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纺织品质量检测知识
2017年纺织品质量检测知识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纺织品质量检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查看。
缩水测试
1)目的:测定梭织布或针织布经家用洗衣机反复水洗后的尺寸稳定性。
2)原理:洗涤之前,在试样上标记尺寸,通过测量标记在洗涤后的变化来判断试样的尺寸变化。
3)过程:按布种和客户要求选择洗涤及干燥方式、循环和干燥次数,加入标准洗涤剂及适当水位开始洗涤及干燥,最后得出测试结果。
2物理性能测试
1)主要项目:
纱支,密度,克重,拉伸强力,撕破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抗起毛起球性等。
2)具体说明:
纱支:指纱的粗细,目前用的大多是英制支数,用Ne表示,其定义是:公定回潮率9.89%时1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率的840码的倍数。
密度:每INCH里纱线的根数。
克重:每平方码布的盎司重或每平方米布的克重。
拉伸强力:一定尺寸的织物被拉伸强力机用恒定的速率拉伸至断裂时的所用的力就是所测的拉伸强力。拉伸强力的测试有抓样法和条样法,根据不同的测试标准和客户要求来选择具体的测试方法。
撕破强力:一定尺寸的试样,夹紧在撕破强力仪上,中间切一切口以确定撕破方向,撕破强力仪采用摆锤下降方式将试样从切口处撕破所用的力就是所测的撕破强力。
接缝滑移:将一定尺寸的织物折叠后,沿宽度方向缝线,离缝线一定距离剪开后,使用拉伸强力仪用恒定的速率拉伸至一定的缝线开口所用的力或拉伸至一定的强力时的开口距离,就是我们所测的接缝滑移。接缝滑移有定开口测力和定力测开口两种方式,测试时根据不同的测试标准和客户要求来选择具体的测试方法。接缝滑移一般只用于梭织物的测试。
接缝强力:同接缝滑移一样,将一定尺寸的织物折叠后,沿宽度方向缝线,离缝线一定距离剪开后,使用拉伸强力仪用恒定的速率拉伸使缝线断开所用的力就是所测的接缝强力,接缝强力可以与接缝滑移同时进行,一般只用于梭织物的测试。
顶破强力:在一定条件下,对一平面织物在一合适的角度上旋加一扩张性的膨胀力,直至其破裂为止,这个力就是顶破强力。
耐磨:在已知的压力下,将装在试样夹上的度样与标准磨擦布在一定压力下以一定的轨迹相互磨擦,直至织物出现客户要求的断纱根数或破洞时为止,记录实验终止时的磨擦次数,就是所测的耐磨值。
抗起毛起球性:将织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翻滚摩擦一定时间,观看它的表面起毛起球情况,起球是指纤维纠结形成的绒球簇立在织物表面。起毛是指织物表面纤维毛糙不平和 (或) 纤维起毛,导致织物外观的改变,其起毛起球是通过评级样照或原样对比进行评定的。
3色牢度测试
1)主要项目:
水洗色牢度,干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日晒色牢度,汗渍色牢度,水渍色牢度,氯漂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热压烫色牢度等。
2)基本内容:
水洗色牢度:将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经洗涤、清洗和干燥,在合适的温度、碱度、漂白和摩擦条件下进行洗涤,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测试结果。其间的摩擦作用是通过小浴比和适当数量的不锈钢珠的翻滚、撞击来完成的,最后对标准帖衬织物和试样用色牢度专用灰卡进行评级,得到测试结果。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温度、碱度、漂白和磨擦条件及试样尺寸,具体的要根据测试标准和客户要求来选择。一般水洗色牢度较差的`颜色有翠兰、艳兰、黑大红、藏青等。
干洗色牢度:同水洗色牢度一样,只是水洗改成干洗。
摩擦色牢度:将试样放在摩擦牢度仪上,在一定压力上用标准摩擦白布与之磨擦一定的次数,每组试样均需做干摩擦色牢度与湿摩擦色牢度。对标准摩擦白布上所沾的颜色用灰卡进行评级,所得的级数就是所测的摩擦色牢度。摩擦色牢度需要做干摩和湿摩两种试验,试样上所有的颜色都要摩擦到。
日晒色牢度:纺织品在使用时通常是暴露在光线下的,光能破坏染料从而导致众所周知的“褪色”,使有色纺织品变色,一般变浅、发暗,有些也会出现色光改变,所以,就需要对色牢度进行测试,日晒色牢度测试,就是将试样与不同牢度级数的蓝色羊毛标准布一起放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日光曝晒,将试样与蓝色羊毛布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蓝色羊毛标准布级数越高越耐光。
汗渍色牢度:将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放在汗渍液中处理后,夹在耐汗渍色牢度仪上,放于烘箱中恒温,然后将试样的贴衬织物分别干燥,最后对标准帖衬织物和试样用色牢度专用灰卡进行评级,得到测试结果。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汗渍液配比、不同的试样大小、不同的的测试温度和时间。
