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荧光量子产率

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荧光量子产率

发布时间:2022-09-03 05:26:36

1. 荧光光谱中量子产率怎么

量子产率=(生成产物的分子数)/(吸收的量子数)。

解析:量子产率作为光化学反应中光量子的利用率,定义为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符号为ψ,Y。积分量子产率为Ф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吸收光子数。

对于光化学反应,ψ=反应物消耗(或产物产生)的数量/吸收光子数量。微分量子产率为φ=(d[x]/dt)/n。式中d[x]/dt为某可测量量的变率,n为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光子数(摩尔或爱因斯坦)。ψ可用于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反应。

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即说光子既具有一粒一粒的粒子的特性又有像声波一样的波动性。当时间为瞬时值时,光子以粒子的形式传播;当时间为平均值时,光子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子的波动性由光子的衍射而证明,光子的粒子性是由光电效应证明。

上面有人认为光子的动质量为零是错误的,光子的静质量为零,否则的话其动质量将为无穷大。但其动质量却是存在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由于频率为v的光子的能量为E=hv,(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故由质能公式可得其质量为:m=E/c2=hv/c2其中c2表示光速的平方,该方法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

2. 荧光分子的微环境是怎样影响荧光强度的荧光强度

1.溶剂的影响
同一种荧光物质存不同溶剂中,其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可能有明显不同。例如,许多共轭芳香烃化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强,且荧光峰波长向长波方向发时发生了π→π*跃迁,其激发态比基态的极性更大,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对激发态比对基态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结果使荧光光谱发生了红移。
2.温度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来说,随着温度的降低,荧光的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将增加;温度升高,荧光的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下降。这是由于温度降低的时候,溶液中分子的活性减弱,溶液的黏度增大,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碰撞机会减少,降低了镭种非辐射去活化概率,使荧光量子产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在进行荧光测定时,激发光源产生的热量是溶液温度变化最重要的原因且分析过程中室温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检测一些温度系数大的样品时,必须使用恒温池,保持溶液温度的恒定。
3.溶液pH的影响
荧光物质为有机弱酸(弱碱)或无机螯合物时,由于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在电子构型上的差异,溶液pH的改变对荧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苯酚在酸性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呈现荧光,但在碱性溶液中则以阴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当溶液为强碱性时,溶液中主要是苯酚的负离子形态,荧光消失。
4.荧光猝灭作用
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与荧光物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下降的物质称为猝灭剂。
荧光猝灭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动态猝灭:激发单重态的荧光分子M*与猝灭剂Q相互碰撞后,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返回基态,产生猝灭作用,即动态猝灭。猝灭速度受扩散控制,并与溶液的温度和黏度有关。动态猝灭过程是与自发发射过程相竞争从而缩短激发态分子寿命的过程。
(2)静态猝灭:静态猝灭是指基态的荧光分子M与猝灭剂分子Q生成非荧光配合物MQ的过程。由于与荧光分子M生成了一种新的不发光的基态配合物,因此荧光分子发出的荧光强度降低。基态配合物的生成也可能与荧光物质的基态分子竞争吸收激发光(内滤光效应),从而降低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
(3)动态和静态的同时猝灭:在有些情况下,荧光分子与猝灭剂之间不仅能发生动态猝灭,而且同时又能发生静态猝灭,即动态和静态的同时猝灭。
(4)荧光物质的自猝灭:在高浓度的荧光物质中,荧光强度因其浓度高而减弱的现象称为自猝灭。自猝灭的原因并不完全一样,最简单的原因是激发态分子在发出荧光之前与未激发的荧光物质分子碰撞。此外,还有些荧光物质分子在高浓度溶液中生成二聚体或多聚体,使其吸收光谱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荧光的减弱或消失。

