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淀粉酶测定方法
植物中的淀粉酶能将贮藏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酶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中以禾谷类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最强。植物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其活性因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通过本实验掌握淀粉酶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原理: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各有其一定的特性,如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则发生钝化。通常提取液中同时有两种淀粉酶存在,测定时,可根据它们的特性分别加以处理,钝化其中之一,即可测出另一酶的活性。将提取液加热到70℃维持15 min以钝化β–淀粉酶,便可测定α–淀粉酶的活性。或者将提取液用pH3.6之醋酸在0℃加以处理,钝化α–淀粉酶,以求出β–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浓度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㈡ 淀粉酶比活力测定
谷物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淀粉酶,尤其是萌发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随萌发时间迅速增加,将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类,供幼苗生长。α-淀粉酶随机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作为淀粉分解的起始酶而起主要作用;其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性糖;β-淀粉酶水解非还原端的第二个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并能使一部分糊精糖化。本实验以萌发种子为材料,测定其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
【原理】
两种淀粉酶具有不同理化特性,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下15Min则被钝化。据此,在测定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以测定出另一种酶的活力,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活力,再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得的总淀粉酶活力比较,求出β-淀粉酶活力。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及其他还原性糖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使其还原生成红色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淀粉酶水解产物的浓度成正比,可用麦芽糖(或葡萄糖)浓度表示,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器;研钵;具塞刻度试管25Ml 13支,刻度吸管1ml、2ml、5Ml各1支;容量瓶50Ml 2支。
【试剂】
麦芽糖标准液(1Mg/Ml):称取100Mg麦芽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DNS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精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0Ml 1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使CO2进入。若溶液混浊,可过滤后使用。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0�1Mol/L柠檬酸):称取分析纯柠檬酸21�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B液(0�1Mol/L柠檬酸钠):称取柠檬酸钠29�4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取A液55Ml与B液145Ml混匀,即为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1%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方法】
1.酶液提取称取25℃下萌发3~4天的小麦种子1�0g(芽长1�0~1�5CM),置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2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中,用7Ml蒸馏水分次将残渣洗入离心管,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Min,每隔数分钟搅动1次,使其充分提取。然后在3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倒入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原液。吸取上述淀粉酶原液5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稀释液。
2�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18-1加入试剂:
表18-1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配方表
试剂管号1234567麦芽糖标准液(ml)00.20.40.81.21.62.0蒸馏水(ml)2.01.81.61.20.80.40麦芽糖含量(mg)00.20.40.81.21.62.03,5-二硝基水杨酸(ml)2222222摇匀,置沸水浴中煮沸5Min。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Ml。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点,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酶活力的测定取6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18-2进行操作。
表18-2酶活力的测定配方表