水渍色牢度:将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放在一定条件的水中充分浸泡后,夹在耐汗渍色牢度仪上,放于烘箱中恒温,然后将试样的贴衬织物分别干燥,最后对标准帖衬织物和试样用色牢度专用灰卡进行评级,得到测试结果。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试样大小、不同的的测试温度和时间。
氯漂色牢度:将织物在氯漂液里按一定的条件水洗之后,评定其颜色变化程度,这就是氯漂色牢度。
非氯漂色牢度:将织物在带有非氯漂的洗涤条件下水洗之后,评定其颜色变化程度,这就是非氯漂色牢度。
热压烫色牢度:将干试样用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压力的加热装置中受压一定时间,然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热压烫色牢度有干压、潮压、湿压,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和测试标准选择测试方法。
4化学性能测试
1)主要测试项目:
甲醛测试,pH值测试,拒水测试,拒油测试,防污测试,阻燃测试,纤维成份分析,禁用偶氮染料测试等。
2)基本内容:
甲醛测试: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定份量的织物中的游离甲醛或释放甲醛萃取出来,再通过比色测试,计算出其中的甲醛含量。
现在的市场上,纺织产品可以通过树脂整理来提高产品的抗皱性,这种树脂整理剂是直接由甲醛来合成的,因此经过这些树脂整理的织物会残留一定量的甲醛。另外,为了提高染色牢度,涂料印花浆中的交联剂以及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后所用的固色剂等都会使服装材料上残留一定的甲醛。这些甲醛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测定出来。
pH值测试:用pH计对织物溶液的酸碱性进行精确的测量,pH计上读出的数值就是所测的pH值。
拒水、拒油、防污测试:用一定的方式对织物对水、油、污渍的抵抗能力进行测定,主要针对经过三防整理的布种进行测定。
阻燃测试:将试样按规定放于阻燃测试仪上进行燃烧,看其火焰蔓延时间。
纤维成份分析:首先对织物的纤维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有好多种,有燃烧法,熔点法,手感目测法,显微镜切片分析法等,一般采用显微镜切片分析法,即用切片器将纤维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其外貌,判断纤维种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纤维用不同的溶剂进行定性分析,算出具体的成份含量。
禁用偶氮染料测试:是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监控项目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目前主要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测试。偶氮染料测试分三个方法,纺织品(除涤纶和真皮外的纺织品)、聚酯(涤纶)、皮革(真皮),所以做偶氮测试时一定要提供产品的成份。
;2. 客户针织面料非要测撕裂强力,哪个方法比较合适
1、裤形法
裤形法撕裂时,裂口处形成一个纱线受力三角形,当受力的纱线逐渐上下分开时,不直接受力的纱线有某些相对移动,并逐渐靠拢,形成一个近似受力三角形区域。由于纱线间摩擦阻力的作用,滑动是有限的。在滑动时纱线的张力迅速增大,变形伸长率也急剧增加,当构成受力三角形底边的第一根纱线变形至断裂伸长时,这根纱线立即断裂。显然,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受力三角形越大,同时受力的纱线根数越多,则撕裂强力增加。撕裂是织物中纱线逐根断裂,因此撕裂强力与纱线强度大约成正比。此外纱线的断裂伸长率越大,受力三角形越大,同时受力的纱线根数越多,因此撕裂强力也越大;当纵向与横向纱线间的摩擦阻力大时,两个系统的纱线不易滑动,受力三角形变小,受力纱线根数少,因而断裂强度变小,因此经纬纱间的摩擦阻力对断裂强力起着消极的作用。裤形法试样断裂的纱线为非直接受力方向的纱线。
2、梯形法
梯形法撕裂中同样有受力三角形,但是由于梯形法试样夹持时试样横向纱线与夹头水平线不垂直,而是呈一定角度,拉伸过程中断裂的纱线与受力方向呈一定的角度,断裂方式主要是由直接受力纱线伸直和变形产生,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用该法测得的撕破强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纱线的断裂功。
3 、冲击摆锤法
冲击摆锤法撕裂时,裂口处形成一个纱线近似受力三角形,当受力的纱线逐渐分开时,不直接受力的纱线有某些相对移动,并逐渐靠拢,形成一个近似受力三角形区域。影响撕破强力的因素主要有纱线本身的强力大小以及纱线之间的相互摩擦力。
