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草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你好!
在这里给你介绍中药水丸和蜜丸所需加入的辅料和制作步骤,可供你参考,你也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丸粒的大小。
一、水丸:
1、辅料:
水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醋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剂。
药汁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2、制作步骤:
(1)起模:
首先将所用的中药材粉碎,过筛。制成药粉。(这一步可在药店买药后让其打粉过筛)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水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
二、蜜丸:
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
(1)起模: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蜜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你提供有用的参考!
2. 中药汤剂如何制成丸剂
药丸: 采用塑制法制备时,同样需要注意药粉的性质与蜜水的比例、用量。一般药材细粉粘性中等,每100g药粉用炼蜜40g左右,其加水按炼蜜:水=1:2.5~3.0,将炼蜜加水.搅匀,煮沸.滤过,即可。含黏性物质较多的药材细粉,需用低浓度的蜜水为粘合剂,每100g药粉用炼蜜10~15g,如含纤维和矿物质较多的药材细粉,则100g药粉须用炼蜜50g左右。
采用泛制法制备时,注意起模时须用水.以免粘结。加大成型时为使水蜜丸的丸粒光滑圆整,蜜水加入的方式: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的顺序依次加入,即先用浓度低的蜜水加大丸粒,待逐步成型时用浓度稍高的蜜水,成型后,再改用浓度低的蜜水撞光。否则,因蜜水浓度过高、造成粘结。由于水蜜丸中含水量高,成丸后应及时干燥,防止发霉变质。
水丸制作
1、辅料:
水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醋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剂。
药汁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2、制作步骤:
(1)起模:
首先将所用的中药材粉碎,过筛。制成药粉。(这一步可在药店买药后让其打粉过筛)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水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一、水丸:
1、辅料:
水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醋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剂。
药汁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2、制作步骤:
(1)起模:
首先将所用的中药材粉碎,过筛。制成药粉。(这一步可在药店买药后让其打粉过筛)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水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
二、蜜丸:
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
(1)起模: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蜜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
3. 中药的药丸制做方法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配备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炼蜜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当然,太过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炼蜜分为三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着,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老蜜”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g左右,1000g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g左右。)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如果开始时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像和面一样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内和成团状。
5、搓条与和丸: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即可,余皆准此。
6、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待药丸发汗(3天),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4. 铸造中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及各自所用的场合
一、手工造型的定义
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手工造型操作灵活、适应性广、工艺装备简单、成本低,但其铸件质量差、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手工造型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特别是重型和形状复杂的铸件。
二、手工造型的方法:
1、根据砂型的不同特征:
两箱造型、三箱造型、脱箱造型、地坑造型、组芯造型;
2、根据模样的不同特征: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
1)两箱造型:两箱造型是造型的最基本方法,铸型由成对的上型和下型构成,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生产批量和各种大小的铸件。