操作项目管号Ⅰ-1Ⅰ-2Ⅰ-3Ⅱ-1Ⅱ-2Ⅱ-3淀粉酶原液(ml)1.01.01.0000钝化β-淀粉酶置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在流水中冷却淀粉酶稀释液(ml)000111DNS试剂(ml)2.0002.000预保温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1%淀粉溶液(ml)(40℃)1.01.01.01.01.01.0保温40℃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DNS试剂(ml)02.02.002.02.0摇匀,置沸水浴中5Min,取出后冷却,加蒸馏水至20Ml,摇匀,在54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测定结果。
4�结果计算 用Ⅰ-2、Ⅰ-3吸光度平均值与Ⅰ-1吸光度值之差,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麦芽糖含量(Mg),再按下式计算α-淀粉酶的活力(Aα),淀粉酶活性以每克鲜重所含麦芽糖毫克数(Mg/g·Min)表示:
Aα=CαVTFW×t×V1(18-1)
Ⅱ-2、Ⅱ-3吸光度平均值与Ⅱ-1吸光度值之差,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麦芽糖含量(Mg),按式18-1计算(α+β)-淀粉酶的活性AT�
AT=CT×VTFW×t×V1
式中A:淀粉酶活性,Aα为α-淀粉酶的活性,AT为淀粉酶总活性,主要是α、β-淀粉酶的活性;
Cα:α-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查标准曲线求值,以下同);
CT:(α+β)淀粉酶共同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
V1:显色所用酶液体积(Ml);
T:酶作用时间(Min);
VT:样品稀释液总体积(α-淀粉酶为50Ml,α+β淀粉酶为500Ml);
FW:样品鲜重(g)。
【思考题】
1.萌发种子和干种子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有何差异�这种变化有何生物学意义�
2�实验中设置对照的意义何在�
3�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性质有何不同�作用特点有何不同
㈢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有哪些你知道吗?你对常用生化检测项目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及参数设置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
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
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
(一)必选分析参数
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 试验名称(test 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 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3.反应温度 一般有30℃、37℃可供选择,通常固定为37℃。
4.主波长 主波长(primary wavelength)是指定一个与被测物质反应产物的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5.次波长 次波长(secondary wavelength)是在使用双波长时,要指定一个与主波长、干扰物质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6.反应方向 反应方向(response direction)有正向反应和负向反应两种,吸光度增加为正向反应,吸光度下降为负向反应。
7.样品量 样品量(sampling volum)一般是2μl~35μl,以0.1μl步进,个别分析仪最少能达到1.6μl。可设置常量、减量和增量。
8. 第一试剂量 第一试剂量(first regengt volum)一般是20~300μl,以1μl步进。
9. 第二试剂量 第二试剂量(second regengt volum)一般也是20~300μl,以1μl步进。
10.总反应容量 总反应容量(total reacting volum)在不同的分析仪有一个不同的规定范围,一般是180~350μl,个别仪器能减少至120μl。总反应容量太少无法进行吸光度测定。
11.孵育时间 孵育时间(incubate time)在终点法是样品与试剂混匀开始至反应终点为止的时间,在两点法是第一个吸光度选择点开始至第二个吸光度选择点为止的时间。
12.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delay time)在连续监测法中样品与反应试剂(第二试剂)混匀开始至连续监测期第一个吸光度选择点之间的时间。
13.连续监测时间 连续监测时间(continuous monitoring time)在延迟时间之后即开始,一般为60~120s,不少于4个吸光度检测点(3个吸光度变化值)。
14.校准液个数及浓度 校准曲线线性好并通过坐标零点的,可采用一个校准液(calibrator);线性好但不通过坐标零点,应使用两个校准液;对于校准曲线呈非线性者,必须使用两个以上校准液。每一个校准液都要有一个合适的浓度。
15.校准K值或理论K值 通过校准得到的K值为校准K值(calibrate coefficient)或由计算得出的K值为理论K值。
16.线性范围 即方法的线性范围(linearity range),超过此范围应增加样品量或减少样品量重测。与试剂/样品比值有关。
17.小数点位数 检测结果的小数点位数(decimal point digit)。
(二)备选分析参数
这类分析参数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关,一般来说不设置这类分析参数,分析仪也能检测出结果,但若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太高等,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
1.样品预稀释 设置样品量、稀释剂量和稀释后样品量三个数值,便可在分析前自动对样品进行高倍稀释。
2.底物耗尽值 底物耗尽值(substrate exhaust limit)在负反应的酶活性测定中,可设置此参数,以规定一个吸光度下降限。若低于此限时底物已太少,不足以维持零级反应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3.前区检查 免疫比浊法中应用,以判断是否有抗原过剩。将终点法最后两个吸光度值的差别(ΔA)设置一个限值,如果后一点的吸光度比前一点低,表示已有抗原过剩,应稀释样品后重测。
4.试剂空白吸光度范围 超过此设定范围表示试剂已变质,应更换合格试剂。
5.试剂空白速率 连续监测法中使用,是试剂本身在监测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时的变化速率。
6.方法学补偿系数 用于校准不同分析方法间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有斜率和截距两个参数。
7.参考值范围 对超过此范围的测定结果,仪器会打印出提示。
(三)某些参数的特殊意义
1.最小样品量 最小样品量是指分析仪进样针能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吸取的最小样品量。一般分析仪的最小样品量是2μl,目前也有小至1.6μl的。在样品含高浓度代谢产物或高活性酶浓度的情况下往往需采用分析仪的最小样品量作为减量参数,从而使分析仪检测范围(与线性范围不同)的上限得以扩大。