三种测试方法共同的特征是织物撕破是通过纱线的逐根断裂来实现的,按撕破是撕裂经纱或纬纱而分别称为经向撕破或纬向撕破,在撕破过程中,断裂纱线四周的织物由于纱线的歪斜和滑移增大了单根纱线能承受的断裂强力。除落锤法外,其他几种测试方法均采用织物强力机,以拉伸速度为100mm/min定速拉伸一定距离,以拉伸过程中力值的峰值或峰值平均值为撕破强力。定速拉伸法测定的撕破强力一般大于落锤法测得值,其原因是由于落锤法撕破速度较快,在高速冲击过程中,织物中的纱线没有更多时间作相互滑动,使撕破受力三角形区域变小而受力纱线根数减少,因此撕破强力较低。由于落锤法测试更接近模拟服用状态,更能反映织物整理后的耐用性及坚韧程度,成品检验多采用此法。单缝法一般用于经、纬向撕强大致相等的织物,梯形法适用于测试经、纬向撕强差异较大的织物。
3. 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
测试试样表面先抛光成镜面,在显微硬度仪上,以10Kg负载在抛光表面用硬度计的锥形金刚石压头产生一压痕,这样在压痕的四个顶点就产生了预制裂纹。根据压痕载荷P和压痕裂纹扩展长度C计算出断裂韧性数值(KIC)。 计算公式为:
E为杨氏模量,例如对于Si3N4系统一般取300GPa。公式中载荷P单位为N, 裂纹长度C单位为mm, 显微硬度HV单位为GPa。
目前国内常用的断裂韧性试样有两种:
1)三点弯曲试样SE(B)
2)紧凑拉伸试样C(T) 在试样中间开一裂纹,通过三点或四点抗弯断裂测试,计算材料的断裂韧性。
·IM法比SENB法简便经济,但测得的数据不如SENB法可靠;
·SENB法是普遍公认的标准测试方法;
·为了实际方便,要对IM法测试公式修正,使结果更接近SENB法。
4. 衡量面料的好坏有多种,面料撕裂强力标准是什么
没有标准。面料的撕裂强力、拉断强力都与经纬密度和纱线支数相关。
经纬密度也称织物密度,经密+纬密。经向是织物的长度方向,即与门幅垂直的方向。纬向是织物的宽度方向,即与门幅平行的方向。1平方英寸的一块布里面的的经纱总根数叫经密,纬纱总根数叫纬密。
经纬密度是指每平方英寸中排列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如通常见到的“40×40/128×6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0支,经纬密度为128×68。
纱支即纱的粗细程度,它的表示方法有S,D,N,Tex,Dtex等。特定的面料则用特定的规格,其中S、D较常用。
(4)织物断裂强力测试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面料常见种类
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着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着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1)梭织面料(Woven Fabric)
也称机织物,是把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织物。其基本组织有平纹(plain)、斜纹(twill)、缎纹(satin weave)三种。
不同的梭织面料也是由这三种基本组织及由其变化多端的组织而构成。主要有雪纺(Chiffon)、牛津布(Oxford)、牛仔布(Denim)、斜纹布(Twill)、法兰绒(Flannel)、花缎(Damask)等。
(2)针织面料(Knitted Fabric)
用织针将纱线或长丝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由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特征,单位长度内储纱量较多,因此大多有很好的弹性。针织面料有单面和双面之分。
主要有汗布(Single Jersey)、天鹅绒(velour)、鸟眼布(birdeyes)、网眼布(mersh fishnet)等。
5. 纺织品有几个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通常有以下抗菌标准:
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中的“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中国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抗(抑)菌试验
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AATCC100-2004《织物抗菌性能的定量评估》
JIS/L1902-2002《纤维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抗菌效果》
ASTME2149-2001《测定动态接触条件下固定抗菌剂抗微生物活性的试验方法》
其中,前两种方法是针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测试方法。这类产品使用时间较短,且对抗菌性能的要求较高,样品只需与菌液经过短期的接触就可以显示出抗菌效果,故在测试操作中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较短。抗菌纺织品与人体接触时间较长,需反复使用,需要持久的抗菌性,且抗菌性要缓慢释放,否则反而会刺激皮肤,并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对人体造成伤害。抗菌织物测试时,需延长样品与菌液接触的时间,显然,用前两种方法来测试和评价其抗菌性能不合适,故这两种方法已逐渐被淘汰。