2) 三箱造型:三箱造型的铸型由上、中、下三型构成。中型高度需与铸件两个分型面的间距相适应。三箱造型操作费工。主要适用于具有两个分型面的单件、小批生产的铸件。
3) 脱箱造型主要采用活动砂箱来造型,在铸型合型后,将砂箱脱出,重新用于造型。 一个砂箱可制出许多铸型。金属浇注时为防止错型,需用型砂将铸型周围填紧,也可在铸型上套箱。常用于生产小铸件,因砂箱无箱带,故砂箱一般小于400mm。
4)地坑造型:地坑造型是利用车间地面砂床作为铸型的下箱。大铸件需在砂床下面铺以焦炭,埋上出气管,以便浇注时引气。
5) 组芯造型:组芯造型是用若干块砂芯组合成铸型,而无需砂箱。它可提高铸件的精度,但成本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 。
6)
整模造型:整模造型的模样是整体的,分型面是平面,铸型型腔全部在半个铸型内,其造型简单,铸件不会产生错型缺陷。适用于铸件最大截面在一端,且为平面的铸件。
7)挖砂造型:挖砂造型的模样是整体的,但铸件分型面为曲面。为便于起模,造型时用手工挖去阻碍起模的型砂、其造型费工、生产率低,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用于分型面不是平面的单件、小批生产铸件。
8)假箱造型是为克服挖砂造型的挖砂缺点,在造型前预先做个底胎(即假箱),然后在底胎上制下箱,因底胎不参予浇注,故称假箱。比挖砂造型操作简单,且分型面整齐。适用于成批生产中需要挖砂的铸件。
9)
分模造型:分模造型是将模样沿最大截面处分成两半,型腔位于上、下两个砂箱内,造型简单省工。常用于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铸件。
10)
活块造型:活块造型是在制模时将铸件上的妨碍起模的小凸台,肋条等这些部分作成活动的(即活块)。起模时,先起出主体模样,然后再从侧面取出活块。其造型费时,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带有突出部分、难以起模的铸件。
5. 塑胶模具起模是什么意思
“起模”在铸造业是很常用的词。即,“把木模从沙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起模”。
在铸造中,首先要把需用生产的“产品”先做成一个“木质的产品”,通常叫“木模”然后,把木模放到专用的沙子里,沙子一般都在沙箱里,通常有上下两个,把木模放在两个沙箱的中间,周围用沙子填满并压实。然后。把两个沙箱分开,把木模从沙取出来。“把木模从沙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起模”。取出来后,留下一的与产品完全角状相同的空间,再把熔化的金属液体倒入,冷却后,就成了一个金属的产品。
6. 金工实习中常用的造型方法是哪六种
常用的手工造型的方法分为: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活块造型、挖砂和假箱造型、三箱造型。此外,手工造型通常也就是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紧砂、起模、修型的工序。
1、整模造型:整模造型的模样是一个整体,其造型工艺特点为铸型简单、造型简易,适用于形状简单的铸件。
2、分模造型:这种造型方法的特点是模样分开的分模面就是铸型的分型面,造型操作方便,适用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铸件,特别是有空的铸件。
3、挖沙造型:其特点是要求较高的操作技术,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整模造型介绍:
整备钢锭模、保温帽、底板及铸锭车等,使之达到用于浇铸钢锭所需技术条件的工艺操作。是铸锭的重要前工序之一。
采用坑铸法的钢厂,整模作业在浇注跨间进行,采用车铸法的钢厂,钢锭模的冷却、清扫、涂刷,保温帽的清理、组装等均在单独的整模跨间进行。
7. 铸造几种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用于什么场合
1、普通砂型铸造:利用砂作为铸模材料,又称砂铸,翻砂,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但并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铸造。好处是成本较低,因为铸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复使用;缺点是铸模制作耗时,铸模本身不能被重复使用,须破坏后才能取得成品。
砂型(芯)铸造方法:湿型砂型、树脂自硬砂型、水玻璃砂型、干型和表干型、实型铸造、负压造型。
砂芯制造方法:是根据砂芯尺寸、形状、生产批量及具体生产条件进行选择的。在生产中,从总体上可分为手工制芯和机器制芯。
2、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两类。
金属模铸造法:利用熔点较原料高的金属制作铸模。其中细分为重力铸造法、低压铸造法和高压铸造法。
受制于铸模的熔点,可被铸造的金属也有所限制。
脱蜡铸造法:这方法可以为外膜铸造法和固体铸造法。
先以蜡复制所需要铸造的物件,然后浸入含陶瓷的池中并待乾,使以蜡制的复制品覆上一层陶瓷外膜,一直重复步骤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铸造过程,然后熔解模中的蜡,并抽离铸模。其后铸模需要多次加以高温,增强硬度后方可用以铸造。
铸造工艺: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铸件自浇注冷却的铸型中取出后,有浇口、冒口及金属毛刺披缝,砂型铸造的铸件还粘附着砂子,因此必须经过清理工序。进行这种工作的设备有抛丸机、浇口冒口切割机等。
砂型铸件落砂清理是劳动条件较差的一道工序,所以在选择造型方法时,应尽量考虑到为落砂清理创造方便条件。有些铸件因特殊要求,还要经铸件后处理,如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粗加工等。
铸造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船舶螺旋桨以及精致的艺术品等。有些难以切削的零件,如燃汽轮机的镍基合金零件不用铸造方法无法成形。
另外,铸造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适应范围很宽,金属种类几乎不受限制;零件在具有一般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磨、耐腐蚀、吸震等综合性能,是其他金属成形方法如锻、轧、焊、冲等所做不到的。因此在机器制造业中用铸造方法生产的毛坯零件,在数量和吨位上迄今仍是最多的。
网络--铸造
8. 请问手工砂型铸造熔化设备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起模时,要领是什么_
手工砂型铸造熔化设备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或者焦炭熔化。
在起模时的要领为:
1.
砂箱四周受力均匀。
2.
砂箱各个方向起模速度均匀。
3.
