一般蔬菜较多、肉类很少的饺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则营养素损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虑水煎、蒸等方法,而肉类较多的带馅食品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摄入。
2、馄饨
馄饨名自“混沌”而来。《燕京岁时记》有“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说明馄饨因形取“混沌”音,“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蒙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太始经》)。冬至吃馄饨有纪念此日一阳复生、开天辟地之意。后世不再释其义,只传“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馄饨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蛋白质种类齐全,有馅有皮,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
3、鸡汤
冬季喝鸡汤对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鸡汤可以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促进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的缓解,还有利于体弱多病者增强抵抗力。
炖汤主要是为了饮其汤,其次再食其肉,所以我们不提倡用高压锅炖汤,因为营养物质需小火长时间慢慢加热才能出来,而用高压锅熬制的时间短,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熬制鸡汤应该用砂锅,先大火烧开10分钟后再转小火。在熬汤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揭盖,揭盖容易“跑气”,这样汤就没了原汁原味。
4、汤圆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养生食用。汤圆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养肺,适合“白色养肺”的五色进补主题。
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
5、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要熬出又软又滑的粥泡米是第一步,至少浸泡30分钟让米粒吸收水分。如果加入豆类等食材一定要单独泡水一小时以上,吸入水分后再煮更容易软烂也易于消化吸收。俗话说“煮粥没有巧,三十六下搅”,一是旺火时搅拌防止米粒粘锅;之后小火慢熬时搅拌米粥会让米粒搅散,米粥变得更加浓稠。
有帮助,帮忙采纳下哈

⑥ 冬季如何防寒保暖

一、提高抵抗力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因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方法:尤其是要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二、保证充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

方法: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三、寒从脚底生

原因: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方法: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四、开窗通风

原因:冬天寝室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们总是在这个空间里呼吸会导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气,人体会出现头晕,胸闷的问题,所以要多通风。

方法: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1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实验表明,每换气一次,可除去室内空气中60%的有害气体。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般室内应控制在16-22℃为好。

最后,希望小编的冬季防寒保暖小妙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小妙招,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哦!

⑦ 冬天有那些方法御寒

饮食: 寒性食物如啤酒、冰淇淋、生蔬菜和水果会让身体发冷,要注意勿过量摄入,而且要尽量避免晚上食用。热性食物则可以使身体温暖。肉类:牛肉、鸡肉、羊肉;海产:沙丁鱼、鲭鱼;蔬菜:胡萝卜、洋葱、大葱、南瓜,一般冬季的应季蔬菜都是热性的;水果:栗子、核桃、苹果、枣;调料:芥末、料酒、醋、红糖、黄姜、葱蒜、肉桂以及薄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不过量饮酒。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制造热量的肌肉生长,改善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运动还会帮助把热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专家建议,与其光顾健康房,不如坚持在上班途中步行一站地,这样会更有效。 穿衣: 着装的基本原则是“上装薄而下装厚”。因为腰部周围有许多大血管,如果下半身能保温,上半身也不会感到太冷。应避免穿着紧身衣和紧身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此外,还可以利用穿脱方便的夹克衫来适时增减衣服,以使身体感到舒适。 其实可以通过自我按摩加饮食调理的方法缓解怕冷的症状。 ● 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左右肩胛骨中间的脊梁骨和大筋的部位),按揉36次,左转18次,右转18次,这个部位自己够不着可请别人帮助。肾俞穴(即两边“腰眼”),两侧各按揉36次,每一侧都是左转18次,右转18次。按揉气冲穴(大腿根内侧),在穴位的下边,有根跳动的动脉,先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俗称“放血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好处。 ●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刺激足少阴肾经有助于改善瘦型体质、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达到温肾抗寒、恢复机能的功效。在家庭按摩过程中,尚需按摩“足阳明胃经”的部位,以和中脾胃、增加营养成分的吸收。具体方法如下: 1.揉脚:患者取坐位,先伸一脚放置家人腿上。家人用拇指指腹揉压妻脚掌心,正反各30次。用力要均匀。此处有“肾经”的涌泉穴。然后,可摸到小腿内侧有一凸起的骨头,即内踝。内踝正下方1厘米处有一穴位,称为照海。先揉照海30次,再扩大揉旋的范围,擦其范围区域20次,这个部位有“肾经”的太溪、然谷等穴位。揉脚以患者感到脚部发热为度。 2.拍打下腰背:患者取坐位,家人站蹲其身后,拍打患者下背、骶腰部30次,拍打范围在脊柱两旁及骶骨部位。此部位有肝俞、肾俞等穴位。 3.擦脐周:先点按患者脐周部位,然后重点按揉脐旁2厘米处,此处有“胃经”之天枢穴,揉此穴10次。然后,以脐为中点,上下擦揉腹部10次,此路线上有气海、丹田等任脉的穴位。此法对畏寒伴腹泻等患者尤其有效。 ● 揉搓涌泉穴以感觉到热为限度,再揉搓脚趾特别是大脚趾头第二节的几根毫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5下。 ● 多吃黑色食品:传统养生十分注意“天时”,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黑桑椹、魔芋、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之所以适应在冬天食用,是由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古人认为冬天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由此可知,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

阅读全文

与冬季防寒有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己烯和戊烷的鉴别方法 浏览:939
如何用绳子做蝴蝶结的方法 浏览:367
vivo手机语音控制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47
足外翻治疗方法如何治疗 浏览:382
做小扇子的简单方法 浏览:226
医美洗脸的正确方法 浏览:37
脑膜炎引起瘫痪哪里可以治疗方法 浏览:632
桥梁搭建方法视频 浏览:344
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 浏览:30
如何处理活的大龙虾的方法 浏览:264
新手机密码锁定方法 浏览:582
水晶玉器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30
如何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减肥 浏览:106
什么是大学计算方法 浏览:704
敏感肌怎样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浏览:747
面对问题要能够找到解决方法作文 浏览:381
毛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视频 浏览:437
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操作方法 浏览:974
如何挑选牛仔裤的裁剪方法 浏览:363
甲亢的常用诊断方法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