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是继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于2004年8月被废除之后新颁布的纺织行业标准。该标准既有定性测试方法,又有定量测试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而且对标准空白样的制备工艺、检验方法、标准洗涤剂配方、抗菌织物试样的洗涤试验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其把样品与菌液接触时间的培养温度定为(24±1)℃,与国外测试方法的37℃差异很大。
AATCC100-2004和JIS/L1902-2002(除菌转印法国内不用)都属于吸收法。吸收法是在样品表面接种细菌,对吸水性较好的抗菌织物测试比较准确,但是对于吸水性差甚至拒水织物来说,不仅难测试,且测试结果也不准确。AATCC100未提及菌的转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L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接种用菌的培养方式要求很严格。它采用20mL小瓶,解决了AATCC100用250mL三角烧瓶测试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并扩大了测试的使用范围。但是,国内生产这种小瓶的质量无法与日本相比,一经高压消毒后:瓶盖易变形,瓶子不密封,易导致洗脱菌液时液体溢出等安全问题,故限制了某些测试单位的使用。
ASTME2149-2001是一种振荡测试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振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对于纤维,不论是粉末状或羽绒羽毛,或凹凸不平的织物,任意形状的试样都能应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非常适用。该测试方法不仅可以测试织物,还可以测试粉状和颗粒状材料,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固体材料。但是,该标准试验条件规定不明确,变动幅度大,如振荡速率、振荡时间和温度等可根据测试者随意调节操作。若无统一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无可比性。
各标准测试细节对比如下表:
6. yg033织物撕裂仪的试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yg033织物撕裂仪利用Elmendorf埃尔门道夫法测定各种织物的撕破强力,评估其抗撕裂强力性能。
适用标准:
ASTM/D1424 D689;NEXT 17;M&S P29;BE EN ISO 13937 4674;BS 4468;DIN EN 21974;GB/T 3917.1;ISO 1974
试验操作:
1.抬起扇形锤使扇形锤挡板将其定住,再把指针拨到指针挡板左侧。
2.把试样两端各放于动、固铗钳之间,拧紧两铗钳螺母,试样的上部保持自由,并朝向扇形锤,揿动撕裂刀把试样剪开20mm长度切口。
3.揿动制动止脱执手,扇形锤自由运动,使试样全部撕裂,并在回摆时抓住扇形锤,目测指针读数,并记录数据。
4.第二次试验,重复上述操作。
注意事项:
1.测试值要落在满刻度值的20%~80%范围内,否则应增减重锤;
2.使用示值范围在0~16N时,大、小增重锤A、B及长、短螺钉均不采用;
3.使用示值范围在0~32N时,则加装小增重锤A,并用2只短螺钉将其固紧;
4.使用示值范围在0~64N时,则加装大增重锤B,并用2只长螺钉将其固紧。
日常保养:
1.仪器应定期擦拭干净,心轴指针滑套处应定期加油。但指针与指针挡板不得有油脂,以影响示值误差;
2.仪器应安放在无震动、清洁的工作室内,不使用时卸下大、小增重锤A、B及长、短螺钉并保管好;
3.仪器套上防尘罩,避免尘土落入;
4.增重锤不得碰撞,以免其质心位置和重量的变化,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提供。
7. 纺织品强力测试的表示方法及关系
纺织品的分类方法;织物、纱线和纤维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的定义,纺织纤维的分类方法及种类;了解纺织纤维的内部结构及其与纤维性能的关系;牢固掌握纺织材料回潮率的意义及测试方法;牢固掌握纺织纤维和纱线线密度(细度)的表示方法、常用指标的含义和应用及指标之间的换算。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纺织纤维的概念
识记:纤维、纺织纤维的概念;纺织纤维的分类
理解:纺织纤维的分类方法,纺织纤维的理化条件
(二)纺织纤维的内部结构
识记:单基、聚合度、大分子、结晶度、取向度、柔顺性。
理解:纺织纤维结构的基本知识,大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三)纺织材料的含水及其测试
识记:吸湿性、回潮率、标准状态、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实际回潮率、公定重量。
理解:各项吸湿指标的含义及应用情况。
应用:各项指标之间的换算,回潮率在重量计算时的应用;回潮率的测试。
(四)纤维和纱线的规格度量
识记:特克斯数、公制支数、旦尼尔、英制支数。