3. 请教大家荧光物质的量子效率的测量方法

首先是做全波长扫一个图谱
看荧光激发的峰值在哪里
然后选择这个激发的峰值的波长即可

楼主你做什么研究的啊?
我毕业论文的时候做的材料就是荧光材料
有空可以交流下

4. 荧光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定量测定

荧光分析法的定量测定方法较多,可分为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两类。
a.直接测定法:
利用荧光分析法对被分析物质进行浓度测定,最简单的便是直接测定法。某些物质只要本身能发荧光,只须将含这类物质的样品作适当的前处理或分离除去干扰物质,即可通过测量它的荧光强度来测定其浓度。具体方法有两种。
1. 直接比较法:配制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Fx,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Cs,便可求得样品中待测荧光物质的含量。
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则必须从Fs和Fx值中扣除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F0,然后进行计算。
2. 标准曲线法:将已知含量的标准品经过和样品同样处理后,配成一系列标准溶液,测定其荧光强度,以荧光强度对荧光物质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再测定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由标准曲线便可求出样品中待测荧光物质的含量。
为了使各次所绘制的标准曲线能重合一致,每次应以同一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如果该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不够稳定,则必须改用另一种稳定而荧光峰相近的标准溶液来进行校正。例如,测定维生素B1时,可用硫酸奎宁溶液作为基准校正仪器。
b、间接测定法:
有许多物质,它们本身不能发荧光,或者荧光量子产率很低,仅能显现非常微弱的荧光,无法直接测定,这时可采用间接测定方法。
间接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化学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非荧光物质变为适合于测定的荧光物质。例如金属与螯合剂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螯合物。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偶联、缩合反等应,使它们转化为荧光物质。
2.荧光猝灭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本身不发荧光的被分析物质能使某种荧光化合物的荧光猝灭的性质,通过测量荧光化合物荧光强度的下降,间接地测定该物质的浓度。
3.敏化发光法:对于很低浓度的分析物质,如果采用一般的荧s光测定方法,其荧光信号太弱而无法检测,可使用一种物质(敏化剂)以吸收激发光,然后将激发光能传递给发荧光的分析物质,从而提高被分析物质测定的灵敏度。

5. 荧光染料的荧光量子产率低,什么叫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是指激发态分子中通过发射荧光而回到基态的分子占全部激发态分子的分数.也可以说是是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吸收的光子数的比值.
要求荧光量子产率需要一个量子产率已知的参照物,通过以下公式求:
Yu = (Ys*Fu*As)/(Fs*Au)
Yu、Ys —待测物质和参比标准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
Fu、Fs —为待测物质和参比物质的积分荧光强度;
Au、As —为待测物质和参比物质在该激发波长的入射光的吸光度(A=εbc).
运用此公式时一般要求吸光度As、Au低于0.05.参比标准样最好选择其激发波长值相近的荧光物质.有分析应用价值的荧光化合物的Yu一般常在0.1-1之间.

6.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可以用荧光

荧光量子产率是指激发态分子中通过发射荧光而回到基态的分子占全部激发态分子的分数。也可以说是是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吸收的光子数的比值。
要求荧光量子产率需要一个量子产率已知的参照物,通过以下公式求:
Yu = (Ys*Fu*As)/(Fs*Au)
Yu、Ys —待测物质和参比标准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
Fu、Fs —为待测物质和参比物质的积分荧光强度;
Au、As —为待测物质和参比物质在该激发波长的入射光的吸光度(A=εbc)。
运用此公式时一般要求吸光度As、Au低于0.05。参比标准样最好选择其激发波长值相近的荧光物质。有分析应用价值的荧光化合物的Yu一般常在0.1-1之间。

7. 荧光的猝灭使荧光量子产率增大 判断

荧光猝灭分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
基态荧光分子与猝灭剂之间通过弱的结合生成复合物,且该复合物使荧光完全猝灭的现象称为静态猝灭。
激发态荧光分子与猝灭剂碰撞使其荧光猝灭则称为动态猝灭。
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猝灭,荧光猝灭分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利用某种物质对某一种荧光物质的荧光猝灭作用而建立的对该猝灭剂的荧光测定方法,即为荧光猝灭法。

8. 荧光量子产率计算,求助同时也相信对很多人有用

最近做荧光量子效率也出同样的困扰
在查阅的文献当中
大多都没讲明实验的细节
主要的问题还是涉及紫外及荧光波长的选择和溶剂折光率
找到一篇比较清楚的文献
北京大学的
"
慈云祥,贾欣.荧光量子效率的简化测量方法,分析化学,1986(8):616
"
看了收获比较大,波长是选取紫外吸收图谱中标物与样品相交的平滑的曲线交点(保证A小于0.05

用其进行荧光激发
发射峰不需要积分面积
可用荧光强度代替
但是我仍存在到哪查找溶液折射率的问题?希望有知道的分享下实验经验

阅读全文

与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荧光量子产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式塑料管连接方法 浏览:513
城市宣传栏的测量方法 浏览:762
玻璃推拉门地滑轨道安装方法 浏览:981
去狗皮的正确方法 浏览:519
状态粉使用方法 浏览:18
皮卡车如何找30公分边线最笨方法 浏览:97
交通安全方法有哪些 浏览:662
新飞电压力锅使用方法 浏览:111
快速查询个人征信的方法 浏览:804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浏览:729
农业产品研究方法 浏览:15
驯服蜥蜴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2
淘宝钻展怎么操作干货方法推荐 浏览:73
临床上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浏览:467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么上环 浏览:869
电热板安装方法 浏览:172
中医治疗丝状疣的方法 浏览:711
正确梳头的方法免费学 浏览:91
斜齿轮的计算方法 浏览:331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