2.最大试剂量 方法灵敏度很高而线性上限低的检测项目,如血清白蛋白的溴甲酚氯法测定,以往手工法操作时样品量10μl,试剂量4ml,这样试剂量/样品量比例(R/S)为200,线性上限则为60g/L。此法移植到分析仪上后,R/S却很难达到200,致使线性上限变低。因此对这类检测项目最大试剂量非常重要。
3.弹性速率 在酶活性测定中,当酶活性太高,在连续监测期中已不呈线性反应时,有些仪器具有弹性速率(flexrate)功能,能自动选择反应曲线上连续监测期中仍呈线性的吸光度数据计算结果,使酶活性测定的线性范围得以扩大。如AST可从1000U/L扩展至4000U/L,从而减少稀释及重测次数、降低成本。
4.试剂空白速率 当样品中存在胆红素时,胆红素对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或两点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因为胆红素在肌酐检测的波长505nm有较高光吸收,而且胆红素在碱性环境中可被氧化转变,因而在肌酐反应过程中胆红素的光吸收呈下降趋势。若在加入第一试剂后一段时间内设置试剂空白速率,因为此段中苦味酸尚未与肌酐反应,而胆红素在第一试剂的碱性环境中已同样被氧化转变,因而以第二试剂加入后的速率变化,减去试剂空白速率变化,便可消除胆红素的负干扰,见图7-8。
二、单波长和双波长方式
(一)概念
采用一个波长检测物质的光吸收强度的`方式称为单波长(mono-wavelength)方式。当反应液中含有一种组分,或在混合反应液中待测组分的吸收峰与其它共存物质的吸收波长无重叠时,可以选用。在吸光度检测中,使用一个主波长和一个次波长的称双波长方式。当反应液中存在干扰物的较大吸收、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时,采用双波长方式更好。
(二)双波长的作用
双波长(di-wavelength)测定优点是①消除噪音干扰;②减少杂散光影响;③减少样品本身光吸收的干扰。从光源,到比色杯、单色器、检测器的整个光路系统中,均存在着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不稳定的检测信号,即噪音,而双波长检测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波长检测产生的噪音基本上相同,因而能消除噪音干扰。当样品中存在非化学反应的干扰物如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胆红素等时,会产生非特异性的光吸收,而干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双波长方式测定可以部分消除这类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三)次波长的确定方法
当被测物的主波长确定之后,再选择次波长。如根据甘油三酯等干扰物吸收光谱特征,选择次波长,使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有尽可能相同的光吸收值,而被测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次波长应大于主波长100nm。以主波长与次波长吸光度差来计算结果。
(四)双波长的具体应用
对于某些反应速度快且无法设置为两点终点法的分析项目,尤其是单试剂分析中,可以利用双波长的方式来部分消除样品本身的光吸收干扰。目前用单试剂法测定的项目应用双波长的为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主波长500nm,次波长576nm;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主、次波长分别为600和700nm;钙(偶氮砷Ⅲ法)主、次波长分别为 660、770nm;磷(紫外比色法)主、次波长为340、405nm,镁(二甲苯胺蓝法)主、次波长为505和 600nm。
三、单试剂和双试剂方式
反应过程中只加一次试剂称单试剂方式,加两次试剂便为双试剂方式。目前的生化分析仪大多可用双试剂方式分析,其优点是:①可提高试剂的稳定性,多数双试剂混合成单一工作试剂时,其稳定时间缩短;②能设置两点终点法,来消除来自样品本身的光吸收干扰;③在某些项目检测时能消除非特异性化学反应的干扰。如血清ALT测定,血清中的内源性丙酮酸及其它酮酸也可与试剂中的指示酶(乳酸脱氢酶)起反应,使结果偏高。若先加入缺乏α-酮戊二酸的第一试剂,使其它酮酸与指示酶反应之后再加入含有α-酮戊二酸的第二试剂,启动真正的ALT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与乳酸脱氢酶的反应消耗的NAD+能真正反映ALT的活性,从而消除以上副反应的影响。
四、测定过程的自动监测
各种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多或少都具有对测定过程进行各种监测的功能,以便在没有人"监督"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高档分析仪的监测功能更强。
1.试剂空白监测 每种试剂都有一定的空白吸光度范围,试剂空白吸光度的改变往往提示着该试剂的变质:如利用Trinder反应为原理的检测试剂会因酚被氧化为醌而变为红色;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淀粉酶等检测试剂会因基质分解出硝基酚或硝基苯胺而变黄;有些试剂久置后变浑浊。这些情况均可使空白吸光度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负反应检测项目,其试剂在放置过程中空白吸光度会因NADH自行氧化为NAD+而下降等。
试剂空白的测定方法有两种:①每瓶试剂在使用前通过对试剂空白校准来确定试剂空白吸光度,这种方式适用于先取样品后加试剂的分析仪。②每个样品测定前均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适用于先加试剂后取样品的分析仪。
2.试剂空白变化速率监测 一些酶试剂在反应温度下不稳定,其空白吸光度可随着时间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工具酶或辅酶的纯度有关,且因试剂的组成和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这种变化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使结果偏高。如果设置此项监测,分析仪在结果计算时会自动减去试剂空白变化速率。在以监测NAD(P)H减少为指示反应的酶活性测定中,空白速率可监测并消除由NADH自身氧化所造成的吸光度下降;在色素原为底物的酶活性测定中,空白速率可监测并消除底物自身分解造成的吸光度升高。有关空白速率监测在胆红素对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负干扰消除中的作用,已如前述。
3.样品信息监测 由于样品的溶血、脂浊、黄疸会对测定结果产生非化学反应的干扰。根据溶血、脂浊、黄疸的光谱吸收特性,用双波长或多波长检测其性质和程度,一般是测定样品在600nm/570nm、700nm/660nm和505nm/480nm吸光度比值的大小来分别判断样品溶血、脂浊和黄疸程度。然后在结果计算时自动减去这部分干扰,这将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结果可靠性监测
(1)终点监测:终点法测定要判断所选的测光点是否到达终点或平衡点。一些分析仪在所选终点后再选一个测光点,比较这两点吸光度的差异来判断反应是否到达终点。