理解:线密度的含义,特克斯数、公制支数、旦尼尔、英制支数的含义及一般应用,各指标之间的换算。
应用:对常见纤维或纱线进行线密度的计算和各指标之间的换算。
三:本章实验项目
1、纺织材料回潮率的测定(烘箱法)、电测法)
2、纺织材料回潮率的测定(电测法)
第二章天然纤维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天然纤维的形成过程;掌握常见天然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掌握常见天然纤维的特性,熟悉各项性质与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关系;掌握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能较熟练地操作主要的测试仪器,进行数据分析,能运用有关标准进行品质评定。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棉纤维
识记:长绒棉、细绒棉、锯齿棉、皮辊棉、杂质与疵点、手扯长度、主体长度、品质长度、短绒率、马克隆值、原棉含杂率、成熟度。
理解:棉纤维的三个生长期;棉纤维的化学组成、截面和纵面形态特征;原棉业务检验和物理性能检验的内容;棉纤维的性能及测试;原棉品质评定的依据与方法;棉纤维的性能对纺织品生产和品质的影响;彩色棉的知识与应用。
应用:原棉分级;棉纤维的性能测试。
(二)麻纤维
识记:韧皮纤维、叶纤维、工艺纤维。
理解:麻纤维的化学组成;苎麻、亚麻、黄麻和洋麻的形态特征;麻纤维的特性及其对纺织品生产和品质的影响。
(三)毛绒纤维
识记:细绒毛、同质毛、异质毛、支数毛、级数毛、品质支数、缩绒性、伸直长度、毛丛长度。
理解:羊毛纤维的化学成分与性能的关系;绵羊毛纤维的主要特性;羊毛的主要性能及测试;羊毛纤维的性能对生产与产品品质的影响;羊毛缩绒性的成因及其应用。其它特种毛绒纤维的品种与特性。
(四)天然丝纤维
识记:单丝、茧丝、生丝、蚕丝的特性与形态、丝鸣。
理解:蚕丝的形成与种类;蚕丝的化学组成与形态;桑蚕丝的特性;蚕丝的品质评定。
三、本章实验项目
1、棉纤维分级与手扯长度
2、罗拉法测定棉纤维的长度
3、棉纤维成熟度测定
4、棉纤维线密度测定
5、棉纤维强度(束强)测定
6、原棉含杂率测定
7、羊毛卷曲性能测试。
第三章化学纤维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熟悉常规化学纤维的化学组成、命名方法和形态结构;掌握常规化学纤维的主要性质;理解各项性质对生产和产品品质的影响;掌握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和品质评定方法;学会操作各种主要的测试仪器;学会依据产品要求选用不同化学纤维;了解和部分掌握化纤新原料品种、特性和应用。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化学纤维概述
识记:化学纤维的种类、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熔融纺丝、溶液纺丝、干法纺丝、湿法纺丝。
理解:化学纤维的形成与分类,化学纤维的制造技术。
(二)常见化学纤维
识记: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化纤疵点。
理解:常见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的特性及对产品生产与品质的影响。
(三)差别化纤维和其它纤维
识记:差别化纤维、异形纤维、复合纤维、中空纤维、海岛纤维、高性能纤维、高功能纤维。
理解:化纤改性技术,差别化纤维的品种,功能纤维的概念及其功能性,高性能纤维的概念及其性能。
(四)化纤新材料
理解:各种化纤新材料的品种及主要特性。
三、本章实验项目
1、化纤线密度测定
2、单纤维强度和伸长性能测试
第四章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质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纺织纤维力学性质的内容;熟悉纺织纤维的拉伸曲线和性质;熟悉纤维的弹性、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含义和应用;了解摩擦、扭转、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质;了解这些力学性质对纺织品生产技术和品质的影响。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一次拉伸断裂性质
识记:初始模量、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长度、断裂功。
理解:拉伸曲线,表示拉伸性能的指标,各种常见纤维的拉伸曲线的特性。
应用:不同纤维的拉伸性质在确定生产工艺及设计产品的应用。
(二)蠕变和应力松弛
识记:弹性、弹性回复率、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蠕变、应力松弛、疲劳特性。
理解:弹性与弹性回复;蠕变和应力松弛;疲劳特征。
应用:根据纤维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确定生产工艺及设计产品。
(三)纤维的扭转、弯曲与压缩
识记:抗弯刚度、压缩弹性。
理解:扭转、弯曲和压缩性质的含义与特点。