起模速度不能过慢或过快。
9. 如何制作中药水丸
【水丸的制法】水丸用泛制法制备。泛制方法有手工泛丸和机械泛丸两种,其操作原理相同,主要有原料加工粉碎、起模、成型、选盖面、干燥、包衣、打光、质量检查。其中起模是关键的一步。 1.原料的加工粉碎:将处方中各药按要求加工炮制合格后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2.起模:丸模是泛丸法成型的基础。有后工起模和机械起模两种方法。 (1)手工起模:在干净干燥的竹匾1/4处,用刷子沾少许水涂布均匀使匾面湿润,撒少量粉于湿匾面上,用双手持匾,转动竹匾,使药物全部湿润,然后用刷子顺次轻轻刷下(即是用刷尖轻轻调下),转动竹匾,将被湿润的小颗粒移至另一边(干匾处),撒上少许细粉,并摇动竹匾,使小颗粒全部均匀地沾上药粉并摇至另一处,又于原涂水处上少量水,再将沾粉颗粒移至涂水出滚动,将水全部沾上,再转至另一干处,撒上细粉,再转动竹匾,使湿颗粒全部滚上药粉,这样如此反复操作多次,直至形成较微密的小园粒(如大小直径约为0.5-1mm),不沾匾时,匾模子即成,选均匀后再加大成型。 (2)机械起模:将药粉撒布于包衣锅内,在包衣锅转动下将水喷入,使药粉全部成湿润的小颗粒,再加入少量细粉,继续滚动一定时间,使小颗粒坚实、微密,再喷水撒粉,如此反复进行操作,即成规则的丸模,经筛选后再继续成型,(或先将适量的水倾于锅内,再假如适量药粉,均匀撒布于整个锅内,然后用刷子自相反方向轻轻刷下,即得疏松的块状物,用手轻轻揉搓,使大的破碎继续反复操作即可成丸模。 3.加大成型:模子制成后反复转动竹匾,并交替加水加粉,不断地转动药匾,整个基本动作即是揉团、撞翻、交替进行,以加强丸粒硬度与圆整度,直至丸粒逐渐加大成型,符合要求为止。(手工与机械同一说) 4.选丸:用适宜的药筛将丸粒筛选均匀一直的丸粒,过小的丸粒再泛大,过大的畸形的应分离出来作适当处理。 5.盖面:盖面的目的是使丸粒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常用的方法有干粉盖面、清水盖面和清浆盖面三种。 6.干燥:因水丸水量较大,应及时干燥(60度以下)。干燥时应逐渐升温,并不断翻动,以免产生阴阳面。 第二篇:一、母丸:母丸为泛丸的基础颗粒,是制作水丸的关键。先将少许冷开水或喷或抹于药匾(水丸筛)内,随即撒入少量药粉,使药粉全部湿润并均匀粘附后,用干燥刷子将药粉缓缓刷下,形成细小潮湿颗粒,再加入少量药粉,使颗粒随着药匾的摆动,逐渐加大滚圆。如此喷水加粉反复操作约二十次,即有细丸出现。 二、泛丸:取母丸按上述方法在药匾中反复操作,加入药粉及粘合剂,约二十次可成紫苏子大小之中丸,再泛一百次可成标准大小之水丸。注意药匾之摆动,务使水丸之表面光滑,大小均匀。 三、干燥:制成的水丸,应及时于低温下烘干,含有芳香性药物者只宜置通风处阴干。 四、包衣打光:须包衣者,将干燥之水丸,用适当的液体湿润,加入包衣材料旋转包衣,再以低温干燥。须打光者,用旋转打光,使丸剂表面湿润带光泽。 五、 包装:水丸置于密闭之容器或塑胶袋中,严防受潮,高温及虫害。 注意时间:一、 起母丸是制作水丸的关键,母丸要求大小均匀,形状整齐。含粘性药材不易起母,可以处方中粘性低之药才起母,如甘草。 二、起母及泛丸过程中,加水要适当。含粘性多的药粉加水要少些,含纤维性多的药粉,用水量多些。 三、为求水丸粒度均匀,在泛丸过程中必须注意过筛选粒丸过小筛出另行加大。 四、泛丸时转动要适宜,若滚动时间过长,丸粒太紧实不易崩解,滚动时间太短,丸粒松散易裂。 五、泛丸操作应连续进行,不能放干后再加大,否则易于剥落分离。 综合一下就能掌握制作方式了。
10. 玻璃钢起模
玻璃钢制品脱模经常采用的是手工玻璃钢制品脱模方法,利用橡胶锤敲击模具,由于产生震动,使玻璃钢制品与模具脱开。这种手工玻璃钢制品脱模方法,既简便,又不需要增加生产成本。通过实践证明,只要模具设计得当,精心选用并刷涂脱模材料,掌握好铺层工艺技艺,树脂固化完全后,这种手工玻璃钢制品脱模方法还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但是对于一些大中型玻璃钢制品,例如浴缸、船舶等,还必须采用一些不同的机械脱模方法。目前常用的机械脱模方法,有丝杆顶升法。
这种方法是在模具上预先设置有顶升装置,在玻璃钢制品脱模时利用顶升装置的顶块,向上产生一定的顶力,使玻璃钢制品与其模具脱离。
顶升装置,可以利用千斤顶,也可根据模具和玻璃钢制品的情况,自行设计。在设计顶块时需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安放的顶块,在模具中所处的位置、数目和大小;二是顶块必须与模具平整,以免造成玻璃钢制品表面的缺陷。
有些产品可以通过使用压缩空气产生的膨胀力,从而使玻璃钢制品与模具分离的目的。这种气压法,是在模具中预先设置气门嘴,由气门嘴压入0.2-0.4MPa压力的空气,而后产生空气的胀力,使制品和模具界面脱开。
通常,这种方法适用于玻璃钢制品强度较高,表面质量较好的玻璃钢产品。其他脱模方法,还有加楔法、灌水法、温差法等,都可在常规脱模方法难以脱模时试用。
文章来源:翎羽新材
如果不能还不可以,请直接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