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认识图形用简便方法

认识图形用简便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02 17:57:35

如何简单绘画

首先准备好画笔工具,做到:“四多” :多看、多想、多画、多用。养成正确的观察图形和认识图形的方法,学习正确的表现方法。

方法:

观察: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比较、积累、收集各种物体的形态与特征,厚积薄发。

联想:要有图形的概念,注意将抽象的图形联想到具体的实物形象,又把各种具体的事物用抽象的图形去概括。

实践:熟能生巧,肯下功夫,一定能画出一手好画。

记忆:多观察、多联想、多实践,还要多记忆,注意平时的积累,胸有成竹,妙笔生花。归纳:多看、多画、还要学会归纳,学习方法,寻找出规律,举一反三。

示例:


Ⅱ 幼儿教师该如何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活幼儿的兴趣 几何知识的教学比较抽象,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形”与“体”的概念容易混淆把“体”说成“形”、 把“形” 说成“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预料到许多幼儿在认识“形”与“体”各阶段的接受能力, 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找来一个小圆瓶,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块正方形积木。告诉幼儿,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小朋友看清楚了,老师要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东西变到这圆瓶子中去。我把正方形纸一卷塞进了瓶中,然后再把正方体的积木也往里塞,塞半天塞不进去,小朋友们都笑了。我便问他们,老师为什么把这块正方体的积木变不进去了。他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它是方的,瓶子是圆的,所以进不去。”有的说:“他是木头的所以进不去。”我抓住他们的议论中心,取出正方形的纸让他们看,它是圆的还是方的,大家说:“是方形的纸。”又找来一块木片放了进去。通过操作,证明不是因为是方的放不进去,也不是因为它是木头放不进去。那说明了什么?积木为什么放不进去?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大家经过观察,一起说:“因为它比木片厚,所以进不去。”通过这样的比较,幼儿终于发现正方形只是正方体的一面,并且有许多角把这些面上下、左右、前后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之为正方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教工作者应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应创造机会多让幼儿动手操作,这样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能更全面、更深刻。 再如:在复习几何形体圆柱体时,我拿粉笔和没削过得圆杆铅笔让幼儿进行比较,幼儿通过认真观察后,有的幼儿说粉笔和铅笔都是圆柱体,有的幼儿说粉笔不是圆柱体而铅笔是圆柱体。这时,我就让每一个幼儿拿一支粉笔进行仔细观察、师生共同讨论。又让幼儿把粉笔上下两个圆面画在纸上,发现粉笔上下的两个圆面不一样大。最后幼儿确定粉笔不是圆柱体,粉笔的上下两个圆面不一样大。另外,通过实物的反复分析、摸索、比较,幼儿知道了长方体有两种:一种是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如小朋友坐的小椅子前面的两条腿、积木等,一种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如:书本、立橱、空调、粉笔盒等;又如:我在教幼儿认识球体时,先让幼儿玩皮球,再引导幼儿说出皮球有几种玩法?为什么皮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苹果能像皮球一样滚动吗?让幼儿试一试,然后拿苹果和皮球进行比较,幼儿在教师的讲解和直观演示中,很快知道了苹果不是球体,因为有时从一个方向看苹果不是圆的;而皮球从任何一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每一部位摸起来都没有棱角,面也是光滑的。这种做法更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记忆。由此看来,教师除演示动作要准确、明显、规范外,应多让幼儿在具体操作中求的答案,同时教师应十分注意随机教育。 三、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激发、利用幼儿的求趣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喜欢表扬和鼓励发展起来的好胜心,而几何知识的教学比较单一和抽象,幼儿学起来往往无多大兴趣。因此,我就利用周围易理解、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提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不断的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励幼儿去学习去探索。为了让幼儿准确的掌握形、体的概念,加深对其基本外形特征的理解,还要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的强化训练,例如:教师抓住幼儿午饭后散步这个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那些是“形”,那些是“体 ”。并让他们去摸一摸,真正的去感受一下。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形、体。 例如:要求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找出那些物体和自己学过的形体的特征一样,并记在脑子里,来园后告诉老师。经过老师的启发、夸奖,幼儿对此很感兴趣,观察的很仔细。晨间接待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告诉老师。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吃饭用的碗口和碗底是圆形的,乒乓球、玻璃球、地球、眼睛等都是球体。圆筒茶叶盒、烟筒、灯棍、杯子等物体都是圆柱体。但也有少数幼儿对概念模糊不清,如把碗说成是圆柱体,把电视机说成是正方体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抓住时机出示有关实物,进一步让幼儿进行验证性操作,以便把错误的概念及时纠正过来。 总之,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去摸索,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形”与“体”。