应用:根据纤维扭转、弯曲和压缩性质确定生产及设计产品。
(四)摩擦与抱合性质
理解:纤维的摩擦特性,抱合及对纺织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纤维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的内容及对纺织品生产和品质的影响。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热学性质
识记:导热系数、导热性、保温性、玻璃化温度、粘流温度、耐热性、热稳定性、热收缩率、热塑性、热定型、抗熔性、极限氧指数。
理解:导热与保温;热转变点;热收缩与热膨胀;热塑性与热定型;耐热性;抗熔融性。
应用:主要热学性质对纺织品生产与品质的影响。
(二)电学性质
识记: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静电现象。
理解:比电阻的概念与应用;静电现象。
应用:电学性质对纺织品生产与品质的影响。
(三)光学性质
识记:光泽、耐光性。
理解:光泽的概念与形成;纤维的光学性质。
应用:光学性质在纺织品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本章实验项目
纤维比电阻测试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常见纺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吸湿性对纺织品生产与品质的影响。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吸湿机理
理解:吸湿的两相性。
(二)吸湿平衡和平衡回潮率
识记:吸湿平衡、平衡回潮率
理解:吸湿平衡的过程,
(三)吸湿滞后性(保守性)
识记:吸湿滞后性
理解:吸湿滞后性的成因,吸湿滞后性对生产的影响
应用:吸湿滞后性在性能测试时的应用
第七章纺织纤维的鉴别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纤维鉴别的方法和适用性;采用手感目测和仪器鉴别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并快速地鉴别各种常见的纺织纤维。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纤维鉴别方法和鉴别步骤,操作熟练,鉴别结果准确。
二、知识点与要求
(一)纺织纤维常规鉴别方法
识记:常见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
理解:各种鉴别方法的理论依据;鉴别内容、鉴别步骤和适应范围。
应用:鉴别常见纺织纤维。
(二)纺织纤维鉴别新技术
理解:目前常用的鉴别新技术
三、实验项目
1、鉴别常规纺织纤维
2、纤维切片的制作
第三部分课时安排
本课程3.5学分,总学时为60学时,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机动
绪论 2 2
第一章基本知识 10 6 4
第二章天然纤维及其性能 26 12 14
第三章化学纤维及其性能 7 4 3
第四章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质 4 4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3 2 1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2 2
第七章纺织纤维的鉴别 4 4
考核 2 2
合计 60 32 28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对各章节标识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的要求为递进关系。即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记住有关的名词、术语及主要概念,并能正确表述。
“理解”:较全面地了解或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等。
“应用”: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指定教材
《纺织纤维与纱线》自编讲义;《纺材实验》(中国纺织出版社)
三、参考教材与资料
《纺织材料学》上海纺织专科学校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
《纺织材料学实验教程》赵书经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1997年
《高科技纤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0年
《新型纺织原料》高卫东等,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0年
纺织类期刊及专业网站
四、学习方法指导
1、在开始学习指定教材的每一章节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的具体要求,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3、做好作业,这是学习、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4、查阅有关科技资料,扩大知识面,适应发展的要求。
