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养基要怎样配制
配制培养基前,要洗净备齐以下器具,主要包括不同型号的烧杯、容量瓶、移液管、滴管、玻棒、三角瓶以及培养基分装器等。
用于配制培养基的水最好是蒸馏水或无离子水,精细的试验须用重蒸馏水。化学药品应采用分析纯AR(二级)或化学纯CP(三级),以免杂质对培养物造成不利影响。药品的称量及定容要准确,不同化学药品的称量需使用不同的药匙,避免药品的交叉污染与混杂。
‘贰’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
1、称量和熬煮
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薯仔。薯仔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
2、加热溶解
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
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
1、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C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
2、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pH。对于要调节pH的培养基,一般用pH试纸测定其pH。如果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进行调节。
3、调节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成分。
4、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可以做成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类的震荡培养。
5、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量为0.2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2)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
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还须进行灭菌,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
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易被污染或变质。配好后不宜久置,最好现配现用。
‘叁’ 怎样配制培养基
通常在配制培养基前把各种试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贮存备用根据试验设计的要求,分别用带刻度的容器吸取所需的母液,放入干净的烧杯中,母液混合加水定容至总量1/3的体积,备用;将称好的蔗糖和琼脂用占总量2/3的纯净水加热溶解,待琼脂全部溶化完全后,熄灭火源,将营养液倒入蔗糖琼脂液中,充分搅匀后,即为培养基用稀酸或稀碱液调整培养基酸碱度至pH6,培养基高压灭菌后pH会下降0.2左右,达到一般材料培养所需要的pH5.8配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入培养瓶中,培养基的量大约为11.5毫米厚
‘肆’ 培养基的配制是怎么样的
1.培养基种类及成分
培养基根据其物理性状大致分成两类,即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即为固体培养基,而不加入凝固剂的即为液体培养基,具体运用上应视培养目的要求不同分别选择采用。
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培养基,其基本成分是类似的,一般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基本培养基如MS、B5、N6、Nitsh等和附加成分,如激素和天然附加物等,其基本成分如表1、表2。
表2 几种培养基附加成分表
2.培养基的配制
(1)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由于培养不同植物,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为了减少工作量,可先把药品配成母液(即浓缩液),一般扩大10~100倍,其中大量元素倍数略低,一般为10~20倍,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及铁盐等可扩大50~100倍。母液的配制及保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药品称量应精确,尤其微量元素化合物应精确至0.0001克,大量元素化合物可精确至0.01克。②配制母液的浓度适当,倍数不宜过大,一是长时间保存后易沉淀,二是浓度大,用量就少,在配制培养基时易影响精确度。③母液贮藏也不宜过长,一般几个月左右,在配好的母液容器上应注明配制日期,以便定期检查,如出现浑浊、沉淀及霉菌等现象,就不能使用。④母液应在2~4℃的冰箱内保存。
(2)培养基的配制 首先要根据培养基配方,算好母液吸取量,并按顺序吸取,然后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蒸馏水定容至所需体积,并用0.1~1摩尔/升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加入琼脂加热溶化,配制好的培养基要趁热分注,倒入试管、三角瓶等培养器皿中,一般至容器1/4~1/5左右,最后加塞或封口准备消毒。
(3)培养基的消毒 由于培养基内有丰富营养物质,极利于细菌和真菌繁殖,造成污染,影响组培的成功,因此培养基消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般采用高温高压消毒和过滤消毒两种方法。
高温高压消毒:一般用消毒锅消毒,把装有培养基的培养器皿先放入消毒篓中,再放入加有水的消毒锅内,注意容器不能装得过满,以免影响锅内蒸汽循环。装好后将锅盖拧紧,加热,并打开放气阀,待水煮沸后,放气3~5分钟排出锅内冷空气,即可关上放气阀并继续加热,使锅内保持108千帕压力、温度120℃左右,大约15~20分钟即可。
过滤消毒:一些易受高温破坏的培养基成分如引哚乙酸(IAA)、引哚丁酸(IBA)、玉米素(ZT)等,不宜用高温高压法消毒,则可用过滤消毒后加入至高温高压消毒的培养基中,过滤消毒可用细菌过滤消毒器,通过其中的0.45微米孔径的滤膜将直径较大的细菌等滤去,过滤消毒应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以避免污染培养基。
‘伍’ 培养基怎么配置
(1)配制母液。把培养基m的必需元素按原配方量的50倍/100倍或1000倍称量后制成一种浓溶液,这种浓溶液叫母液在配制培养基时按比例分别量取母液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即可母液配好后贴上标签,放在0~4℃的冰箱中可使用半年到1年,这样傲可节省许多时间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或溶解后产生沉淀的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m配制母液要用重蒸馏水药物要使用分析纯或等级较高的化学纯药物的称量和药液的定容都要准确。
母液①:硫酸镁18.5克.硝酸铵82.5克.硝酸钾95.0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5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20毫升母液
母液②:氯化钙22.0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③:磷酸二氢钾8.5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克硫酸亚铁2.78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⑤:硼酸620毫克,硫酸锰2230毫克,硫酸锌860毫克,硫酸铜2.5毫克,碘化钾83毫克,钼酸钠25毫克,氯化钴2.5毫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信,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⑥:肌醇5克,甘氨酸100毫克,烟酸25毫克,盐酸吡哆醇25毫克,盐酸硫胺素5毫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2)配制培养基。配制每1000毫升培养基.称取6~10克琼:脂作凝固剂,具体按配方要求称量,放在水浴锅上慢慢溶解,先在量筒内放入一定量的水,按照母液顺序和规定量,量取母液,当母液加完后,根据需要每升培养基再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如吲哚乙酸或萘乙酸等,细胞分裂素类0.04~10毫克,细胞分裂素应用最多的是6-苄基腺嘌呤,加完后倒入已熔化的琼脂中,每1000毫升培养基加入蔗糖30克或根据要求确定,定容到所需的体积,继续加温,直到琼脂完全熔解,用盐酸或氢氧化钠对培养基的pH进行调节,多数培养基的pH在5.4~6.0,MS培养基的pH为5.7。
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倒入培养容器中,培养基占容器体积的1/4~1/3不要将培养基沾到容器壁上,否则容易被杂菌感染,然后及时加盖,进行高压灭菌,灭菌时要按高压灭菌锅的操作规程使用.在121℃、压力111千帕下维持15~20分钟,温度和时间都要严格控制,到时间后立即切断电源,当高压锅内压力降到常压后,开启放气阀,打开锅盖,取出灭菌好的培养基,放在接种室中培养3天,没被感染后才能用来组织培养
‘陆’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1、配制溶液
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
3、过滤
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
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棉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
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姆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
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未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