Ⅲ 炒股入门如何认识图形

股票K线图是以交易时间为横坐标,价格为纵坐标将每日的K线连续绘出即成股票K线图。投资者如想学习股票K线图,建议到蚂蚁财经网去看看,上面有股票K线图经典图解,股票入门K线视频讲解等相关技术资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股票K线图中的柱体有阳线和阴线之分。一般用红色柱体表示阳线,黑色柱体表示阴线。如果柱体表示的时间段内的股票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即股价上涨,则将柱体画为红色,反之则画为黑色。如果股票开盘价正好等于收盘价,则形成十字线。 一般把K线归纳为简单的三招,一看阴阳,二看实体大小,三看影线长短。这样就容易判断股票股价的变动方向。

Ⅳ 如何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一、巧用多媒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必须注意直观教学,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操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他先用多媒体演示把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和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操作:4人一组,每人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一个长方体,要求同组的同学摆出的形状尽可能不同。最后指导学生讨论:每人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发现,摆出的长方体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都含有12个小正方体,所以体积都是12立方厘米。摆出的长方体所含的单位体积的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而长方体中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宽、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讨论,学生亲身经历了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了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建立了长方体这一空间概念,也为后面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空间概念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很抽象,尤其是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或把两三个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问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想象这类题空间的变化。而形象具体的多媒体课件则弥补了这一缺憾,给教学带来诸多方便。如教学“把右图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5厘米][10厘米][15厘米]
学生看到这题,马上就会想到:先求出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三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再用三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计算繁琐且容易出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分割的过程,同时展示增加的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增加了哪几个面?这些面的面积怎样求?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4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木块表面积增加的面积。列式:10×5×4=200(平方厘米),比前面的方法简便得多。这样的演示教学既优化了计算方法,又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谓恰到好处。
三、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后,教师可以经常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素材。让学生在头脑中能想象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基本形状,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应留两三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说说它们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运用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实物进行想象:比如求长方体饼干盒四周商标纸有多大,就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壁,求粉刷的面积,又是求哪些面的面积?再利用课件直观演示进行验证。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也能激发想象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想象力是创新精神的基本构成元素,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飞速发展的年龄,如果教师能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在课堂上经常巧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优化立体图形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相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会得到有效提高。

Ⅳ 认识图形的办法有哪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只要直观的感知就可以了。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我从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茶叶筒、牙膏盒、魔方等,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让孩子们也分成四类。接着同桌合作把不同的长方体放在一起摸一摸、看一看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什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的能力。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辨别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以及接近圆柱体的圆台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又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让学生找出和长方体(圆柱体)作朋友的物体,目的:
(1)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感受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3)抓住错例进行提高辨别能力。我找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使学生对这两种形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节课我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Ⅵ 人教版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七年级上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另外附目录

七年级(上)
一.目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
5.4 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阅读与思考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 镶嵌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Ⅶ 画立体图形的简单方法是什么

纸上画圆,用尺子将旁边画直线,空白部分画横线,圆的部分画竖线。

常见的立体图形有柱体(圆柱、棱柱)、锥体 (圆锥、棱锥)、台体(圆台、棱台)和球体 (球)四类。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直三棱柱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或每个面都由正方形组成)。有12条棱,每条棱长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7)认识图形用简便方法扩展阅读:

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利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形状和特点,自己动手摆出不同形状的立体组合,还可以通过拆分体会各种几何体之间的变换关系,从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两个正方体可以组成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可以拆成两个圆柱体。

阅读全文

与认识图形用简便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式塑料管连接方法 浏览:513
城市宣传栏的测量方法 浏览:762
玻璃推拉门地滑轨道安装方法 浏览:981
去狗皮的正确方法 浏览:519
状态粉使用方法 浏览:18
皮卡车如何找30公分边线最笨方法 浏览:97
交通安全方法有哪些 浏览:662
新飞电压力锅使用方法 浏览:111
快速查询个人征信的方法 浏览:804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浏览:729
农业产品研究方法 浏览:15
驯服蜥蜴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2
淘宝钻展怎么操作干货方法推荐 浏览:74
临床上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浏览:467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么上环 浏览:869
电热板安装方法 浏览:172
中医治疗丝状疣的方法 浏览:712
正确梳头的方法免费学 浏览:91
斜齿轮的计算方法 浏览:331
如何写好行草方法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