5、对实验中的理论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与实验联系起来。
6、加强实验操作的练习,掌握各项实验的方法。
五、关于考核的若干规定
1、考核形式: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
3、考核内容: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
4、成绩评定办法:理论考核占50-70%,实验考核占50-30%,视教学内容安排而定。
第五部分《纺织纤维》实验教学说明
一、实验目的
《纺织纤维》实验是《纺织纤维》课程中的组成部分。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性能测试的方法、品质评定方法和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从而获得从事纺织产品的设计开发、纺织品检验工作所必备技能。
1、了解和熟悉测试纺织纤维所用的测试仪器及其结构,掌握重点仪器的测试原理。
2、掌握纺织纤维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和纺织纤维品质的评定方法。
3、熟练地鉴别各种常见纺织纤维。
4、熟练操作常规测试仪器。
二、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1、纤维材料回潮率的测试
实验目的: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利用恒温烘箱和快速测湿仪测试纤维材料的回潮率。
基本要求:熟悉国标,了解恒温烘箱和电阻测湿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掌握链条天平的结构与操作,能较准确地称取重量。
2、原棉评级与手扯长度
实验目的: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根据棉花的成熟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的文字标准条件同实物标准进行对照,对原棉进行评级,学习原棉品级的评定方法;基本掌握手扯法测定原棉的手扯长度。
基本要求:学会原棉评级的方法。了解不同级别原棉的外观。学会手扯长度的操作方法。
3、棉纤维成熟度测定
实验目的:利用生物显微镜,采用中腔胞壁对比法测定棉纤维的平均成熟度系数。计算成熟度系数变异系数。
基本要求:熟练使用生物显微镜,掌握中腔胞壁对比法测定棉纤维的平均成熟度系数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计算。测试结果误差小。
4、原棉含杂率的测试
实验目的:采用手拣方法和杂质分析机从原棉中分离出棉纤维和杂质,经称重和计算求出净棉率和含杂率。通过检验,了解原棉杂质的试验方法,掌握净棉率和含杂率的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测试方法和步骤,了解纤维杂质分析机的基本结构,基本掌握杂质分析机的操作方法,掌握指标的计算方法。
5、棉束纤维强度测定
实验目的:使用棉纤维束纤维强力机测定棉束纤维强力并换算为单纤维强力,同时求出断裂长度。
基本要求:了解棉束纤维强力机的基本结构,掌握棉束纤维强力的测试方法和步骤,掌握强度的计算方法。
6、棉纤维长度测定
实验目的:利用罗拉长度分析仪将一端排列整齐的棉纤维束,按一定组距分组称重后,求出纤维长度的各项指标。
基本要求:了解罗拉长度分析仪结构,基本掌握操作方法,掌握棉纤维长度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对棉纤维长度分布和长度值具有一定的概念。
7、棉或化学纤维线密度测定(中段称重法、气流仪测定法)
实验目的:1、利用纤维切断器切取一定长度的棉纤维,经称重计数根数,根据定义求出公制支数。2、利用气流仪测定棉纤维公制支数并换算成马克隆值。
基本要求:掌握中段称重法测定棉纤维公制支数的方法和计算方法,熟悉气流仪的结构和测试原理,掌握气流仪测定纤维细度的试验方法。
8、羊毛或化纤卷曲弹性测试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掌握羊毛或化纤卷曲弹性的测量方法,理解卷曲和弹性的意义及数据计算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羊毛卷曲弹性仪的结构和测试原理,掌握羊毛卷曲和弹性测试方法和计算。
9、单纤维强伸性能测试
实验目的:使用单纤维强力仪测定羊毛或化纤单纤维强力和伸长率。
基本要求:熟悉单纤维强力仪的结构和测试原理,掌握单纤维强力仪测试纤维单强和伸长率的方法和计算。
11、纤维比电阻测试
实验目的:使用纤维比电阻仪测定纤维的比电阻。
基本要求:了解纤维比电阻仪的结构和测试原理,掌握纤维比电阻的测试方法和计算。
12、化纤短纤维长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试化学短纤维的长度并进行结果的计算,数据的整理及评价。
基本要求:熟练进行纤维整理,掌握中段切断法的方法和计算。
13、纺织纤维鉴别
实验目的:根据不同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不同物理化学性能的特点,采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鉴别常规纺织纤维的品种。
