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政治:如何扩大消费
上面几个答案感觉都是从比较泛的方面答的,我给你一个具体一些的解答。
1.从供给上讲,Y=F(K,L)。从需求层面讲,Y=C+I+G+NX。消费与总产出是正相关的,其他条件不变时,总产出越多,消费越多。总产出受资金K,劳动力L和技术A影响,提高资金投入或者增加劳动力或者革新技术,可以提高总产出,提高总消费。
2.消费C主要受到可支配收入的y和消费偏好c的影响。对于个人而言,C=Y-S,C=c(y-t)个人储蓄意愿越低,消费倾向越强,c越大,则消费越多;税费t越低,则消费越多,可支配收入y越大,则消费越多。
3.在短期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体往往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未能达到平衡点。扩大消费和增加政府支出则往往能弥补需求不足,对经济形成良性刺激。
4.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适当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货币政策方面,应适当下调利率,减少居民储蓄意愿,加快货币流动性,合理通胀,从而刺激消费。
2. 新思路:中央提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半年,中央在促消费方面又会提出哪些新思路?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扩大消费而言,当前主要是要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而非通过直接刺激的方式来实现。“因此,用改革的方法来扩大消费是一个新思路,主要聚焦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激发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
有效启动农村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两年来召开的若干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后发现,“有效启动农村市场”的概念是首次被提出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围绕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性消费有望成为热点。
中泰证券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杨畅表示,政治局会议提到“多用改革的方法扩大消费”,其中蕴含几层意思:一是不能简单采取刺激消费的方式;二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内开放,将有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赵萍告诉记者,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近年来的消费趋势看,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总量的比重不到15%,但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40%。约40%的人口只实现了不到15%的消费,因此如果把农村消费的潜在动力激发出来,将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其次,从农村消费增长速度来看,无论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都是高于城镇的。收入和购买的意愿都有了,拓展消费规模的空间就存在。”赵萍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66924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286亿元,增长9.1%。其中,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59亿元,同比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19亿元,增长10.1%。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
本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对此海通宏观姜超、于博团队认为,这表明了中央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坚定决心。
海通宏观认为,与4月中旬的政治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对经济的判断更为谨慎,措辞从“好于预期”转为“稳中有进”,从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转为“下行压力加大”;应对措施从“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转为更积极的“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善于化危为机”。
如何深挖国内消费需求的潜力?赵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消费领域来看,创新型消费领域,尤其是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仍然是重要的增长极。第二个深挖消费需求潜力的重要抓手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别是服务性消费和新产品、新业态的消费领域,还需要补齐这方面的‘短板’。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消费意愿才会进一步激发出来。”
记者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强化政策配套和宣传引导,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3. 促进消费的措施有哪些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短期靠“增加收入”,长期则靠“化解压力”和“营造环境”: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将职工工资指导线水平与各城市经济增长率指数化挂钩,实现同步增长
2、提高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五年内达到当地月平均工资的40—60%这样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取消或改革利息税征收方式
3、财政、货币和改革措施联动,逐步化解城乡居民对未来预期的压力,扩大当期消费,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和供给
4、加强市场监管,营造信用良好、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逐步提高信用消费比重
4. 如何进一步提升消费动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从消费来看,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消费能力增强。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消费环境也有所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4.8%,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和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体育娱乐用品和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了18.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此外,新动能快速成长。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网上直播带货、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尽管如此,仍应警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银研究显示,内需表现较为低迷。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4%和7.3%;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9%和3.8%,分别较上半年放缓0.5和0.6个百分点。疫情反复对服务消费、接触性消费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恢复速度较慢,导致消费回升动力不足。
5. 怎样扩大居民消费
第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着力增加城乡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继续采取更多措施,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加快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扩大农村消费。一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农家店覆盖面,增加统一配送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二要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三要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 第三,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住房、汽车消费。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大力发展节假日和会展消费。 第四,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从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入手,通过继续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方面措施,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切实减轻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第五,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抓紧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研究制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鼓励扩大消费的政策。完善消费信贷政策,拓宽信贷消费领域。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6. 你有什么促进消费的好办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办卡,用一个积分的形式促进消费,一块钱可以记一分,等到积满多少分的时候,就可以赠送一个小礼品,赠送的小礼品一定是要让人们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子就能够促进人们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