(2)线性期监测:连续监测法选择时间-吸光度反应曲线上的线性期来计算酶活性或被测物浓度,因此仪器要确定此连续监测期是否呈线性。其监测方法为①将连续监测到的各吸光度值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出各点的方差,根据方差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呈线性;②取连续监测期开始若干点的变化速率与连续监测期最后若干点的变化速率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为线性期。
5.底物消耗的监测 在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时,如果在监测期内吸光度上升或下降超过其底物耗尽值,则说明该样品酶活性非常高,底物将被耗尽,监测期的吸光度将偏离线性,使测定结果不可靠。此时不打印结果或打印结果同时也打印出底物耗尽提示,该样品应稀释一定的倍数重新测定。此监测对于采用负反应分析酶活性的方法甚为重要。见图7-9
6.方法线性范围监测 每种待测物分析都有一个可测定的浓度或活性范围,样品结果若超过此范围,分析仪将显示测定结果超过线性范围的提示,多数分析仪会自动将样品减量或增量重新测定。
;㈣ 淀粉酶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植物中的淀粉酶能将贮藏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酶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中以禾谷类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最强。植物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其活性因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通过本实验掌握淀粉酶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原理: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各有其一定的特性,如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则发生钝化。通常提取液中同时有两种淀粉酶存在,测定时,可根据它们的特性分别加以处理,钝化其中之一,即可测出另一酶的活性。将提取液加热到70℃维持15 min以钝化β–淀粉酶,便可测定α–淀粉酶的活性。或者将提取液用pH3.6之醋酸在0℃加以处理,钝化α–淀粉酶,以求出β–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浓度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㈤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淀粉酶活力测定 α-淀粉酶活力测定
Yoo改良法:两份各5 ml 0.5%淀粉(用pH6.0 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配制) 分别标记为A、B,放入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分钟,A中加0.5 ml酶液,B中加0.5 ml dH2O,反应5 min后,各加5 ml 0.1 mol/L H2SO4终止反应。分别从A、B取0.5 ml反应液加入到于5ml 0. 4mmol/L I2-KI溶液显色,620nm处测光密度OD。活力单位定义:5 min内水解1mg淀粉的酶量。A(U/ ml) = ( R0-R)/ R0 ×50×D
A:酶活; R0:B对应的光吸收值;R:A对应的光吸收值; D:酶的稀释倍数
㈥ 碘_淀粉比色法测定淀粉酶的原理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比色法测定a-淀粉酶的原理;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1、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 (A=εbc)为基础。2、血清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a-淀粉葡萄糖+麦芽糖+糊精+碘液蓝色复合物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粉酶的含量。3、酶活力的大小、即酶量的多少用酶活力单位(U)(active unit)表示。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酶学委员会提出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酶的活力,规定为:在最适条件(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活力单位,即1IU = 1μmol /min。这样酶的含量就可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活力单位来表示(U/g或U/ml)。
㈦ 如何提取淀粉酶。。。单一的淀粉酶就行了。。。及其检验的方法
你好,如果是马上需要使用的话建议从网上的生物公司直接购买淀粉酶成品。想自己制作的话建议采集自己的唾液,里面就有唾液淀粉酶。不要将唾液加温,以免酶失活。检验方法可用淀粉遇碘变色的原理,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是否存在,若酶存在,加入淀粉与碘的混合溶液后,因淀粉被淀粉酶分解成糊精,蓝色将会有所消退。若需提取单一的纯淀粉酶,可以使用电泳法确定唾液淀粉酶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再用柱层析法将它层析出来。这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如果只是为了达成消化淀粉的目的的话,不妨直接使用唾液。如果需要考虑温度和消化质量的话,买成品是比较省时间的选择。
如还有问题,欢迎追问
㈧ 淀粉酶活力测定还有哪些方法
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所以首先建立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曲线(葡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然后令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一定量淀粉反应,反应结束后检测反应完成液的吸光度(一般需染色剂染色),对比标准曲线即可换算出产物葡糖的量,然后可以计算出淀粉酶的活力
㈨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等物质的量的酶加入适宜条件的淀粉中,然后用碘液测定
第二种: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等物质的量的酶加入适宜条件的淀粉中,然后用斐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测定
㈩ 测定α-淀粉酶的活性有什么方法啊
去淀粉水溶液,加入碘酒,在滴入淀粉酶,保持24度,褪色就是活的。严谨一点还可以做个对比试验,就是两只试管,但是除了加淀粉酶这一点不一样之外其他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