基本要求:熟悉不同纤维的形态特征,掌握纤维鉴别的方法和基本操作步骤,能正确且迅速地鉴别各种纺织纤维。掌握纤维切片制作技术。
三、实验学时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 课时 所需主要仪器、材料等 实验地点
1 烘箱法回潮率测试 2 烘箱、棉、粘胶等纤维 纺材实验室
2 电阻法回潮率测试
链条天平练习 2 电阻测湿仪、棉纤维
链条天平 同上
3 原棉品级评定
手扯长度练习 2 标准样照、原棉
钢尺 同上
4 原棉含杂率及手捡杂质检测 2 锡来分析机、原棉 同上
5 棉纤维线密度测试(气流仪法) 2 棉条引伸仪、原棉
气流仪 同上
6 棉纤维或化学纤维线密度测试(中段法) 2 限制性绒板、切断器等 同上
7 棉纤维成熟度测试(显微镜法) 2 显微镜、棉纤维 同上
8 棉纤维束纤维强力测试 2 限制性绒板、强力仪 同上
9 棉纤维长度测试(罗拉分析法) 2 限制性绒板、罗拉分析仪 同上
10 羊毛卷曲弹性测试 2 卷曲弹性仪、羊毛 同上
11 羊毛纤维强力测定
化纤比电阻测定 2 单纤维强力仪、毛纤维、比电阻仪、腈纶纤维。 同上
12 中断切断法测试化纤的长度 2 等长切断器等 同上
13 纺织纤维鉴别 2 显微镜、酒精灯等 同上
14 纤维切片制作 2 切片器等 同上
15 实验考核 2 同上
四、考核内容、方法及成绩评定
1、内容:根据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际实验条件,确定考核内容。
2、方法:采用项目抽签分组考核的方法。
3、实验成绩总评办法:实验操作成绩是实验项目平均分数,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实验课的表现、实验报告质量等。
附:实验考核项目(抽签考核)
烘箱法回潮率测试
电阻法回潮率测试
原棉的品级与手扯长度
原棉含杂率及手捡杂质检验
纤维线密度测试——气流仪法
纤维线密度测试——中段称重法
棉纤维成熟度测定——显微镜法
棉纤维断裂强力试验——束纤维法
单纤维强伸性能测试
纤维比电阻测定
纺织纤维鉴别
显微镜认识纤维
8. 织物弹性试验机测试方法是什么
织物弹性试验机主要用于测试伸缩性纱线或伸缩性纱制成的纺织织物在固定负荷条件下的伸长率和变形率,以评估其静态拉伸性能。
适用标准:
ASTM/D3107,ASTM/D2594
测试原理:
1.机器顶端夹持器夹住试样一端,给另一端施加一定的初始负荷重砝码,从夹持器的下端给试样做两个标记距离;
2.接着给试样施加规定的负重砝码,静等1个小时或规定时间后测量量两个标记的间距;
3.取下负重砝码,过30秒或1个小时或其它规定的时间后施加初始负重砝码,再次测量两个标记的间距;
4.然后通过特的公式计算出试样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变形率(%)。
主要参数:
1、测试工位:6位;
2、高度:1500mm;
3、宽度:1200mm;
4、夹头面积:80mm*20mm;
5、砝码负重:3磅(1.35kg)或者可另选4磅(1.8kg);
6、夹持器有效夹持宽度:≥80mm;
7、夹持器间距:0-300mm可调节;
8、负重砝码挂钩长度:280mm。
主要特点:
1、全不锈钢机架设计,美观大方;
2、可实现单个工位随时定位测试,或者6个工位同时定位测试
3、仪器标配标准不锈钢尺(1mm刻度)
4、计时器(选配)
5、多种标准负荷砝码选配
测试方法:
1.定力值法:
将一定规格试样的上端夹持在上夹具内,下方悬挂一定重量的砝码,加载4次后测试试样的恢复性能。
2.定长度法:
将一定规格试样的上下两端分别夹在上下夹具内,移动下夹具将试样拉伸一定的长度后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测量试样的恢复性能
9. 棉布撕裂强力的国家标准是多少
1、GB/T 3917.1一19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
2、本标准适用于机织物.也可适用于用其他技术生产的织物。
本标准不适用于机织弹性织物、针织物以及有可能产生撕裂转移的经纬向差异大的织物和稀疏织
物。
(9)织物断裂强力测试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测定方法
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
一般经纬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直接测数法是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和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5cm刻度线为此。输出之纱线根数乘以2,即为10cm织物的密度值。
在点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超过0.5根,而不足一根时,应按0.75根算;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算。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3-4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